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提升广西壮族文化传播力的思考

来源 :新闻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wp_haw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一带一路”倡议为广西带来了开放的机遇,为广西壮族文化走向世界,提高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带来了新的契机。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稳步推进,发挥广西的地理位置优势以及与东南亚深厚的文化渊源优势,让壮族文化“借船出海”是值得思考的一个课题。文章从广西壮族传统节日跨境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取得的成效、影视作品以及新媒体渠道阐述了广西壮族文化“走出去”的成功经验,以政府扶持、地缘相近、文化同源、独具特色等维度分析广西文化走出去的优势;从缺乏民族特色与便利的交通、竞争基础薄弱、文化存在差异等劣势入手,就更快更好更稳“走出去”提出了以内容为王、以渠道制胜、进行文化资源整合、培养跨文化交流的人才、拓宽交流渠道等方面的思考。
  【关键词】“一带一路”  广西壮族文化  走出去  传播力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中国广西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文化资源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门户。自2013年至今,广西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与东盟的对话交流合作取得了良好的進展,成为中华文化出海的坚实桥梁。
  一、壮族文化走出去的现状
  (一)跨境举办传统节日
  近年来,广西通过举行中东博览会、国际民歌艺术节等文化活动以及借助电视媒体播出的文艺节目,践行“走出去”战略,打造文化“走出去”的新模式,与东南亚国家的文化交流取得良好的成效。广西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跳出一贯以来在广西壮族聚居地举办国际节庆活动的传统做法,将广西本土的传统“壮族三月三”节庆活动放到泰国和越南跨境举办,通过将国外嘉宾“请进来”,从而让传统节庆文化“走出去”。2017年10月,中国与柬埔寨合作的《吴哥王朝》大型舞台演艺秀,融剧场、娱乐、餐饮于一体,彰显了“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良好发展业态。2019年,世界首届米粉大会在广西南宁举行,国内各式各样的米粉“开煮”,展现了广西这一“唆粉圣地”的美食文化,让在现场的人们获得有关米粉的一站式体验。
  (二)东盟博览会,为文化搭台
  自2004年起,广西已成功举办了16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以下简称“东博会”)。2017 年第14届东博会把参展国家向西扩展到丝绸之路经济带最西端的英国;向南扩展到新加坡,与新加坡拓宽交流领域,加深合作关系。2019年的第16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东盟国家继续取得亮眼成绩。越来越多的东盟企业热情高涨地参加东博会,投入到中国—东盟的广大市场之中。东盟国家展位共计1548个,占所有展位总数的28.6%,同比上年增长7.1%。越南、印尼、柬埔寨、老挝、缅甸、马来西亚、泰国等7个东盟国家包馆,越南以250个商品展位居东盟国家展位数之首。由博览会促进形成的“南宁渠道”,为广西其他城市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借鉴,为文化搭了经济之台。
  (三)以影视作品为载体,推动广西文化走出去
  2016年,由广西人民广播电台与柬埔寨国家电视台合办的“中国动漫”栏目正式在柬埔寨国家电视台开播,中国经典动画片《西游记》作为该栏目首部译制动画闪亮登场,博得柬方观众一致好评。2017年广西省成立了“东盟语电影译制中心”,着力打破广西对外传播中的交流障碍;桂林力港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捕鱼达人》游戏进入泰国市场,受到国外年轻人的大力追捧;中国与东盟国家合拍的纪录片《海上新丝路》《光阴的故事》,在东盟各国播放,用精巧的构图,生动的情节吸引东盟群众,掀起壮族布洛陀文化热潮。
  二、壮族文化走出去的优势
  (一)政府扶持,政策有力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参加“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审议中提出将广西作为“一带一路”发展的重要经济衔接门户,要发挥广西独特的地理优势,将广西打造成“一带一路”发展过程中重要的战略支撑点。2016年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开局之年,为了进一步深化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由中国商务部主办、中国—东盟博览会承办的东盟经贸关系研修班2019年4月16日在广西南宁开班,研讨会至今已成功举办11期,吸引了来自东盟十国的200家企业参与。这对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流合作、考察当地的社会经济建设成就以及传统文化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二)水陆相连,位置优越
