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起电”带来全新催化机制

来源 :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nat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科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所长、首席科学家和中科院外籍院士王中林团队提出了全新的催化机制“接触电致催化”.该机制利用材料间接触起电(摩擦起电)引起的电子转移作为催化反应的核心,促进化学反应进行,将推动化学、能源等工业朝着低碳化发展.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自然-通讯》上.
其他文献
因5G网络“大带宽、低时延、多连接”的需求,5G通信机房的部署需求呈现大规模增加趋势.传统通信机房采取人工现场验收方式,存在因验收单位多造成人力耗费大、验收时间难以协调和验收意见不一致等情况,对通信机房按时投产造成影响.本文通过引入SLAM技术,从技术框架、设备结构、模型原理、建模结构和评价标准等方面探索5G通信机房数字化验收方法,为5G通信机房验收实现“降本增效”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移动主控二期是首个采用SMPTE-2110为核心架构,SDN为核心管控系统,支持4K/高清IP信号调度的外场总控系统.该系统充分发挥了IP系统集中管理、灵活调度、对不同设备兼容性高等特点.本文将对移动主控二期的各个部分作详细介绍.
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共建共享5G网络,承建方和共享方的用户感知存在较大差异,对共享网络优化无任何成熟经验可以借鉴.本文分析5G共建共享网络场景的用户感知差异原因,梳理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指标差异分析流程.在优化过程中研究、实践和总结多种共建共享场景下网络优化方法,有效兼顾承建方和共享方网络质量,确保共建共享情况下双方业务体验最佳,释放5G用户的流量需求.
目前5G站址规划方法主要基于人工规划或者简单的密度聚类算法输出,人工规划方法虽然准确度较高,但是需投入大量人力资源,较大程度依赖规划设计人员的经验和学识等,耗时长且过程繁琐.因此人工规划方法只能适用于小范围(补点)的站址规划,无法适用于5G大范围及全网的站址规划.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栅格密度的连续聚类算法,通过5G仿真结果作为数据源输入,对弱覆盖栅格进行前置处理,经过首次DBSCAN密度聚类输出初步有效栅格数据,再次引用K-Means聚类算法输出5G规划站址,最后再使用K-Value等于3的K-
针对当前以GJB 150A标准进行环境试验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凝露、积水等潮湿情况,对标准中容易产生潮湿环境的试验项目进行了梳理,对潮湿环境产生的原因及特点进行了归纳,基于标准要求与实践经验,对环境试验过程中不同阶段可能需要进行烘干操作的情况逐一分析并给出相关注意事项,对于环境试验过程中所进行的烘干操作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据报道,一个欧洲科研团队最近开发了一种可在水下收集垃圾的机器人系统,并成功地进行了原型机的首次测试.该机器人系统由4个自主机器人组成,能通过深度学习算法和声学传感器将垃圾与海洋动植物区分开来.rn欧盟在“地平线2020”框架下向海底收集垃圾项目资助500万欧元,希望研发机器人系统来收集海底垃圾.现在,这个名为“净海”的联合研究项目成功地完成了原型机的首次测试.该项目由来自5个国家的8个合作团队和49名研究人员共同参与.
期刊
型号为MLX90614的传感器是红外测温传感器中的一种,常作为测量体温设备的核心部件.在应用此传感器测温的时候,测得的体温值存在误差,需要对该传感器测温进行校准处理.设计了一款基于STM32F103ZET6芯片的测温校准实验设备,包括红外测温模块、OLED显示屏模块、按键模块和DS18b20测温模块等模块.根据协方差公式,结合实际的使用场景,提出了一种测温校准模型,以提高测温的准确性.
随着人类迈进大数据时代,各种类型的数据通过网络被传递和共享.随之而来的是各种数据窃取方法也变得层出不穷.云计算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技术,为数据的安全与共享提供了便利,也为网络用户的交流带来了方便.基于云计算技术构建安全防护体系,采用RSA算法加密和BP神经网络来防御外来的攻击,并利用相应的措施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可以有效地防范入侵数量,确保数据安全.
针对PCB板在高温高湿偏置试验后的失效问题进行了分析.详细地介绍了分析的过程和手段,包括形貌观察、电参数测试、声学扫描检测、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和离子色谱分析等分析手段,获得了导致PCB板漏电失效的原因是由于Cl-的电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迁移,内部芯片存在分层现象,使得水汽进入芯片内部,发生爆米花效应,内键合线拉脱,芯片电连接不良而失效.
太赫兹无线通信被普遍认为是未来6G移动通信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据报道,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联合东南大学、鹏城实验室、复旦大学和中国移动等团队,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6G专项等项目的支持下,搭建出首个360~430 GHz频段、100/200 Gbps实时无线传输通信实验系统,首次实现单波长净速率为103.125 Gbps、双波长净速率为206.25 Gbps的太赫兹实时无线传输,通信速率较5G提升10~20倍,创造出目前世界上公开报道的太赫兹实时无线通信的最高实时传输纪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