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潮水般涌来的掌声,面对缓缓移动的摄像机镜头,面对一束束馥郁的鲜花,面对一双双欣喜的眼睛……75岁高龄的张涤生教授再也抑止不住心头的情波,“今天是我一生中最难以忘怀的日子。50年来,我为中国整复外科的发展作了一点贡献,为祖国争到了一些荣誉。但是,我所取得的成就与荣誉都应该属于生我养我的祖国,属于30多年来与我风雨同舟的每一位同仁……”掌声,如潮的掌声再一次淹没了老人的声音。这是1991年10月12日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举行的整复外科建科30周年暨张涤生教授执教50周年纪念会上的一幕。
张涤生教授是中国整复外科的创始人。他的名字同中国的整复外科事业紧紧地连在一起。1941年,张涤生从中央大学毕业后来到贵阳“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任医师。在救治伤员的现场,他亲眼目睹了年轻将士被战火夺去五官四肢的惨状,他立志学习整复外科技术,他要用自己的手让肢体、器官畸形和缺损的不幸者重新获得完美,投入生活的怀抱。于是,他拜我国外科老前辈、协和医院外科主任张先林教授为师,探究整复外科的奥秘。1946年,张涤生又来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深造,成了国际著名整复外科专家艾佛教授的第一个中国学生。
岁月的长河匆匆流过。一晃50年过去了,而今,张涤生教授倾其半个世纪的心智与汗水,铸就了中国整复外科的一块丰碑。我去采访时,老人拿出一本纸张已微微泛黄的相册,相册里插满了一张张黑白的彩色的照片,而每一张照片的背后都藏着一段催人泪下的心曲,每一张照片仿佛都记述着一场惊心动魄的手术。一位来自河南偃城的农村姑娘,背上负着的那颗重达30多公斤的神经纤维瘤,已经整整折磨了她20多个年头。来上海求诊之前,家人已为她准备了一口棺材。这样的病例史无前例。这样的手术风险难测。然而,这样的病人张涤生教授无法拒绝。手术进行了10多个小时。45天后,姑娘竟奇迹般地回到了河南老家!簇拥她的是一片惊奇的目光。在这本珍藏多年的相册里,我看到了许多国内著名电影、戏剧表演家的照片,她们经过张涤生教授施行的美容外科手术之后,容貌焕然一新,一下子仿佛年轻了10多岁,她们称赞张涤生教授“有一双魔手”是“健美奇迹的缔造者”。是的,半个世纪来,张涤生教授已记不清为多少人做过整复外科的手术,他那种“视病人为亲人”的火热之情和他那手高超的整复外科技艺,给无数病家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前不久,张教授收到一封从北京寄来的信,信中这样说。“张教授,我是昊群的妈妈。您还记得‘文革’期间您曾为一个名叫昊群的女孩做过裂颚修复手术吗?如今,她快要做妈妈了。饮水思源,我们全家感激您为她做的最后一次手术,是您改进了她喉部的发音功能,是您给了她幸福的生活。我想,我们以及吴群和她未来的孩子都不会忘记您这位张教授的。”这样的信好多好多。山西一位双手被机器轧伤的女工,经张教授施行了前臂分叉手术以后,恢复了双手的夹持功能。回到山西以后,这位女工一针针一线线绣了一幅“望江楼”的风景画寄给张教授。30年过去了,张教授至今还珍藏着这幅情深谊长的风景画……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渺小的,而科学领域的探索却是无止境的,也是最富有意义的”。满首银发的张教授永远怀着一颗矢志追求的不老之心。就在花甲之年,他还身体力行开拓中国颅面外科的先河。有个女孩双眼眶距宽于正常人一倍多,这在国内从无有过手术成功的先例。张涤生教授怀着知难而进的无畏之心,为这个6岁女孩做了8个小时的手术,一张天真可爱的面容呈现在人们的面前。在他的带领下,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创办30年来,在整复、显微外科诸领域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成果;成功地施行了国内第一例足背皮瓣游离移植、第一例游离肠段移植修复食道缺损、一期完成阴茎再造手术、一期手术治疗晚期面瘫、首创烘绑疗法与微波疗法治疗橡皮腿……日本、新加坡等国的一些知名医学专家称赞张涤生教授的这些成果是“亚洲的骄傲”!他主编的《整复外科学》《显微修复外科学》《美容外科学》等专著,以及120余篇学术论文,为中国整复外科的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奠定了基础。他多次获得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市科技先进工作者、全国高等学校先进工作者等光荣称号,他还被美、法等国6所名牌大学聘请为客座教授,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名人录》……
