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水利工程得到飞速发展,而其生态因素日益凸显,加强水利工程环境保护措施,是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加强水利建设中的生态问题成为学者们主要的研究方向。本文介绍了水利工程中的主要遇到的生态问题及解决得对策
关键词:水利工程;生态水利工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F40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水利工程自从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时期就已经为人类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也一直是人类经济社会服务系统。相应的,水利工程的开展对自然环境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影响都是非常大的,在水利工程的建设中引发的种种问题,应该引发人们的充分思考,重新审视水利工程建设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的各种影响。要想解决水利工程建设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必须建立生态水利工程,那么在建设生态水利工程之前,还应首先充分了解什么是生态水利工程,并合理划分水利工程与生态水利工程的区别。
1 水利工程与生态水利工程的区别
水利工程作为人类简单的实现水资源再分配和水资源充分利用的手段和措施,在日常生活中人类依靠水利工程主要解决的问题有修筑防洪堤和水库解决防洪问题、修建水库和打井以提供人类稳定的水资源、通过修剪提水泵站和排水沟以及灌溉渠道以减少农作物的旱涝灾害、通过修建水电站为居民提供清洁能源、通过修建水坝和人工湖泊以发展旅游景点等。由此可以看出,水利工程主要解决的是人们日常遇到的实际问题,主要涉及的是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而生态水利工程作为一种运作过程符合生态规律和要求的水利工程,其主要的服务目标是生态环境。对于真正的生态水利工程应该具有如下几点科学内涵:
首先,生态水利工程的开发主要是根据生态系统的自组织原理进行的,在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阶段,应该将生态系统的健康过程作为设计的制约因素并能够将其维持在设计阶段的重要位置进行考虑,从而使得水利工程能够适宜的生态水文过程的要求。其次,在生态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中,应该严格遵循生态需水规律,在水库使用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其本身应具有的生态功能,建立相关制度对生态需水情况进行调节也是其解决生态环境方法之一。最后,生态水利工程的选址一定要注意,在选择建设地址时,不仅要考虑经济条件的约束,还应充分考虑生态负面影响的最小化,这也是生态水利工程建设最关键的考虑因素。[1]
2 生态水利工程设计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方法和标准没有做到因地制宜
生态水利工程的在进行建设和使用过程中,遵循的服务目标是特定性和地域性。生态系统在不同的地区和区域,会根据当地的区域特点而呈现不同的特征,虽然目前我国对生态水利工程的功能提出了一些理论评价指标和方法,但是这些方法和指标在某种程度上都是缺乏可操作性的,这种现象的存在与目前我国水利工程对生态的具体影响的研究较少存在很大关系。为保证水利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国家应对水利工程的结构建筑物执行一系列强制性标准。
2.2 水利工程设计人员与生态科技工作者缺少合作的机会与机制
在水利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往往介入较晚,大部分是在水利工程可行性研究方案基本由水利规划和水工建筑设计人员确认以后,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加上当前我国环评管理制度与环境影响评价咨询市场还不十分完善和规范,环评单位替业主考虑得较多,对生态目标考虑得相对较少,甚至隐瞒工程真正的生态影响后果,导致许多水利工程的生态效益不明显而负面影响相当突出,所以水利工程设计人员与生态环境科技工作者缺少合作的机会与机制,所以生态水利工程的开发与设计相对滞后。[2]
2.3 如何设计新的生态水利工程与原有水利工程设施协调运行
在一个流域内,往往新的生态水利工程可能要在原有水利工程设施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和优化设计。如白洋淀湿地供水工程、扎龙湿地补水工程、洪河国家自然保护区水资源恢复工程(正在设计)等生态水利工程,科学地配置一些分水工程和蓄水工程,对区域来水量进行重新分配或对水的去向进行重整等。再如,原来的水利工程设施是服务于旱作耕地的排水,保护旱地农业免遭洪水危害,后来,耕地耕作方式发生改变,旱地改成水田,这时排水沟渠的功能也应该发生一些转变,由原来的单一排水应改成排蓄结合,特别是旱地改成井灌水田,对原有的沟渠更有必要进行一些改造设计,如设计一些生态控制闸门,一方面起蓄水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增加沟渠蓄水补充地下水,减缓地下水超采;其次,还可以提高沟渠湿地对农田排水中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和泥沙的滞留。[3]
3 水利工程环境影响的解决对策
3.1加强对水利工程环境影响的认识
水利水电工作人员要积极认识到水利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作用,要身兼两份责任,一方面要做好水利工程建设,发挥水利工程应有的作用,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担负起环境保护的责任,要在思想上树立正确的意识,也就是要充分认识到水利工程建设的最终目标是维持生态环境平衡,所以在对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将生态问题放在主导地位,正确处理生态问题,只有处理好这些生态问题才能真正维护水利工程的作用,使水利工程真正支持国家经济的建设,所以,作为水利工程的建设者,要树立工程建设与环境维护双方面维护的意识,要承担起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环境生态维护的任务,明确这是历史使命,众多的水利工程建设者要积极努力,推进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事业的稳定发展,在对水利工程建设中要时刻顾及生态问题与环境问题,针对这一方面国家要在宏观方面加强管理,制定相关的宏观调控政策,支持工程建设的发展,例如:制定相关的污水排放标准,控制水污染问题,加强对排污权的管理,引入市场的调节与控制,再加上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等来对水体污染情况进行控制。
