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向隔膜与努力联结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djc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20世纪英国最有影响力的作家E·M·福斯特创作中一个重点是文化冲突问题,其笔下文化冲突表现为:英国文化与南欧文化的摩擦;工商文化与知识分子文化的矛盾;宗主国文化与殖民地文化的对立。福斯特特别关注女性在文化冲突中的价值取向。全面分析福斯特作品中女性在文化冲突中的选择,主要呈现两种方式:顽固保守导向隔膜;努力探求为求联结。
  关键词:联结 隔膜 文化冲突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E·M·福斯特是20世纪前期英国著名作家之一,他创作中关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不同文化的冲突,英国文化与南欧文化的冲突在《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看得见风景的房间》得到清晰呈现,《霍华兹别墅》描写了工商业文化和知识分子文化之间的矛盾冲突,《印度之行》则展示了英印之间殖民主义文化和被殖民文化之间的冲突及其特点。福斯特热衷于将女性置于这些不同文化的冲突中,她们的选择和取向是他关注的焦点。他笔下女性在面对文化冲突时有着不同的价值取向,表现为以下两种选择:
  一 顽固保守导向隔膜
  福斯特作品中有一些顽固保守的女性阻碍了跨文化沟通,使文化的交流走向了隔膜。
  《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的故事发生在意大利和英国,生机勃勃、热情奔放的意大利和死气沉沉、虚伪做作的英国代表着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赫里顿太太和她的女儿则是后者的典型代表。
  英国启蒙运动时萌生了一种势力道德观,当时的英国人认为他们是“推动历史进步的角色”,对“他者”则采取“仁慈的居高临下的态度”。这种态度在赫里顿太太身上首先表现为荣耀感:“荣耀是惟一实在的东西。显得不如别人慈善是她所不能忍受的。”索斯顿镇上的人们终生都在为维护自己的这种荣耀感而费尽心思。莉丽亚是赫里顿太太的儿媳,寡居的她长期忍受着这种势力道德观的伤害,为逃离这种痛苦她选择了远嫁意大利。这种逃离,对于赫里顿太太而言是莫大的羞辱,于是百般干涉。
  占据赫里顿太太内心的全是虚荣的荣耀感,作为奶奶她一点都不喜欢自己的这个身份,她并不爱孙辈们。她关注莉丽亚和吉诺的儿子,完全是出自这种荣耀感,如作品中所写“骄傲是她个性中最稳定的成分。她不能忍受别人看起来比她更富有同情心”。她完全不能接受主动权不是来自她的控制范围,她的儿子菲利普两次听命于她来到意大利,既要破坏莉丽亚的婚姻,又要争夺孩子,最终导致孩子的夭折。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赫里顿太太的儿子菲利普却发生了变化,他认识到英国传统文化的不足,他重新认识了自我,这不可不说是作家对英国传统文化的批判和讽刺。作家对赫里顿太太的行为感到非常的愤怒,因为英意文化间的沟通由于她的自私虚荣、狭隘势利而大受影响。
  在《印度之行》中,赫里顿太太之流的表现有过之而无不及。在印度的英国人通常表现为两种类型;一是以穆尔夫人、阿黛拉小姐和菲尔丁先生为代表的“沟通者”;二是以市长特顿、法官朗尼为代表的地道的殖民者,那些官员太太们显然属于殖民者之列。她们高傲冷漠,不仅没有同情心,还表现得极为无知,在她们看来,印度人十分危险,她们觉得印度人是低等人,他们古怪而懒散。她们对印度人的态度傲慢无礼,高高在上,小说中特顿太太将这种态度表现无遗:“不论何时只要他们看见一个英国女人,就应该跪在地上用手从这儿跪爬到那山洞去。他们应该受到冷遇,他们应该遭到蔑视,他们应该被碾成粉末,我们在搭桥聚会上和其他方面都表现得太仁慈了。”这是高高在上的民族优越感和狭隘的种族观,这是骄傲自大的自我中心主义,由此造成的不良后果即是导致英印间的长期对峙,正如小说中特顿先生说的那样:“据我所知,每当英国人和印度人试图友好交往的时候,除了灾难之外,不会有别的结果”。这样的成见使得像穆尔太太和阿黛拉小姐和印度人间的友好交往显得既可笑又可怜,得到的只有嘲笑、讽刺和挖苦。
  特顿太太等人居高临下的态度导致印度人对英国人也没有好感,甚至同样带着成见。印度人觉得所有的英国人都狭隘自私、虚伪高傲。他们认为英国殖民官员日渐变得更坏,正如哈米杜拉所说的:“不管是特尔顿还是别尔顿,一字之差罢了。我给随便哪个英国人两年的时间,看他准变坏。我给英国女人六个月,不变坏才怪。天下乌鸦一般黑……”。连阿齐兹都赞同所有的英国女人几乎都傲慢无礼又贪婪爱财。这种隔膜蒙蔽了印度人的判断力,造成极大的危害,导致印度人根本无法认清这样一个事实:英国人不全都是他们认为的那样,他们当中也有好人。
