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结合农学专业在校生创业实践,对影响农科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要素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农科大学生在校自主创业体系的构建。
关键词农科大学生;自主创业;实践;要素;体系
中图分类号S-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14-04534-02
适应高等教育市场化发展要求,自主创业将是今后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将日益突显。近年来,一些高校针对农学专业学生创业教育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鼓励在校大学生开展小型自主创业[1]。
农学专业学生在校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理论学习和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发挥农学专业的技术特长,自觉开展自主创业实践,将为毕业后的创业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2009年以来,宜春学院农学教研室组织农学专业学生组成创业小团队,进行了以作物种植为主要内容的自主创业实践活动。通过创业实践,取得了明显的创业教育成效,深化了农科大学生自主创业意识,推进了在校自主创业教育的深入。
1农学专业大学生创业实践
宜春学院农学专业以国家特色专业建设为载体,引导学生自主组成创业团队,提出创业设想,制订创业规划,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1.1创业组织2008年以来,农学教研室针对我国农学专业毕业生社会就业状况,提出了对农学专业在校生实施自主创业教学的设想,鼓励学生开展在校创业活动。为此,学院在教学实践基地划出部分土地作为学生创业用地,提供部分生产资料,并由教师提供相关技术指导[2]。
2009年开始,农学专业部分学生先后进行了创业实践。教研室及时提供了创业用地及部分生产资料。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行查找相关资料,制订创业计划。
1.2创业规划与实施根据学生自身和农学专业特点,认真全面地分析学生自身优势和市场需求,进行创业规划与实施。如以玉米产供销为主要内容作为创业项目,规划时确定“抢早、优质,绿色无公害”为特色发展方向,对玉米的种植、管理、销售等整个创业过程作出规划并进行投入与产出预算。
在实践过程中,充分运用学科知识,采用营养块育苗、带土移栽模式,实现玉米提前上市;通过品种选择,科学管理,并利用人工辅助授粉等措施,生产出个头大、外观漂亮、品质优良的玉米鲜棒;严格掌握病虫害防治的用药品种,生产绿色无公害玉米。
1.3创业效益农科学生专业生产品牌获得市场的认可,生产的绿色无公害玉米深受消费者欢迎,平均价格比市场高出约20%,经济效益明显高于本地一般农户。
2创业要素分析
通过这次创业实践活动,学生深刻体会到农科大学生创业生活中的充实和艰辛。创业实践不仅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更使学生理解到农学创业成功需要更多要素的有机结合。
2.1团队合作是创业成功的前提条件在校农科大学生创业主要利用课外时间进行实施,而农业生产历时长、投入大,个人的精力往往难以兼顾全过程,采用团队合作可以化解这一矛盾。因此,做好团队合作是在校农科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前提条件之一。组建创业团队关键在于找好合作伙伴。团队成员各自性格和特长不同,但要有共同的创业意愿和目标,形成“通过创业实践,为毕业后的就业创业打下坚实基础”的愿望。目标一致,是创业成功的前提,创业中面对困难和挫折,要相互鼓励、相互探讨、相互补充、各尽其能。经过创业让学生深刻领悟“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的含义。
2.2项目决策是顺利实施创业的关键因素 项目决策要先认真剖析自身情况:①所学专业是农学,农学是一门理论学习和实践运用结合性很强的专业,通过专业实践课的学习已积累了有关作物生产方面的实践经验;②团队成员都来自农村,能吃苦耐劳,也懂得一些相关农事操作知识,加上经验丰富的老师做指导,这些情况适宜选择以种植业为创业项目。作物种类繁多,但学生只能利用课余时间创业,这一特点要求选择的作物要适宜。玉米是一种生育期中等的作物,春玉米生长期在3~6月,生长周期较短,尤其是能够集中上市,销售期短,较适宜作为学生在校自主创业项目[3]。因此,在综合自身特点和作物生长特性后,选择玉米产供销作为创业项目是适宜的。项目确定后,对项目进行规划。通过项目选择和创业规划,提高了学生创业的决策能力。
