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生成关键点选择策略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vid63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常态的课堂观察,我们发现,课堂教学中的问题生成,依赖于教师课前备课和师生动态关系的总体把握和精心准备。只有课前充分地预设,有效生成才成为可能。因此,选择好课堂教学中生成的触点,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所在。经过研究,发现可以从以下几个环节入手:
  一、 在学生的需求中生成
  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是他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源泉,只有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课堂情绪才能被激活。教学中,尊重学生的“固有需要”,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根据学生实际需要生成的教学内容,不但能丰富学生的认识,扩大学生的视野,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小草和大树》一文中第3自然段描写的是著名诗人骚塞给勃朗特三姐妹写信,三姐妹看后被激怒的内容。课文上到这里时,有学生就提出,三姐妹看完信后有没有给骚塞回信呢?这个问题顿时引起学生的兴趣。虽然当时教师并没有准备这方面的授课内容,但他立刻从学生需求和兴趣出发,上网搜寻勃朗特三姐妹的回信,还真的就找到了这封信。结果,这意外收获让学生的情绪自始至终处于高昂状态,学习效果显著。当然,学生的需求有教育价值大小之分,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评估和筛选,妥善处置,但决不能置学生的问题于不顾。
  二、 在题眼的疑问中生成
  题目是文本的“窗口”,或揭示文本主旨,或明示文本的思路……在此处预设,可以让学生产生明确的学习目的及欲望。课文《爱之链》题目中出现了两个关键词:爱、链。教师首先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链”?学生联想到项链、手链等熟悉的事物,进而理解“爱之链”指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形成的链条。再让学生找找文章写了这条“爱之链”上的几个爱的故事。最后抛出话题:这仅仅是他们三人之间的“爱之链”吗?引发学生的阅讀期待和创造想象。这样撷取题眼激发生成,抓住了全文的脉络,起到了纲举目张的作用。
  三、 在教材的空白处生成
  课文作为教材因为篇幅和字数的限制,内容往往从简,这也造成了文章“留白”的现象。从教学的角度来看,它却是可以用来深化教学意境的地方。如果教者能准确地把握并灵活地运用这一点,往往能使学生将抽象的文字符号变为生动的画面,进一步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转化与整合,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借助文本“留白”,精心设计教学流程,给学生以咀嚼、思考的机会,可以使阅读教学课真正成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并
  在此基础上深度生成,促进学生阅读能力与综合素质的提高。
  四、 在多元的解读中生成
  课堂是瞬息万变的,教师面对课堂上的“节外生枝”,巧妙地将“预设”与“生成”融合起来,积极启发学生分析问题,尝试解决问题,学生的能力就可能在举一反三中得到提高。一位教师在教《猴子种果树》一课时问:“猴子年年种果树,却好几年没有吃到果实,你有什么好办法吗?”一位学生很激动地举手说:“我有办法了!听了别人的话,我不拔梨树,再种上杏树、桃树、樱桃树,这样我只要等两年,就可以吃樱桃,再等一年,就吃桃子,等到第四年吃杏子……这样多好,每年都可以吃到果实了!”教师马上抓住这个契机,引导学生触类旁通,由此拓展开去,概括出“要等待”“要坚持”“要思考”的结论。
  五、 在意外中生成
  课堂教学中,教师随时都有可能遭遇一些始料未及的问题。有的“意外”能生成生动活泼、丰富复杂的教学现象和教学细节,而有的生成未必都是有效的。对于生成出来的“意外”,教师教学策略得当,就会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使课堂因此而丰富、炫目;如果处理不当,极有可能扰乱师生的视线,带来“散乱的活跃”,留下遗憾。如教学古诗《春晓》时,当教师讲到“花落知多少”这句时,一个学生突然自言自语道:“这句是诗人问别人的话,应该是问号”一石激起千层浪,立刻就有学生也表示疑惑。这个问题立刻引起了教师的关注,于是教师就让大家讨论到底用哪个标点更合适。经过比较后,大家都认为这里其实诗人并不是想要知道花落的数量,而是要表达对春天的爱惜。
  六、 在实践中生成
  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既要注重从教师角度进行教学资源的开发和筛选,同时,还要指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查找相关资料,从而优化教学,收获生成。我校坐落在明城墙边已有百年,进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时,教师让学生课前了解明城墙修筑的过程、墙体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历史沿袭、发展变化等知识,通过走访老人,进图书馆和上网查阅相关资料,拍摄照片,从不同的方面,用多样的方式,对明城墙作不同角度的扫描,使其成为口语交际的信息素材。课堂实践表明,实践活动为学生自由地、个性化地学习语文提供了极大的空间,教学效果远比在教室里要好得多。
