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韩国政府在顺应国际课程改革趋势的同时,不断借鉴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课程改革的经验,并与本国实际相结合,在本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实践中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理论和经验。韩国是我们的友好邻邦,其地理、文化和历史渊源与我国都极为相近,因而研究韩国课程改革的变迁,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有借鉴意义。本文介绍韩国建国以来的科学教育课程的变迁。
【关键词】:韩国;科学课程;教育课程;变迁
理科课程改革是理科教育改革的中心,发达国家纷纷进行新一轮的理科课程改革。因此本文通过介绍韩国科学课程变迁,以期对我国物理课程改革有一定的启示作用。韩国从1954年开始进行第一次课程改革,至今已进行了八次课程改革,并从2009年开始对2007年开始实施的教育课程进行了修正。
一、韩国光复后(1946-1954年)
1945年韩国从日据时代光复后,提出了“教授要目”,即课程标准,其教育课程包含学年、课时数、课程内容等内容。
二、第一次课程改革(1954-1963年)
韩国教育课程在实施第一次颁布的“教授要目”基础上,于1954年第一次提出了“教学课程期”的概念,并且对科学课课时数进行了明确的规定:高中1年级每周4课时,2年级每周3课时,3年级每周2课时,物质和生物均统称为科学。
三、第二次课改(1963-1973年)
由于推行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国家经济快速发展,韩国需要越来越多的掌握尖端技术的精英人才,这一时期的科学教育也开始强调基本学力,维持教育课程连贯性,并以生活经验为中心。因此这一时期高中理科出现了选修学科内容,强调科学的生活态度。
四、第三次课改(1973-1981年)
这一时期韩国的经济快速发展达到了历史最高点,由于大力发展重工业急需高科技人才,同时也由于受到了1957年美国受到苏联登月的冲击而开发的IPS,ISCS等新教育课程内容的影响,以生活为中心的理科教育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在短时间内大量培养精英人才的需求,以探究中心、学术中心的理科课程改革也随之开始了。
五、第四次课改(1981-1987年)
为了改善第三次教育改革实施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第四次教育改革中把基本方向定为国民教育体制化,强化前人教育和基本教育,重视未来指导、教授科学的生活和理解科学的基本概念,主张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涵养。
六、第五次课改(1987-1992年)
这一时期批判学术中心教育,提倡采取以生活问题为中心的学术内容教育方法,经济发展和社会构成变化导致了教育目标的变化,这是此次改革的中心。
七、第六次课改(1992-1997年)
本次课程改革突出了培养健全、自主、创意、道德的人本主义教育目标,教育课程构成多样化、取消部分必修课目,扩大选修课目,提高练习量和水平也导致了学习负担的增加。为了适应时代变化,这一时期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使学生学会通过生活掌握所必须的科学探究活动,理解科学基本概念、掌握科学解决力。
八、第七次課改(1997-2007年)
本次课程改革与第六次课改有了较大的调整。首先,在改革基本方向上,在第六次改革中强调的知识和探究课程、减少学习分量、强调学习内容与生活关联性和学校各年级学习内容连贯性的基础上,第七次改革又加入了重视探究活动学习、培养科学学习的兴趣和关心等基本方向。
九、第八次课改(2007年-2009年)
2006年12月底,韩国课程评价院组织科学教育方面的专家及一线教师等归纳上一次课程改革后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大范围的讨论和商议,初步制定了继1997年的《科学课程标准》之后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方向及内容。这一讨论的结果最终于2007年由教育部颁布为《科学课教育课程 第2007—79号》文件并开始实行。
针对第七次课程改革在物理教育中存在的以上问题,在新一轮课改中,对高中物理教育有了以下变化:
1.第八次课改基本方向:为了确保在未来经济社会中,为保持国家的经济力,强调发展基础的科学教育;为了创建能够积极适应不断变化的知识基础型社会,注重创造性的问题解决,强调科学素养教育;为了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关心,大量投入与生活相关的主题内容,减少难以理解的部分内容。