  福斯特所希冀的“唯有联结”的愿望在赫里顿太太和特顿太太们这儿是没法达成了。索斯顿沉闷压抑的生活依然是赫里顿太太的“滋养”方式,生机勃勃的意大利对她而言毫无意义,特顿夫人们也继续在她们所构筑的高高在上的没有低等印度人的俱乐部里,永远夜郎自大,自鸣得意。
  二 努力探索为求联结
  不像那些顽固保守的女性给文化交流设置障碍、导向隔膜,福斯特笔下有些女性为文化间的沟通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为求不同文化间的联结,她们探寻了以下两种方式:
  1 “联姻”之路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描写了英国姑娘露茜游历意大利之后生活和思想发生变化的经历,她的成长和变化呈现了她接受意大利文化模式,跨越英国文化障碍的过程。
  中产阶级家庭出身的露茜,从小到大按照社会的要求来生活,不敢正视自己的感情世界和内心需要,是个典型的大家闺秀和英国淑女。但来到佛罗伦萨短短一段时间里,意大利生机勃勃、热情直率,阳光灿烂、色彩明媚的生活深深地打动了她,这正是她所渴望和需要的。“一间有风景的房间”窗外是充满活力的意大利世界,窗内是死气沉沉的英国世界,它隐喻着英意文化在露茜内心世界的相互作用。
  露茜最终选择离开压抑冷漠、虚伪沉闷的生活世界,而去拥抱那个感情真挚、富有朝气的世界。她看清了未婚夫塞西尔虚伪自负、高傲冷漠的嘴脸,意大利已经在她心中种下了追求真爱和自由的种子,于是她终于冲破了精神的枷锁和心灵的束缚,不再放弃爱情,不再选择逃避,而是勇敢地与虚伪冷漠的英国中产阶级旧道德观决裂了,拥抱了自己想要的爱情,选择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在英国,其贵族制度和绅士文化派生出了一套行为准则,并且这套行为规范成为了英国社会统治的维护手段,有谁触犯准则,谁就要付出代价,遭受惩罚。所以,中产阶级的柔弱小姐露茜努力走进意大利的文化世界中去,必然与英国传统的文化发生冲撞,这对于一个年纪轻轻的英国淑女来说是需要莫大的勇气的,其行为有一种英雄般的壮美。
  《霍华兹别墅》呈现的是工商文化与知识分子文化的矛盾,这也是现代文明的两难处境:物质与精神的隔离,实业人士与知识分子间的疏离。小说中,福斯特为求联结的愿望是通过文化阶层的代表玛格丽特与实业人士威尔科克斯的结合来实现的。玛格丽特深知她这种文化人能够享有一切文明的物质生活,全在于像威尔科克斯的实业人士的辛勤劳作。那些实业人士有着“健全的头脑”,务实、干练。而自己所代表的文化人士虽然不乏同情心,感情也很丰富,知识也广博,但是爱幻想,富浪漫气质和理想主义,甚至有夸夸其谈之嫌,因此实业人士那种不空谈的实干精明恰恰是自己所属的文化阶层所缺乏的。但同时,她也看到实业人士天生道德伦理上的缺陷,比方说他们肤浅狭隘,不够想象力,缺乏同情心,甚至虚伪麻木。而这些固有的弱点恰恰需要像自己这样的文化人去改造,实业人士精神需要文化人士的知识去丰富,他们的的心灵需要文化人的精神东西去充盈,他们的人格需要文化人的力量去完善。
  当然玛格丽特知道文化世界与实业世界之间天然地存在着屏障,连妹妹也极力反对她和亨利的结合,而且某种程度上这种结合意味否定了自己原有的生活价值和精神信念。可是她勇敢地迈出了重要的第一步,为文化世界和实业世界间的“联结”,为知识分子和实业人士间的“沟通”。即使这个联结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甚至有诸多的障碍,妹妹的反对,自己和亨利的婚后生活的不和谐和多方面的分歧都是沟通的障碍。但玛格丽特却能够清醒地认识到文化世界和实业世界沟通的必要,能够放弃自己作为文化人士的浪漫主义的自大,敢于向严峻的现实挑战。
  所以,玛格丽特勇敢的这一步并不是像通常意义上所理解的那样是对文化人士的背叛,而是一种努力促使工商文化与知识分子文化交融的尝试,是一种理想主义的英雄气概。别墅与“婴儿”实则是实业与文化的理想主义的结合的象征,是一种新型社会和新型的人格的表征,是福斯特出于一个知识分子对现代文明的困境——传统与现代的分离做出的思考。他认为人的心灵要进一步完善,人格要进一步完整,需要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力量的联结。
  2 宗教拯救
  《印度之行》中呈现了英印殖民文化和印度文化间的冲突,大部分英国人对待印度人的态度是傲慢无礼的,他们抱着一种民族偏见和欧洲中心主义来处理英印之间的关系。但是其中有个人却完全不一样,这就是穆尔太太。穆尔太太是作者最欣赏的一个角色。
