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部署,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任务。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在服务好乡村振兴战略中理应发挥好先锋作用。结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形势,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相结合,整合各类有利资源,完善相关扶持政策,优化农村创业环境,进一步畅通优秀人才到农村创业的渠道。为此,以欠发达地区苏北A县为例,总结了金融支持农村创业现状,分析了金融支持农村创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索了金融支持农村创业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创业;金融支持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0)17-0017-03
引言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七大战略之一。为从金融上支持乡村振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18年初印发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政策指引和制度安排。实施乡村振兴离不开金融的有效支持。鼓励和引导更多的优秀人才到农村创业成为缓解就业压力、向农村输送高素质人才、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1]。苏北A县经济水平较为落后,推动乡村改革、促进经济发展、进入金融发展新常态,是苏北A县当前发展的重点。本文根据目前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来寻求乡村振兴的可行性道路。
一、金融支持农村创业取得的初步成效
(一)加强政府引导支持,助力农村创业
首先,当地政府组织建立了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此平台是以省级国有持牌征信公司征信服务、各项政府扶持政策、金融机构中小企业金融支持中心为支撑,运用互联网技术建立的公益性金融服务平台。此平台面向全市中小企业提供“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且在运行阶段成效显著,其中也接入了本地农商行,重点拓展“三农”金融服务,有效缓解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其次,当地政府意识到扶持创业关键在于资金扶持,实施鼓励返乡就业创业的“一揽子”政策,包括对符合条件的返乡创业者兑现一次性创业补贴、创业场地租金补贴、带动就业补贴等扶持政策,其中面对农村电子商务越来越好的态势,专门印发了《口径解释和补充规定》以及《网络创业认定和扶持操作办法》,在补贴范围中新加入了网络创业这一项,在政策上对农民电商的覆盖提供支持,进一步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对经认定登记注册的城乡网络创业商户享受与实体经济同等创业扶持政策。同时,经过一系列文件的明确,提高个人创业贷款额度和贷款期限,并部分实行由财政给予贴息、给予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等。此外,县区还成立了创业指导服务中心、乡镇创业服务所、社区(村)创业服务站,要为返乡创业者提供“专家指导、手续代办、创业培训、政策咨询、项目推介、融资服务、开业指导、创业贷款、全程跟踪”等多层次的指导与服务。
(二)推進普惠金融发展,深化基础金融服务
一是继续下沉金融服务和金融网点。A县银行业金融机构以推进金融普惠为指导思想,持续加大普惠金融力度,为中小微企业、创业者提供金融上的有力支持,致力于发展社区金融、消费金融,让金融融入普通民众日常生活,更好地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现阶段支付网络已经在农村地区实现了全覆盖,手机支付还有网络支付等支付方式的推广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以某县域银行为例,辖内共6个网点,其中乡镇网点1个,具有信贷功能的网点2个。员工数共102人,35周岁以下员工共计45人本科生占比100%,员工素质较高。截至2018年年末,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9.1亿元,2018年新增6.5亿元;新增农户贷款6 300万元,其中个人112万元。单位银行结算账户数量新增353户、个人银行结算账户新增9 850户、手机银行开通数新增24 250户,新增POS机商户283户且有效使用的收入额呈增长趋势。
