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模量沥青的研发及其性能提升

来源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yong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动态剪切流变试验(DSR)等方法研发出一种高模量沥青.通过对高模量沥青配方技术比选,确定实现高模量沥青的方案;初调两种基质沥青的掺配比例,精调SBS改性剂剂量,提出高模量沥青的制备方案;采用动态模量、车辙试验和低温弯曲试验,验证该高模量沥青混合料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30#基质沥青和SBS改性剂对实现高模量沥青性能方面贡献最大;研发出的高模量沥青具有复数模量高、储能模量高、损耗模量高、损耗角正切小的优点,其拌和的混合料具有极高的动态模量和动稳定度,低温性能与4.5%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相当.
其他文献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能源与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发电装置一直以来备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阴极作为SOFC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电池的工作效率.近年来,低温化已成为SOFC的发展趋势,具有混合离子-电子导电(MIECs)性质的电极材料因在中低温区(500~800℃)具备良好的催化性能而被广泛研究.其中,以钙钛矿为基本单元且有序化的层状结构氧化物LnBaCo2 O5+δ作为SOFC阴极,在中低温区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受到了国内外众多课题组的关
本研究通过调控富锂锰材料中Mn的含量对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优化,采用简单高效的喷雾干燥结合高温煅烧制备了Li1.2Ni0.13Co0.13Mn0.54+xO2(x=0~0.15)富锂锰正极材料,研究了Mn含量对材料的结构和首次库伦效率、循环性能、倍率性能及电压衰退等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发现Mn含量提高可在材料中生成一种具有高结构稳定性的Li4 Mn5 O12尖晶石相,可有效提高材料的首次库伦效率和循环性能,随Mn含量的增加,材料的首次库伦效率和循环稳定性提高,但其容量有一定程度的下降.Mn含量的适量提高,对
相变材料因其较高的相变潜热值、相变过程温度近似等温等优点在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复合相变织物是一种内部含有相变材料的新型智能调温织物,可以对周围温度变化做出主动响应,减缓织物的温度波动.本文综述了相变微胶囊及其复合相变织物的制备方法和相关的性能测试,简要介绍了复合相变织物在航空航天、热防护服、医用纺织品等领域的应用;最后指出降低成本、简化工艺和减少相变微胶囊对织物性能的不利影响是今后的研究重点.
采用挤出拉伸烧结法制备聚四氟乙烯(PTFE)中空纤维膜.通过调整分散树脂、润滑剂等原材料配比制得中空纤维膜.研究发现以DF132F树脂、Isopar G润滑剂为原料,选择最佳原料质量比为100:24时,可制备出具有最佳性能的PTFE中空纤维膜.
以芳纶/UHMWPE织物增强聚脲柔性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采用1.1 g柱状楔形破碎片对纯织物材料和喷涂聚脲的柔性复合材料分别进行破片侵彻试验,获取弹道极限速度.在此基础上,采用显微镜采集柔性材料的表面及内部损伤特征,分析弹道侵彻破坏作用机理.结果发现,与纯织物柔性材料相比,织物增强聚脲柔性复合材料的弹道极限速度V50提升了30 m/s.同时,在更高侵彻速度的情况下,弹孔处损伤明显要小很多,说明聚脲喷涂能够有效降低破片对柔性材料的损伤.
仿生固态纳米孔的设计灵感来源于生物离子通道,它不仅具有生物离子通道的性能,同时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和可控的表面化学性能,克服了生物离子通道的性能仅存在于活的细胞膜中的问题,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仿生固态纳米孔作为生物传感器的电学转化元件实现了对纳米尺度物体的分析能力,与传统的生物分子检测方法相比,基于仿生固态纳米孔的生物传感器具有微型化、灵敏度和特异性高、分析速度快、免标记、操作简单等显著的优点,对医学、分析生物化学和生物技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阐述了近年来仿生固态纳米孔在生物传感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发
自愈水凝胶可通过水凝胶网络中的可逆动态交联的重建,修复受损部位的结构和力学性能,因其具有与人类软组织相似的结构和性能,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但面对人体内的复杂环境,自愈水凝胶在实际应用中仍然面临许多问题.作为生物材料,例如植入材料或医用辅料,常规自愈水凝胶仍缺乏与人体环境相适应的生物相容性、组织粘附性等性能.多巴胺(DA)水凝胶由于具有自愈性与多种生物特性(如组织粘附性、生物相容性、细胞粘附性等),不仅保障了力学性能的自愈,而且兼具其他性能以适应人体环境.首先,聚多巴胺中的高活性酚羟基与水凝胶高分子网
采用热压烧结技术在GH4169镍合金表面制备Y(0.5%、1.0%、2.0%(质量分数))强化的CoCrNiFe基高温自润滑复合涂层,系统研究了Y对CoCrNiFe基涂层微观组织和高温摩擦学性能的影响,优化Y含量.在室温到1000℃内,采用球-盘配置的摩擦试验机与Si3 N4球配副测试涂层的高温摩擦学性能.使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分析涂层的微结构及高温摩擦磨损机理.结果表明:涂层由γ-Co(fcc)、ε-Co(hcp)、FeNi3、Ni2.9 Cr0.7 Fe0.36和Y2 O3相组
采用低温回流法,以葡萄糖为碳源,硝酸锌和氢氧化钠为原料制备碳掺杂ZnO光催化剂.通过比表面积分析仪、光电流等测试手段对光催化剂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探讨碳掺杂量对ZnO光催化性能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其对环丙沙星的降解活性.研究结果表明,碳加入量为0.6 wt%时,碳掺杂ZnO光催化剂(CZ-0.6)光催化有效性能最佳,其形貌呈片花状,纤锌矿相晶型,禁带宽度为3.09 eV,比表面积为28.68 m2/g,孔径分布在1~10 nm.在紫外光照射条件下,CZ-0.6对20 mg/L环丙沙星溶液的降解率可达9
研究石膏基材料的早期水化与浆体微结构对于理解不同外加剂对石膏基材料的作用机理以及改善石膏基材料浆体的工作性能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工作采用水化热测试、动态流变测试以及液氮冷冻与环境扫描电镜测试相结合等方法,系统研究了聚乙烯醇(PVA)、丁苯橡胶(SBR)、聚乙烯醇纤维(PVAF)和聚丙烯纤维(PPF)对石膏基材料早期水化过程和浆体微观结构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石膏基材料的早期水化主要包括半水石膏颗粒溶解、二水石膏晶体成核、生长发育以及晶体网络结构形成四个过程;PVA一方面吸附在半水石膏颗粒表面,阻碍颗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