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怎样和孩子沟通

来源 :家庭之友·爱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y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沟通技巧很重要
  问小不问大
  很多父母爱问一个很大的开放性的问题,比如“你今天在幼儿园过得怎么样”,其实,这个问题对孩子来说非常大,孩子不会跟大人似的给出一个总体评价,他们有的是具体的感受,比如被老师批评时很难受,跟小朋友玩得好又觉得很开心。孩子在幼儿园的一天里,不同的时候有不同的心情。这种宏观的问题让孩子很难回答。还有的父母会问今天学了什么,这也是一个非常宏大的问题。孩子在园里有好多活动,不同的课有不同的内容,孩子该从何说起呢,这无疑给孩子一个难题。所以父母要从小处着手,比如问孩子,“今天有画画课吗”,“画了什么”,这就是一些非常具体的问题,孩子容易回答。
  不否定,只同理
  在跟孩子沟通时,家长习惯于对孩子的行为直接作道理上、规范上的评价和纠正,总觉得这是教育,这是对孩子负责任的表现。其实,这也会让孩子不愿跟父母说话。杨谨老师说,要先理解、接纳孩子的情绪情感,以同理的姿态跟孩子说话,沟通就不会变得费劲。比如孩子回来说今天中午有个小朋友老做鬼脸,扰得自己没睡好觉。如果父母一开始就否定孩子说,那是别人的事情,你不用管人家的事,做好你自己就行了。孩子可能再也不往下说了,父母也失去了了解孩子的机会。如果换一种方式,问一问孩子那个小朋友为什么会那样呢,你当时在想什么呢……那么孩子可能就会一直往下说。只有孩子愿意说,沟通才能延续下去。
  从别人的故事开始
  父母想了解孩子在外面的表现,可以先问孩子有关小朋友的情况,比如今天甜甜来幼儿园了吗,你跟她做什么游戏了。孩子听到这样的问话,会自然地说起别人的故事,甚至还会滔滔不绝。因为孩子在说自己的故事时,会时刻注意父母对自己行为的态度,是认可还是反对,这事关他在这个家庭的生活质量,而说人家的故事总是更安全一些,不会招来任何说教和指责。趁孩子说得起劲,父母再慢慢地引向自己孩子的故事,问问他做了什么等问题。通过这种方式,父母就可以知道孩子在幼儿园里发生的大概事情了,也有助于了解自己孩子的情况。
  蹲下来跟孩子说话
  “蹲下来跟孩子说话”,是杨谨老师非常强调的沟通方式。她认为蹲下来,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极大的关心与理解;是父母关心孩子内心世界的一种方式。蹲下来也意味着家长放下权威的架子,和孩子做朋友,用爱与尊重作为引导。蹲下来不仅仅是从身体上蹲下来,而是从心理上蹲下来,了解、尊重孩子的需要和独特性,接纳孩子的情绪和思想。
  父母为什么蹲不下来呢?
  “这跟父母对孩子的爱的份量和自身的同理心有关,有些善于沟通的父母,善于捕捉沟通过程中的一些细微信号,就容易做到真正地蹲下来。”有些父母总是高高在上,凶巴巴地跟孩子说话,这是为什么呢?“这样的父母往往是自己内心有一个很大的痛楚,自己也不愿意去碰触,看着孩子的某些情绪,自己就伪装一个堅硬的外壳去对待他们,因为他不知道怎么用柔软的方式去面对孩子的柔软,他们内心也怕被击倒。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他自己小时候也未曾被父母蹲下来对待过。他会沿袭父母对待他的这种方式。有些孩子从小是被父母打大的,到了他为人父母的时候,就自然启用父母曾经的做法。”
  那么父母又怎样才能真正蹲下来呢?