二是积极创新农村金融产品。为满足创农村创业的金融需求,加大对农村创业的信贷支持,A县对涉农贷款方式以及流程进行了创新和优化,不仅有力推动了农村金融产品的销售方式改革,对农村经济发展形成了有力支持。持续推进农村“两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业务。创新推出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贷款产品,加强农家乐、农民安家贷等特色产品营销推广。开发涉农信贷产品,从目前的“苗圃+花铺”、“绿化工程企业+基地”、“花木龙头企业+花农”等模式来看,为推动花木产业的外向化、集群化、专业化发展,2018年度某国有银行对花木产业贷款发放超过8亿元。创新采用信用担保信贷模式:某国有银行在“天鹏智慧市场”这一信息平台的基础上升级调试银行支付接口,致力于建设物业管理费、商户租金、商品交易一体化交易平台;“一项目一方案一授权”白名单中共有167名商户入选,总共授信3亿元,由26家商户构成的首批用户已收到3 830万元的贷款。通过推进金融产品的创新满足农村创业的融资需求。
三是建设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加强全民金融基础教育。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主要建立在村一级单位,依托现有的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在原有小额取现、转账、消费等功能基础上,通过统一规划、统一实施,拓展小额货币兑换、公共事业缴费、金融消费权益保护、金融知识宣传普及等功能。通过建立该综合服务站,深化农村支付环境建设,零距离普及金融知识。截至2019年6月,A县已有274个服务站,其中36个精品站,3个特色站。
(三)提供健全风险保障,促进农村创业
保险也是金融支持的一个方向,特别是保险可以在农业、农村的发展以及乡村振兴方面提供科学有效的风险保障[2]。A县某银行发放首批个人保险保证贷款,这种个人保险保证贷款业务模式有别于目前小贷市场上的POP模式,它是由保险公司与银行开展“总对总”合作的“信保”模式,客户投保个人贷款保证保险,即可获得银行1—3年期、最大额度30万元的无抵押、无担保的小额贷款。这一创新模式有效解决了小微企业、三农和广大创业者的融资困难,并为缺少抵押和担保的借款主体提供了新的贷款途径。 二、金融支持农村创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金融体系不健全
A县金融体系存在以下四个问题。一是农村金融机构配置比例低。A县共有12个镇,而该县域一级支行辖内的6个网点中仅有1个为乡镇网点,且2019年刚开业,因此金融服务配置仍然存在不足。二是存贷比较低。县域内6个网点中,具有信贷功能的仅有2个,且2018年度5个网点的存款余额均大于贷款余额,1个网点的存款余额与贷款余额持平。三是金融机构的服务效率较低。例如,2018年度该支行手机银行开通数累计新增24 250户,但2018年度累计未使用手机银行客户数为12 050户;2018年度新增POS机商户283户,但是待清理商户数为242,低效终端使用数为295。以此来看,乡镇居民开通手机银行但不使用,商户购入POS机但有效使用较少,对物理网点的依赖度仍然较高。四是金融机构的人才短缺。该县域支行35周岁以下员工共计45人,本科生占比100%,但没有硕士及硕士以上学历的,说明农村金融机构对高素质人才的吸引力不足。
(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不够完善
良好的农村信用体系可以推动形成规范健康的农村金融氛围。A县社会信用制度体系建设已然迈上新台阶,但是农村创业人员仍然存在信用信息缺失方面的问题。金融机构对农村创业人员的基本信用情况和财务状况缺少了解,无疑增大了贷款风险评估的难度。并且,目前农村信用环境亟待改善,由于没有完善有效的奖惩机制,恶意逃债的行为屡禁不止。问题在于,对于农村逃废债务,金融机构没有行之有效的制裁手段,传统的取消贷款、建立不良信用记录档案、诉讼等制裁手段没有明显的效果,甚至即使法院对逃债人实施制裁,也会存在实际落实的难题。
(三)农村创业人员存在缺乏规范性、金融意识淡薄等问题
当前,乡村振兴战略重点鼓励和支持农村创业,但金融机构支持农村创业也面临诸多制约。一是农村创业人员创业缺乏规范性。有的人员手续不全,相关证件缺失,逐渐拉低了设立公司或个体工商户的门槛。大量的个体工商户缺乏管理,银行很难对其经营实力进行准确判断。创业初期,公司规模相对较小,缺少有效的资产作为抵质押品。二是创业公司的工作人员主要来自本地,人力资源缺乏,没有高素质的会计以及资产管理者,经济管理体系需要改善。集中表现在其经济支出收入账单大多是以流水账的方式记录,相关金融公司对此很不认可,在缺少财务材料的情况下,贷款业务只能以个人身份进行。三是农村创业人员对当地的优惠补贴政策和金融机构了解较浅,没有享受到政府的政策以及金融机构的支持。因此,农村创业人员的素质也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农村创业金融支持。
三、金融支持农村创业的合理化建议
(一)健全农村金融支持体系