  穆尔太太是个基督教天主教徒,她宽厚仁慈,带着基督徒的慈善博爱之心,怀着“爱”的理想来到英属印度。她一来到印度,就去了解当地的人情风俗。进寺脱鞋一个举动和“有人看见没人看见都一样,上帝在此。”一句话深深地打动了阿齐兹的心。穆尔夫人的友好善良深深打动了阿齐兹,他也回报以热情,两人以真诚热情开始了友谊的建立。这种美好友谊的基础则是尊重对方的宗教和平等的民族观。
  穆尔夫人的博爱友好和无民族歧视,她的公平正义和对本民族的自我批评的精神使她获得了印度人极大的尊崇。在刚认识阿齐兹时,穆尔夫人听他说了上司夫人的作为后,她既对自己同胞的行为表示了愤怒,又对阿齐兹的遭遇表示了不平和同情。当她和儿子谈到殖民者对印度人的不公对待时,她发现儿子和年少时不一样了,他已经丢掉了曾经持有的人道主义信仰,已经变成了冷漠残酷的殖民者。穆尔夫人痛惜的感到:“只要有真正的悔恨之情,朗尼就会变成另外一种人,大英帝国也会变成另外一个不同的国家。”
  穆尔夫人的宽容博爱给周围人影响非常大。小说中写到印度人在“马拉巴山洞事件”审判的紧要关头将本已离开昌德拉普尔城的穆尔夫人幻化成了女神“埃丝米斯·埃丝穆尔”,城内印度人对其都顶礼膜拜。在她的人格力量的影响下,阿黛拉和阿齐兹都在一定程度上获得某种意义上的救赎。阿黛拉放弃了对阿齐兹的指控,还公开道歉了,而阿齐兹也宽恕了阿黛拉对自己的伤害,也放弃了对阿黛拉的索赔。穆尔夫人死后反而成为一种象征:爱的象征,她的精神也得以在她的孩子们身上传承。
  穆尔夫人显然是作家心目中理想的人物,但有评论者对穆尔夫人基督徒的人道精神持一种保留态度,然而她身上的博爱与善良,公正与正义远远超越了单纯的基督教式的人道主义,体现的是一种进步的民主精神。穆尔夫人作为一个英属殖民地印度人们都认同的形象,无疑表达着作家的一个理想——反对欧洲中心主义,追求民族平等,寻求民族独立。
  我们看到,福斯特笔下女性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是不同的,很显然作家所批判和谴责的是那些顽固保守对文化交流设置了障碍的女性,他所赞许和期待的是那些承担文化联结重任,为了架起不同文化沟通桥梁而不懈努力的女性。
  参考文献:
  [1] 李建波:《跨文化障碍的系统研究:福斯特国际小说的文化解读》,《外国文学评论》,2000年第4期。
  [2] [英]E·M·福斯特,林林、薛力敏译:《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8年版。
  [3] 袁霞:《〈印度之行〉中的文化误读》,《山东外语教学》,2002年第4期。
  [4] 韩晓丽:《〈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中女性对自由的追求——基于雅斯贝尔斯的哲学视角》,《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
  [5] 阮炜:《〈霍华兹别墅〉中的文化人与生意人》,《外国文学评论》,1991年第2期。
  [6] [英]E·M·福斯特,杨自俭译:《印度之行》,译林出版社,2003年版。
  作者简介:何双,女,1979—,江西分宜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工作单位: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 工业文学的创作被认为是个难点,肖克凡则在这一领域耕耘了三十年且颇有收获。他的小说还原了工人的复杂性,在关注工业问题的同时也较早地体现了生态意识,以“工业乡土小说”的笔法提升了作品的审美价值。肖克凡的工业文学作品在中国当代文坛尤其是工业文学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关键词:肖克凡 工人形象 生态意识 “工业乡土小说”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肖克凡与工业文学结缘已整整
期刊
摘要 本文主要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以及结合其他批评家的研究,集中探讨了英国著名女作家多丽丝·莱辛的《天黑前的夏天》中女主角凯特·布朗的13个关于拯救海豹的梦的象征意义以及凯特的本我、自我与超我,来分析她在追求理想和自由时候的困惑。作者通过大量地描写女主角的梦来引导小说的发展,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分析贯穿整篇小说的海豹梦,一方面是在文学中实践和发展弗洛伊德理论;另一方面是以释梦理论来阐释女主
期刊
