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每完成一幅作品就是一种解脱,是一次胜利!我作品的每道色块都是一股力量,每项色调都是一种特殊感觉,每个符号都是生命细胞,它们是天使,它们是永恒!”雨夫壮言。
路遇
画家雨夫先生,从西部偏远落后小山村到东部沿海繁华大都市;从大学讲坛风光教授到宋庄陋室自由画家;从一个温暖三口之家的精神支柱到一间寂陋画室的孤独守侯;从色块到线条、颜料到材料、具象到抽象、客观到主观、西方到东方、意境到梦境、束缚到自由……一次一次地矛盾与决定,一次一次的放弃与选择,正体现了这位艺术家灵魂深处对绘画艺术的挚爱自赏和对艺术创作精神自由的舍命追求。
弃教从画
雨夫先生十几岁时便开始接触绘画,天分极高,16岁便考入宁夏大学美术学院学习油画。毕业后他先是从事教师行业,教书育人,直到35岁,本可衣食无忧的他为了创作的自由,只身来到北京寻找自由的创作空间。故从其作品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一种“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文人风骨,也可以领略到“不自由、毋宁死”的英雄气概。其笔下人物变形比毕加索更为夸张;流畅且随意的线条好似杰克逊·波洛克,热烈奔放的色彩不逊于米罗,漂浮不定的符号比康定斯基更令人寻味,虚幻广袤的画面效果可与夏加尔媲美……
喜欢孤独
抛却了安逸,成就了本心的追求,一间陋室,一张画板,成了他全部的生活。我问他是否感到孤独,他欣慰地一笑,说:“孤独很美好,我喜欢孤独,孤独是一种自由,可以将一切束缚解开。孤独的背后是一种紧迫感,因为要做的事情很多,而时间就那么多,总会觉得不够用。或许是能力不足吧,我总是没有很多精力去做别的事,只能把我的全部生命奉献给艺术。”
非定形主义画风
大学时,雨夫先生学习的是苏联写实主义画风,改革开放以后,在欧美文化的冲击下,西方哲学的影响深入其心。渐渐地,他的风格发生了转变。他喜欢读书,并从诸多哲学著作中他逐渐领悟到了最终的文化表现方式,并在综合了东西方两种不同的文化之后,形成了自己如今的非定形主义风格。
如今,他喜欢用多种多样的材料去表现内心博大的宇宙空间,对此他这样解释:“21世纪逃脱不了高科技的影响,艺术也不例外。用诸多的高科技材料更能表现内心所要表达的语境,并会表达出一种深沉和神秘的境界。”
胸怀天下
交谈中雨夫先生讲的最多的一个词就是宇宙,使人不禁可以窥视到他博大的内心世界。当我问及他的籍贯并问他是否因此才使自己拥有如此博大的胸怀时,他这样告诉我:“我祖籍在北京,出生在延安,长在宁夏,如果非要认为我是西北人我可能会觉得很乱。宇宙空间是内心的世界,有关于家教和读书,真正的文化人是不会去从民族的角度去狭隘的思考问题的。就如同长城、金字塔,我们不该狭隘的说它们是某一民族的智慧,而是全人类的。又如大诗人李白的诗一样‘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他就已经懂得了分享的快乐。”
雨夫先生之所以叫雨夫,便也是因为他对于宇宙和自然的热爱,他喜欢水,喜欢老子,崇尚“上善若水”的哲学思想,于是也就有了如今的雨夫。
追求每一个被评价的机会
一位收藏家这样评价雨夫先生的画:“扎实的写实基本功,大胆、粗犷、坚定和自信的笔触,气吞山河,撼人心灵!雨夫先生的其他作品,无论艺术语言、表现形式及构图和色彩,更使我着迷。与目前中国其他当代艺术品相比,少了匠俗,少了功利,少了装腔作势,而充满着狂野,散发着才气,洋溢着赤诚。其画风我行我素,放诞不羁,从其作品中我们可以呼吸到一种国人从未有过的自由气息。”
而雨夫先生自己对此却很谦虚:“我不求外界对我如何认可,只是有了新的东西就迫不及待的拿出来给大家欣赏,让大家有一次评价我的机会,这是我全部的追求。其实能有一种被评价的机会,便是艺术家的一种满足,关于其他,并不需要奢望。”