第一,完善农村金融基础建设。首先,要进行金融服务宽度的扩展。对每个乡镇具体的经营类型和创业主体的数量进行初步了解,根据以上有效信息评估实际金融需求来调整发展战略,对农村网点进行科学分析,调整农村金融服务网点的数量。为解决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要适当增设EPOS、ATM等金融服务设备,提高金融服务在农村居民心中的满意度。其次,要提高金融服务的多样化。除了支付结算服务的渗入,还要再掌握基本信息的情况下适当增加投融资顾问、资金管理、金融租赁、期货、保险、汇兑等服务。在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中促进金融服务与产品类型的多元化发展,根据地区金融需求加大贫困地区金融供给,提供更加多样化的理财品牌,还可以设计行之有效的的 APP 等,共同促进欠发达地区金融体制改革。比如在欠发达地区市场中加入互联网金融机构的平台,进而利用网络来提供各项服务,更好的迎合乡镇企业以及农村居民在资金方面的需求[3]。第二,创新优化贷款评估体系。客户信用系统的建立有助于金融机构的信息交流。可以在政府宏观调控的条件下促进信息交流良性化发展,将农户信用信息入档,对其贷款类型、贷款周期、贷款次数和贷款不良记录等信息进行详细登记。一是对创业主体的信用信贷行为进行有效监督,控制违约风险。二是為客户的评估提供更加系统全面的信息参考,降低金融机构在对客户信用评级时的难度。在提供金融服务时,金融机构可以根据创业主体的信用信贷信息,对无不良记录、贷款周期不长、贷款次数多的客户采用分级贷款政策来适当调整利率[4]。第三,对贷后管理进行升级。农村创业主体没有科学合理的资金管理体系以及财务系统,这就造成金融机构掌握创业主体经济运营情况时缺少财务报表。为解决这一问题,金融机构要在贷后管理中加入定期回访、随期暗访的工作内容,改善与农村经营主体的有效信息交流,既可以为创业主体提供金融支持,又可以了解具体资金去向,达到降低风险的目的[5]。
(二)积极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建设农村信用体系主要是对农村创业主体的信贷信息进行详细记录入档,对信用信贷的联动机制进行加强,进一步完善、创新电子信用档案[6]。为有效促进欠发达地区信息建立档案的进程,有关部门要改善激励惩戒机制,对逃债人进行行政、司法上的制裁,通过惩戒力度的加强来改善农村金融体系环境。建立电子信用档案可以为金融机构评估信贷风险提供参考材料。重视电子化在农村金融体系中的运用,以电子化建设来加强信用宣传,营造良好的农村信用环境[7]。在进行了对农业创业主体信贷基本情况的采集之后,建立合适的农村信用体系来进行农户信用信息的录入,让“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户”的评定在乡村生根发芽,以动态管理的方式来增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对当地金融服务的积极影响,稳步推进“农村信用工程”。
(三)发挥政府的中介职能
仅靠金融机构的一己之力是很难长期践行乡村振兴战略的。政府在乡村振兴工作中要发挥职能作用,维护从企业到农村,进而到银行与政府的联动机制,加强各个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流[8]。政府要活化就业创业政策体系,对创业扶持政策进行本土化改造,构建科学的农村创业政策机制,构建农村就业创业服务、岗位开发、社保补贴、创业担保贷款、税费减免、财政支持的有机整体;通过普及农村就业创业相关的知识宣传,改善目前农村创业的环境氛围[9]。在这过程中改善就业创业风险评估的管理机制,强化欠发达地区就业创业资金受理制度化、申请常态化,对资金的流动、支出进行有效的管理。在普惠金融贷款方面,地方可以考虑设立风险补偿专项资金,保障金融机构的缓释功能和风险分散[10]。释放农村金融产品方面的供给需求压力,促进金融服务在农村的深入发展。政府要深入农村,掌握农户金融需求,发挥纽带和桥梁的作用,制定更贴合群众的金融服务政策。
参考文献:
[1] 蔡娟,王勇.农村创业环境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江苏省13个地级市农村调查[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9,(6).
[2] 李岳云,杨宁.农民创业与乡村发展[J].现代经济探讨,2008,(4).
[3] 刘智华,李铁铮.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研究[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8,(15):144-147.
[4] 郭伙生,冯振中.金融支持老区民营小微企业发展研究——以吉安市为例[J].老区建设,2019,(8):48-50.
[5] 韩楠.乡村振兴战略中农村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经济,2019,(5):92-94.
[6] 杨晖.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实践、挑战和对策——基于赣州市的调查与思考[J].金融与经济,2019,(2):62-66.
[7] 何广文,刘甜.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户创业的金融支持研究[J].改革,2019,(9).
[8] 刘宇娜,张秀娥.金融支持对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意愿的影响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3,(12):119-123.
