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高中教育;生涯规划;技能;品性;快;慢
【中图分类号】 G6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22—0148—01
常常激动于这样的人生规划:日子在指尖快速滑落,但分分秒秒中能看到自己清晰而坚实的未来;窗里窗外,课内课外,都能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未来的目标去学习、去生活、去拼搏……痴迷并浸泡在如此“生涯规划”中的学子们,其内心的“风标”必定转向更活泼、更灵活、更专一的方向;而未来的发展也必定是坚实的、厚重的、生机盎然的。
一、技能与品性
“经验、技术的问题尚可修修补补,思想、观念的贫血则是一个异常危险的倾向。”不难发现,在学生的生涯规划教育中,很多教师或家长特别注重孩子们技能技法的规划,忽视了学生的品性纯化、淬炼与滋养。
窃以为,品性与道德、责任与爱心、“恻隐之心”与“浩然之气”等方面的教育决不能剔除在“规划”之外。好的生涯规划方案不仅仅要帮助学生提高成绩,助于学生选课、选考和考学,还要包括选课指导、学业指导、升学指导、职业指导、心理指导、健康指导等一系列关于学生发展的主要活动的指导与规划。这样的规划不仅仅是单轨道,而是涵蓋了“考试成绩、程度和努力度”等方面的多轨道。特别是所谓的“努力度”是指学生平时学习的态度和动力。而这恰恰与学生精神层面有关,是相对于技能技法方面的一个有力的回应和补充。
比如,笔者所在学校的学生生涯规划包括“非学科能力成绩单”,有五种能力的评价:自我管理能力、交流协作能力、思考求知能力、家庭社会能力、研究创新能力。这样的规划不短视、不单一,具有长远的眼光,不仅仅是对学生当下的考量,更延续到以后人生的分分秒秒,因而才是对学生真正的呵护和负责。
二、“快”和“慢”
所谓“快”,是指教师要引领学生尽快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尽快去了解自我、知晓自己的个性特征,尽快真正明白自己的优劣所在,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前提下,尽快制定一个全面的、为自己量身打造的生涯规划。窃以为,家长或教师作为学生生涯规划的设计人,不能到高三阶段还举棋不定。新高考改革后,除了语、数、外三门课以外,其他几门课的变化很大,这意味着学生从高一开始就要思考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考虑选择今后要进入的大学与专业。所以,教师要尽快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职业倾向、学习成绩、同伴关系、家庭背景、生活情况等,在学习、生涯规划、心理、理想等方面为学生提供细致的帮助,从原点为学生终身发展提供指导和服务。
所谓“慢”,是指不要急于给生涯规划“画句号”,比如开始阶段重在“生涯认知”,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性格、能力、优势不足、价值观和学科兴趣,着重于自我的探索和规划;中间过程重在“生涯探索”,主要围绕未来职业取向,引领学生及早探索出与自己兴趣、性格相匹配的专业,做出合适的选择。
三、“跟着走”和“自己走”
生涯规划一味“跟着走”,结果是失去了自我,既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也无法使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作为成年人,不能用成年人的理想代替孩子的理想,不能用成年人的视野遮蔽学生的选择,而要给孩子留下最具个性的成长空间,期待每一个孩子能够活出独特的“自我”。
比如,当学生报考诸如考古、林学、蚕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等冷门专业时,很多家长都会极力反对,殊不知这也许正是最适合学生的专业。放眼望去,有多少孩子因为家长给予的规划而背上沉重负担,“耀武扬威”的习题、名目繁多的“培训”、高考押题卷的集训,成为推动孩子们长大的“加速器”。这样的“加速”,几乎就是一场瞎折腾,换来的是太多的“怯”,太多的“苦”和太多的“空转”。
所以,给予孩子一定的自由、自主选择和多元规划,比家长的硬性规定和“理想设计”重要得多。比如“剪掉”一些藏在光鲜外表之下的“噱头多、价格高”的补习,少做一些机械、重复和呆板的作业,删除那些“浮光掠影”式的实践活动。高中教师应积极完成职业倾向测评、兴趣与职业定向测评、问卷调查、生涯课评价、实践性作业和个人成长记录,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确定职业选择、实现人生发展的目标。
路在脚下,路在前方。学生的生涯规划教育,取决于教师或家长德性几何、学养几分,当然也取决于他们是否有一颗卓越的心,是否有一颗真正觉醒的心。
