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围绕十七大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战略任务,北京林业大学主动对学校发展进行再思考,提出了“引领生态文明、建设高水平林业大学”的发展目标,将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推进基层党建科学化与科学谋划学校发展、打造学校核心竞争力有机结合起来,用加强党的建设,推动学校的改革与发展。
着力完善党员干部受教育的长效机制,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校党委认识到,用科学发展观等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党员干部头脑,是学校科学发展的基础。校党委立足长远,探索党员干部受教育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理论学习制度,创新学习方式,拓展学习途径,丰富学习内容,形成了“研读原著自主学、聆听报告辅导学、分类多样灵活学、组织研讨思考学”的学习氛围。
校院领导班子加强研究性学习,着力提升治校理教能力。领导班子成员以核心组的形式,围绕“如何建设北京林业大学”这一主题进行深入学习,认真思考“北林发展十问”,深入开展学校发展战略再思考、创新型人才培养对策等调查研究,形成了9个校级调研成果和32个院级调研成果,真正将科学发展观的学习与建设高水平林业大学、引领生态文明的宏观思考和战略谋划结合起来,将学习成果内化为学校的办学观,指导学校科学发展。
基层党组织结合实际,创新理论学习方式。各基层党组织组织广大党员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围绕“重在行为示范、重在教书育人、重在爱岗敬业、重在全面成才”等分类目标,认真研读有关书籍,在“学校为什么要科学发展、怎样科学发展”等核心问题上进一步形成了共识。教工党员积极为学校发展献计。广大学生党员从全面成才出发,开展“培育人文精神、提升科学素养、促进成长成才”等主题学习活动,探索出了“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传统方式学习与新型媒体学习相结合、学习交流与成果检验相结合”的学习形式。
构建长效机制,营造理论学习的良好氛围。校党委按照十七届四中全会关于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要求,针对不同党员群体的具体情况,加强学习管理,完善激励机制,构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长效机制。组织党员干部围绕重大理论问题,开展有效的学习,营造学习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提高党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学校制定了全面的理论培训计划,对中青年干部、青年学术骨干等分别进行理论轮训。
增强基层党组织的生机活力,着力提升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在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中,学校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要求,立足建设高水平林业大学的新要求,找准基层党建创新与党组织发挥作用的切入点,在激活党组织和党员的生机活力上下功夫,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显著增强。
试行党政共同领导下分工负责的二级学院领导机制,努力使高校党的工作落到实处。学校党委结合党总支换届改制为分党委的实施情况,重点发挥学院党组织在推进教育改革、搞好教书育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校党委针对人才建设方面的焦点问题,依托学院党组织,加强党管人才工作,推进人才工作体制和机制创新,全面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先后引进多名二级教授等学术带头人,选拔52名应届博士毕业生和留学回国人员补充到教师队伍;相继出台《关于人才引进的暂行规定》《关于继续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实施科技创新计划,对中青年学术骨干进行定向培养;制定《教学科研成果奖励办法》,投入250万元重奖近三年来在教学、科研方面取得突出成就的教师。采取抓选拔、抓培训、抓培养的方式,加强基层党组织负责人队伍建设,组织专题研修,加强理论学习,开展专题工作调研,提升综合能力。
拓宽党员的实践领域,建立基层党组织直接参与学校发展的长效机制。全校267个党支部针对加快学校的科学发展步伐,开展了“边学习、边实践、边改进”的主题党日实践活动,为学校发展提出12类184条意见和建议。50余个教工党支部、离退休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走出校园,服务社会,以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实践为重点,发挥各自优势,开展了多层面、多形式的“1 1”共建活动。离退休第四党支部的10余名老专家发挥专业特长,在校内担任学生班主任和辅导员工作,当好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到校外与大学生村干部助理手拉手,深入新农村一线指导林业生产,获得“北京市离退休干部先进党支部”称号。
完善红绿相映的育人格局,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校党委从“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战略高度,全面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建立并完善以“红色”为育人基色、以“绿色”为育人特色的红绿相映育人格局。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建设,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课堂、进教材和进学生头脑。结合学习实践活动完善学生党员“述责测评”活动,完善思想政治工作进公寓,推行党员宿舍挂牌,划分党团员责任区,政治辅导员进公寓。努力构建“5 3”研究生育人格局,发挥学术活动、科技竞赛、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将德育融入研究生教育培养的各个环节。主动应对就业难题,设立25万元就业专项奖励经费,出台促进就业工作九大措施,引导学生面向基层就业和自主创业。设立辅导员专项科研经费,支持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和实务研究。
强化办学特色,引领生态文明,建设高水平林业大学
校党委注重将理论学习成果内化为科学的办学观和办好学校的实际行动,立足校情,凝练重点发展领域,推进学术创新,加快高水平林业大学建设步伐。