[9] 丁志国,张洋,覃朝晖.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路径选择与政策效果[J].农业经济问题,2016,(1):70-77,113.
[10] 张怀英.农村创业助推乡村振兴的模式选择及其实现机制[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98-104.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创业;金融支持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0)17-0017-03
引言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七大战略之一。为从金融上支持乡村振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18年初印发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政策指引和制度安排。实施乡村振兴离不开金融的有效支持。鼓励和引导更多的优秀人才到农村创业成为缓解就业压力、向农村输送高素质人才、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1]。苏北A县经济水平较为落后,推动乡村改革、促进经济发展、进入金融发展新常态,是苏北A县当前发展的重点。本文根据目前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来寻求乡村振兴的可行性道路。
一、金融支持农村创业取得的初步成效
(一)加强政府引导支持,助力农村创业
首先,当地政府组织建立了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此平台是以省级国有持牌征信公司征信服务、各项政府扶持政策、金融机构中小企业金融支持中心为支撑,运用互联网技术建立的公益性金融服务平台。此平台面向全市中小企业提供“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且在运行阶段成效显著,其中也接入了本地农商行,重点拓展“三农”金融服务,有效缓解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其次,当地政府意识到扶持创业关键在于资金扶持,实施鼓励返乡就业创业的“一揽子”政策,包括对符合条件的返乡创业者兑现一次性创业补贴、创业场地租金补贴、带动就业补贴等扶持政策,其中面对农村电子商务越来越好的态势,专门印发了《口径解释和补充规定》以及《网络创业认定和扶持操作办法》,在补贴范围中新加入了网络创业这一项,在政策上对农民电商的覆盖提供支持,进一步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对经认定登记注册的城乡网络创业商户享受与实体经济同等创业扶持政策。同时,经过一系列文件的明确,提高个人创业贷款额度和贷款期限,并部分实行由财政给予贴息、给予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等。此外,县区还成立了创业指导服务中心、乡镇创业服务所、社区(村)创业服务站,要为返乡创业者提供“专家指导、手续代办、创业培训、政策咨询、项目推介、融资服务、开业指导、创业贷款、全程跟踪”等多层次的指导与服务。
(二)推進普惠金融发展,深化基础金融服务
一是继续下沉金融服务和金融网点。A县银行业金融机构以推进金融普惠为指导思想,持续加大普惠金融力度,为中小微企业、创业者提供金融上的有力支持,致力于发展社区金融、消费金融,让金融融入普通民众日常生活,更好地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现阶段支付网络已经在农村地区实现了全覆盖,手机支付还有网络支付等支付方式的推广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以某县域银行为例,辖内共6个网点,其中乡镇网点1个,具有信贷功能的网点2个。员工数共102人,35周岁以下员工共计45人本科生占比100%,员工素质较高。截至2018年年末,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9.1亿元,2018年新增6.5亿元;新增农户贷款6 300万元,其中个人112万元。单位银行结算账户数量新增353户、个人银行结算账户新增9 850户、手机银行开通数新增24 250户,新增POS机商户283户且有效使用的收入额呈增长趋势。
二是积极创新农村金融产品。为满足创农村创业的金融需求,加大对农村创业的信贷支持,A县对涉农贷款方式以及流程进行了创新和优化,不仅有力推动了农村金融产品的销售方式改革,对农村经济发展形成了有力支持。持续推进农村“两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业务。创新推出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贷款产品,加强农家乐、农民安家贷等特色产品营销推广。开发涉农信贷产品,从目前的“苗圃+花铺”、“绿化工程企业+基地”、“花木龙头企业+花农”等模式来看,为推动花木产业的外向化、集群化、专业化发展,2018年度某国有银行对花木产业贷款发放超过8亿元。创新采用信用担保信贷模式:某国有银行在“天鹏智慧市场”这一信息平台的基础上升级调试银行支付接口,致力于建设物业管理费、商户租金、商品交易一体化交易平台;“一项目一方案一授权”白名单中共有167名商户入选,总共授信3亿元,由26家商户构成的首批用户已收到3 830万元的贷款。通过推进金融产品的创新满足农村创业的融资需求。