2.改革的重点:⑴强调科学基础素养:STS 教育和自由探究;⑵强化创造性教育;⑶强调科学探究活动:各学年均有从3年级到10年级都有“自由探究”;⑷教育内容合理化;⑸执行教育课程自由性扩大。
3.物理教育改革的具体内容:⑴增加课时数:高一年级共同必修课《科学》从第七次课改的每周3学时增加到每周4学时,选修科目Ⅰ也从原来的每周4学时增加到每周6学时。⑵物理教育内容连贯性:将10年级科学课和选修物理Ⅰ、物理Ⅱ的内容相同的地方删除,避免不必要的重复。⑶注重学生兴趣培养:由于越来越少的人选修物理,有的学生甚至不学物理。⑷减少学生负担:降低选修物理科目的难度和学习量,使学生能够理解所学内容。
十、2007年课改的修正(2009年——至今)
2007年的课程改革刚刚进行了两年,并且还未来得及在高等中学中全部实行,就已经开始产生了一些课程实施方面的问题,并受到了韩国科学课程教育学家以及一线教师们的质疑。
从上面介绍的改革主要内容可以看出:首先,本次修正案特别增加了从小学开始的创意性体验活动,增加小学生的创意性体验活动优点众多,比如,可以树立学生从小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可以从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可以说这一举措是以从小学生开始培养科学素养为最终目的的。其次,在初中增加《未来与职业》这一选修课程,表示韩国在现代世界金融危机中体会到了培养学生职业选择的重要性。2008年世界范围的金融危机爆发,在之后的两年中,许多的企业遭破产,更有无数的低技术性工人失去工作,就此韩国更加意识到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韩国的课程改革在不断吸收国外发达国家先进教育,尤其是在大背景下与美国保持一致,但是也受到本国经济、政治等因素的影响,针对本国发展需求和本国人民的科学教育需求,韩国政府多年来不断地探索所积累的科学教育课程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值得我国借鉴。尤其是最近一轮的科学课程改革刚刚开始实施,就及时地发现课程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揭示必要的解决办法也同样值得我国借鉴。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科学课教育课程. 第 2007-79号[M].首尔:教育人力资源部,2007
[2]教育部. 2007年 修订教育课程概要 [M]. 首尔:教育人力资源部,2007
[3]教育部. 科学课教育课程. 第 1997-15号[M]. 首尔:教育人力资源部,1998
[4]教育部. 科学课教育课程 解析[M]. 首尔:教育人力资源部,2000
[5]李美京. 物理ⅠⅡ 课程标准修订[J]. 韩国教育课程评价院 研究报告,2006
【关键词】:韩国;科学课程;教育课程;变迁
理科课程改革是理科教育改革的中心,发达国家纷纷进行新一轮的理科课程改革。因此本文通过介绍韩国科学课程变迁,以期对我国物理课程改革有一定的启示作用。韩国从1954年开始进行第一次课程改革,至今已进行了八次课程改革,并从2009年开始对2007年开始实施的教育课程进行了修正。
一、韩国光复后(1946-1954年)
1945年韩国从日据时代光复后,提出了“教授要目”,即课程标准,其教育课程包含学年、课时数、课程内容等内容。
二、第一次课程改革(1954-1963年)
韩国教育课程在实施第一次颁布的“教授要目”基础上,于1954年第一次提出了“教学课程期”的概念,并且对科学课课时数进行了明确的规定:高中1年级每周4课时,2年级每周3课时,3年级每周2课时,物质和生物均统称为科学。
三、第二次课改(1963-1973年)
由于推行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国家经济快速发展,韩国需要越来越多的掌握尖端技术的精英人才,这一时期的科学教育也开始强调基本学力,维持教育课程连贯性,并以生活经验为中心。因此这一时期高中理科出现了选修学科内容,强调科学的生活态度。
四、第三次课改(1973-1981年)
这一时期韩国的经济快速发展达到了历史最高点,由于大力发展重工业急需高科技人才,同时也由于受到了1957年美国受到苏联登月的冲击而开发的IPS,ISCS等新教育课程内容的影响,以生活为中心的理科教育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在短时间内大量培养精英人才的需求,以探究中心、学术中心的理科课程改革也随之开始了。
五、第四次课改(1981-1987年)
为了改善第三次教育改革实施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第四次教育改革中把基本方向定为国民教育体制化,强化前人教育和基本教育,重视未来指导、教授科学的生活和理解科学的基本概念,主张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涵养。