当我起身同张涤生教授握别,一转身,忽然瞥见墙上有一块奖牌,奖牌是国家教委、国家科委授予的。奖牌上是一匹昂首奋啼的金马。
张涤生教授是中国整复外科的创始人。他的名字同中国的整复外科事业紧紧地连在一起。1941年,张涤生从中央大学毕业后来到贵阳“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任医师。在救治伤员的现场,他亲眼目睹了年轻将士被战火夺去五官四肢的惨状,他立志学习整复外科技术,他要用自己的手让肢体、器官畸形和缺损的不幸者重新获得完美,投入生活的怀抱。于是,他拜我国外科老前辈、协和医院外科主任张先林教授为师,探究整复外科的奥秘。1946年,张涤生又来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深造,成了国际著名整复外科专家艾佛教授的第一个中国学生。
岁月的长河匆匆流过。一晃50年过去了,而今,张涤生教授倾其半个世纪的心智与汗水,铸就了中国整复外科的一块丰碑。我去采访时,老人拿出一本纸张已微微泛黄的相册,相册里插满了一张张黑白的彩色的照片,而每一张照片的背后都藏着一段催人泪下的心曲,每一张照片仿佛都记述着一场惊心动魄的手术。一位来自河南偃城的农村姑娘,背上负着的那颗重达30多公斤的神经纤维瘤,已经整整折磨了她20多个年头。来上海求诊之前,家人已为她准备了一口棺材。这样的病例史无前例。这样的手术风险难测。然而,这样的病人张涤生教授无法拒绝。手术进行了10多个小时。45天后,姑娘竟奇迹般地回到了河南老家!簇拥她的是一片惊奇的目光。在这本珍藏多年的相册里,我看到了许多国内著名电影、戏剧表演家的照片,她们经过张涤生教授施行的美容外科手术之后,容貌焕然一新,一下子仿佛年轻了10多岁,她们称赞张涤生教授“有一双魔手”是“健美奇迹的缔造者”。是的,半个世纪来,张涤生教授已记不清为多少人做过整复外科的手术,他那种“视病人为亲人”的火热之情和他那手高超的整复外科技艺,给无数病家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前不久,张教授收到一封从北京寄来的信,信中这样说。“张教授,我是昊群的妈妈。您还记得‘文革’期间您曾为一个名叫昊群的女孩做过裂颚修复手术吗?如今,她快要做妈妈了。饮水思源,我们全家感激您为她做的最后一次手术,是您改进了她喉部的发音功能,是您给了她幸福的生活。我想,我们以及吴群和她未来的孩子都不会忘记您这位张教授的。”这样的信好多好多。山西一位双手被机器轧伤的女工,经张教授施行了前臂分叉手术以后,恢复了双手的夹持功能。回到山西以后,这位女工一针针一线线绣了一幅“望江楼”的风景画寄给张教授。30年过去了,张教授至今还珍藏着这幅情深谊长的风景画……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渺小的,而科学领域的探索却是无止境的,也是最富有意义的”。满首银发的张教授永远怀着一颗矢志追求的不老之心。就在花甲之年,他还身体力行开拓中国颅面外科的先河。有个女孩双眼眶距宽于正常人一倍多,这在国内从无有过手术成功的先例。张涤生教授怀着知难而进的无畏之心,为这个6岁女孩做了8个小时的手术,一张天真可爱的面容呈现在人们的面前。在他的带领下,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创办30年来,在整复、显微外科诸领域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成果;成功地施行了国内第一例足背皮瓣游离移植、第一例游离肠段移植修复食道缺损、一期完成阴茎再造手术、一期手术治疗晚期面瘫、首创烘绑疗法与微波疗法治疗橡皮腿……日本、新加坡等国的一些知名医学专家称赞张涤生教授的这些成果是“亚洲的骄傲”!他主编的《整复外科学》《显微修复外科学》《美容外科学》等专著,以及120余篇学术论文,为中国整复外科的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奠定了基础。他多次获得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市科技先进工作者、全国高等学校先进工作者等光荣称号,他还被美、法等国6所名牌大学聘请为客座教授,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名人录》……
当我起身同张涤生教授握别,一转身,忽然瞥见墙上有一块奖牌,奖牌是国家教委、国家科委授予的。奖牌上是一匹昂首奋啼的金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