三是建设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加强全民金融基础教育。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主要建立在村一级单位,依托现有的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在原有小额取现、转账、消费等功能基础上,通过统一规划、统一实施,拓展小额货币兑换、公共事业缴费、金融消费权益保护、金融知识宣传普及等功能。通过建立该综合服务站,深化农村支付环境建设,零距离普及金融知识。截至2019年6月,A县已有274个服务站,其中36个精品站,3个特色站。
(三)提供健全风险保障,促进农村创业
保险也是金融支持的一个方向,特别是保险可以在农业、农村的发展以及乡村振兴方面提供科学有效的风险保障[2]。A县某银行发放首批个人保险保证贷款,这种个人保险保证贷款业务模式有别于目前小贷市场上的POP模式,它是由保险公司与银行开展“总对总”合作的“信保”模式,客户投保个人贷款保证保险,即可获得银行1—3年期、最大额度30万元的无抵押、无担保的小额贷款。这一创新模式有效解决了小微企业、三农和广大创业者的融资困难,并为缺少抵押和担保的借款主体提供了新的贷款途径。 二、金融支持农村创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金融体系不健全
A县金融体系存在以下四个问题。一是农村金融机构配置比例低。A县共有12个镇,而该县域一级支行辖内的6个网点中仅有1个为乡镇网点,且2019年刚开业,因此金融服务配置仍然存在不足。二是存贷比较低。县域内6个网点中,具有信贷功能的仅有2个,且2018年度5个网点的存款余额均大于贷款余额,1个网点的存款余额与贷款余额持平。三是金融机构的服务效率较低。例如,2018年度该支行手机银行开通数累计新增24 250户,但2018年度累计未使用手机银行客户数为12 050户;2018年度新增POS机商户283户,但是待清理商户数为242,低效终端使用数为295。以此来看,乡镇居民开通手机银行但不使用,商户购入POS机但有效使用较少,对物理网点的依赖度仍然较高。四是金融机构的人才短缺。该县域支行35周岁以下员工共计45人,本科生占比100%,但没有硕士及硕士以上学历的,说明农村金融机构对高素质人才的吸引力不足。
(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不够完善
良好的农村信用体系可以推动形成规范健康的农村金融氛围。A县社会信用制度体系建设已然迈上新台阶,但是农村创业人员仍然存在信用信息缺失方面的问题。金融机构对农村创业人员的基本信用情况和财务状况缺少了解,无疑增大了贷款风险评估的难度。并且,目前农村信用环境亟待改善,由于没有完善有效的奖惩机制,恶意逃债的行为屡禁不止。问题在于,对于农村逃废债务,金融机构没有行之有效的制裁手段,传统的取消贷款、建立不良信用记录档案、诉讼等制裁手段没有明显的效果,甚至即使法院对逃债人实施制裁,也会存在实际落实的难题。
(三)农村创业人员存在缺乏规范性、金融意识淡薄等问题
当前,乡村振兴战略重点鼓励和支持农村创业,但金融机构支持农村创业也面临诸多制约。一是农村创业人员创业缺乏规范性。有的人员手续不全,相关证件缺失,逐渐拉低了设立公司或个体工商户的门槛。大量的个体工商户缺乏管理,银行很难对其经营实力进行准确判断。创业初期,公司规模相对较小,缺少有效的资产作为抵质押品。二是创业公司的工作人员主要来自本地,人力资源缺乏,没有高素质的会计以及资产管理者,经济管理体系需要改善。集中表现在其经济支出收入账单大多是以流水账的方式记录,相关金融公司对此很不认可,在缺少财务材料的情况下,贷款业务只能以个人身份进行。三是农村创业人员对当地的优惠补贴政策和金融机构了解较浅,没有享受到政府的政策以及金融机构的支持。因此,农村创业人员的素质也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农村创业金融支持。
三、金融支持农村创业的合理化建议
(一)健全农村金融支持体系
第一,完善农村金融基础建设。首先,要进行金融服务宽度的扩展。对每个乡镇具体的经营类型和创业主体的数量进行初步了解,根据以上有效信息评估实际金融需求来调整发展战略,对农村网点进行科学分析,调整农村金融服务网点的数量。为解决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要适当增设EPOS、ATM等金融服务设备,提高金融服务在农村居民心中的满意度。其次,要提高金融服务的多样化。除了支付结算服务的渗入,还要再掌握基本信息的情况下适当增加投融资顾问、资金管理、金融租赁、期货、保险、汇兑等服务。在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中促进金融服务与产品类型的多元化发展,根据地区金融需求加大贫困地区金融供给,提供更加多样化的理财品牌,还可以设计行之有效的的 APP 等,共同促进欠发达地区金融体制改革。比如在欠发达地区市场中加入互联网金融机构的平台,进而利用网络来提供各项服务,更好的迎合乡镇企业以及农村居民在资金方面的需求[3]。