  (作者单位:南京市下关区姜家园小学)
其他文献
一、 从文章标题入手:学会审题  都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好的文题有的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蕴含着文章的主题思想;有的则直接揭示了中心。抓住了文题,也就常常找到了开启心灵之门的钥匙。例如《轮椅上的霍金》一文,中心词是什么?——“轮椅上的”。比照课文内容就可以悟到作者的构思和选材:是为了更多地表现霍金作为一位强者,不屈服于命运的挫折和打击而表现出来的勇敢和坚强的人格力量,而并非是单纯为了表现他在学
期刊
古时的教育十分强调学生语文基本功的培养,称其为“童子功”。朱熹在《训学斋规》中说:“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清朝的《家塾课程》里写道:“大约以看、读、写、作四字为提纲……四者具而学生之基业始立……”前人的论述已经指出,语文基本功的培养符合母语学习的规律,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意义非凡。那么,在二十一世
期刊
一、本学期,我们学不少生字新词,你会写会用吗?读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练习。(12分)  二、时代在发展,词语也在增多。处处留心,就可以学到不少新词儿。按要求答题。(8分)  三、成语是一座丰富的文化宝库,多记善用,能增加文章表达效果。你能活学活用吗?(8分)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期刊
【现状一】是自主学习,还是放任自流?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  课例:《东方之珠》教学片段  师:你认为课文哪些地方写得美呢?你想读哪儿就读哪儿,想和谁交流就和谁交流。(少数几个学生独立地读起来,多数同学开始“拉郎配”,嘻嘻哈
期刊
面对低中年级学生年龄特征及合作能力、合作意识的现状,如何开展合作学习?我们逐步摸索到一些有效的操作策略。  一、 渗透合作概念,营造合作氛围  一年级的学生对“小组”的概念意识不强,因此,首先从形式入手,让学生明确自己所在的小组,了解这种学习的方式,逐步形成“小组”的归属感。其次,把学生的座位由传统的“插秧式”改成“围桌式”,四至六人一组,各小组通过共同讨论,取一个小组成员都喜欢的名字,如:“草莓
期刊
现象一:研读缺失———对话肤浅﹑生硬  【案例】《“精彩极了”与“糟糕透了”》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文中的母亲﹑父亲对“我”的这首诗分别是怎么评价的?  生:母亲说“精彩极了”,父亲说“糟糕透了”。  师:对同一首诗,父亲﹑母亲竟有如此截然不同的评价,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母亲很疼爱“我”。  生:父亲对“我”要求很严格。  师:母亲赞扬“我”的目的是什么?父亲批评的目的呢?  生:母亲
期刊
一、 标点补白,激活文本  标点符号是文章表情达意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课文中的许多省略号常常意蕴深刻,令人回味。在教学中抓住这一空白,巧妙填补,既训练了思维,又激活了文本。  如《装满昆虫的衣袋》一文,描述法布尔对昆虫着迷的第4自然段中写道:“或是蹲下来静静地观察奇妙的水底世界:漂亮的螺壳、来回穿梭的游鱼、五彩缤纷的蠕虫……”读到这里时,学习们一定会产生共鸣,生活中观察的积累,使学生对于最后省略号
期刊
一、 字理识字,提升了识字教学的科学意义  语文教师只有掌握了“汉字学”的相关知识,才能真正做到识字教学科学化,提高识字教学效率。下面就以学生易识错、写错的字为例,从字理角度教学,让识字课堂更具科学性。  [案例一]苏教版一下《世界多美呀》一课中“美”字是难记字。两位教师对这个字的教学指导呈现了不同的方式:  师甲:这个字笔画多,比较难记。大家开动脑筋,编个儿歌帮助记住这个字,我们比一比,谁的儿歌
期刊
一重:合理布置作业——抓住重点,合理有度  做作業是重要的语文实践,但是要把握一个“度”。我们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不能“信口开河”,而要有预设。不仅要从教学任务出发,更要从学生的实际来考虑;不要求多而要精,让学生学会以课内带动课外,善于举一反三,善于总结归类,努力实现一练一得。这样,天长日久,得得相连,就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班中的学生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我们最好能分层合理布置作业,这
期刊
一、 为何要对文本“补白”?  “补白”一方面能促进学习对课文的理解,走进文本描绘的情境,用心灵去感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另一方面能激发想象,把作者没有明确写出来的东西按照自己个性化的理解,通过自己独特的话语说出来或写出来,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由于“补白”是按照文章作者的写作体系进行二次创作,这种训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只要深入理解课文,合理地展开想象,再加上平时丰厚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