  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我国华南地区,是我国唯一一个沿海自治区,陆域与越南接壤,海域濒临北部湾,海岸线绵长,港口发达,直面东南亚,地理位置优越,是我国华南地区最为便捷的出海通道。自古至今,广西都在我国与东南亚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交往中享有重要地位。在西汉年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广西就成为了海上丝绸之路最早的始发港、陆上丝绸之路——西南茶马古道的东线起点。
  (三)地缘相近,文化相通
  据覃圣敏等学者的研究①,壮族来自我百越族中的西瓯与骆越,与泰国泰族有着共同起源。在语言、建筑、宗教等方面都有着极大相似性。聚居于广西地区的壮族与越南境内的岱族、侬族、布标族、山斋族,缅甸境内的掸族,泰国境内的泰族,老挝境内的老龙族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如:泰族、佬龙族、掸族和壮族之间有着相似的铜鼓文化;壮锦和老挝的佬龙族之间有相似的织锦图案;缅甸东枝地区的掸族与壮族有几近相同的织布机;缅甸掸族农用的“水斗”和壮族民间所用的“水斗”也极其相似。几个跨境相连、语言相通、文化相似的同源民族,由于对本民族的认同感使各民族跨境交流产生自发性。
  (四)文化多样,独具特色
  壮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来自我国古代南方百越族中的西瓯与骆越,在随后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如语言体系、戏剧文化、建筑文化、纺织文化等。
  广西地区以壮族为代表的少数民族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艺术,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如花山崖壁画,大明山的龙母文化,壮族的铜鼓,皆早已闻名中外。此外,独具民族特色的壮族侗族鼓楼、苗族传统医药、壮族织锦等民族文化遗产,壮族“三月三”、瑶族盘王节、仫佬族的走坡节等节日活动,都深深吸引着海内外游客。   三、壮族文化走出去的劣势
  (一)缺乏民族特色,旅游资源千篇一律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广西凭借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迅速抢占国内外目光,成为旅游高地。近年来,广西立足本地特色,致力于打造一个旅游强省,虽然旅游规模不断扩大,但在总体上旅游开发程度不高。广西省内国家A级景区的旅游景点有352家,其中5A级景区数量明显偏少,4A级景区居多;四星级以上的乡村旅游景点大约有37家,景点数量与农家乐的数量大致相当。多数旅游景区都以物美价廉的海鲜、特色美食吸引游客,商品以式样统一工艺品为主,不仅无法突出当地的特色传统文化,还导致了旅游产品出现雷同现象,如:民族节庆活动、民俗表演、传统工艺手作,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趋于同质化,失去各自支系的文化特色,易引发旅游倦怠,使民族品牌的传播效果大打折扣。广西当地传统壮族文化边缘化,导致壮族人民越来越缺乏文化自信认同感,普通话的大力推广与对英语的高度重视,使壮语逐渐被边缘化,新一代壮族同胞失去了这项语言技能。壮族当地居民自身文化认同感与传统文化保护意识降低,壮族有很多独具特色的民间技艺、歌舞等得不到传承,缺乏对传统文化的保護意识。
  (二)跨文化传播,导致文化折扣
  由于文化差异和刻板印象等因素,中国的文化产品在海内外市场的表现形式具有较大的反差,这种“墙内开花,墙外不香”的现象被业界称为“文化折扣”。产生文化折扣的原因有:
  1.语言种类繁多,翻译困难
  由于传播对象广泛,语言种类繁多,对壮族文化的翻译难以统一。即使是同一文化现象也会出现多种译文,并且译文存在着晦涩、错译等问题,造成译文与原有信息错位,使壮族文化在东南亚传播中产生文化折扣。东南亚诸多国家都将英语视为官方语言之一,目前单纯以小语种翻译为主的局面导致了对壮族文化的英语研究十分有限,影响了壮族文化在英语语境中的信息传递功能,这将限制广西与东南亚国家进一步的交流与合作。
  2.没有有效识别文化差异
  了解目标交流国家的风俗习惯与宗教信仰,尊重他国的文化禁忌是进行文化交流与对话的前提。只有识别彼此的文化差异,选择有效的传播策略,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对话。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交流与对话合作过程中,应主动承担起文化交流中介的角色,在对文化、经济、政治等多重维度上综合考量基础之下进行文化交流与合作。
  3.缺乏竞争意识,周边省份先入为主
  第一,广东港口众多,合作契机多。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东南沿海各省份纷纷争抢“一带一路”的中心枢纽位置。虽然广西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能够取得一定的优势,但相较于广东海洋运输业和海洋文化产业却稍显落后。广东凭借着雄厚的资金,发达的港口,优惠的贸易政策先入为主,抢占与东南亚各国的合作机会,在招商引资中与广西存在重叠,与东盟国家合作发展的速度与深度都远远高于广西,同时泰国、印尼对广东的大力支持,使广西陷入了尴尬的境地。
  第二,云南交通便利,旅游资源丰富。云南作为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省份,旅游资源丰富,如昆明石林、大理、丽江、香格里拉、泸沽湖、西双版纳等,驰名中外,每年都吸引世界各地游客前来观光。近年来云南成为东南亚各国交流合作与贸易往来的捷径和首选目标,并将自己定位为“一带一路”中面向东南亚传播与交流的新的拓展中心,这个定位意味着广西的中心枢纽位置极有可能被云南所取代。
