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佳节。传统意义上,过了腊月初八就进入农历新年了,随着春节日渐临近,记忆中的春节却越来越远。
对于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我来说,儿时的春节是一年中最令人激动的节日。那时候,物质极度匮乏,所有的食品、日常生活用品都是定额供应、凭票证购买。居民每月定量的口粮,按规定只有20%的白面、6%的大米,其余都是粗粮。那时根本不能天天吃米饭,少量的大米只能煮粥,这对于在北京生活的南方人来说也是一件很痛苦的事。
一年漫长的日子里,只有年节可以天天吃米饭馒头,重要的是还天天开荤,一年中难得一见的鸡鸭鱼肉蛋,春节期间也天天可以吃到。一年到头,就指着春节解馋了。母亲回忆,过年时城镇居民每人能多买半斤油、半斤肉,每户还能多供应五斤富强粉、五斤鱼……所以那时候的年夜饭,就显得无比诱人。春节能让人体味到欢乐,感受到幸福。尽管这种欢乐和幸福相对短暂,却让人向往,让人难忘。
如今,平日里再好的菜肴仿佛都不能激发我们大快朵颐的激情。我想,不是我们失去激情了,而是我们太怀念以前的岁月,以至于时刻都想回到从前,而忽视了当下的幸福。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对春节的期盼于我们来说已经越来越远,平日里的食物营养和日常生活需要早已得到满足,如此丰衣足食,这大概也是春节的气氛越来越淡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但是不管你是否承认,现在是属于吃货的时代,因为互联网,美食迅速打破地域的束缚,那些记忆中的传说中的想象中的美食突然变得唾手可及,互联网不仅刷新了我们获取美食的方式,也拉近了吃货之间的距离。通过分享美味,有些人觅得了商机,有些人增长了厨艺,还有些人则收获了各地美食。从天南到地北,从线上到线下,美食正成为一种新的载体,一群电商人在努力寻找最动人的食材、最地道的制作工艺,他们只为了一个目标,征服吃货们挑剔的味蕾,将互联网的分享精神进行到底。
我老家在南方,多年来母亲无法习惯北方的饮食,于是四处寻找让母亲心仪的味道,偶然间一次网购的干货,竟让母亲食欲大增,并高兴地说这就是家乡的味道,于是每个月固定在网上购物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在体会到网购的乐趣和便捷之后,现在主要食材都在网上购买,黑龙江的大米、福建的干笋、湖南的腊肉香肠、苏南的蟹黄膏、热带水果等等,即丰富了我家的餐桌,也准备在春节期间给家里的各位老少露一手。
人称业余美食家的我,平时里喜欢在家里琢磨点新鲜菜品吃法,而且每次出行都能带来新的美食灵感,看到不一样的东西就会好奇、就想尝试着去做。
今年过年除了准备传统的熏鱼、四喜丸子等横菜,前些日子出游,学会了一款拌沙拉,将生菜、紫甘蓝、圣女果、菠萝、火龙果、葡萄干混合,用酸奶加蜂蜜综合其酸味再加上饼干碎调成酱料,将其拌入菜果中,最后加入面包干增加酥脆的感觉,味觉层次都很好。过节尝试着给家人做一个,希望能得到他们的喜欢。
再说说春节如何在家里储备食品。
春节期间大部分市场都会放假,有几天时间买不到菜。即便在大城市,也难免因为物流紧张,超市的蔬菜品种减少、农贸市场和小菜店休息,而导致食品价格上升。因此很多人都喜欢在节日前买一大堆东西放在家里。问题是,冰箱就那么大,节日前应当买些什么食品存着,什么食品不用存呢?
首先拉个单子,再了解一下住处周围的菜店、农贸市场及超市等放假时间;这段时间中自家的需求量有多大,打算吃什么菜,需要的是什么食品原料。做到有备无患,预备好了就不至于买很多没用的东西,造成负担和浪费。然后是决定哪些东西需要存放在冰箱里,哪些是可以放在阳台上等凉爽的地方,哪些可以放在室温下的。
建议:如果超市有几天不开门,首先把家里的油盐酱醋葱姜蒜之类基本调味品检查一下,看看是否需要补充,备足一周的量。如果不够,赶紧添满,免得因为少了某个调味品没法做菜。
建议买些蔬菜储藏起来。绿叶蔬菜是必须存放在冰箱里的,豆角、茄子、番茄、青椒、黄瓜等可以在阴凉存4-5天,土豆、胡萝卜、洋葱、萝卜、白菜可以存放时间更长一些。
当然还要有些春节必备的菜式,比如鱼、卤味、饺子和下酒菜什么的,我喜欢一家人围在一起筹备家宴的那种温馨场面,更喜欢全家三代人团聚在一起的喜气洋洋的氛围。
春节期间,菜肴总比平日丰盛,尤其年夜饭更是隆重,不仅菜品要丰富,菜量上更要“年年有余”。不过“有余”的剩的饭菜也是春节饮食生活的一大难题。全部扔掉实在可惜,不扔掉又担心安全问题。所以,剩菜,多剩荤菜,少剩蔬菜,不剩凉菜。保存,菜品分装后放入不同位置。加热,剩菜必须回锅,改刀、加配料、改调味。
现如今过年也就是期盼过个长假了,人们利用这假期好好的休息休息,和家人好好团聚团聚,使亲情更加浓郁。尽管如此,我还是怀念儿时春节舌尖上的美好回忆。
