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76年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中国人民14年浴血奋战,军民伤亡超过3500万人,930余座城市被占,380万将士喋血疆场,直接经济损失100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亿美元……一个个数字,记录着这場伟大斗争的艰苦卓绝。
1937年7月7日,在旧中国积贫积弱、惨遭宰割的情况下,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这是一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与强大凶残的日本侵略者之间展开的殊死搏斗。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团结各个党派、各界群众和一切爱国同胞,同仇敌忾,共赴国难,同日本侵略者展开了英勇顽强的斗争。抗日战争残酷惨烈,艰苦卓绝,绝无仅有。中国人民浴血奋战,前仆后继,不屈不挠。中华民族达到了空前的觉醒,付出了巨大的牺牲,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在这场敌强我弱、力量悬殊的生死搏斗中,中国人民之所以能够打败日本侵略者,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坚持和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锤炼和铸就了彪炳史册的抗战精神。
2014年9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指出:“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
2020年9月3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阐释了伟大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核心,根植于中华民族心中,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维系着华夏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发展不懈奋斗。
抗日战争使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得到了极大升华。中国自古就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传统。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进行的一系列斗争,就是中华民族觉醒的历史进程,就是中华民族精神升华的历史进程。这种民族觉醒和民族精神升华,在抗日战争时期达到了全新的高度。抗日战争以其前所未有的气势震撼着人们的心灵,激励国人“以民族国家利益为依归”,彰显出气贯长虹的爱国主义精神。在那个血雨腥风的年代,抗击侵略、救亡图存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意志,全体中国人在抗日问题上找到了契合点。爱国必须抗日,抗日即爱国。一切为了抗日,抗日高于一切。抗日成为区分是否爱国的唯一标准,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信念,爱国主义较以前任何时候都表现得更强烈、更广泛、更持久、更具战斗性,在理论与实践上实现了高度统一。
抗日战争激发起中华民族团结御侮的巨大能量,使中华民族的团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史无前例地增强了中华民族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民族团结意识。面对民族存亡的空前危机,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像火山一样迸发出来,全体中华儿女众志成城、共御外侮,为民族而战,为祖国而战,为尊严而战,汇聚起气势磅礴的力量,义无反顾投身到这场关系民族生死存亡的伟大斗争中。
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中华民族自古就有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传统。在抗日战争血与火的洗礼中,中华民族“发扬抗战的民气”,“抗日则生,不抗日则死,抗日救国,已成为每个同胞的神圣天职”。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中共中央立即向全国发出通电,呼吁:“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通电号召:“武装保卫平津,保卫华北!不让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中国寸土!为保卫国土流最后一点血!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掠!”广大华侨表示:“祖国的危亡,就是华侨的存亡。”“宁可为祖国死,不愿看着祖国沦亡而偷生。”
抗战期间,在日本法西斯铁蹄下,中国的城市遭到轰炸,村庄遭到焚烧,父老兄弟遭到屠杀,大好河山惨遭践踏。面对强敌,中华儿女挺起了民族的脊梁,视死如归,宁死不屈。1938年3月,毛泽东在延安追悼抗敌阵亡将士的大会上说,八个月来,几百万军队与无数人民都加入了火线。其中几十万人在执行他们的神圣任务中光荣地、壮烈地牺牲。“中华民族决不是一群绵羊,而是富于民族自尊心与人类正义心的伟大的民族。为了民族自尊与人类正义,为了中国人一定要生活在自己的土地上”,中华儿女前仆后继,抗争到底。
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中华民族是英雄的民族,有着不畏强暴、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14年抗战,不愿做亡国奴的中国人民对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进行了英勇抵抗,抱定了“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的决心,抱定了血战到底、抗战到底的信念,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主义篇章。