  四、加快壮族文化走出去步伐的对策和建议
  (一)内容为王,发掘优质内容
  结合市场需求来不断进行研发创作,塑造鲜明的民族形象,从而实现文化资本向市场资本的转换。塑造鲜明的形象是产生良好传播效果的关键,塑造民族形象是为了让一个民族文化可视化地呈现在受众眼前。如在第15届深圳文博会上,山西永乐宫壁画《朝元图》与现代科技手段相结合,采用3D动态展示方式,让现实文化场景与虚拟空间无缝转接,让艺术活起来、动起来,令受众获得独特体验。在文化大融合背景下,民族文化整体统一的框架内里延伸扩展其内涵,又要用个性特征去感染人,不能是千人一面、模模糊糊的,要重点打造一个整体自然的、具体独特的、又人性化接地气的广西壮族形象,这样才能为进一步的品牌打造打好基础。
  (二)渠道制胜,综合运用多种传播渠道
  运用多种手段、多种渠道对当地特色旅游产品进行推广,全方位介绍当地特色文化。“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要做到对外文化传播具体议题的全方位表述。各类网络传媒无疑是当今时代最有效的传播渠道,但最能吸引受众的官方微博、网站、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并没有达到预期的宣传推广效果;旅游局官网上关于壮民俗文化的内容成文较为浅薄贫瘠,所占比重也并不大,传播途径是比较狭窄的,也是亟待开拓与扩大的。内容与渠道并重,将壮族文化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性文化品牌。
  (三)融入两地特色,整合文化资源
  广西与东南亚山水相连,民俗相近,交流密切,语言、习俗、节庆甚至相貌都与东南亚国家非常相似。近年来,两地旅游交往持续升温,说明东南亚民族风情对广西地区受众存在巨大的吸引力,广西特色文化也受到了东南亚人民的认可。背靠东南亚的广西,完全可以在自身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加入东南亚风情元素来吸引受众。如打造壮族风情旅游区时纳入东南亚独特的文化元素,通过对两地的文化、习俗、节日活动对比展示,使东南亚游客在对比中感受壮族文化;加快旅游交通建设,在海路、陆路、航空交通建设,构建广西与东南亚全方位多层次立体综合的旅游通道;在壮族文化元素的体验式交流传播中增加东南亚风情的体验内容,比如在类似方特乐园这样的大型建筑设施中推出以东南亚风情为卖点的娱乐项目。将文化资源整合起来,打造成一个集风情旅游、民族文化、特色消费于一体的文化旅游品牌,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如2017 年“壮族三月三”走出国门,在曼谷成功举行了以“壮泰贝侬·欢乐牵手”为主题的“三月三文化丝路行”活动。2018年以“三月三文化丝路行”(越南站)在广西崇左市和越南河内市同时举行,在推进“一带一路”的进程中,“壮族三月三”搭建起连接中国与东南亚民心相通的桥梁。“壮族三月三”作为广西标识性节庆走进东盟国家,匹配东道国舆论的接受度与民间应和度,契合东道国文化语境。   (四)培养翻译人才,规避交流错位
  翻译是跨文化交流的媒介,翻译质量是影響信息传播效果的关键因素。要想做好民族文化的翻译工作,提高广西壮族文化的传播力、影响力,前提是必须了解相关民族历史、文化等方面的背景知识,并结合民族自觉性、客观态度、他者意识才能做好民族文化翻译与传播的工作,这就要求地方积极探索培养高素质翻译人才的途径,确保填补好跨文化翻译人才的缺口。壮族的民族文化由于地理、历史、宗教因素,呈现多样性和复杂性,以及对象国语言的多样性,使壮族文化的翻译工作度加大。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为了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建设性地开设了大学越南语、大学韩语、大学泰语、大学缅甸语、大学日语等课程,既解决了非英语专业学生难于通过大学英语等级考试的难题,又为社会培养了熟悉非通用语的人才。
  (五)拓宽海洋渠道,加强互联互通建设
  要充分利用自身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等优势发展海洋文化产业、海洋服务体系和海洋运输业,推动广西省在海洋文化产业、海洋旅游业、海洋运输业等方面与东南亚各国的交流与合作。要发挥广西省的港口优势,充分利用防城港、钦州港、北海港三大港口各自的特点,进行功能整合,建立与东南亚沿海国家的海洋经济文化产业的交流合作机制。 推动广西优势城市与东南亚国家相关城市缔结“友好城市”关系,共同打造广西和东南亚的文化交流合作体系;官方民间同题共振,加强两地民间团体和社会组织的交流,举办中国—东南亚交流合作有关的论坛和学术交流活动,营造良好的交流氛围。
  当今世界,文化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中的重要因素,文化的力量深深融入于民族的凝聚力、创造力与生命力之中,文化传播也已经成为增强一国软实力的重要手段。“一带一路”的提出为广西与东南亚展开文化交流,推动广西壮族文化“走出去”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广西壮族文化作为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其对外传播力,对推动中华传统文化“走出去”,对我国建设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重大研究课题“‘一带一路’视域下少数民族(少数族裔)文化国际传播的实证研究:以中国西部少数民族文化在加拿大的传播为中心”(项目编号:XSP19ZDA007)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注释:
  ①覃圣敏.壮泰族群的渊源[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