编辑:马德佳
【中图分类号】 G6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22—0148—01
常常激动于这样的人生规划:日子在指尖快速滑落,但分分秒秒中能看到自己清晰而坚实的未来;窗里窗外,课内课外,都能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未来的目标去学习、去生活、去拼搏……痴迷并浸泡在如此“生涯规划”中的学子们,其内心的“风标”必定转向更活泼、更灵活、更专一的方向;而未来的发展也必定是坚实的、厚重的、生机盎然的。
一、技能与品性
“经验、技术的问题尚可修修补补,思想、观念的贫血则是一个异常危险的倾向。”不难发现,在学生的生涯规划教育中,很多教师或家长特别注重孩子们技能技法的规划,忽视了学生的品性纯化、淬炼与滋养。
窃以为,品性与道德、责任与爱心、“恻隐之心”与“浩然之气”等方面的教育决不能剔除在“规划”之外。好的生涯规划方案不仅仅要帮助学生提高成绩,助于学生选课、选考和考学,还要包括选课指导、学业指导、升学指导、职业指导、心理指导、健康指导等一系列关于学生发展的主要活动的指导与规划。这样的规划不仅仅是单轨道,而是涵蓋了“考试成绩、程度和努力度”等方面的多轨道。特别是所谓的“努力度”是指学生平时学习的态度和动力。而这恰恰与学生精神层面有关,是相对于技能技法方面的一个有力的回应和补充。
比如,笔者所在学校的学生生涯规划包括“非学科能力成绩单”,有五种能力的评价:自我管理能力、交流协作能力、思考求知能力、家庭社会能力、研究创新能力。这样的规划不短视、不单一,具有长远的眼光,不仅仅是对学生当下的考量,更延续到以后人生的分分秒秒,因而才是对学生真正的呵护和负责。
二、“快”和“慢”
所谓“快”,是指教师要引领学生尽快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尽快去了解自我、知晓自己的个性特征,尽快真正明白自己的优劣所在,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前提下,尽快制定一个全面的、为自己量身打造的生涯规划。窃以为,家长或教师作为学生生涯规划的设计人,不能到高三阶段还举棋不定。新高考改革后,除了语、数、外三门课以外,其他几门课的变化很大,这意味着学生从高一开始就要思考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考虑选择今后要进入的大学与专业。所以,教师要尽快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职业倾向、学习成绩、同伴关系、家庭背景、生活情况等,在学习、生涯规划、心理、理想等方面为学生提供细致的帮助,从原点为学生终身发展提供指导和服务。
所谓“慢”,是指不要急于给生涯规划“画句号”,比如开始阶段重在“生涯认知”,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性格、能力、优势不足、价值观和学科兴趣,着重于自我的探索和规划;中间过程重在“生涯探索”,主要围绕未来职业取向,引领学生及早探索出与自己兴趣、性格相匹配的专业,做出合适的选择。
三、“跟着走”和“自己走”
生涯规划一味“跟着走”,结果是失去了自我,既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也无法使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作为成年人,不能用成年人的理想代替孩子的理想,不能用成年人的视野遮蔽学生的选择,而要给孩子留下最具个性的成长空间,期待每一个孩子能够活出独特的“自我”。
比如,当学生报考诸如考古、林学、蚕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等冷门专业时,很多家长都会极力反对,殊不知这也许正是最适合学生的专业。放眼望去,有多少孩子因为家长给予的规划而背上沉重负担,“耀武扬威”的习题、名目繁多的“培训”、高考押题卷的集训,成为推动孩子们长大的“加速器”。这样的“加速”,几乎就是一场瞎折腾,换来的是太多的“怯”,太多的“苦”和太多的“空转”。
所以,给予孩子一定的自由、自主选择和多元规划,比家长的硬性规定和“理想设计”重要得多。比如“剪掉”一些藏在光鲜外表之下的“噱头多、价格高”的补习,少做一些机械、重复和呆板的作业,删除那些“浮光掠影”式的实践活动。高中教师应积极完成职业倾向测评、兴趣与职业定向测评、问卷调查、生涯课评价、实践性作业和个人成长记录,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确定职业选择、实现人生发展的目标。
路在脚下,路在前方。学生的生涯规划教育,取决于教师或家长德性几何、学养几分,当然也取决于他们是否有一颗卓越的心,是否有一颗真正觉醒的心。
编辑: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