对于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我来说,儿时的春节是一年中最令人激动的节日。那时候,物质极度匮乏,所有的食品、日常生活用品都是定额供应、凭票证购买。居民每月定量的口粮,按规定只有20%的白面、6%的大米,其余都是粗粮。那时根本不能天天吃米饭,少量的大米只能煮粥,这对于在北京生活的南方人来说也是一件很痛苦的事。
一年漫长的日子里,只有年节可以天天吃米饭馒头,重要的是还天天开荤,一年中难得一见的鸡鸭鱼肉蛋,春节期间也天天可以吃到。一年到头,就指着春节解馋了。母亲回忆,过年时城镇居民每人能多买半斤油、半斤肉,每户还能多供应五斤富强粉、五斤鱼……所以那时候的年夜饭,就显得无比诱人。春节能让人体味到欢乐,感受到幸福。尽管这种欢乐和幸福相对短暂,却让人向往,让人难忘。
如今,平日里再好的菜肴仿佛都不能激发我们大快朵颐的激情。我想,不是我们失去激情了,而是我们太怀念以前的岁月,以至于时刻都想回到从前,而忽视了当下的幸福。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对春节的期盼于我们来说已经越来越远,平日里的食物营养和日常生活需要早已得到满足,如此丰衣足食,这大概也是春节的气氛越来越淡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但是不管你是否承认,现在是属于吃货的时代,因为互联网,美食迅速打破地域的束缚,那些记忆中的传说中的想象中的美食突然变得唾手可及,互联网不仅刷新了我们获取美食的方式,也拉近了吃货之间的距离。通过分享美味,有些人觅得了商机,有些人增长了厨艺,还有些人则收获了各地美食。从天南到地北,从线上到线下,美食正成为一种新的载体,一群电商人在努力寻找最动人的食材、最地道的制作工艺,他们只为了一个目标,征服吃货们挑剔的味蕾,将互联网的分享精神进行到底。
我老家在南方,多年来母亲无法习惯北方的饮食,于是四处寻找让母亲心仪的味道,偶然间一次网购的干货,竟让母亲食欲大增,并高兴地说这就是家乡的味道,于是每个月固定在网上购物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在体会到网购的乐趣和便捷之后,现在主要食材都在网上购买,黑龙江的大米、福建的干笋、湖南的腊肉香肠、苏南的蟹黄膏、热带水果等等,即丰富了我家的餐桌,也准备在春节期间给家里的各位老少露一手。
人称业余美食家的我,平时里喜欢在家里琢磨点新鲜菜品吃法,而且每次出行都能带来新的美食灵感,看到不一样的东西就会好奇、就想尝试着去做。
今年过年除了准备传统的熏鱼、四喜丸子等横菜,前些日子出游,学会了一款拌沙拉,将生菜、紫甘蓝、圣女果、菠萝、火龙果、葡萄干混合,用酸奶加蜂蜜综合其酸味再加上饼干碎调成酱料,将其拌入菜果中,最后加入面包干增加酥脆的感觉,味觉层次都很好。过节尝试着给家人做一个,希望能得到他们的喜欢。
再说说春节如何在家里储备食品。
春节期间大部分市场都会放假,有几天时间买不到菜。即便在大城市,也难免因为物流紧张,超市的蔬菜品种减少、农贸市场和小菜店休息,而导致食品价格上升。因此很多人都喜欢在节日前买一大堆东西放在家里。问题是,冰箱就那么大,节日前应当买些什么食品存着,什么食品不用存呢?
首先拉个单子,再了解一下住处周围的菜店、农贸市场及超市等放假时间;这段时间中自家的需求量有多大,打算吃什么菜,需要的是什么食品原料。做到有备无患,预备好了就不至于买很多没用的东西,造成负担和浪费。然后是决定哪些东西需要存放在冰箱里,哪些是可以放在阳台上等凉爽的地方,哪些可以放在室温下的。
建议:如果超市有几天不开门,首先把家里的油盐酱醋葱姜蒜之类基本调味品检查一下,看看是否需要补充,备足一周的量。如果不够,赶紧添满,免得因为少了某个调味品没法做菜。
建议买些蔬菜储藏起来。绿叶蔬菜是必须存放在冰箱里的,豆角、茄子、番茄、青椒、黄瓜等可以在阴凉存4-5天,土豆、胡萝卜、洋葱、萝卜、白菜可以存放时间更长一些。
当然还要有些春节必备的菜式,比如鱼、卤味、饺子和下酒菜什么的,我喜欢一家人围在一起筹备家宴的那种温馨场面,更喜欢全家三代人团聚在一起的喜气洋洋的氛围。
春节期间,菜肴总比平日丰盛,尤其年夜饭更是隆重,不仅菜品要丰富,菜量上更要“年年有余”。不过“有余”的剩的饭菜也是春节饮食生活的一大难题。全部扔掉实在可惜,不扔掉又担心安全问题。所以,剩菜,多剩荤菜,少剩蔬菜,不剩凉菜。保存,菜品分装后放入不同位置。加热,剩菜必须回锅,改刀、加配料、改调味。
现如今过年也就是期盼过个长假了,人们利用这假期好好的休息休息,和家人好好团聚团聚,使亲情更加浓郁。尽管如此,我还是怀念儿时春节舌尖上的美好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