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实行西方的多党制也不是笼统肯定一党制

来源 :国际政治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eaj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在近现代社会中,各阶级的政治斗争最完整、最明显地表现为政党的斗争。列宁这么说过。因此,政党制度成为社会政治制度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因此,去年开始的在苏联和东欧发生的巨大的社会动荡和我国的政治风波中,首当其冲的问题、斗争最剧烈的问题就是政党制度问题了。
其他文献
<正>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Kabindianath Tagtre 1861—1941)是蜚声世界文坛的灿烂名星,印度伟大的民族主义者。他与甘地是同一时代人,而且与甘地齐名,甘地被称为"圣雄",他则被誉为"导师"。尼赫鲁把他们二人称作是"世界最杰出的人物"。泰戈尔的政治思想虽然与甘地有某些相似之处,但也有种种差异,深入了解泰戈尔的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主要特征和历史作用,乃是研究近现代东方政治思想的一项重要课题。
<正> 1988年,苏联科学出版社推出了一本由苏联科学院美国和加拿大研究所九位著名学者撰写的著作(英文版),题为《过去和现在的苏美关系》(Soviet-American Relations,Pastand Presnt,"Social Sciences Today"Editoral Board,Nauka Publishers,Moscow,1988.)。该书有一个新奇的地方,即抛弃了传统的、纯历史的研究方法,把美苏关系特别是战后以来的美苏关系归纳为几个模式。作者的意图在于说明哪些模式已经
<正>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1953年8月斯大林去世,这一时期的苏联外交是十分复杂的,既有成功也有挫折,既有成就也有失误;它的影响也是深远的,战后几十年来,它影响着整个苏联的对外关系。今天,我们应当怎样看待这一时期的苏联外交,或者如何评价战后斯大林的对外政策呢?笔者认为,战后斯大林的对外政策呈现出双重性,它在苏联战后追求的目标、对西方的政策、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对外政策的后果上都有明显的表现。本文便是力图从"双重性"的角度,探讨战后斯大林的对外政策,提出一些粗浅的,不成熟的看法
<正> 五十年代后期至六十年代中期国际形势十分激烈动荡。美苏争夺日趋激烈,连在二次大战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美苏争夺并不明显的非洲,这时也深深卷入超级大国的争斗。这种形势的出现不仅同整个国际斗争的变化有关,而且同非洲形势的发展分不开。由于非洲的战略地位重要和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战后美国早就凭借战争中膨胀起来的军事力量和经济力量,积极采取新殖民主义手法向非洲扩张,但由于当时非洲大部分地区仍处在西欧国家的殖
<正> 一近二年来,随着海峡两岸形势的积极变化,大陆人民和台湾人民都热切盼望双方加强思想感情的交流和人员来往。但是,台湾岛内也有极少数人公然打出了"台湾独立"的旗号,在台湾前途问题上制造出了不协调的气氛。特别是在国民党前主席蒋经国先生逝世后,某些台湾当局政要和著名反对党人士似乎是不约而同地继续强调"台湾重返国际社会"、"台湾在国际上是一个政治实体",并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广作文章,试图造成"台湾已成为独
<正> 埃德温·哈切克所著的《美国机会》一书,用了一个新词 Ecopolitics,姑且就把它翻成经济政治,或者经济政治学,全书的中心命题是:未来世界的主导力量将是经济政治力量,而非地缘政治力量,为此,埃德温·哈切克作了种种分析。本文希望就该书作者的一些主要观点和结论,进行介绍和评述。
<正> 作为一个美国人来谈论中国的事情,首先我想澄清的一点是:我并不认为我自己对所有的重要问题都有现成的答案。我也并不认为根植于一国的制度可以被移植到另外的国家。西方的制度不能仅仅只是从美国连根拔起然后不加修剪地栽入中国的土壤。关于这一点,我想说明:除了我的国家之外,涉及别国我都持这一观点,甚至涉及象加拿大这样一个与我的国家有着相同的语言,文化和美国殖民地史的国家也是一样。如果我到加拿大去,游说加拿大
<正> 共产国际在第二次国共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长期以来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学者们早已承认,了解莫斯科在西安事变发生前关键的一年半时间里所起的作用,特别是了解在与蒋介石建立统一战线的问题上共产国际与毛泽东之间可能存在的分歧,对于了解后来中共与苏联关系的演变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将有助于我们对这一重大课题的了解。
<正> 一个中国还是两个中国?1989年3月15日晚,国际关系研究所的郑永平谈了他正在撰写的硕士论文《一个中国还是两个中国——看第一次台海危机中的美国对华政策思想》之基本构思。与会者就此进行了讨论。讨论集中在:①"两个中国"政策是中国批评美国在台湾问题上割裂中国而概括出来的提法还是美国自身明确提出的政策?饶戈平提出是前者而非后者。论文的作者和大多数与
<正> 今年是国际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恩格斯诞生170周年。当我们缅怀这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全世界有阶级觉悟的无产者所信任的国际伟人"一生的丰功伟绩时,不仅应该永远铭记他在马克思生前安于"拉第二小提琴",与马克思患难与共地并肩战斗的40年(1844—1883),忠诚地协助马克思创立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组织领导了国际工人运动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