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达顶二重奏

来源 :户外探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lu9802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峰:吉达顶(Kedar Dome),6830米,加尔瓦尔喜马拉雅,印度
  人物:lan Parnell和Tim Emmett(英国)
  时间:2006年10月1日~9日(七天上攀,两天下降)
  风格:阿尔卑斯方式
  路线:东南侧柱状山体新路线
  长度:2000米
  难度:VI 5.10C M3
  
  自从我采用固定绳索攀登了安纳普尔那Ⅲ峰后,我就喜欢上尝试开发早期攀登未能成功完成路线的山峰,按照我的想法,我希望能找到一座山峰,既需要比较高的岩石技术,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海拔高度,而且还要适合尝试阿式攀登。好友KevinThaw向我推荐了吉达顶,除了满足以上条件外,这座山峰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够清静没什么人。
  吉达顶的照片出现在我的视野中。这是甘哥德里地区少为人探索的一座山,东壁是我知道的岩壁里印象最深刻的一个。伟大的吉达顶东壁有两条路线,其中之一的中央路线是匈牙利队在1989年开辟的路线(90%的自由攀登)。它的左边是1999年Fluder和波兰队以大岩壁太空仓式攀登的路线。这两条路线都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看到失败的路线末端在岩石山顶下600米处,而且两条路线都要使用很多装备和固定绳索。
  好友Thaw在一年前尝试了这条路线,他认为这条路线还是有完成的潜在可能。实际上,我非常感兴趣,计划陪KevIn Thaw旧地重游,但KevIn临时有事脱不开身。这时,Tim毛遂自荐表示愿意加入,尽管他从未到过喜马拉雅山区攀登高海拔,但是实际上我知道他是一个了不起的伙伴,因为他是一个非常狂热的英国顶尖登山者,攀登过许多E9的传统攀登路线和首登路线。
  我和Tim Emmett搭配应该是一个完美组合。Tim完成过很多难度达到E9的传统攀路线,但欠缺高海拔经验,这是他第一次去喜马拉雅,甚至还只是第二次攀登雪山。而我在这方面就很强,爬过珠峰和安纳普尔那。
  我们的英国路线是吉达顶东侧主岩壁上第一条完整的路线,同样我们的攀登也是第一次以阿尔卑斯方式完攀。路线上的落石始终是个大问题,最后攀登岩石顶部的那天,连续的滚石令我们整夜心惊肉跳。
  
  最困难的攀登是海拔6000米处、法国难度的6c的内角,好在我们的攀岩高手Tim在这个高度依然生龙活虎,直接on-sight了这一段,不过他还是认为在自己经历过的所有无坠落攀登中这是最吃力的一次,或多或少让他想起了北威尔士的Zukator路线。
  攀登岩石顶部以下的困难地段是令人疲劳的,大背包把我们折磨得一会儿哭泣,一会儿呕吐。这一夜的攀登还包括最可怕的、暴露感极强的、没有良好保护的一段岩壁。
  和平常一样,我们没有在岩壁上打膨胀钉和挂片,只有六个岩塞,没有其他辅助器械。我们非常幸运地发现了一个可以支起帐篷的地方,否则我们将必须挂在岩壁上在露营袋里过夜。
  我们的配合非常完美,成功地完成了这条路线,而Tim所表现出的适应能力也让我惊叹:“这家伙在6000米以上领攀时轻松自如,天生就是登山的料。”
  