2.3意志坚韧是农科大学生创业必备的内在特质农科大学生初次创业,尤其选择农作物生产创业十分艰辛,在整个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①体力上的艰辛。虽然学生都来自农村,但玉米生产过程的翻地、营养块制作、移栽、中耕除草及培土施肥等操作的劳动强度很大,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②时间紧迫的压力。作为在校学生,创業是利用不影响专业学习的课余时间进行的。学生课余时间多数比较零散,但种植、除草、中耕等农事劳作都比较耗时间,特别是在销售期间,得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了解市场,及时完成产品销售,而此时刚好复习考试,往往形成明显的时间矛盾。③思想上的压力。首先在生产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新情况,如移栽前的阴雨和寒冷天气使玉米生长受到很大影响,病虫危害随时都有可能使创业失败;其次,有时很难处理好创业和学习的关系,既担心创业失败,又担心耽误专业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意志不坚韧,就可能导致整个创业项目的“夭折”。农学专业学生在校创业要凭着坚韧的意志、团队的合作去克服各种困难,获得成功。创业过程使学生不仅体验到了多样的艰辛和磨难,更极大地锻炼了坚韧不拔的精神。
2.4善于学习是促进学习、创业双赢的基本品质创业过程中运用学过的知识可以实施创业,而在创业中学习则能提高创业效果,同时又促进了专业学习。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尽可能将学过的知识及最新的高效技术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去。如在玉米育苗时,采用营养块育苗、薄膜覆盖保温,能提前播种,并减少移栽时对根系的损伤,缩短返青期,使玉米提前上市;在生长过程中,观察记录玉米生长的相关现象,使学生比较系统地熟悉玉米的生长习性,并初步掌握了玉米生产的相关技术操作[4]。 在创业实践中会碰上书本中没有接触过的现象,这可以促使学生去查找资料,从而学习和掌握更多的知识,比如玉米的返祖、畸形、矮化等现象。实践证明,针对农学这类实践应用性强的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提高实用能力的最佳方式。在创业中还会发现理论和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别,通过对简单清晰的理论知识和复杂的实践经历相磨合与探索后,理论知识变成实用知识,在实践中得以灵活运用,以便在今后的创业过程中少走弯路。
2.5市场信心是凝炼创业综合能力的核心要素创业就是实战,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在创业过程中,学生不仅要考虑自己的生产和安排,还要收集各种信息,分析市场中存在的竞争特点和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及需求,及时调整自己的方案,增强市场信心,凝炼综合能力。
在确定种植品种时,有时学生以为彩色玉米更受消费者的欢迎而忽视市场调查,但销售中发现并不占优势。在后续的创业实践中,引导学生在创业前一定要摸清创业对象的特性及市场需求,做好创业计划安排。
在玉米销售阶段,学生只能利用课余时间到小区去卖,销售较难。面对这种困境,引导学生学会宣传自已,大胆表明农学专业学生身份,突出大学生创业实践的特色,以获取理解和支持;另外,为了适合消费者的消费要求,通过产品品质提高竞争力,并学习根据品质等级使用价格差等营销方式来促销产品。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全面分析和思考问题的能力,还加深了对社会和市场的认识,增强了市场信心,确保了创业过程的有效进行。
3创业教育体系构建
自主创业实践将成为今后农科大学生在校必修的课程,要提高农科大学生创业教学实效,必须构建科学的农科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该体系包括创业主体、内在创业条件、外部创业条件。
3.1创业主体农科大学生在校自主创业,应以大二、大三的学生为主体。参与在校自主创业的学生要有强烈的创业意识,把在校创业作为提升自身创业素质的重要课程,充分认识在校自主创业是充分利用在校期间的学习环境进行先期自我创业的宝贵经历。对于那些乐于专业实践的在校大学生,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开展小型创业实践,努力锻炼和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将为今后就业和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3.2内在创业条件在校生自主创业应是学生本人为提升毕业后就业能力的一种自觉行为,要有创业者自身综合条件的支撑,包括学习精神、行为毅力等。
创业前,创业团队要有共同认识和目标,选好适当的创业项目,了解市场需求和市场竞争特点,尽力全面掌握创业对象的特性,做到知己知彼,准确做好策划安排和发展自身特色,提高竞争力。
创业中,不断加强系统学习,提高创业效率;对各种困难挫折,思想上需要做好充分准备,以平常心去面对一切,不要轻言放弃,努力培养和锻炼自身的坚韧意志。
创业后,要进行认真的总结,以期实现对自身创业的全新认识。没有反思的创业实践仅是一种单纯的经历。
3.3外部创业条件农科大学生在校创业作为一门重要的实践课程,面临着土地、经费、时间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农科大学生自主创业必须要有学校相关部门的积极引导和支撑[5]。
创业活动首先要有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引导。因此,教学组织部门应以中老年教师为主体,构建一支富于创业教学经验的师资队伍,这是农科大学生在校自主创业的首要条件。
