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强调“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注重学生学习过程,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如何优化历史课堂教学结构,“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好起来,”作为一名历史教师,结合亲身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与大家共勉。
一、遇到的问题
1.学生的基础问题
高中历史新课程的构想必须建立在初中历史课程基础之上,但我们面临的现实状况是:学生初中的学科基础十分薄弱,导致升入高中后,他们对历史这门学科大多是只闻其名不详其情,即使有部分学生相比较下差强人意,即使了解也是凤毛麟角,一知半解罢了。学生初中历史基础薄弱已成为农村高中新课程推行的一大障碍,课时又紧、任务又重,高中新课程不得不负重前行。
2.学生的学习方式问题
初中生普遍养成了“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考试考什么”的学习模式,更多的习惯于教师传授知识,有较强的依赖性。但是,高中教材内容多、课时紧,学生要在教师指导下,必须充分发挥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完成学习任务。而有的同学还以老一套的被动学习方法对待高中历史学习,不知道历史知识之间的联系,知识的外延和内涵,结果是“学了大量的知识点,虽然背得很熟,但一用起来,就不知从何下手”,还有的同学没有养成预习的习惯和掌握正确的听课方法,上课听不懂、跟不上,忙于埋头做笔记,不得要领,不能很好地理解知识。高一学生的学习方法在从被动记忆向自主探索转变过程中出现了脱节,这使得学生在学习历史时感到深奥难懂。这就成为高一历史教学的迫切任务所在。
3.新奇的教学方式问题
历史课程改革在实施的过程中,出现了学生在老师组织历史探讨(辩论)活动、课堂历史短剧(历史人物扮演)、观看历史影像资料、展示课外收集的有关资料或提前预备学习内容等活动时,在活跃课堂的表象背后,可以发现许多学生并没有应该学到的基本历史知识,只是看看热闹。也就是说,历史教育的目标并没有达到、教学任务也没有真正完成。那么这种探究学习是“空中楼阁”,况且短暂的课堂教学时间也不允许。
二、经过观察和总结,寻找了以下几点解决措施
1.把握学情,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教学活动,作为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其目的性、计划性主要反映在教学目标上。作为教学设计的依据和准绳,明确的教学目标能帮助教师胸中有竹,饱含热情地组织教学。但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如一味求全求多,脱离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学生的求学兴趣便会受到打击,试问:一个连“袁世凯”都不知道的学生,又怎能让他直接评价其人其事。而一味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死搬硬套,也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客观及时地了解学生实际,精心钻研教材体系,明确大纲要求,制定能“跳出围城”的教学目标,是鼓励学生走向成功的关键措施。从整体设计来看,鉴于历史知识纷繁复杂、头绪细多、时空交错的特点,设计时要考虑到学生对现有知识时间概念模糊不清,不可片面追求速度,宁愿先慢后快,形慢实快,循序渐进。在明确的目标指引下,教师授课有章可循,重点难点突出,学生学有所得,也更乐学、愿学。
2.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
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光立足于“教”,而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学”,不能仅满足学生“学会”,要引导学生“会学”,让学生从被动听讲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的学习主体。
3.更新课堂教学的方法
新课程改革和新教材对课堂教学方法极为重视,明确提出要教师转变角色,教师已不再单纯是知识的传播者了,教师更多的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学生一起讨论问题的合作者、探究者。当今的教师应该多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更新课堂教学的方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和在课堂教学中假设活动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也是我们目前使用过的两种较好的方法。
①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激发兴趣
教师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集图像和声音于一体,模拟展示当时的历史情景。这样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然后有感而发,熟悉历史、感受历史和分析历史,从而记住历史。如:当讲到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件爆发后,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于是,我灵机一动,唱起了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西河北高粱熟了——保卫平津,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歌声把学生带到了那种血与火的岁月,使得他们更能理解“7月8日中国共产党发表抗日通电,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把日本帝国主义驱逐出中国”这一历史事件。这就是现代教育技术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使课堂变得更加形象生动,通俗易懂,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极大地提高了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率。
②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活动情境
常用的课堂活动形式,如:分组讨论、分组辩论、小组搜集资料竞赛、课堂表演及其他课堂活动形式。有时,还可以把几种活动形式结合起来使用,那样效果更佳。通过活动,不但让学生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自己动手搜集资料并做出分析、判定的能力和口头表达的能力,加强了学生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学习爱好,改变了学生对历史课枯燥无味的看法,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历史课改对每一位高中历史教师,特别是农村高中的历史教师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他的成功与否和我们的教师关系密切,因此,广大历史教学工作者任重而道远,我们唯有迎难而上,知难而上,不断发现新问题,探讨新对策,才能适应当前新课程改革的潮流,也才能焕发历史课堂的生机与活力,造就越来越多的创造性人。