路遇
画家雨夫先生,从西部偏远落后小山村到东部沿海繁华大都市;从大学讲坛风光教授到宋庄陋室自由画家;从一个温暖三口之家的精神支柱到一间寂陋画室的孤独守侯;从色块到线条、颜料到材料、具象到抽象、客观到主观、西方到东方、意境到梦境、束缚到自由……一次一次地矛盾与决定,一次一次的放弃与选择,正体现了这位艺术家灵魂深处对绘画艺术的挚爱自赏和对艺术创作精神自由的舍命追求。
弃教从画
雨夫先生十几岁时便开始接触绘画,天分极高,16岁便考入宁夏大学美术学院学习油画。毕业后他先是从事教师行业,教书育人,直到35岁,本可衣食无忧的他为了创作的自由,只身来到北京寻找自由的创作空间。故从其作品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一种“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文人风骨,也可以领略到“不自由、毋宁死”的英雄气概。其笔下人物变形比毕加索更为夸张;流畅且随意的线条好似杰克逊·波洛克,热烈奔放的色彩不逊于米罗,漂浮不定的符号比康定斯基更令人寻味,虚幻广袤的画面效果可与夏加尔媲美……
喜欢孤独
抛却了安逸,成就了本心的追求,一间陋室,一张画板,成了他全部的生活。我问他是否感到孤独,他欣慰地一笑,说:“孤独很美好,我喜欢孤独,孤独是一种自由,可以将一切束缚解开。孤独的背后是一种紧迫感,因为要做的事情很多,而时间就那么多,总会觉得不够用。或许是能力不足吧,我总是没有很多精力去做别的事,只能把我的全部生命奉献给艺术。”
非定形主义画风
大学时,雨夫先生学习的是苏联写实主义画风,改革开放以后,在欧美文化的冲击下,西方哲学的影响深入其心。渐渐地,他的风格发生了转变。他喜欢读书,并从诸多哲学著作中他逐渐领悟到了最终的文化表现方式,并在综合了东西方两种不同的文化之后,形成了自己如今的非定形主义风格。
如今,他喜欢用多种多样的材料去表现内心博大的宇宙空间,对此他这样解释:“21世纪逃脱不了高科技的影响,艺术也不例外。用诸多的高科技材料更能表现内心所要表达的语境,并会表达出一种深沉和神秘的境界。”
胸怀天下
交谈中雨夫先生讲的最多的一个词就是宇宙,使人不禁可以窥视到他博大的内心世界。当我问及他的籍贯并问他是否因此才使自己拥有如此博大的胸怀时,他这样告诉我:“我祖籍在北京,出生在延安,长在宁夏,如果非要认为我是西北人我可能会觉得很乱。宇宙空间是内心的世界,有关于家教和读书,真正的文化人是不会去从民族的角度去狭隘的思考问题的。就如同长城、金字塔,我们不该狭隘的说它们是某一民族的智慧,而是全人类的。又如大诗人李白的诗一样‘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他就已经懂得了分享的快乐。”
雨夫先生之所以叫雨夫,便也是因为他对于宇宙和自然的热爱,他喜欢水,喜欢老子,崇尚“上善若水”的哲学思想,于是也就有了如今的雨夫。
追求每一个被评价的机会
一位收藏家这样评价雨夫先生的画:“扎实的写实基本功,大胆、粗犷、坚定和自信的笔触,气吞山河,撼人心灵!雨夫先生的其他作品,无论艺术语言、表现形式及构图和色彩,更使我着迷。与目前中国其他当代艺术品相比,少了匠俗,少了功利,少了装腔作势,而充满着狂野,散发着才气,洋溢着赤诚。其画风我行我素,放诞不羁,从其作品中我们可以呼吸到一种国人从未有过的自由气息。”
而雨夫先生自己对此却很谦虚:“我不求外界对我如何认可,只是有了新的东西就迫不及待的拿出来给大家欣赏,让大家有一次评价我的机会,这是我全部的追求。其实能有一种被评价的机会,便是艺术家的一种满足,关于其他,并不需要奢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