  父母想真正蹲下来跟孩子说话,该从何着手呢?杨谨老师建议父母开启自己个人的心灵成长之旅,梳理自己。现在社会上心灵成长类的书籍和工作坊都很多,如果父母想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不妨尝试走进心灵成长工作坊,或走进心理咨询室,让专业人士帮助梳理整合自己的一生,明白自己这一生是怎么走到今天的,自己小时候有什么遗憾,有什么未完成的愿望,内心深处有什么渴望,思考怎么能更好地发展自己,怎么更好地面对孩子。
  但现在很少的父母会在自己的心灵成长方面去下工夫,而是花很多的精力在孩子的教育上,比如报兴趣班,参加各种才艺考试。但其实这里有一个简单的道理,自己内心是一条干涸的河流,怎么可能匀出水来供给别人。给孩子的爱也一样,自己内心都没感受到爱,因为工作、家庭时常被烦燥困扰,怎么能给孩子高质量的爱呢,自然地蹲下来、温柔地对待孩子就变成了一件难事。
  如果父母把自己梳理好了,生活就会有更合理的规划,不重要的事情和重要的事情的优先级就很容易区分开来,处理大小事情的时候会有条不紊,处理某件事情时不会牵挂其他,于是也会有更好的状态对待孩子。
其他文献
火车上,一位经济学家的对面,坐着一个愁眉苦脸的30岁上下的男子。  一阵天南海北的谈话之后,男子说起了自己的心事:“我结婚7年了,女儿已经5岁,妻子是我的大学同学,温柔贤惠,我呢,现在也算是事业有成,我的生活一直很幸福。可是,一年前我认识了一个女孩,我发现她那里有我曾经梦想的东西,我爱上了她。”  “你现在对这件事的感觉如何?”经济学家轻轻地问。  “我想到了离婚,但现在还下不了决心,我感觉现在很
期刊
小时候写作文,总爱写“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直到到了俄罗斯,我才终于明白什么叫作“地大物博”。  20世纪90年代末,我和老公作为中方代表,在乌拉尔重镇车里亚宾茨克市的一家俄罗斯公司常驻。每到夏初,公司的男士们便把妻儿都送到度假村去休假,几家人正好合租一栋二层楼的木屋别墅。男人们平时上班,只有周末才能赶过来团聚。  柳芭是主厨,而我充其量只能打个下手。我发现每次她洗完东西,从不关水龙头,拿起菜盆就
期刊
高龄产妇生育风险较大。然而,美国《更年期:北美更年期学会杂志》近日刊登一项研究发现,生育较晚的女性更可能长寿。  美国波士顿大学医学中心研究员托马斯·珀尔斯教授及其同事对462名参试女性生最后一个孩子时的年龄及她们的长寿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与29岁生最后一个孩子的女性相比,33岁后生最后一个孩子的女性活到95岁的几率增加两倍。珀尔斯教授分析指出,遗传因素使某些女性生殖系统衰老减速,能够在年龄
期刊
生活是漂亮的,这句话是一位74岁的老人嘴里说出来的。  老人看上去一点也不显老,像个“潮哥”,头发用摩丝梳得耸了起来,耳朵上打了洞,戴着耳环,红T恤,不过被自己剪去了下面一半,黑七分裤,黑鞋子,墨镜,半指黑手套,整个一潮味十足,年轻人的装扮,走到街上,不断有年轻人同他合影,惊叹他的年轻活力。  评委问他,有孙子吗?孙子对您这样的打扮是什么样的反应?  他说有啊!是一个孙女,她和我一起快乐呗。  评
期刊
刚谈恋爱时,我们往往会像"打了鸡血"一样,拼上精力去让对方爱上自己,所以那时候表现出的"努力"常会随着两个人关系的稳定而逐渐软下来。这时候,不是Ta的爱减弱了,而是你们的默契增加了,Ta不必再强撑着装有精神给你看了——疲惫常常是一个人最安全时所表达出来的常态,再耀眼的人,也需要暗淡来休憩。如果Ta对你黯淡,说明Ta真的信任你,不要再要求Ta也像对外界时一样"强撑精力"地对你。  我们都有体验,我们
期刊
跟一个男士聊天,在谈到女人的坏脾气时,他说:有时我都怕看我老婆的那张脸,因为你不知道她一转身,会是一张什么样的脸孔……  婚姻中的女人容易成为暴脾气、坏脾气、“吼叫女”,这跟女性独特的生理、心理条件有关。女人总是处于情绪漩涡之中,体验着强烈的情绪风暴。如何与情绪牵手,做情绪的女人而不是人质,可以说是每个女人的必修课。  美国斯坦福大学博士威廉蒂勒在《科学与人类转化》一书中写道:信息影响了物质,而情
期刊
在我父亲的壮年时代,已婚的富家男主,若有一个外室,舆论上认为是“本分”的。何况世传的邸宅坐落于偏僻的古镇,父亲经营的实业,却远在繁华的十里洋场;母亲、姐姐、我,守着故园,父亲一人在大都市中与工商同行周旋竞争,也确是需要有个生活上社交上的得力内助,母亲早知夏明珠女士与父亲同居多年,却从不过问,只是不许父亲在她面前作为一件韵事谈。  寒假,古镇的雪,庙会的戏文,在母亲的身边过年多快乐。暑假,我和姐姐乘
期刊
还好没有明白得太晚  袁君的人生,被一场突如其来的葬礼劈成了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那场葬礼之前,袁君是大连一名电视台记者,过着有选题忙死、没有选题死忙的高压锅生活。70后的人大都活得像一棵树,袁君机械地忙碌着,周而复始地为前途和钱途烦恼。  2004年,电视台的一个同事因过劳猝死,台里委托袁君为其做一个悼念的片子。袁君怀着巨大的悲伤整理了同事职业生涯里所有的新闻报道,想通过这种方式为同事加兄弟的人生
期刊
美国:美国政府和一些金融机构也向老年人推出了“以房养老”的倒按揭贷款,发放对象为62岁以上的老年人。在美国比较流行的主要有三种类型,依据不同的贷款发放单位来区别:首先是联邦政府保险的倒按揭贷款(又称房产抵押倒按揭贷款),该贷款由美国联邦住房管理局进行保险,大约90%的倒按揭贷款属于此种类型;其次,是政府担保的倒按揭贷款,该贷款由美国联邦全国抵押协会办理;第三种是专有倒按揭贷款,这种倒按揭贷款模式由
期刊
中国正在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这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在养老问题上,中国有着自己的国情——人口基数庞大、历史欠账太多,计划生育长期化的负面作用渐显。  有数据显示,2012年年底中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94亿,2020年将达到2.43亿,2025年将突破3亿。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进入老年,家庭结构小型化、空巢老人养老难等问题日益显现。  2050年左右,中国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每10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