  参考文献:
  [1]周锋.“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壮瑶医药文化翻译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8,27(10):1-4.
  [2]梁福兴,刘芙蓉.“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骆越文化传承发展研究[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9(03):63-68.
  [3]彭博.“一带一路”倡议下广西对东盟贸易新战略分析[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9(05):30-31.
  [4]杨娜.“一带一路”视野下刘三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30(03):51-54.
  [5]玉妮.“壮族三月三”传统节庆的国际化创新——以广西“三月三文化丝路行”系列活动为例[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29(05):82-86.
  [6]李上,梁福兴.百色壮族特色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战略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6(09):29-31.
  [7]邓英凤.关于壮族民俗文化翻译的几点思考[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6(03):45-48+89.
  [8]韦铀,王跃.广西壮族与越南同源民族民间节庆跨文化传播策略[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8(05):12-15.
  [9]王敏利.壮族文化形象整合传播策略[J].传播与版权,2019(06):136-138.
  [10]杜军,林燕飞.“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广东省与东盟国家建立海洋文化交流与合作机制研究[J].东南亚纵横,2019(03):76-82.
  [11]马全和. 让民族文化与旅游相加相融[N]. 中国旅游报,2019-08-30(003).
  [12]陈月明.广西全域旅游业中民族风情旅游发展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9(02):147+149.
  作者简介:韩旭,吉首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龚傲雪,吉首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徐晓红,吉首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编辑:孟凌霄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健胃益脾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疗效及对患者胃蛋白酶原等的影响。方法:选取96例CAG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入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后分别纳入常规组与观察组
【内容提要】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媒体的发展进入了融媒体时代,媒体的变革、受众的变化无处不在。任何节目的制作都在创新。在文娱类节目“井喷式”增长和同质化节目频出的背景下,访谈类节目的受众大量流失。显然,访谈类节目急需转型和创新。《豫见后来》突破了以往访谈节目的局限性,凭借着独特的选题策略和叙事方式成为当下访谈类节目的转型范本。  【关键词】访谈类节目 《豫见后来》 融媒体  在电视所提供的视听空间中
以湖北省武汉市边缘区的隆兴村为研究对象,从土地利用视角分析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调研表明,土地流转后的新农村存在显著的土地利用非集约化问题。并通过主成分分析
从不轻易丢弃自己用过的旧物,是我一直以来的习惯。这些年来,我有意无意地保存了许多曾经用过的物品。它们就像我的亲人、朋友,曾与我形影相随,和我风雨同舟。即使它们因“老”、
当前世界难民问题愈演愈烈,牵动各国人民的心。合作解决难民问题,是各国的道义和责任。而法国是一个具有较为悠久的难民保护传统和较为完备的难民保护制度的国家,法国难民保
在如今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之下,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获得更好的发展,需要其保持有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将自身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以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育人,已经成为一线历史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初中是学生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教师应重视历史教学的育人作用,尽最大努力为国家和社会输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