结合生态文明建设重大需求,凝练学校重点发展领域。学校围绕国家宏观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大格局,对学校发展进行再审视,明确提出“引领生态文明,建设高水平林业大学”的发展方向。学校组织各学科深入分析国际林业发展、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从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公共产品、优质林产品和非木质林产品的消费需求出发,反复研讨学科发展方向,对学校发展重点领域进行深入再思考。校党委汇聚全校智慧,结合“211工程”三期建设和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的实施,提出了林木等可再生资源的培育、生态系统过程与功能的保护与恢复、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园林与城乡人居环境安全、生物质材料及能源、生态文化六大重点发展领域,以特色带动学校整体办学实力的提高,积极参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决策。
发挥学科优势,为国家生态建设重大工程提供科技支撑。学校先后组织森林经理、森林培育、水土保持等优势学科的专家主动参与生态建设科技攻关。学校与福建省三明市、广西省三江县、河南省洛阳市和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单位进行深度科技合作,开展南方集体林区林权改革森林科学经营科技攻关,进行百万亩油茶产业化技术研发,推动牡丹花卉产业发展,深入进行外来林木有害生物防治科技合作。学校进一步加大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科技特派团对口帮扶工作力度,积极帮扶陕西省略阳县开发特色林产品。
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研究,推进绿色大学建设。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目标后,学校将引领生态文明作为重要使命,对办学理念、办学目标、教学计划、培养目标等进行了重新审视,加大了对生态文明教育的研究力度。组织专家學者研讨“绿色校园与生态文明”,启动了《绿色校园建设读本》编写,为全国绿色校园建设提供操作指南。学校充分发挥作为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的示范作用,举行“绿桥”暨全国青少年绿色长征活动,面向全国高校环保社团骨干开展专题培训,发动大学生与京郊20个行政村建立“绿色北京”教育实验站。学校还编辑出版了《生态文明丛书》《绿色传播丛书》。
理论学习与学校发展紧密结合,教学、科研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学校党委正确处理理论学习与教学科研的关系,以理论学习促进各项工作发展,以学校发展来检验学习成果,促进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环境友好型人造板胶粘剂制造及应用关键技术”获得2009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生物质转化为高值化材料的基础科学问题”获2009年国家“973项目”资助,实现学校在此领域零的突破。学校申报国家级和北京市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喜获丰收,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两项,新增一批国家级精品课程、市级精品课程、市级教学名师、市级优秀教学团队。学生在2009年度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学生设计大赛再获一等奖。
(作者单位:北京林业大学)
[责任编辑:王成]
着力完善党员干部受教育的长效机制,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校党委认识到,用科学发展观等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党员干部头脑,是学校科学发展的基础。校党委立足长远,探索党员干部受教育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理论学习制度,创新学习方式,拓展学习途径,丰富学习内容,形成了“研读原著自主学、聆听报告辅导学、分类多样灵活学、组织研讨思考学”的学习氛围。
校院领导班子加强研究性学习,着力提升治校理教能力。领导班子成员以核心组的形式,围绕“如何建设北京林业大学”这一主题进行深入学习,认真思考“北林发展十问”,深入开展学校发展战略再思考、创新型人才培养对策等调查研究,形成了9个校级调研成果和32个院级调研成果,真正将科学发展观的学习与建设高水平林业大学、引领生态文明的宏观思考和战略谋划结合起来,将学习成果内化为学校的办学观,指导学校科学发展。
基层党组织结合实际,创新理论学习方式。各基层党组织组织广大党员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围绕“重在行为示范、重在教书育人、重在爱岗敬业、重在全面成才”等分类目标,认真研读有关书籍,在“学校为什么要科学发展、怎样科学发展”等核心问题上进一步形成了共识。教工党员积极为学校发展献计。广大学生党员从全面成才出发,开展“培育人文精神、提升科学素养、促进成长成才”等主题学习活动,探索出了“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传统方式学习与新型媒体学习相结合、学习交流与成果检验相结合”的学习形式。
构建长效机制,营造理论学习的良好氛围。校党委按照十七届四中全会关于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要求,针对不同党员群体的具体情况,加强学习管理,完善激励机制,构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长效机制。组织党员干部围绕重大理论问题,开展有效的学习,营造学习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提高党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学校制定了全面的理论培训计划,对中青年干部、青年学术骨干等分别进行理论轮训。
增强基层党组织的生机活力,着力提升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在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中,学校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要求,立足建设高水平林业大学的新要求,找准基层党建创新与党组织发挥作用的切入点,在激活党组织和党员的生机活力上下功夫,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显著增强。