3.2 完善生态水利改革
第一,完善流域管理制度革新。水存在于每一个流域内部,需要将流域作为水资源的管理单位,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协调不同流域、水流以及河岸相互的关系,协调水体的各种功能,流域管理要通过一定的管理机构,例如:流域管理委员会来专门管理,其中要发挥政府宏观调控职能,引入市场机制调节,对不同流域进行民主协商,各个用水户也要积极参与其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水流域的高效与协调运作。要加强流域内部的协商,也就是说流域内部有很多的省区与市区,而且不同的区域内都设有流域管理委员会,不同的省区之间要进行科学的民主协商,一旦出现一些与水有关的事物都要通过民主协商的方式去解决,抑制矛盾的激化;同时也要发挥市场机制的自动调节功能,因为水市场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并非一个完全意义的市场,水权要在科学的条件下进行转让与交易;用水户参与管理,就是要全力调动广大人民的热情,使他们积极参与水资源的监督与管理,时刻警惕水体与水质,只有这样全面发动人员,召集各方力量,才能真正实现对水体资源质量的有效监督与管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第二,加强流域水务管理体制改革。也就是从具体的每一个方面入手,例如:供水、节水以及排水等等都要加以调控与监督,甚至对于污水的处理等也要加强,只有这样才能完善水务的统一管理,这也是区域水资源发展的未来趋势。
第三,节水型社会建设。可以通过建立节水型社会来达到对水资源的有效管理,达到对水资源的充分有效利用,在这一过程中也要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加强市场机制的引导,鼓励社会大众参与其中,以此来促进流域与区域水资源之间的一体化管理,其中政府要具有主导作用,要通过区域之间的合作与协调达到对水资源的节约,加大资金投入,要完善相关的规划、方案以及其他制度方面建设,而且要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使节约水源在法律法规指导范围内进行,同时也要尽量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实现对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做好社会宣传,鼓励广大社会群体积极节约用水,以此促进节水的社会化。
结论
水利工程是一个国家建设与发展必备的基礎设施,广泛地支持了国家的经济与环境建设,但是,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是有目共睹的。因此,在对水利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要加强对工程建设的监督与管理,全面控制其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发挥其积极效益功能。
参考文献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利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灌区末级渠系改造及量水设施配套规划报告[R]乌鲁木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利厅,2009.
[2]国务院体改办.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2008.
[3]李代鑫.中国灌溉管理与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8,(5):1-3.
关键词:水利工程;生态水利工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F40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水利工程自从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时期就已经为人类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也一直是人类经济社会服务系统。相应的,水利工程的开展对自然环境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影响都是非常大的,在水利工程的建设中引发的种种问题,应该引发人们的充分思考,重新审视水利工程建设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的各种影响。要想解决水利工程建设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必须建立生态水利工程,那么在建设生态水利工程之前,还应首先充分了解什么是生态水利工程,并合理划分水利工程与生态水利工程的区别。
1 水利工程与生态水利工程的区别
水利工程作为人类简单的实现水资源再分配和水资源充分利用的手段和措施,在日常生活中人类依靠水利工程主要解决的问题有修筑防洪堤和水库解决防洪问题、修建水库和打井以提供人类稳定的水资源、通过修剪提水泵站和排水沟以及灌溉渠道以减少农作物的旱涝灾害、通过修建水电站为居民提供清洁能源、通过修建水坝和人工湖泊以发展旅游景点等。由此可以看出,水利工程主要解决的是人们日常遇到的实际问题,主要涉及的是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而生态水利工程作为一种运作过程符合生态规律和要求的水利工程,其主要的服务目标是生态环境。对于真正的生态水利工程应该具有如下几点科学内涵:
首先,生态水利工程的开发主要是根据生态系统的自组织原理进行的,在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阶段,应该将生态系统的健康过程作为设计的制约因素并能够将其维持在设计阶段的重要位置进行考虑,从而使得水利工程能够适宜的生态水文过程的要求。其次,在生态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中,应该严格遵循生态需水规律,在水库使用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其本身应具有的生态功能,建立相关制度对生态需水情况进行调节也是其解决生态环境方法之一。最后,生态水利工程的选址一定要注意,在选择建设地址时,不仅要考虑经济条件的约束,还应充分考虑生态负面影响的最小化,这也是生态水利工程建设最关键的考虑因素。[1]
2 生态水利工程设计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方法和标准没有做到因地制宜
生态水利工程的在进行建设和使用过程中,遵循的服务目标是特定性和地域性。生态系统在不同的地区和区域,会根据当地的区域特点而呈现不同的特征,虽然目前我国对生态水利工程的功能提出了一些理论评价指标和方法,但是这些方法和指标在某种程度上都是缺乏可操作性的,这种现象的存在与目前我国水利工程对生态的具体影响的研究较少存在很大关系。为保证水利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国家应对水利工程的结构建筑物执行一系列强制性标准。
