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开门椎管成形治疗儿童颈胸段椎管内髓外肿瘤

来源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ibiannic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单开门椎管成形、重建椎管后部结构治疗儿童颈胸段椎管内髓外良性肿瘤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

方法

1998年5月至2012年5月,应用单开门掀起椎板、显微切除椎管内髓外肿瘤、椎板棘突复合体原位复位重建椎管后部结构的方法治疗儿童颈胸段椎管内髓外肿瘤28例。男17例,女11例;年龄1岁8个月~13岁,平均8.2岁;病程3个月~2年。影像学显示:肿瘤长度0.8~4 cm,占据1.5~4个脊髓节段。肿物偏向左侧12例,右侧10例,居中6例。

结果

随访12个月~5年,平均32个月。手术部位颈段19例、胸段9例,椎板开门数2~5个,平均2.5个。平均手术时间86 min (75~146 min),术中平均失血128 ml (85~356 ml)。所有病例均行X线片检查,未见脊柱侧凸、后凸畸形及失稳征象,23例复查CT显示复位的椎板棘突复合体无内陷、移位,28例复查MRI见椎管内肿瘤无复发,无椎管狭窄、黄韧带和硬脊膜增厚。脊柱曲度的变化:颈椎病例中颈椎曲度由术前的(17.8±8.4)°减少为术后12个月时的(16.1±7.8)°,手术前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胸椎病例局部Cobb角由术前的(11.6±3.8)°增加至术后12个月时的(12.5±4.6)°,手术前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单开门椎管成形、重建椎管后部结构治疗儿童颈胸段椎管内髓外肿瘤,对椎管内髓外肿瘤的暴露及切除效果满意的同时,保存了一侧椎板的连续性,椎板棘突韧带复合体复位后恢复了脊柱的原有解剖结构,对脊柱的稳定性影响小,可避免术后儿童发育过程中脊柱畸形的发生。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镇静下B型超声引导下低浓度平阳霉素注射微创治疗软组织淋巴管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1 110例软组织淋巴管瘤患儿,年龄1个月~17岁8个月。病变类型:大囊型淋巴管瘤(囊状水瘤)233例、小囊型淋巴管瘤391例、海绵状淋巴管瘤247例、混合型淋巴管瘤224例、弥漫性淋巴管瘤15例。基础麻醉下行B型超声引导下低浓度平阳霉素注射微创治疗,大囊及小囊性淋巴管瘤浓度为0.4 mg/ml囊内注入,海绵
原《中国新生儿科杂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北京大学主办、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承办的国家级医学专业期刊,是我国唯一的新生儿专业医学期刊。本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
目的探讨食管空肠π吻合在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5—8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患者均行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游离食管和胃,清扫淋巴结,行食管空肠π吻合,再行肠肠吻合完成腹腔镜下消化道重建。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中转开腹情况、手术时间、食管空肠π吻合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2)术后情况:术
目的分析新生儿长期发热病因,以期为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2004年1月至2013年12月本院新生儿中心住院,且符合新生儿长期发热纳入标准,对患儿一般情况及病
近年我国心脑血管疾病发病人数呈快速上升趋势,其中冠心病( CHD )的高病死率、高致残率给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已达到2 . 9亿,心肌梗死患者约为250
医源性胆管损伤恰当的手术修复时机是影响患者远期预后的关键因素,损伤局部的炎症反应状态与远期胆管狭窄明确相关。笔者从医源性胆管损伤修复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损伤动物模型探讨胆管损伤组织病理学改变过程,结合现有临床研究证据探讨如何提高术中修复率。对合适的病例,术前主动控制局部炎症反应和全身管理十分重要,为行早期修复创造条件。同时,修复时机的选择应兼顾个体化原则,对合并血管损伤或污染严重患者仍应行延迟修复。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单期增强扫描检查对食管癌患者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浙江大学丽水医院收治的56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随机区组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行双源CT双能量单期增强扫描检查)和对照组(行常规双期增强CT扫描检查)。肿瘤TNM分期标准参照2009年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第7版食管癌TNM分期标准。由两名观察者独立阅片。参照2
问:临床上哪些新生儿需要体外膜肺氧合呼吸支持?具体指征和禁忌证如何?  答:1976年,Bartlett 医生成功为1例新生儿进行床边心肺支持治疗,拉开了体外膜肺氧合(ECMO)呼吸支持技术
目的分析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新生儿的肺超声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4年12月至2015年8月入院并确诊为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新生儿,对患儿双肺十二区进行横
目的探讨外周血清Clara细胞分泌蛋白(CC16)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早产儿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4年10月本院产科出生,生后24 h内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