试行党政共同领导下分工负责的二级学院领导机制,努力使高校党的工作落到实处。学校党委结合党总支换届改制为分党委的实施情况,重点发挥学院党组织在推进教育改革、搞好教书育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校党委针对人才建设方面的焦点问题,依托学院党组织,加强党管人才工作,推进人才工作体制和机制创新,全面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先后引进多名二级教授等学术带头人,选拔52名应届博士毕业生和留学回国人员补充到教师队伍;相继出台《关于人才引进的暂行规定》《关于继续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实施科技创新计划,对中青年学术骨干进行定向培养;制定《教学科研成果奖励办法》,投入250万元重奖近三年来在教学、科研方面取得突出成就的教师。采取抓选拔、抓培训、抓培养的方式,加强基层党组织负责人队伍建设,组织专题研修,加强理论学习,开展专题工作调研,提升综合能力。
拓宽党员的实践领域,建立基层党组织直接参与学校发展的长效机制。全校267个党支部针对加快学校的科学发展步伐,开展了“边学习、边实践、边改进”的主题党日实践活动,为学校发展提出12类184条意见和建议。50余个教工党支部、离退休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走出校园,服务社会,以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实践为重点,发挥各自优势,开展了多层面、多形式的“1 1”共建活动。离退休第四党支部的10余名老专家发挥专业特长,在校内担任学生班主任和辅导员工作,当好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到校外与大学生村干部助理手拉手,深入新农村一线指导林业生产,获得“北京市离退休干部先进党支部”称号。
完善红绿相映的育人格局,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校党委从“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战略高度,全面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建立并完善以“红色”为育人基色、以“绿色”为育人特色的红绿相映育人格局。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建设,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课堂、进教材和进学生头脑。结合学习实践活动完善学生党员“述责测评”活动,完善思想政治工作进公寓,推行党员宿舍挂牌,划分党团员责任区,政治辅导员进公寓。努力构建“5 3”研究生育人格局,发挥学术活动、科技竞赛、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将德育融入研究生教育培养的各个环节。主动应对就业难题,设立25万元就业专项奖励经费,出台促进就业工作九大措施,引导学生面向基层就业和自主创业。设立辅导员专项科研经费,支持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和实务研究。
强化办学特色,引领生态文明,建设高水平林业大学
校党委注重将理论学习成果内化为科学的办学观和办好学校的实际行动,立足校情,凝练重点发展领域,推进学术创新,加快高水平林业大学建设步伐。
结合生态文明建设重大需求,凝练学校重点发展领域。学校围绕国家宏观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大格局,对学校发展进行再审视,明确提出“引领生态文明,建设高水平林业大学”的发展方向。学校组织各学科深入分析国际林业发展、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从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公共产品、优质林产品和非木质林产品的消费需求出发,反复研讨学科发展方向,对学校发展重点领域进行深入再思考。校党委汇聚全校智慧,结合“211工程”三期建设和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的实施,提出了林木等可再生资源的培育、生态系统过程与功能的保护与恢复、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园林与城乡人居环境安全、生物质材料及能源、生态文化六大重点发展领域,以特色带动学校整体办学实力的提高,积极参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决策。
发挥学科优势,为国家生态建设重大工程提供科技支撑。学校先后组织森林经理、森林培育、水土保持等优势学科的专家主动参与生态建设科技攻关。学校与福建省三明市、广西省三江县、河南省洛阳市和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单位进行深度科技合作,开展南方集体林区林权改革森林科学经营科技攻关,进行百万亩油茶产业化技术研发,推动牡丹花卉产业发展,深入进行外来林木有害生物防治科技合作。学校进一步加大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科技特派团对口帮扶工作力度,积极帮扶陕西省略阳县开发特色林产品。
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研究,推进绿色大学建设。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目标后,学校将引领生态文明作为重要使命,对办学理念、办学目标、教学计划、培养目标等进行了重新审视,加大了对生态文明教育的研究力度。组织专家學者研讨“绿色校园与生态文明”,启动了《绿色校园建设读本》编写,为全国绿色校园建设提供操作指南。学校充分发挥作为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的示范作用,举行“绿桥”暨全国青少年绿色长征活动,面向全国高校环保社团骨干开展专题培训,发动大学生与京郊20个行政村建立“绿色北京”教育实验站。学校还编辑出版了《生态文明丛书》《绿色传播丛书》。
理论学习与学校发展紧密结合,教学、科研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学校党委正确处理理论学习与教学科研的关系,以理论学习促进各项工作发展,以学校发展来检验学习成果,促进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环境友好型人造板胶粘剂制造及应用关键技术”获得2009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生物质转化为高值化材料的基础科学问题”获2009年国家“973项目”资助,实现学校在此领域零的突破。学校申报国家级和北京市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喜获丰收,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两项,新增一批国家级精品课程、市级精品课程、市级教学名师、市级优秀教学团队。学生在2009年度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学生设计大赛再获一等奖。
(作者单位:北京林业大学)
[责任编辑: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