一、遇到的问题
1.学生的基础问题
高中历史新课程的构想必须建立在初中历史课程基础之上,但我们面临的现实状况是:学生初中的学科基础十分薄弱,导致升入高中后,他们对历史这门学科大多是只闻其名不详其情,即使有部分学生相比较下差强人意,即使了解也是凤毛麟角,一知半解罢了。学生初中历史基础薄弱已成为农村高中新课程推行的一大障碍,课时又紧、任务又重,高中新课程不得不负重前行。
2.学生的学习方式问题
初中生普遍养成了“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考试考什么”的学习模式,更多的习惯于教师传授知识,有较强的依赖性。但是,高中教材内容多、课时紧,学生要在教师指导下,必须充分发挥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完成学习任务。而有的同学还以老一套的被动学习方法对待高中历史学习,不知道历史知识之间的联系,知识的外延和内涵,结果是“学了大量的知识点,虽然背得很熟,但一用起来,就不知从何下手”,还有的同学没有养成预习的习惯和掌握正确的听课方法,上课听不懂、跟不上,忙于埋头做笔记,不得要领,不能很好地理解知识。高一学生的学习方法在从被动记忆向自主探索转变过程中出现了脱节,这使得学生在学习历史时感到深奥难懂。这就成为高一历史教学的迫切任务所在。
3.新奇的教学方式问题
历史课程改革在实施的过程中,出现了学生在老师组织历史探讨(辩论)活动、课堂历史短剧(历史人物扮演)、观看历史影像资料、展示课外收集的有关资料或提前预备学习内容等活动时,在活跃课堂的表象背后,可以发现许多学生并没有应该学到的基本历史知识,只是看看热闹。也就是说,历史教育的目标并没有达到、教学任务也没有真正完成。那么这种探究学习是“空中楼阁”,况且短暂的课堂教学时间也不允许。
二、经过观察和总结,寻找了以下几点解决措施
1.把握学情,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教学活动,作为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其目的性、计划性主要反映在教学目标上。作为教学设计的依据和准绳,明确的教学目标能帮助教师胸中有竹,饱含热情地组织教学。但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如一味求全求多,脱离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学生的求学兴趣便会受到打击,试问:一个连“袁世凯”都不知道的学生,又怎能让他直接评价其人其事。而一味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死搬硬套,也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客观及时地了解学生实际,精心钻研教材体系,明确大纲要求,制定能“跳出围城”的教学目标,是鼓励学生走向成功的关键措施。从整体设计来看,鉴于历史知识纷繁复杂、头绪细多、时空交错的特点,设计时要考虑到学生对现有知识时间概念模糊不清,不可片面追求速度,宁愿先慢后快,形慢实快,循序渐进。在明确的目标指引下,教师授课有章可循,重点难点突出,学生学有所得,也更乐学、愿学。
2.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
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光立足于“教”,而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学”,不能仅满足学生“学会”,要引导学生“会学”,让学生从被动听讲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的学习主体。
3.更新课堂教学的方法
新课程改革和新教材对课堂教学方法极为重视,明确提出要教师转变角色,教师已不再单纯是知识的传播者了,教师更多的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学生一起讨论问题的合作者、探究者。当今的教师应该多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更新课堂教学的方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和在课堂教学中假设活动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也是我们目前使用过的两种较好的方法。
①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激发兴趣
教师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集图像和声音于一体,模拟展示当时的历史情景。这样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然后有感而发,熟悉历史、感受历史和分析历史,从而记住历史。如:当讲到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件爆发后,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于是,我灵机一动,唱起了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西河北高粱熟了——保卫平津,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歌声把学生带到了那种血与火的岁月,使得他们更能理解“7月8日中国共产党发表抗日通电,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把日本帝国主义驱逐出中国”这一历史事件。这就是现代教育技术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使课堂变得更加形象生动,通俗易懂,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极大地提高了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率。
②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活动情境
常用的课堂活动形式,如:分组讨论、分组辩论、小组搜集资料竞赛、课堂表演及其他课堂活动形式。有时,还可以把几种活动形式结合起来使用,那样效果更佳。通过活动,不但让学生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自己动手搜集资料并做出分析、判定的能力和口头表达的能力,加强了学生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学习爱好,改变了学生对历史课枯燥无味的看法,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历史课改对每一位高中历史教师,特别是农村高中的历史教师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他的成功与否和我们的教师关系密切,因此,广大历史教学工作者任重而道远,我们唯有迎难而上,知难而上,不断发现新问题,探讨新对策,才能适应当前新课程改革的潮流,也才能焕发历史课堂的生机与活力,造就越来越多的创造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