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VB程序设计是许多专业的必修课,对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实践技能的训练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意义重大。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研究项目,从教学方法到教学过程设计对如何教好该课程浅谈几点体会。
关键词:计算机语言;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设计
计算机程序设计是一门构造性的技术,将其纳入课程体系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其知识结构严谨、内容枯燥,学生又缺乏相应的知识背景和逻辑思维训练,所以程序设计既难学又难教。如果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缺乏良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设计,不能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规律、学习特点和接受能力,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将难以得到提高,实践技能难以得到锻炼,这门课的教学质量也就难以保证。
VB是最早诞生的面向对象的可视化程序设计语言,并且贯穿着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思想。由于其语法简洁、功能强大,相对于其他程序设计语言具有简单易学、容易上手、容易调试等优点,因而成为高校众多专业的计算机语言必修课程。即便如此,教好VB也并非易事。如何提高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找到一种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能切实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的教学方式,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优势,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VB程序设计课堂教学信息量大,操作演示内容多,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要充分利用多媒体优势,认真组织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课件和教学过程。
1 充分利用信息载体的多样性,使教学信息更易于传播和接收
多媒体的出现使计算机所处理的信息空间不再局限于数值和文本之间。在VB教学中恰当地利用声音、图形、动画等多媒体素材,将控件、属性、菜单和窗口等有关对象采用抓图方法穿插在PPT等课件中,可使相关教学信息的呈现更加醒目和直观,便于学生的接收和掌握。在课件制作中要注意有关对象的格式、布局和启动时机等。如:文本字号不能小于20,前景色和背景色要有较大的反差,对象的呈现要有顺序,启动时机要配合讲课的进程(即不要把所有的内容一次性地全部呈现给学生)等。课堂上要有意让学生主动地联想后面可能要涉及的内容或其结果是什么。只有这样才能恰当地刺激学生的感官,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也才有利于教学信息的产生、传播和接收。
2 充分利用操作过程的可视性,让学生的大脑兴奋起来
VB程序设计教学过程与操作过程密不可分,如对象的添加、属性的设置、界面的布局、代码的编写、程序的调试等都需要边操作边讲解。如果采用传统教学,教师只能纸上谈兵,学生也只好听天书。采用多媒体教学后一切过程尽收眼底,简练的讲解配合清晰准确的操作,大大丰富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培养。但是,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在学生的注视之下,操作不当或不准确,就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熟练地进行操作和演示,操作过程要做到简练而又准确,如:鼠标不能毫无目的地乱动乱点,程序窗口与课件窗口的切换尽量用快捷键“Alt+Tab”,幻灯片的切换用编辑键“PgUp、PgDn、Home、End、↑、↓”等。只有简洁而又熟练的操作才能使教学主题更加突出、详略得当,才能使枯燥乏味的内容变得简单明了、生动有趣,也才能让学生的大脑兴奋起来,便于理解和掌握。
3 充分利用教学过程的高效性,优化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
计算机为加工、存储、提取和使用各类信息提供了最为便利的条件,教师在课堂上要书写的板书、推导的过程、编写的程序代码可以事先录入到计算机,在教学中根据需要随时提取出来呈现给学生,前后穿插,左右引证,深入浅出,可以大大优化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在课前要做好充分准备,除了制作好课件以外,课堂上用到的临时代码可以事先保存在幻灯片的备注页中,讲课过程中通过快捷菜单在所播放的幻灯片中直接提取。要讲解的例题和其他程序最好事先编写并调试好,通过超链接直接调用,高效而又方便。
二、灵活采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教师的教学方法及教学艺术密不可分。在VB程序设计教学过程中,笔者认为问题法和案例程序法是比较有效的两种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可以灵活应用。
1 问题法
