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的确,特别是对于比较抽象的数学来说,只有亲手实践,亲身经历体验的过程,才能领略其中的乐趣,有效地获取知识。下面,结合我在“长方形和正方形”一课的教学实践,谈谈实践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 一、课堂实践,培养能力 在数学课堂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理性,更要让他们体验到数学实践活动的趣味性,即“理趣”和“童趣”并存。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经历由动手到动脑的过程,对学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的确,特别是对于比较抽象的数学来说,只有亲手实践,亲身经历体验的过程,才能领略其中的乐趣,有效地获取知识。下面,结合我在“长方形和正方形”一课的教学实践,谈谈实践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
全文查看链接
其他文献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课堂上,一旦学生的注意力完全被教师精心创设的教学情境所吸引,那么学生精彩的疑问、想法、创见就会随处可见,课堂便成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心灵对话的舞台,成为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潜能的时空。因此,教师在课堂中的重要任务不是完成教学内容、讲解练习,而是要不断地审视并深度解析数学课堂,让教学内容不断地跟着学生的学习规律、身心特点等变换呈现方式,使学生飘远的思
让数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感觉数学是源于生活,学有用的数学,教师就要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挖掘数学的生活内涵,使学生快乐学习,从而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内驱力,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创造力。 一、抓住学生“生活的好奇心”引入新知 现实生活中不缺乏数学的要素,关键是教师怎样合理地利用这些要素勾起学生的好奇心,引发他们探索的激情。一节课有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 例如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时,在引入阶段,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现场调研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在这之前,我想先了解大家原有的学习情况。 1.根据信息说出数量关系式。 师:前段时间,作家黄蓓佳阿姨来到了我们的学校,掀起了一阵读书热,老师搜集到了两条信息(课件出示如下)。 (1)小明已经看了《我要做好孩子》这本书的4/5。 (2)《
【研究背景】 在一次教研活动中我听了一节小学数学公开课 “三角形的内角和”,其中的一个教学环节引起了我的注意。执教教师期望学生通过度量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便让每个学生随意画一个三角形,用量角器量出三个内角的度数,然后把各个角的度数加起来。然而,大部分学生测量的结果都不是180°。教师就通过投影展示少数学生测量结果是180°的“作品”,然后得出结论。不料,有的学生开始反驳:“老师,大多
“角的度量”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中的课目,因其内容枯燥且技能训练要求较高,一直备受教学研究者的冷落。但新课程实施以来,对这一课例的研究开始增多,涌现了一批经典的教学设计。 一、对经典设计的陈述 本文引述吴卫东、邱向理主编的《小学数学典型课示例》(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中有关“角的度量”一例,并尝试作出浅显的分析。 第一部分:引入 1.教师出示“自制活动角”,请学生回忆学
“圆锥的体积”一课是小学阶段学习的最后一个形体的体积。由于刚学习过“圆柱的体积”,因此不少教师在教学时把“会求圆锥的体积”作为最终的学习目标,课堂上除了教师的讲就是学生的练,“空间观念的培养与发展”的目标没有落到实处。基于此,在教学本课前我对学生进行了前测,并根据前测信息设计了教学活动。 一、教学前测 第1题(本题为教材中的例题):工地上有一些沙子,堆起来近似于一个圆锥,这堆沙子大约多少立方米
最近,我有幸参加了在宁波举办的一次“中国——新加坡”数学课程与课堂教学国际研讨活动。期间观摩了来自新加坡一位小学数学特级教师罗老师所上的“容积”一课。虽然由于语言的障碍。我未能完全听懂这位老师课堂上的授课语言,但是她与众不同的教学方法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引发了我对几何概念教学的再思考。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教学内容: 六年级下册P43~44例4、“练一练”和练习十T1~4。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发现并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学会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在学生观察、思考和交流活动中,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进一步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进行思维拓展训练。 教学过程
锦霞是山两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于1981年用75-3-9(大久保×兴津油桃)作母本、75-6-18(兴津油桃实生)作父本杂交育成的油桃早熟新品种。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命令式”的操作活动,让学生们亦步亦趋地随着教师的指令行动,会束缚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开放性的操作活动,又常常会让学生如脱缰的小马儿,使教师感到有些不可收拾。如果操作实践活动让学生有生动鲜明的体验,就必须要让操作伴随着思考,如此才能使得操作活动充满生命活力。 最近,听了两位教师执教“认识周长”一课,感受颇深。如何在操作活动中引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两位教师做了积极的尝试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