摘要 卢克是澳大利亚女作家考琳·麦卡洛的作品《荆棘鸟》中的一个小人物。作为女主人公麦琪的前夫,卢克在麦琪的女性自我意识成长的道路上,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对卢克这一艺术形象进行解析,同时探讨女性在男权文化为主导的社会环境中的生存困境,以及女性对于爱情、家庭生活及自身情感价值和生存价值的再认知,将有助于了解新一代移民的土地情结以及价值观。  关键词:男权文化 女性生存 土地情结  中图分类号:I106
期刊
摘要 多丽丝·莱辛的小说《天黑前的夏天》描绘了一条现代女性实现个体自由发展的成长之路。在自我发现的旅程与梦境中,以追寻者和流亡者的姿态,历经生活的磨难和精神的苦痛,在自由与回归的艰难抉择中最终超越禁锢,找回真我,识得人生真谛,寻找到精神家园。小说不但激励了处于困境中的现代女性,也为彷徨、迷失的现代人寻找到了自我拯救之路。  关键词:自我 危机 回归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英
期刊
摘要:近年来,美国华裔文学不断蓬勃发展,并在美国文坛上占据了一席之地。作为其主要代表作之一,美国华裔女作家汤亭亭的作品《女勇士》一经出版便受到评论界的广泛关注,评论家们从多种角度对其进行了阐释和研究。本文拟从生态女性主义这一全新的视角重新解读《女勇士》这一华裔美国文学中的经典女性主义文学文本,通过分析作品中男性对女性的压迫以及女性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管窥出汤亭亭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  关键词:《女勇
期刊
摘要 著名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在自己的小说之中,以自身独特的视角描绘出了大量的黑人女性主义的形象,表达出了黑人女性的生活经历和遭遇,展示出了黑人女性各自不同的特点。正是这些鲜明的人物形象特点,刻画出了黑人女性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这也正是托尼·莫里森作品的独特魅力所在。  关键词:托尼·莫里森 黑人女性 形象 独立 解放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美国著名黑人女作家托尼·莫
期刊
摘要 小说《飘》之所以成功的因素之一就是作者玛格丽特·米切尔以美国南北战争为时代背景,并运用对照的表现手法深刻、细腻地塑造了女主人公郝思嘉这位性格复杂多变的典型人物形象。本文从战争、家庭背景和感情纠葛三方面来探析郝思嘉的性格变化过程。  关键词:郝思嘉 战争 家庭背景 感情纠葛 性格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飘》是一部取材于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小说,作者玛格丽特·米切尔(19
期刊
摘要 犹太主义是在美国文化霸权主义时期存在的少数民族文化的一个主要分支,而精神超越是其内涵体现不可或缺的特点之一。在著名的美国犹太裔作家伯纳德·马拉默德的代表作之一《店员》中,作者成功地刻画出小说的两个主要人物:莫里斯·鲍伯,一个贫穷的犹太裔杂货店店主和弗兰克·阿尔帕恩,一个自愿做他的店员的意大利流浪汉。尽管对于宗教有着完全不同的认知,莫里斯和弗兰克仍然在马拉默德充满怜悯和扭曲的幽默笔调下践行着犹
期刊
摘要 当代美国文学发展越来越多元化,很多非白人裔的作家在美国文坛乃至世界文坛上崭露头角,促进了美国文学的发展。其中,犹太女性文学是20世纪美国女性文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但国内对犹太女性文学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本文主要探讨了犹太女性文学在美国的发展现状以及各阶段的代表作家及其写作特点。  关键词:美国犹太女性文学 女权主义 女性作家 发展与现状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作为
期刊
摘要 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代表作《红字》中,塑造了一位独立而反叛的女主人公海丝特·白兰。海丝特对爱情忠贞不渝,生活中坚强而独立,面对社会典法的残酷、宗教的欺骗和道德的虚伪,她毫不退缩,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抗争,追求幸福生活。作品反映出当时社会以及作者本身的女权主义意识。本文通过对海丝特·白兰的人物形象分析,阐述了资本主义封建礼教下的女权主义,女性对爱情的执着与忠贞,面对磨难的坚强与压迫中的反抗。  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