唢呐音乐中的一枝奇葩

来源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qn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流行在川南筠连、珙县等地的苗族大唢呐及其音乐,是唢呐音乐中的一枝奇葩。其乐器型号、制作工艺、演奏方法、演奏章法、复调形式、音阶形式、调式调性乃至转调方法,都具有鲜明的独特性。文章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介绍和论述,将这种唢呐音乐的奇特之处呈现出来,与读者共享。
其他文献
钱仁平:大家下午好。高峰论坛隆重开幕,昨天下午居其宏先生作了非常精彩的报告,论述了关于会议的来龙去脉和重要意义。这一场是我们作曲家的论坛,大家都知道,20世纪80年代中期是我们中国音乐界的一个激动人心的时代,包括对于创作、理论研究还有美学思考。
韩锺恩:大家上午好!我昨天才从广州开会回来,有一个感叹,广州重新恢复了南国音乐花会,也在谈论一百年来广东音乐家对中国音乐的贡献。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巧合,今天是上音校庆日子。89年以前,蔡元培、萧友梅等先贤在想着大事情,即中国的未来如何和世界发生关系。30年前,也有一批弄潮儿,他们当时心中装的也是整个中国,怀着一种治国平天下的心情。30年之后,面前在座的几乎都是80后甚至90后的小字辈,我们如果现在依然重复30年前讲的话,他们也许听不懂。因为他们想的都是自己的事情。
伍维曦:我是主持人,点评嘉宾是赵维平教授。下面第一位发言人是中国传媒大学的张丰艳副教授。张丰艳:今天我要来说的是中国音乐国际传播的现状及走出去战略问题研究。自2012年之后,由于实体唱片的消亡,在音乐唱片部分不再有统计数据了。
洛秦:很荣幸受组委会的委托,由我来主持“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在当代的命运”主题的讨论。传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同时也是一个非常令人揪心的议题。时常说,传统是一条河流。河流最终无疑是流入江海,但在这个过程中,将会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因素。
冯长春:在座的有青年作曲家、音乐美学家,有西方音乐史学的青年理论家,也有从事中国古代音乐史研究的青年史学家,可以说古今中西都齐了。我们这个单元的命题是“中青年音乐家在当代中国音乐发展中的角色与使命”。请大家就这个话题展开讨论,来分享各位的思想和智慧。先请作曲家姚晨教授发言。
在所有与会专家与会务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本次论坛已取得了圆满成功。我衷心感谢大家的支持与参与,并借此机会再发表一些感言与呼吁。一是呼吁支持创作,创作是艺术之本。很多专家发言中都提到,现在的时代跟30年前“兴城会议”的时代相比已经有了巨大的改变。
杨健:本场论坛涉及中国当代音乐的分析、创作与传播等多个话题。下面先请南京艺术学院博士研究生徐言亭同学发言,题目是《中国当代音乐分析的“现代性”迷思——从第三届中国音乐分析学研讨会说开去》。
本文以上海为例,对1843年11月上海开埠后来沪造访的军舰及驻守上海的外国军队的音乐活动予以钩沉。旨在透过西文报刊、节目单、相片等一手文献,详析来沪各国军乐队的组成、表演的形式、所演奏的曲目及其所产生影响。此外,探构西式军乐队在晚清政局下寓华外侨文化生活中的作用也是本文的目的之一。
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系统论述音乐在歌剧中所承担的五大戏剧功能:刻画人物、支持动作、转换时空、渲染气氛、塑造结构。作者对每一项功能范畴均予以理论界定和说明,并用中外歌剧史中的具体作品进行佐证,希望借此对歌剧研究的学理构架、歌剧批评和分析的方法论指导及歌剧的创作实践提供帮助。
文章试以实例分析蔡德允琴艺风格特殊之处,从时值、节奏、乐句分界等方面作初步探讨。探讨方法为比较蔡老师与她前辈和同辈著名琴人如查阜西、吴景略、卫仲乐、张子谦等如何处理相同的曲目稍异之处。所提到的琴曲有《梧叶舞秋风》《长门怨》《醉渔唱晚》《龙翔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