其次,农科大学生在校创业训练的顺利与否,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设计密切相关。为适应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上除通识教育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以外,还必须增设创业实践课,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并在相关专业技能课中渗入创业基本技术,为学生提供理论知识,这是农科大学生在校自主创业的基本条件。
第三,农科大学生在校自主创业必然涉及土地、种子等基本生产资料,需要教学主管部门对学生在校自主创业教学的重要性有足够的重视,将学生在校自主创业基本开支纳入教学经费的范畴,为学生在校自主创业提供经济保障,这是农科大学生在校自主创业的支撑条件。
第四,农科大学生在校自主创业历时长,占用时间分散,需要学生主管部门对学生在校自主创业给予充分支持,实行更为灵活的学生管理办法,使学生能根据农业生产的特点实施创业活动。
4创业教学成效
农科大学生在校自主创业实践活动时间短,规模较小,总经济收入不高,但却使学生提前了解和体验了创业的过程,促進了专业的学习,提高了实践操作能力。学生经历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创业过程, 积累了适应社会自主创业所需要的最基本的综合能力。 2007、2008级农学专业学生毕业后走向社会,自主创业或参与企业创业活动均已初见成效。2009级的部分学生已组成创业团队,在袁州区承包土地开始创业,为毕业后的发展做好了充分准备。
学生通过在校创业实践,开阔了视野,收获了经验,增强了创业信心,为毕业后的创业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 戴志明,赵燕妮,刘鸿高.高等农业院校创业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3(7):6-7.
[2] 吴伯志,王云燕,田静,等.我国地方高等农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问题与对策[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8,2(5):89-92.
[3] 雷芳梅.对农学人才转型培养的思考[J].实践与探索,2011(6):163-164.
[4] 姚安庆,孙文学.农学类专业“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1(5):146-147.
[5] 李伟,刘春燕,王维.农学专业创业型人才培养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10(6):97-98,101.
关键词农科大学生;自主创业;实践;要素;体系
中图分类号S-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14-04534-02
适应高等教育市场化发展要求,自主创业将是今后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将日益突显。近年来,一些高校针对农学专业学生创业教育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鼓励在校大学生开展小型自主创业[1]。
农学专业学生在校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理论学习和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发挥农学专业的技术特长,自觉开展自主创业实践,将为毕业后的创业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2009年以来,宜春学院农学教研室组织农学专业学生组成创业小团队,进行了以作物种植为主要内容的自主创业实践活动。通过创业实践,取得了明显的创业教育成效,深化了农科大学生自主创业意识,推进了在校自主创业教育的深入。
1农学专业大学生创业实践
宜春学院农学专业以国家特色专业建设为载体,引导学生自主组成创业团队,提出创业设想,制订创业规划,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1.1创业组织2008年以来,农学教研室针对我国农学专业毕业生社会就业状况,提出了对农学专业在校生实施自主创业教学的设想,鼓励学生开展在校创业活动。为此,学院在教学实践基地划出部分土地作为学生创业用地,提供部分生产资料,并由教师提供相关技术指导[2]。
2009年开始,农学专业部分学生先后进行了创业实践。教研室及时提供了创业用地及部分生产资料。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行查找相关资料,制订创业计划。
1.2创业规划与实施根据学生自身和农学专业特点,认真全面地分析学生自身优势和市场需求,进行创业规划与实施。如以玉米产供销为主要内容作为创业项目,规划时确定“抢早、优质,绿色无公害”为特色发展方向,对玉米的种植、管理、销售等整个创业过程作出规划并进行投入与产出预算。
在实践过程中,充分运用学科知识,采用营养块育苗、带土移栽模式,实现玉米提前上市;通过品种选择,科学管理,并利用人工辅助授粉等措施,生产出个头大、外观漂亮、品质优良的玉米鲜棒;严格掌握病虫害防治的用药品种,生产绿色无公害玉米。
