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语文,学生最怕写作文。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那么,怎样才能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呢?作文教学中也应着力于学生兴趣的培养,使学生“有饥饿感”“有食欲”,使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关键词:写作兴趣 生活 自我评价
一、发现生活,体味生活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也会做成什么样的文章。”现在的学生大多有这样的不足:知识面窄,平时又不注意积累素材,一提到作文就皱眉头,面对作文题搜肠刮肚,无话可说,于是只好硬着头皮东拉西扯地说上一些大话、空话、套话、假话。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教师就应在平常教学中讲生活故事,谈生活体验,然后把说的变成写作的素材,就形成了写作的原始资本。
强调学生对生活的发现和观察,这是写作客观规律决定的。没有对生活的观察积累,学生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米之炊。例如,在指导学生写《一次春游活动》时,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没有老套的按习作要求去指导学生,而是让学生在春游前推荐春游的地点,把推荐理由写具体、写明白;地点确定后还可以让学生设计春游的路线,把游览顺序和旅游点简要写下来等。设计了这样的春游作文教学方案,学生玩得痛快,写得真实,既激发了学生写作兴趣又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这样长期坚持,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就会习惯于记实事、写真人、抒真情、发实感。
二、引导积累,唤起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了在写作中要让学生善于积累和运用语言材料,实现读写结合,课内外结合,学习与运用结合。“在写作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要使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有物可写,必须注意积累写作材料,从阅读中积累、从生活中积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引导学生多看适合他们年龄、社会阅历的各种书籍。教育学生随身准备一个记录本,遇到好的名言、佳句就摘录下来,随时积累写作素材。还要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材料去阅读,材料的来源应该是多途径的,除了读各种各样的书籍,还可以“读”现代高科技产品,如光盘、电脑网络中的相关信息,让学生在阅读的广阔天地里自由驰骋。强调学生对所读内容进行熟读精思,融会贯通,积累材料,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学会迁移,并运用到作文中去。要培养学生善于从社会生活中汲取素材,提醒学生留意生活中的任何事,学会评价、鉴赏美丑、善恶、人生世态。这样,使学生不但会学习、能分析,而且见多识广,具有一定的文学素养。著名学者邓拓说:“古今中外有学问的人,有成就的人,总是十分重视积累。”进行积累既是学习提高语文能力的需要,又是提高读写能力的有效手段。头脑中的语言材料增多了,具有丰厚的语言积淀,说话时就能妙语连珠,出口成章;习作时就能文思泉涌,妙笔生花。
三、自我评价,自我肯定
对学生作文评价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传统观念认为学生将作文交给老师,即算完成任务,而教师则花大量的时间批改后,再还给学生,而学生只是看一看分数与评语。这样,评价变成了作文教学的终结,而不是一个环节,同时由于教师只看到评价的评判功能,而忽略了心理调节功能,那些经常得低分的学生的作文积极性受到了挫伤,也就失去了写作的兴趣。为了能有效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与能力,可以对传统作文评价方式作了一些改革: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实现自我认识自我肯定,有利于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
学生不应当仅是一个被评的客体,更应是评价的积极参与者。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可以了解自己的进步,发现存在问题,及时纠正失误,养成自我修改文章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参与作文评价的做法是首先应让学生大体了解并逐步掌握作文评价的标准,如文章的详略、主题、开头、结尾等一般要求,其次是组织學生进行自评、互评、集体批改等多种形式。在批改中要求学生做到:先慢慢品读全文,看作文是否符合要求,再句句斟酌,看是否有句子不通顺的、不恰当的词语、错别字、用错的标点符号等,并用圈、点等符号标出,最后写上对这篇作文的简评。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批改作文中知道别人作文的构思、精彩的文笔,让学生在批改中受到启迪,增加写作阅历,提高写作鉴赏能力。实践证明,让学生自己评改作文会使学生逐步养成爱动笔的好习惯,有利于調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时间长了,就会让学生在相互评改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
我们相信,只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设计出好的训练内容,实施优化教学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严格训练,学生的作文水平就一定会有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陈秋兰.情景教学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2014,(04).