第二,创新优化贷款评估体系。客户信用系统的建立有助于金融机构的信息交流。可以在政府宏观调控的条件下促进信息交流良性化发展,将农户信用信息入档,对其贷款类型、贷款周期、贷款次数和贷款不良记录等信息进行详细登记。一是对创业主体的信用信贷行为进行有效监督,控制违约风险。二是為客户的评估提供更加系统全面的信息参考,降低金融机构在对客户信用评级时的难度。在提供金融服务时,金融机构可以根据创业主体的信用信贷信息,对无不良记录、贷款周期不长、贷款次数多的客户采用分级贷款政策来适当调整利率[4]。第三,对贷后管理进行升级。农村创业主体没有科学合理的资金管理体系以及财务系统,这就造成金融机构掌握创业主体经济运营情况时缺少财务报表。为解决这一问题,金融机构要在贷后管理中加入定期回访、随期暗访的工作内容,改善与农村经营主体的有效信息交流,既可以为创业主体提供金融支持,又可以了解具体资金去向,达到降低风险的目的[5]。
(二)积极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建设农村信用体系主要是对农村创业主体的信贷信息进行详细记录入档,对信用信贷的联动机制进行加强,进一步完善、创新电子信用档案[6]。为有效促进欠发达地区信息建立档案的进程,有关部门要改善激励惩戒机制,对逃债人进行行政、司法上的制裁,通过惩戒力度的加强来改善农村金融体系环境。建立电子信用档案可以为金融机构评估信贷风险提供参考材料。重视电子化在农村金融体系中的运用,以电子化建设来加强信用宣传,营造良好的农村信用环境[7]。在进行了对农业创业主体信贷基本情况的采集之后,建立合适的农村信用体系来进行农户信用信息的录入,让“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户”的评定在乡村生根发芽,以动态管理的方式来增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对当地金融服务的积极影响,稳步推进“农村信用工程”。
(三)发挥政府的中介职能
仅靠金融机构的一己之力是很难长期践行乡村振兴战略的。政府在乡村振兴工作中要发挥职能作用,维护从企业到农村,进而到银行与政府的联动机制,加强各个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流[8]。政府要活化就业创业政策体系,对创业扶持政策进行本土化改造,构建科学的农村创业政策机制,构建农村就业创业服务、岗位开发、社保补贴、创业担保贷款、税费减免、财政支持的有机整体;通过普及农村就业创业相关的知识宣传,改善目前农村创业的环境氛围[9]。在这过程中改善就业创业风险评估的管理机制,强化欠发达地区就业创业资金受理制度化、申请常态化,对资金的流动、支出进行有效的管理。在普惠金融贷款方面,地方可以考虑设立风险补偿专项资金,保障金融机构的缓释功能和风险分散[10]。释放农村金融产品方面的供给需求压力,促进金融服务在农村的深入发展。政府要深入农村,掌握农户金融需求,发挥纽带和桥梁的作用,制定更贴合群众的金融服务政策。
参考文献:
[1] 蔡娟,王勇.农村创业环境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江苏省13个地级市农村调查[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9,(6).
[2] 李岳云,杨宁.农民创业与乡村发展[J].现代经济探讨,2008,(4).
[3] 刘智华,李铁铮.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研究[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8,(15):144-147.
[4] 郭伙生,冯振中.金融支持老区民营小微企业发展研究——以吉安市为例[J].老区建设,2019,(8):48-50.
[5] 韩楠.乡村振兴战略中农村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经济,2019,(5):92-94.
[6] 杨晖.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实践、挑战和对策——基于赣州市的调查与思考[J].金融与经济,2019,(2):62-66.
[7] 何广文,刘甜.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户创业的金融支持研究[J].改革,2019,(9).
[8] 刘宇娜,张秀娥.金融支持对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意愿的影响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3,(12):119-123.
[9] 丁志国,张洋,覃朝晖.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路径选择与政策效果[J].农业经济问题,2016,(1):70-77,113.
[10] 张怀英.农村创业助推乡村振兴的模式选择及其实现机制[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98-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