1.3创业效益农科学生专业生产品牌获得市场的认可,生产的绿色无公害玉米深受消费者欢迎,平均价格比市场高出约20%,经济效益明显高于本地一般农户。
2创业要素分析
通过这次创业实践活动,学生深刻体会到农科大学生创业生活中的充实和艰辛。创业实践不仅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更使学生理解到农学创业成功需要更多要素的有机结合。
2.1团队合作是创业成功的前提条件在校农科大学生创业主要利用课外时间进行实施,而农业生产历时长、投入大,个人的精力往往难以兼顾全过程,采用团队合作可以化解这一矛盾。因此,做好团队合作是在校农科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前提条件之一。组建创业团队关键在于找好合作伙伴。团队成员各自性格和特长不同,但要有共同的创业意愿和目标,形成“通过创业实践,为毕业后的就业创业打下坚实基础”的愿望。目标一致,是创业成功的前提,创业中面对困难和挫折,要相互鼓励、相互探讨、相互补充、各尽其能。经过创业让学生深刻领悟“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的含义。
2.2项目决策是顺利实施创业的关键因素 项目决策要先认真剖析自身情况:①所学专业是农学,农学是一门理论学习和实践运用结合性很强的专业,通过专业实践课的学习已积累了有关作物生产方面的实践经验;②团队成员都来自农村,能吃苦耐劳,也懂得一些相关农事操作知识,加上经验丰富的老师做指导,这些情况适宜选择以种植业为创业项目。作物种类繁多,但学生只能利用课余时间创业,这一特点要求选择的作物要适宜。玉米是一种生育期中等的作物,春玉米生长期在3~6月,生长周期较短,尤其是能够集中上市,销售期短,较适宜作为学生在校自主创业项目[3]。因此,在综合自身特点和作物生长特性后,选择玉米产供销作为创业项目是适宜的。项目确定后,对项目进行规划。通过项目选择和创业规划,提高了学生创业的决策能力。
2.3意志坚韧是农科大学生创业必备的内在特质农科大学生初次创业,尤其选择农作物生产创业十分艰辛,在整个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①体力上的艰辛。虽然学生都来自农村,但玉米生产过程的翻地、营养块制作、移栽、中耕除草及培土施肥等操作的劳动强度很大,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②时间紧迫的压力。作为在校学生,创業是利用不影响专业学习的课余时间进行的。学生课余时间多数比较零散,但种植、除草、中耕等农事劳作都比较耗时间,特别是在销售期间,得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了解市场,及时完成产品销售,而此时刚好复习考试,往往形成明显的时间矛盾。③思想上的压力。首先在生产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新情况,如移栽前的阴雨和寒冷天气使玉米生长受到很大影响,病虫危害随时都有可能使创业失败;其次,有时很难处理好创业和学习的关系,既担心创业失败,又担心耽误专业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意志不坚韧,就可能导致整个创业项目的“夭折”。农学专业学生在校创业要凭着坚韧的意志、团队的合作去克服各种困难,获得成功。创业过程使学生不仅体验到了多样的艰辛和磨难,更极大地锻炼了坚韧不拔的精神。
2.4善于学习是促进学习、创业双赢的基本品质创业过程中运用学过的知识可以实施创业,而在创业中学习则能提高创业效果,同时又促进了专业学习。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尽可能将学过的知识及最新的高效技术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去。如在玉米育苗时,采用营养块育苗、薄膜覆盖保温,能提前播种,并减少移栽时对根系的损伤,缩短返青期,使玉米提前上市;在生长过程中,观察记录玉米生长的相关现象,使学生比较系统地熟悉玉米的生长习性,并初步掌握了玉米生产的相关技术操作[4]。 在创业实践中会碰上书本中没有接触过的现象,这可以促使学生去查找资料,从而学习和掌握更多的知识,比如玉米的返祖、畸形、矮化等现象。实践证明,针对农学这类实践应用性强的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提高实用能力的最佳方式。在创业中还会发现理论和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别,通过对简单清晰的理论知识和复杂的实践经历相磨合与探索后,理论知识变成实用知识,在实践中得以灵活运用,以便在今后的创业过程中少走弯路。
2.5市场信心是凝炼创业综合能力的核心要素创业就是实战,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在创业过程中,学生不仅要考虑自己的生产和安排,还要收集各种信息,分析市场中存在的竞争特点和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及需求,及时调整自己的方案,增强市场信心,凝炼综合能力。
在确定种植品种时,有时学生以为彩色玉米更受消费者的欢迎而忽视市场调查,但销售中发现并不占优势。在后续的创业实践中,引导学生在创业前一定要摸清创业对象的特性及市场需求,做好创业计划安排。