问题法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是通过一系列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针对所要讲授的内容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与思路,中间可以穿插启发式的提问。问题法的特点是教学目的非常明确,课堂节奏便于掌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在问题法中不必过分追究学生答案的正确率,有时大相径庭的结果反而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问题法简单实用,但关键技巧还在于“问题”的设计。在讲解程序和算法时,问题法也非常实用,常常可以提出这样的一些问题:若把语句变成这样,结果会怎样?若要得到那样的结果,应该如何改写程序?这个程序还有什么不足或考虑不周的地方,应该如何改进?等等。要根据教学内容并通过问题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把程序逐渐引向深入,让学生在积极思考中不知不觉地学到了程序设计的思想和方法。
2 案例程序法
案例程序法就是通过相关案例程序引导学生如何将零散的计算机语言要素组装成程序,借助模仿手段掌握编程技巧、提高编程能力。
实施案例程序法的基础是建立一套体系完整、紧扣教学内容的案例程序库,每一个案例程序都要有明确的知识点。案例程序可以从各种渠道进行搜集,但最好的方式还是依据教师的编程经验并根据教学知识点进行编写和整理,“简洁实用、生动有趣、富有启发性和引导性”是其基本原则。在教学中可以将案例程序分成课堂精讲型、课堂演示型和课后自学型,穿插在教学的全过程。
(1)课堂精讲型。短小精悍而又紧扣相关知识点的案例程序在课堂上进行详细的剖析,即精讲。具体教学过程可以采用两种不同的方式进行设计:第一种是由知识点自然过渡到应用,即先讲授知识点,然后交代这些知识点在程序中的用途并用案例程序的可执行文件进行演示,最后打开源程序进行剖析;第二种是由问题引出知识点,即开门见山,先阐明要开发一个什么功能的程序并用可执行文件进行演示,然后在提出如何解决相关问题的基础上,引出要用到的知识点并进行讲授,最后再对源程序进行剖析。
(2)课堂演示型。这种方式主要用于篇幅稍长的案例程序。具体教学过程是:在讲授完知识点并指明在程序中 的用途或用法后,用相关案例程序的可执行文件进行演示,然后打开源程序,讲授其中的关键算法及与该知识点相关的主要内容,剩余部分要求学生课后自己去消化。
(3)课后自学型。这种方式适合于篇幅较大的或综合型的案例程序。具体教学过程是:在课堂只做演示或提示,课后完全由学生自己去理解或完善有关功能。在一些关键章节教学中,要求学生模仿案例程序去完成相应的项目作业。
三、以程序设计为主线,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
开设程序设计这门课程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程序设计能力,最终目的就是教会学生如何通过编程手段解决实际问题。所以VB程序设计教学应以程序设计为主线、以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为目的开展教学活动。
1 要注重算法教学,淡化语句教学
语言只是工具,算法才是程序设计的灵魂,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算法显得更为重要。有些教师恰恰相反,过分注重语句教学,而忽视了算法,就如同在讲解一个工具时只是讲这美那好、这是什么那是什么等,而从不去讲这个工具能做什么,怎么去做。用这种方法去讲课,学生学完后的印象就是只见树叶不见树木,或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所以在程序设计教学中应淡化语句教学,而注重对算法的教学,让学生学会如何应用所学的知识。
2 要引导学生养成动态思维的习惯
程序有很大的灵活性,针对同一问题所编写的程序在界面风格、输入输出形式、应变能力等方面可能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养成动态思维的习惯,这种习惯的养成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编程能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通常在原有程序的基础上通过变换条件来激励学生去思考;或者通过改变语句的顺序或数量,让学生判断结果会有什么不同;或者提出若要得到这样的效果,应该如何改写程序等。有些程序还可以在实现主要功能的基础上故意设置一些Bug(漏洞),讲完后让学生找毛病或不足,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如何解决问题,或者指出该问题在学习了什么内容之后可以处理,让学生对新知识有一种渴望,从而主动去学习和探究。
3 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编程风格
程序设计已经基本上摆脱了单打独斗的格局,交流、合作和共享是程序员工作的主要方式。所以在程序设计教学中从一开始就要帮助学生树立面向工程的观点,注重培养良好的编程风格,如变量的定义、程序的层次和注释等。
4 用综合应用系统的开发来锻炼学生
在学期中或学期末布置1~2道综合应用系统作业让学生独立或组队去完成,以此来锻炼和考查学生综合应用相关知识的能力。对于综合应用系统的功能可做具体要求,比如规定必须使用哪些知识点,应达到什么样的水准;也可以不做要求,任由学生自由发挥。通过综合系统的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综合编程能力得到了锻炼,同时对软件开发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5 用优秀的作品感染学生
如果教师连一款小型软件都没有编写过,就不可能写出好的案例程序,也不可能把程序设计语言讲好、讲透。所以,教师自己首先要多写程序,要用好的作品去感染和影响学生。丰富的编程经验不但可以使教师在学生的各类问题面前应变自如,而且还可以给学生树立榜样,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基金资助:新疆师范大学教学研究项目(编号为SL20070308))