自1931年“九一八”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展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日本军国主义的野蛮侵略,激起中国人民的奋勇抵抗。全民族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法宝。人民群众是战争胜利最深厚的伟力。中国共产党坚持动员人民、依靠人民,提出和实施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和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广泛开展伏击战、破袭战、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等游击战的战术战法,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的敌后战场和国民党指挥的正面战场协力合作,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局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全民族抗战的胜利,是全体中华儿女的荣光。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异常惨烈,从战略防御到战略相持,进而发展到战略反攻,无论是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共赴国难,铁骨铮铮、视死如归,奏响了一曲气壮山河的抗击日本侵略的英雄战歌。杨靖宇、赵尚志、左权、彭雪枫、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一批抗日将领,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新四军“刘老庄连”、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上海四行仓库“八百壮士”等众多英雄群体,就是中国人民不畏强暴、以身殉国的杰出代表。正所谓“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1940年2月23日,杨靖宇在极端艰难的环境下与日军周旋5天后,壮烈牺牲。残暴的日军割下他的头颅,剖开他的腹部,发现他胃里尽是枯草、树皮和棉絮,没有一粒粮食。这种不畏艰难、威武不屈、战斗到最后一息的英雄气概,使日军也为之震惊。
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面对凶残的敌人,中国人民坚信只有抗战,只有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去发动全面的抗战,才是我们的唯一出路。在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历史上,从来没有像抗日战争时期这样战斗意志如此顽强,这充分反映了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坚忍不拔、勇于依靠自己的力量战胜强敌的民族自强信念。在这场救亡图存的伟大斗争中,中华儿女为民族独立和自由,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母亲送儿打日寇,妻子送郎上战场,男女老少齐动员。
纵观浴血抗战的14年,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和成长起来的中国共产党,捍卫民族独立最坚定,维护民族利益最坚决,反抗外来侵略最勇敢。中国共产党率先提出武装抗日和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制定正确战略策略,开辟广大敌后战场,成为坚持抗战的中坚力量。无论条件多么艰苦、形势多么险恶、战争多么残酷,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同各爱国党派团体和广大人民一起,共同维护团结抗战大局。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的政治主张、坚定意志、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引领着夺取战争胜利的正确方向,这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最根本的保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任何奋斗目标都不会轻轻松松实现,前进道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前面的路还很长,不会那样平坦,我们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复兴路上,伟大斗争呈现出许多新的历史特点,虽不再是血与火,却也充满艰与险。我们要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彼岸奋勇前进。(撰稿:滕飞)
1937年7月7日,在旧中国积贫积弱、惨遭宰割的情况下,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这是一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与强大凶残的日本侵略者之间展开的殊死搏斗。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团结各个党派、各界群众和一切爱国同胞,同仇敌忾,共赴国难,同日本侵略者展开了英勇顽强的斗争。抗日战争残酷惨烈,艰苦卓绝,绝无仅有。中国人民浴血奋战,前仆后继,不屈不挠。中华民族达到了空前的觉醒,付出了巨大的牺牲,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在这场敌强我弱、力量悬殊的生死搏斗中,中国人民之所以能够打败日本侵略者,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坚持和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锤炼和铸就了彪炳史册的抗战精神。
2014年9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指出:“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
2020年9月3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阐释了伟大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核心,根植于中华民族心中,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维系着华夏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发展不懈奋斗。
抗日战争使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得到了极大升华。中国自古就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传统。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进行的一系列斗争,就是中华民族觉醒的历史进程,就是中华民族精神升华的历史进程。这种民族觉醒和民族精神升华,在抗日战争时期达到了全新的高度。抗日战争以其前所未有的气势震撼着人们的心灵,激励国人“以民族国家利益为依归”,彰显出气贯长虹的爱国主义精神。在那个血雨腥风的年代,抗击侵略、救亡图存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意志,全体中国人在抗日问题上找到了契合点。爱国必须抗日,抗日即爱国。一切为了抗日,抗日高于一切。抗日成为区分是否爱国的唯一标准,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信念,爱国主义较以前任何时候都表现得更强烈、更广泛、更持久、更具战斗性,在理论与实践上实现了高度统一。
抗日战争激发起中华民族团结御侮的巨大能量,使中华民族的团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史无前例地增强了中华民族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民族团结意识。面对民族存亡的空前危机,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像火山一样迸发出来,全体中华儿女众志成城、共御外侮,为民族而战,为祖国而战,为尊严而战,汇聚起气势磅礴的力量,义无反顾投身到这场关系民族生死存亡的伟大斗争中。