  入选背景
  英国人lan Parnell和Tim Emmett是金冰镐奖提名中惟一的非东欧登山队。被提名是因为他们成功攀登了位于印度甘哥德里地区的吉达顶东南侧柱状山体路线,
  1989年,匈牙利队攀登了岩石山脊,在距离山顶600米处失败,1999年,波兰队攀登东壁也遭受失败,这两条路线均未登顶,并且使用了大段路绳和攀登器械,2003年9月,由The North Face赞助的Mark Synnott和Kevin Thaw攀登了吉达顶东侧柱状山体,他们也因为种种原因而未获成功。
  lan和Tim在无后援情况下第一次尝试自由攀登全部2000米路线,该队也是第一支从吉达项东侧到达6830米峰顶的队伍。这是Parnell第三次获得金冰镐奖提名,前两次Parnell的被提名的攀登是2001年和Julss Cartwright开辟阿拉靳加猎人峰月亮花拱壁的Knowledge新路线,2003年和Kenton Cool,John Varco组队开辟安纳普尔那Ⅲ峰东南山脊新路线。
  三座主要的山脉形成了著名的吉达顶——巴哈拉库斯阿海拔6578米,吉打顶海拔6830米,克达尔那司海拔6940米,吉达顶脚下的克达尔那司神庙是喜马拉雅山区最重要的印度神殿和湿婆神庙之一。传说湿婆神为了躲避班度族化为一头公牛的尾部班厦族在伟大的古鲁格舍德拉战争中杀死了湿婆的朋友和家属但他感到十分后悔,据说克达尔那司就是班度族建造的,寺庙的入口处耸立着一尊南遍公牛石像。即湿婆神的化身。寺庙内墙刻有精致的雕像,庙内还包括了一座湿婆的男性生殖器像,被无数的信徒朝拜,11月冬季快要来临时,湿婆神像就被从加尔瓦尔运送到乌卡赫玛斯下一年5月的第一个星期会被重新送回克达尔那司。那时寺庙向来自印度各地的信徒敞开所有的大门,开始他们神圣的朝拜。克达尔那司四周是雄伟壮丽的雪山,与之相映成趣的是绿草茵茵的大峡谷。寺庙正背后是高耸的吉达顶,即使在远处也能目睹雄伟的峰顶风光。寺庙的神圣优雅的景观和峰顶壮丽宏大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吸引了无数游客。
其他文献
大石围天坑底部海拔900~1000米,从天坑四周俯瞰天坑底部森林,由于各处角度不同。所看到的底部森林形态也各异;一年四季的变化,天坑底部森林外貌也有不同的天然色彩。天坑底层植物终年生活在水雾弥漫、相对无风的环境中,相对湿度常保持在70%以上。天坑的植被遮天避日,密林中不时传来鸟儿的叫声。    天坑底部    天坑底部独特的小气候和地形环境,使这里的植物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形态,这些植物一旦脱离天坑这
全球气候异常让各国饱受旱洪之苦,虽然不少国家都致力进行节能减碳,但全球暖化至今仍未得到显著改善。眼看海平面不断上升,这激发俄罗斯建筑师设计出一座漂浮酒店方舟(The Ark)。这座新式建筑集合了多项创新和绿色理念,不但能建造在陆地上,也可防洪漂浮于海上。Remizov对自己的设计深表信心,组装方舟既快又简单,只需要三到四个月就能使用。而且就算建造在地震频繁的地区也无需担心。看似鹦鹉螺造型的方舟内部
余光中说:旅行会改变人的气质,让人的目光变得更加长远。在旅行的途中,你会看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习惯,你才能了解到,并不是每个人都按照你的方式在生活,这样,人的心胸会变得更宽广。    主要生活在高山草甸与森林交界地带的台湾水鹿为台湾特有亚种,曾一度走向濒危的边缘,近年来由于台湾地区加大了保护力度设立了专门的保护区,其种群得到了很快恢复。台湾水鹿生态摄影师林军佐逐鹿山林长达八年,为完整记录水鹿生态曾在
应当承认,(珠峰上)有我所见过的最陡峭的山脊和最嶙峋的悬崖,而所有那些声称它只是一个可以轻松征服的雪坡的言论都无异于天方夜谭……亲爱的,这是一项激动人心的事业,我无法形容山峰对我的吸引力有多大,以及它所呈现的景色是何等的雄伟壮丽!  —乔治·马洛里写给妻子的一封信  俄罗斯定点跳伞传奇人物Valery Rozov站在珠峰上海拔7220米的地方,身后是“触手可及”的珠峰峰顶。他穿上专门定制的翼形服,
登上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对于健全人来说无疑也是困难的。一个没有双腿的人登上乞力马扎罗山,更是难上加难。31岁的美国人斯潘塞·韦斯特做到了。韦斯特四岁时因遗传缺陷失去双腿。漫长的岁月里,他只能用手走路。今年6月,靠着一双有力的手,用了八天时间,登上了海拔5895米的乞力马扎罗山,并且重新定义了什么是可能。  斯潘塞·韦斯特在过去四年里居住在加拿大多伦多,作为一个励志演说家,为当地一个名为“解放
生命如流,既有海浪的激越,亦有涧溪的舒逸;既有狂风中的高昂,亦有夕照下的低回。无论是在缤纷中绚丽,还是于淡雅里清新,我们都为生命注入了属于自己的韵味,为我们的人生画卷烙上了生动的底色。     2011年10月,《户外探险》编辑部前往新疆,此行的采访目标是北疆哈萨克牧民的秋季转场。在富蕴县的吐尔洪乡,正逢我们所在的村落举行婚礼,一行人忍不住介入,摄影师王翊、段离、小杨以从未有过的敏捷身手,攀上高高
濒危物种  20世纪60年代初,普氏原羚和青海湖裸鲤曾是人们度过饥荒的主要食品,牧民们回忆,在那时青海湖附近还有成千上万只普氏原羚。20世纪80年代后,草原牧业的快速发展和青海湖地区农业的扩张,使得仅存的普氏原羚栖息地进一步减少。据报道,1986年生活在青海湖地区的普氏原羚已不到350只。20世纪90年代,大面积推广的牧民承包网围栏,再次分割了草原牧场,普氏原羚栖息地进一步被隔裂开来,变得破碎化。
彻骨寒夜寻求避身之所  到达俄罗斯已是冰天雪地。这是我第一次踏上这片辽阔甚至有点荒芜的土地,必须要谨慎小心。语言不通成为最大的障碍,我能做的只有面带微笑,当我骑着自行车行驶在完全看不懂一个字的街道与公路上时,俄罗斯人对我的求助时常视而不见,这令我对“生性冷酷”四个字更加咬牙切齿,同时让我充满恐惧。  寒冷的天气与湿滑的路面考验着我,在坡度比较大的路段必须要推车前进,飞速的卡车擦身而过,激起强烈的气
一条长的传统线路就好像一个侦探故事,你将用所能掌握的零碎线索去揭晓一个伟大的谜底。    (一)  传统攀登是指攀登者不借助器材只用肢体攀爬,而且自己边攀登边放置器材保护自己的攀登方式。这个概念说久远也久远,人类一开始攀登就是传统攀登,但现在攀登运动中的传统攀登实际是近代才明确独立出的攀登方式。  开始出现攀登运动的时候,也就是自从大概1492年在法国查里八世命令下,de Beaupré少校首次使
在美国科罗拉多高原,有记载被攀爬过的沙漠高塔可能已经有千百座。而隐没在高原沙漠中的某些角落,静静等待攀岩者发掘、登顶的高塔数目更是难以估量。首攀未登的沙漠高塔冒险性十足,这些砂岩都是沉积岩,质地柔软,就算是攀爬交通繁忙的经典路线,岩壁因为攀登者手脚的接触造成的落尘,也总是搞得攀岩者灰头土脸把衣裳都染成了砖红色。若是爬人迹未到的高塔,路线未经过前人的整理,更是不知道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偏偏登顶的诱惑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