[责任编辑:余大品]
关键词:计算机语言;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设计
计算机程序设计是一门构造性的技术,将其纳入课程体系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其知识结构严谨、内容枯燥,学生又缺乏相应的知识背景和逻辑思维训练,所以程序设计既难学又难教。如果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缺乏良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设计,不能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规律、学习特点和接受能力,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将难以得到提高,实践技能难以得到锻炼,这门课的教学质量也就难以保证。
VB是最早诞生的面向对象的可视化程序设计语言,并且贯穿着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思想。由于其语法简洁、功能强大,相对于其他程序设计语言具有简单易学、容易上手、容易调试等优点,因而成为高校众多专业的计算机语言必修课程。即便如此,教好VB也并非易事。如何提高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找到一种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能切实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的教学方式,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优势,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VB程序设计课堂教学信息量大,操作演示内容多,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要充分利用多媒体优势,认真组织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课件和教学过程。
1 充分利用信息载体的多样性,使教学信息更易于传播和接收
多媒体的出现使计算机所处理的信息空间不再局限于数值和文本之间。在VB教学中恰当地利用声音、图形、动画等多媒体素材,将控件、属性、菜单和窗口等有关对象采用抓图方法穿插在PPT等课件中,可使相关教学信息的呈现更加醒目和直观,便于学生的接收和掌握。在课件制作中要注意有关对象的格式、布局和启动时机等。如:文本字号不能小于20,前景色和背景色要有较大的反差,对象的呈现要有顺序,启动时机要配合讲课的进程(即不要把所有的内容一次性地全部呈现给学生)等。课堂上要有意让学生主动地联想后面可能要涉及的内容或其结果是什么。只有这样才能恰当地刺激学生的感官,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也才有利于教学信息的产生、传播和接收。
2 充分利用操作过程的可视性,让学生的大脑兴奋起来
VB程序设计教学过程与操作过程密不可分,如对象的添加、属性的设置、界面的布局、代码的编写、程序的调试等都需要边操作边讲解。如果采用传统教学,教师只能纸上谈兵,学生也只好听天书。采用多媒体教学后一切过程尽收眼底,简练的讲解配合清晰准确的操作,大大丰富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培养。但是,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在学生的注视之下,操作不当或不准确,就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熟练地进行操作和演示,操作过程要做到简练而又准确,如:鼠标不能毫无目的地乱动乱点,程序窗口与课件窗口的切换尽量用快捷键“Alt+Tab”,幻灯片的切换用编辑键“PgUp、PgDn、Home、End、↑、↓”等。只有简洁而又熟练的操作才能使教学主题更加突出、详略得当,才能使枯燥乏味的内容变得简单明了、生动有趣,也才能让学生的大脑兴奋起来,便于理解和掌握。
3 充分利用教学过程的高效性,优化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
计算机为加工、存储、提取和使用各类信息提供了最为便利的条件,教师在课堂上要书写的板书、推导的过程、编写的程序代码可以事先录入到计算机,在教学中根据需要随时提取出来呈现给学生,前后穿插,左右引证,深入浅出,可以大大优化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在课前要做好充分准备,除了制作好课件以外,课堂上用到的临时代码可以事先保存在幻灯片的备注页中,讲课过程中通过快捷菜单在所播放的幻灯片中直接提取。要讲解的例题和其他程序最好事先编写并调试好,通过超链接直接调用,高效而又方便。
二、灵活采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教师的教学方法及教学艺术密不可分。在VB程序设计教学过程中,笔者认为问题法和案例程序法是比较有效的两种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可以灵活应用。
1 问题法