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中华民族自古就有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传统。在抗日战争血与火的洗礼中,中华民族“发扬抗战的民气”,“抗日则生,不抗日则死,抗日救国,已成为每个同胞的神圣天职”。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中共中央立即向全国发出通电,呼吁:“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通电号召:“武装保卫平津,保卫华北!不让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中国寸土!为保卫国土流最后一点血!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掠!”广大华侨表示:“祖国的危亡,就是华侨的存亡。”“宁可为祖国死,不愿看着祖国沦亡而偷生。”
抗战期间,在日本法西斯铁蹄下,中国的城市遭到轰炸,村庄遭到焚烧,父老兄弟遭到屠杀,大好河山惨遭践踏。面对强敌,中华儿女挺起了民族的脊梁,视死如归,宁死不屈。1938年3月,毛泽东在延安追悼抗敌阵亡将士的大会上说,八个月来,几百万军队与无数人民都加入了火线。其中几十万人在执行他们的神圣任务中光荣地、壮烈地牺牲。“中华民族决不是一群绵羊,而是富于民族自尊心与人类正义心的伟大的民族。为了民族自尊与人类正义,为了中国人一定要生活在自己的土地上”,中华儿女前仆后继,抗争到底。
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中华民族是英雄的民族,有着不畏强暴、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14年抗战,不愿做亡国奴的中国人民对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进行了英勇抵抗,抱定了“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的决心,抱定了血战到底、抗战到底的信念,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主义篇章。
自1931年“九一八”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展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日本军国主义的野蛮侵略,激起中国人民的奋勇抵抗。全民族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法宝。人民群众是战争胜利最深厚的伟力。中国共产党坚持动员人民、依靠人民,提出和实施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和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广泛开展伏击战、破袭战、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等游击战的战术战法,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的敌后战场和国民党指挥的正面战场协力合作,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局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全民族抗战的胜利,是全体中华儿女的荣光。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异常惨烈,从战略防御到战略相持,进而发展到战略反攻,无论是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共赴国难,铁骨铮铮、视死如归,奏响了一曲气壮山河的抗击日本侵略的英雄战歌。杨靖宇、赵尚志、左权、彭雪枫、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一批抗日将领,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新四军“刘老庄连”、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上海四行仓库“八百壮士”等众多英雄群体,就是中国人民不畏强暴、以身殉国的杰出代表。正所谓“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1940年2月23日,杨靖宇在极端艰难的环境下与日军周旋5天后,壮烈牺牲。残暴的日军割下他的头颅,剖开他的腹部,发现他胃里尽是枯草、树皮和棉絮,没有一粒粮食。这种不畏艰难、威武不屈、战斗到最后一息的英雄气概,使日军也为之震惊。
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面对凶残的敌人,中国人民坚信只有抗战,只有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去发动全面的抗战,才是我们的唯一出路。在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历史上,从来没有像抗日战争时期这样战斗意志如此顽强,这充分反映了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坚忍不拔、勇于依靠自己的力量战胜强敌的民族自强信念。在这场救亡图存的伟大斗争中,中华儿女为民族独立和自由,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母亲送儿打日寇,妻子送郎上战场,男女老少齐动员。
纵观浴血抗战的14年,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和成长起来的中国共产党,捍卫民族独立最坚定,维护民族利益最坚决,反抗外来侵略最勇敢。中国共产党率先提出武装抗日和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制定正确战略策略,开辟广大敌后战场,成为坚持抗战的中坚力量。无论条件多么艰苦、形势多么险恶、战争多么残酷,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同各爱国党派团体和广大人民一起,共同维护团结抗战大局。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的政治主张、坚定意志、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引领着夺取战争胜利的正确方向,这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最根本的保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任何奋斗目标都不会轻轻松松实现,前进道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前面的路还很长,不会那样平坦,我们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复兴路上,伟大斗争呈现出许多新的历史特点,虽不再是血与火,却也充满艰与险。我们要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彼岸奋勇前进。(撰稿:滕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