六、第五次课改(1987-1992年)
这一时期批判学术中心教育,提倡采取以生活问题为中心的学术内容教育方法,经济发展和社会构成变化导致了教育目标的变化,这是此次改革的中心。
七、第六次课改(1992-1997年)
本次课程改革突出了培养健全、自主、创意、道德的人本主义教育目标,教育课程构成多样化、取消部分必修课目,扩大选修课目,提高练习量和水平也导致了学习负担的增加。为了适应时代变化,这一时期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使学生学会通过生活掌握所必须的科学探究活动,理解科学基本概念、掌握科学解决力。
八、第七次課改(1997-2007年)
本次课程改革与第六次课改有了较大的调整。首先,在改革基本方向上,在第六次改革中强调的知识和探究课程、减少学习分量、强调学习内容与生活关联性和学校各年级学习内容连贯性的基础上,第七次改革又加入了重视探究活动学习、培养科学学习的兴趣和关心等基本方向。
九、第八次课改(2007年-2009年)
2006年12月底,韩国课程评价院组织科学教育方面的专家及一线教师等归纳上一次课程改革后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大范围的讨论和商议,初步制定了继1997年的《科学课程标准》之后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方向及内容。这一讨论的结果最终于2007年由教育部颁布为《科学课教育课程 第2007—79号》文件并开始实行。
针对第七次课程改革在物理教育中存在的以上问题,在新一轮课改中,对高中物理教育有了以下变化:
1.第八次课改基本方向:为了确保在未来经济社会中,为保持国家的经济力,强调发展基础的科学教育;为了创建能够积极适应不断变化的知识基础型社会,注重创造性的问题解决,强调科学素养教育;为了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关心,大量投入与生活相关的主题内容,减少难以理解的部分内容。
2.改革的重点:⑴强调科学基础素养:STS 教育和自由探究;⑵强化创造性教育;⑶强调科学探究活动:各学年均有从3年级到10年级都有“自由探究”;⑷教育内容合理化;⑸执行教育课程自由性扩大。
3.物理教育改革的具体内容:⑴增加课时数:高一年级共同必修课《科学》从第七次课改的每周3学时增加到每周4学时,选修科目Ⅰ也从原来的每周4学时增加到每周6学时。⑵物理教育内容连贯性:将10年级科学课和选修物理Ⅰ、物理Ⅱ的内容相同的地方删除,避免不必要的重复。⑶注重学生兴趣培养:由于越来越少的人选修物理,有的学生甚至不学物理。⑷减少学生负担:降低选修物理科目的难度和学习量,使学生能够理解所学内容。
十、2007年课改的修正(2009年——至今)
2007年的课程改革刚刚进行了两年,并且还未来得及在高等中学中全部实行,就已经开始产生了一些课程实施方面的问题,并受到了韩国科学课程教育学家以及一线教师们的质疑。
从上面介绍的改革主要内容可以看出:首先,本次修正案特别增加了从小学开始的创意性体验活动,增加小学生的创意性体验活动优点众多,比如,可以树立学生从小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可以从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可以说这一举措是以从小学生开始培养科学素养为最终目的的。其次,在初中增加《未来与职业》这一选修课程,表示韩国在现代世界金融危机中体会到了培养学生职业选择的重要性。2008年世界范围的金融危机爆发,在之后的两年中,许多的企业遭破产,更有无数的低技术性工人失去工作,就此韩国更加意识到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韩国的课程改革在不断吸收国外发达国家先进教育,尤其是在大背景下与美国保持一致,但是也受到本国经济、政治等因素的影响,针对本国发展需求和本国人民的科学教育需求,韩国政府多年来不断地探索所积累的科学教育课程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值得我国借鉴。尤其是最近一轮的科学课程改革刚刚开始实施,就及时地发现课程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揭示必要的解决办法也同样值得我国借鉴。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科学课教育课程. 第 2007-79号[M].首尔:教育人力资源部,2007
[2]教育部. 2007年 修订教育课程概要 [M]. 首尔:教育人力资源部,2007
[3]教育部. 科学课教育课程. 第 1997-15号[M]. 首尔:教育人力资源部,1998
[4]教育部. 科学课教育课程 解析[M]. 首尔:教育人力资源部,2000
[5]李美京. 物理ⅠⅡ 课程标准修订[J]. 韩国教育课程评价院 研究报告,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