在玉米销售阶段,学生只能利用课余时间到小区去卖,销售较难。面对这种困境,引导学生学会宣传自已,大胆表明农学专业学生身份,突出大学生创业实践的特色,以获取理解和支持;另外,为了适合消费者的消费要求,通过产品品质提高竞争力,并学习根据品质等级使用价格差等营销方式来促销产品。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全面分析和思考问题的能力,还加深了对社会和市场的认识,增强了市场信心,确保了创业过程的有效进行。
3创业教育体系构建
自主创业实践将成为今后农科大学生在校必修的课程,要提高农科大学生创业教学实效,必须构建科学的农科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该体系包括创业主体、内在创业条件、外部创业条件。
3.1创业主体农科大学生在校自主创业,应以大二、大三的学生为主体。参与在校自主创业的学生要有强烈的创业意识,把在校创业作为提升自身创业素质的重要课程,充分认识在校自主创业是充分利用在校期间的学习环境进行先期自我创业的宝贵经历。对于那些乐于专业实践的在校大学生,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开展小型创业实践,努力锻炼和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将为今后就业和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3.2内在创业条件在校生自主创业应是学生本人为提升毕业后就业能力的一种自觉行为,要有创业者自身综合条件的支撑,包括学习精神、行为毅力等。
创业前,创业团队要有共同认识和目标,选好适当的创业项目,了解市场需求和市场竞争特点,尽力全面掌握创业对象的特性,做到知己知彼,准确做好策划安排和发展自身特色,提高竞争力。
创业中,不断加强系统学习,提高创业效率;对各种困难挫折,思想上需要做好充分准备,以平常心去面对一切,不要轻言放弃,努力培养和锻炼自身的坚韧意志。
创业后,要进行认真的总结,以期实现对自身创业的全新认识。没有反思的创业实践仅是一种单纯的经历。
3.3外部创业条件农科大学生在校创业作为一门重要的实践课程,面临着土地、经费、时间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农科大学生自主创业必须要有学校相关部门的积极引导和支撑[5]。
创业活动首先要有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引导。因此,教学组织部门应以中老年教师为主体,构建一支富于创业教学经验的师资队伍,这是农科大学生在校自主创业的首要条件。
其次,农科大学生在校创业训练的顺利与否,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设计密切相关。为适应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上除通识教育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以外,还必须增设创业实践课,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并在相关专业技能课中渗入创业基本技术,为学生提供理论知识,这是农科大学生在校自主创业的基本条件。
第三,农科大学生在校自主创业必然涉及土地、种子等基本生产资料,需要教学主管部门对学生在校自主创业教学的重要性有足够的重视,将学生在校自主创业基本开支纳入教学经费的范畴,为学生在校自主创业提供经济保障,这是农科大学生在校自主创业的支撑条件。
第四,农科大学生在校自主创业历时长,占用时间分散,需要学生主管部门对学生在校自主创业给予充分支持,实行更为灵活的学生管理办法,使学生能根据农业生产的特点实施创业活动。
4创业教学成效
农科大学生在校自主创业实践活动时间短,规模较小,总经济收入不高,但却使学生提前了解和体验了创业的过程,促進了专业的学习,提高了实践操作能力。学生经历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创业过程, 积累了适应社会自主创业所需要的最基本的综合能力。 2007、2008级农学专业学生毕业后走向社会,自主创业或参与企业创业活动均已初见成效。2009级的部分学生已组成创业团队,在袁州区承包土地开始创业,为毕业后的发展做好了充分准备。
学生通过在校创业实践,开阔了视野,收获了经验,增强了创业信心,为毕业后的创业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 戴志明,赵燕妮,刘鸿高.高等农业院校创业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3(7):6-7.
[2] 吴伯志,王云燕,田静,等.我国地方高等农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问题与对策[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8,2(5):89-92.
[3] 雷芳梅.对农学人才转型培养的思考[J].实践与探索,2011(6):163-164.
[4] 姚安庆,孙文学.农学类专业“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1(5):146-147.
[5] 李伟,刘春燕,王维.农学专业创业型人才培养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10(6):97-98,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