2.2 水利工程设计人员与生态科技工作者缺少合作的机会与机制
在水利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往往介入较晚,大部分是在水利工程可行性研究方案基本由水利规划和水工建筑设计人员确认以后,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加上当前我国环评管理制度与环境影响评价咨询市场还不十分完善和规范,环评单位替业主考虑得较多,对生态目标考虑得相对较少,甚至隐瞒工程真正的生态影响后果,导致许多水利工程的生态效益不明显而负面影响相当突出,所以水利工程设计人员与生态环境科技工作者缺少合作的机会与机制,所以生态水利工程的开发与设计相对滞后。[2]
2.3 如何设计新的生态水利工程与原有水利工程设施协调运行
在一个流域内,往往新的生态水利工程可能要在原有水利工程设施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和优化设计。如白洋淀湿地供水工程、扎龙湿地补水工程、洪河国家自然保护区水资源恢复工程(正在设计)等生态水利工程,科学地配置一些分水工程和蓄水工程,对区域来水量进行重新分配或对水的去向进行重整等。再如,原来的水利工程设施是服务于旱作耕地的排水,保护旱地农业免遭洪水危害,后来,耕地耕作方式发生改变,旱地改成水田,这时排水沟渠的功能也应该发生一些转变,由原来的单一排水应改成排蓄结合,特别是旱地改成井灌水田,对原有的沟渠更有必要进行一些改造设计,如设计一些生态控制闸门,一方面起蓄水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增加沟渠蓄水补充地下水,减缓地下水超采;其次,还可以提高沟渠湿地对农田排水中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和泥沙的滞留。[3]
3 水利工程环境影响的解决对策
3.1加强对水利工程环境影响的认识
水利水电工作人员要积极认识到水利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作用,要身兼两份责任,一方面要做好水利工程建设,发挥水利工程应有的作用,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担负起环境保护的责任,要在思想上树立正确的意识,也就是要充分认识到水利工程建设的最终目标是维持生态环境平衡,所以在对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将生态问题放在主导地位,正确处理生态问题,只有处理好这些生态问题才能真正维护水利工程的作用,使水利工程真正支持国家经济的建设,所以,作为水利工程的建设者,要树立工程建设与环境维护双方面维护的意识,要承担起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环境生态维护的任务,明确这是历史使命,众多的水利工程建设者要积极努力,推进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事业的稳定发展,在对水利工程建设中要时刻顾及生态问题与环境问题,针对这一方面国家要在宏观方面加强管理,制定相关的宏观调控政策,支持工程建设的发展,例如:制定相关的污水排放标准,控制水污染问题,加强对排污权的管理,引入市场的调节与控制,再加上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等来对水体污染情况进行控制。
3.2 完善生态水利改革
第一,完善流域管理制度革新。水存在于每一个流域内部,需要将流域作为水资源的管理单位,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协调不同流域、水流以及河岸相互的关系,协调水体的各种功能,流域管理要通过一定的管理机构,例如:流域管理委员会来专门管理,其中要发挥政府宏观调控职能,引入市场机制调节,对不同流域进行民主协商,各个用水户也要积极参与其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水流域的高效与协调运作。要加强流域内部的协商,也就是说流域内部有很多的省区与市区,而且不同的区域内都设有流域管理委员会,不同的省区之间要进行科学的民主协商,一旦出现一些与水有关的事物都要通过民主协商的方式去解决,抑制矛盾的激化;同时也要发挥市场机制的自动调节功能,因为水市场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并非一个完全意义的市场,水权要在科学的条件下进行转让与交易;用水户参与管理,就是要全力调动广大人民的热情,使他们积极参与水资源的监督与管理,时刻警惕水体与水质,只有这样全面发动人员,召集各方力量,才能真正实现对水体资源质量的有效监督与管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第二,加强流域水务管理体制改革。也就是从具体的每一个方面入手,例如:供水、节水以及排水等等都要加以调控与监督,甚至对于污水的处理等也要加强,只有这样才能完善水务的统一管理,这也是区域水资源发展的未来趋势。
第三,节水型社会建设。可以通过建立节水型社会来达到对水资源的有效管理,达到对水资源的充分有效利用,在这一过程中也要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加强市场机制的引导,鼓励社会大众参与其中,以此来促进流域与区域水资源之间的一体化管理,其中政府要具有主导作用,要通过区域之间的合作与协调达到对水资源的节约,加大资金投入,要完善相关的规划、方案以及其他制度方面建设,而且要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使节约水源在法律法规指导范围内进行,同时也要尽量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实现对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做好社会宣传,鼓励广大社会群体积极节约用水,以此促进节水的社会化。
结论
水利工程是一个国家建设与发展必备的基礎设施,广泛地支持了国家的经济与环境建设,但是,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是有目共睹的。因此,在对水利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要加强对工程建设的监督与管理,全面控制其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发挥其积极效益功能。
参考文献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利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灌区末级渠系改造及量水设施配套规划报告[R]乌鲁木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利厅,2009.
[2]国务院体改办.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2008.
[3]李代鑫.中国灌溉管理与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8,(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