[2]蒋芙蓉.浅析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如何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J].语数外学习,2013,(10).
关键词:写作兴趣 生活 自我评价
一、发现生活,体味生活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也会做成什么样的文章。”现在的学生大多有这样的不足:知识面窄,平时又不注意积累素材,一提到作文就皱眉头,面对作文题搜肠刮肚,无话可说,于是只好硬着头皮东拉西扯地说上一些大话、空话、套话、假话。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教师就应在平常教学中讲生活故事,谈生活体验,然后把说的变成写作的素材,就形成了写作的原始资本。
强调学生对生活的发现和观察,这是写作客观规律决定的。没有对生活的观察积累,学生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米之炊。例如,在指导学生写《一次春游活动》时,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没有老套的按习作要求去指导学生,而是让学生在春游前推荐春游的地点,把推荐理由写具体、写明白;地点确定后还可以让学生设计春游的路线,把游览顺序和旅游点简要写下来等。设计了这样的春游作文教学方案,学生玩得痛快,写得真实,既激发了学生写作兴趣又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这样长期坚持,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就会习惯于记实事、写真人、抒真情、发实感。
二、引导积累,唤起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了在写作中要让学生善于积累和运用语言材料,实现读写结合,课内外结合,学习与运用结合。“在写作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要使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有物可写,必须注意积累写作材料,从阅读中积累、从生活中积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引导学生多看适合他们年龄、社会阅历的各种书籍。教育学生随身准备一个记录本,遇到好的名言、佳句就摘录下来,随时积累写作素材。还要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材料去阅读,材料的来源应该是多途径的,除了读各种各样的书籍,还可以“读”现代高科技产品,如光盘、电脑网络中的相关信息,让学生在阅读的广阔天地里自由驰骋。强调学生对所读内容进行熟读精思,融会贯通,积累材料,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学会迁移,并运用到作文中去。要培养学生善于从社会生活中汲取素材,提醒学生留意生活中的任何事,学会评价、鉴赏美丑、善恶、人生世态。这样,使学生不但会学习、能分析,而且见多识广,具有一定的文学素养。著名学者邓拓说:“古今中外有学问的人,有成就的人,总是十分重视积累。”进行积累既是学习提高语文能力的需要,又是提高读写能力的有效手段。头脑中的语言材料增多了,具有丰厚的语言积淀,说话时就能妙语连珠,出口成章;习作时就能文思泉涌,妙笔生花。
三、自我评价,自我肯定
对学生作文评价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传统观念认为学生将作文交给老师,即算完成任务,而教师则花大量的时间批改后,再还给学生,而学生只是看一看分数与评语。这样,评价变成了作文教学的终结,而不是一个环节,同时由于教师只看到评价的评判功能,而忽略了心理调节功能,那些经常得低分的学生的作文积极性受到了挫伤,也就失去了写作的兴趣。为了能有效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与能力,可以对传统作文评价方式作了一些改革: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实现自我认识自我肯定,有利于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
学生不应当仅是一个被评的客体,更应是评价的积极参与者。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可以了解自己的进步,发现存在问题,及时纠正失误,养成自我修改文章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参与作文评价的做法是首先应让学生大体了解并逐步掌握作文评价的标准,如文章的详略、主题、开头、结尾等一般要求,其次是组织學生进行自评、互评、集体批改等多种形式。在批改中要求学生做到:先慢慢品读全文,看作文是否符合要求,再句句斟酌,看是否有句子不通顺的、不恰当的词语、错别字、用错的标点符号等,并用圈、点等符号标出,最后写上对这篇作文的简评。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批改作文中知道别人作文的构思、精彩的文笔,让学生在批改中受到启迪,增加写作阅历,提高写作鉴赏能力。实践证明,让学生自己评改作文会使学生逐步养成爱动笔的好习惯,有利于調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时间长了,就会让学生在相互评改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
我们相信,只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设计出好的训练内容,实施优化教学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严格训练,学生的作文水平就一定会有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陈秋兰.情景教学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2014,(04).
[2]蒋芙蓉.浅析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如何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J].语数外学习,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