问题法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是通过一系列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针对所要讲授的内容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与思路,中间可以穿插启发式的提问。问题法的特点是教学目的非常明确,课堂节奏便于掌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在问题法中不必过分追究学生答案的正确率,有时大相径庭的结果反而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问题法简单实用,但关键技巧还在于“问题”的设计。在讲解程序和算法时,问题法也非常实用,常常可以提出这样的一些问题:若把语句变成这样,结果会怎样?若要得到那样的结果,应该如何改写程序?这个程序还有什么不足或考虑不周的地方,应该如何改进?等等。要根据教学内容并通过问题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把程序逐渐引向深入,让学生在积极思考中不知不觉地学到了程序设计的思想和方法。
2 案例程序法
案例程序法就是通过相关案例程序引导学生如何将零散的计算机语言要素组装成程序,借助模仿手段掌握编程技巧、提高编程能力。
实施案例程序法的基础是建立一套体系完整、紧扣教学内容的案例程序库,每一个案例程序都要有明确的知识点。案例程序可以从各种渠道进行搜集,但最好的方式还是依据教师的编程经验并根据教学知识点进行编写和整理,“简洁实用、生动有趣、富有启发性和引导性”是其基本原则。在教学中可以将案例程序分成课堂精讲型、课堂演示型和课后自学型,穿插在教学的全过程。
(1)课堂精讲型。短小精悍而又紧扣相关知识点的案例程序在课堂上进行详细的剖析,即精讲。具体教学过程可以采用两种不同的方式进行设计:第一种是由知识点自然过渡到应用,即先讲授知识点,然后交代这些知识点在程序中的用途并用案例程序的可执行文件进行演示,最后打开源程序进行剖析;第二种是由问题引出知识点,即开门见山,先阐明要开发一个什么功能的程序并用可执行文件进行演示,然后在提出如何解决相关问题的基础上,引出要用到的知识点并进行讲授,最后再对源程序进行剖析。
(2)课堂演示型。这种方式主要用于篇幅稍长的案例程序。具体教学过程是:在讲授完知识点并指明在程序中 的用途或用法后,用相关案例程序的可执行文件进行演示,然后打开源程序,讲授其中的关键算法及与该知识点相关的主要内容,剩余部分要求学生课后自己去消化。
(3)课后自学型。这种方式适合于篇幅较大的或综合型的案例程序。具体教学过程是:在课堂只做演示或提示,课后完全由学生自己去理解或完善有关功能。在一些关键章节教学中,要求学生模仿案例程序去完成相应的项目作业。
三、以程序设计为主线,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
开设程序设计这门课程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程序设计能力,最终目的就是教会学生如何通过编程手段解决实际问题。所以VB程序设计教学应以程序设计为主线、以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为目的开展教学活动。
1 要注重算法教学,淡化语句教学
语言只是工具,算法才是程序设计的灵魂,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算法显得更为重要。有些教师恰恰相反,过分注重语句教学,而忽视了算法,就如同在讲解一个工具时只是讲这美那好、这是什么那是什么等,而从不去讲这个工具能做什么,怎么去做。用这种方法去讲课,学生学完后的印象就是只见树叶不见树木,或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所以在程序设计教学中应淡化语句教学,而注重对算法的教学,让学生学会如何应用所学的知识。
2 要引导学生养成动态思维的习惯
程序有很大的灵活性,针对同一问题所编写的程序在界面风格、输入输出形式、应变能力等方面可能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养成动态思维的习惯,这种习惯的养成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编程能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通常在原有程序的基础上通过变换条件来激励学生去思考;或者通过改变语句的顺序或数量,让学生判断结果会有什么不同;或者提出若要得到这样的效果,应该如何改写程序等。有些程序还可以在实现主要功能的基础上故意设置一些Bug(漏洞),讲完后让学生找毛病或不足,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如何解决问题,或者指出该问题在学习了什么内容之后可以处理,让学生对新知识有一种渴望,从而主动去学习和探究。
3 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编程风格
程序设计已经基本上摆脱了单打独斗的格局,交流、合作和共享是程序员工作的主要方式。所以在程序设计教学中从一开始就要帮助学生树立面向工程的观点,注重培养良好的编程风格,如变量的定义、程序的层次和注释等。
4 用综合应用系统的开发来锻炼学生
在学期中或学期末布置1~2道综合应用系统作业让学生独立或组队去完成,以此来锻炼和考查学生综合应用相关知识的能力。对于综合应用系统的功能可做具体要求,比如规定必须使用哪些知识点,应达到什么样的水准;也可以不做要求,任由学生自由发挥。通过综合系统的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综合编程能力得到了锻炼,同时对软件开发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5 用优秀的作品感染学生
如果教师连一款小型软件都没有编写过,就不可能写出好的案例程序,也不可能把程序设计语言讲好、讲透。所以,教师自己首先要多写程序,要用好的作品去感染和影响学生。丰富的编程经验不但可以使教师在学生的各类问题面前应变自如,而且还可以给学生树立榜样,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基金资助:新疆师范大学教学研究项目(编号为SL20070308))
[责任编辑:余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