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流感防治措施

来源 :畜牧兽医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songnos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猪流感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后引起猪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猪在发病后表现为严重的呼吸道症状,主要是发热、咳嗽和呼吸困难等。而且该病能迅速向周围传播和蔓延,给养猪场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还会造成养猪业的发展受到限制。因此对该病的控制不可忽视,但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该文将针对猪流感进行详细的归纳和总结,旨在为该病的防治提供一些可用的参考。
  关键词:猪流感;临床症状;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9.18.015
  0 引言
  随着养猪业的不断发展,养猪数量也越来越多,这也就使猪场容易发生疫情,一旦发生,会迅速流行。猪流感作为一种传染病,其疫情也在逐渐的变化,导致疫情的复杂化,不利于对该病的控制和消灭。
  1 病原
  猪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流感病毒中的一种,病毒呈多形态,有囊膜并且有突出糖蛋白附在囊膜上,这种糖蛋白被称为纤突[1]。猪流感病毒是负链单股的RNA病毒,有8个分节。其直径大小为80~120μm。目前猪流感病毒主要有3种最常发生,分别是A、B、C型,A型病毒主要感染猪、马、人等。B型病毒主要感染猪和人,尤其是对人的感染力更强。C型主要感染猪和人。病毒对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尤其是在低温和干燥的环境中能存活很长时间。但病毒对消毒药物较为敏感,尤其是碘类消毒剂。
  2 流行病学
  该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多发生在气候寒冷的季节,如冬季、晚秋和早春等季节。如果在这些季节里天气变化较大时,更容易引起发病。猪受到环境的影响导致体质下降后也会引起该病的发生。猪流感的特点是流行范围广、传播速度快、发病率极高,但是流感病毒的致死率比较低[2]。该病的传染源为发病猪和各种带毒猪。这些猪通过咳嗽和呼吸时可将病原体排出体外,向周围环境中散播。该病的传播途径为呼吸道,也有人认为还可通过肺丝虫作为中间媒介进行传播。病毒在虫卵、幼虫以及中间宿主体内都可以长期存活。猪在采食含有肺丝虫的食物和饮水后会感染寄生虫病,而后发生猪流感。该病的易感动物为猪,不同型的流感病毒还对人和马等具有易感性。
  3 临床症状
  猪在感染病毒后,常具有1~3d的潜伏期,当潜伏期过后,猪群会突然发病,食欲下降,体温上升,不愿走动,呼吸不畅,当对病猪进行驱赶时,表现为咳嗽和张口呼吸,有时候表现为发出痛苦的尖叫。病猪最初流出水样鼻液,随着病程的延长,鼻液逐渐由水样变为脓性,这时其体温迅速上升到41℃以上。精神极度沉郁,病猪消瘦,体质下降。有的病猪还表现为关节和肌肉的疼痛,出现跛行情况,发病严重的病猪出现瘫痪,呼吸急促,常伴发有痉挛性的咳嗽,气喘较为明显。病猪常发生便秘,表现为粪便干结。排尿减少,尿液呈现出淡黄色。有的病猪皮肤上不同部位出现发绀,常见于腹部和大腿内侧,有时候在耳部也出现。病程通常为1周。如果在此期间没有发生继发感染,则病猪很少出现死亡,能逐渐痊愈。该病的发病率最高可达到100%,但病死率通常只有不到1%。
  4 病理变化
  鼻腔、喉头及气管等部位粘膜充血、出血和水肿。猪的肺脏也出现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通常表现为肺部出现暗红色的结节,将其切开后可见其内部为鲜肉样。也有的病猪仅表现为肺部水肿,而不出现结节。病猪的气管和支气管均会出现病变,有鲜红色的渗出物,呈纤维素性。如果病猪此时发生混合感染,則病情较为严重和复杂。
  5 诊断
  该病的诊断通过对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的观察,可以做出初步诊断,但确诊该病需要进行采用实验室检测。在实验室,通过对病原的分离以及血清学试验可以做出确诊。病原分离是从病猪的鼻液、咽喉部分泌物中分离病原,使用棉拭子采集后置于加入甘油的盐水中运输到实验室进行检测。在运输中要保持低温。如要对病原进行长期保持,需要将其置于-70℃的冰箱中。将保存液离心,取上清液,将其接种于10日龄的鸡胚尿囊腔中,置于35℃的环境中孵化,弃去24h内死亡的鸡胚。其后死亡的鸡胚取尿囊液,直至72h后收集全部鸡胚中的尿囊液。通过血凝试验,判断尿囊液中是否含有能凝集鸡红细胞的病毒。如果发现能对红细胞凝集,可以应用猪流感抗体进行血凝抑制试验,如果能抑制,可以确诊该病。该病的研究还可以通过PCR的方法进行鉴定。使用这种方法能快速诊断,而且具有超高的灵敏度,但对试验条件和试验技术具有较高的要求,不适合在临床诊断中应用。
  6 预防措施
  6.1 提升猪群免疫力
  提升猪群免疫力防止猪流感感染的有效的手段,当其免疫力升高后,对疾病的抵抗力上升,可以抵抗各种病原的感染。还可以减少病原的传播。因此,要求在饲养管理中要进行科学管理和饲养,猪群的饲料应该粗细搭配。构建良好的饲养管理环境,改善饲养条件。猪群要调整饲养密度,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饲养密度。猪舍要经常打扫,将舍内的污染物及时清除出去。还要确保适当的通风,猪舍不通风,有害气体会越来越多的蓄积,这样会影响猪群的体质,使其自身的抵抗力下降。在饲喂的中要注意饲料和饮水的质量。不能用发霉变质的饲料饲喂,而且饲料要求营养搭配合理,含有猪生长发育所需要各种营养物质。水源要清洁,不能应用受到污染的饮水喂猪。猪群的防寒保暖工作也是在饲养管理中需要注意的。猪舍最好能保持在恒定的温度中,过热、过冷以及潮湿的环境均不利于猪群保持健康体质。在饲养中,尽量避免从猪场外部引进品种,这样可以避免在引种的中将病原同时引进。即使需要引进时,必须要在引种前进行检疫,在引种后还需要在猪场内进行隔离,隔离1月后如果没有发现有发病迹象,可以混群饲养。促进猪群的运动能提升其免疫力,可以有效预防该病。但在运动中要防止猪群快跑,过度消耗体能,还要避免在运动中出现受伤等情况。
  6.2 制定合理消毒制度
  通常春季和秋季的早晚,此时可采用喷雾方式对猪舍进行整体性消毒,避免出现细菌、病毒滋生[3]。冬季消毒可以在午间进行。常规的消毒通常是每周2次。但如果猪群发病,则必须每天消毒1次。在消毒时要注意不同消毒药物的轮换使用。在消毒的同时对病猪进行隔离处理。
  6.3 做好疫苗免疫
  科学的使用疫苗能提升猪群对该病的易感性,目前已经有成熟的疫苗可用。但在使用中不同阶段的使用剂量存在差异。而且在应用疫苗时要注意流感病毒的类型,并根据具体情况使用相应的疫苗。
  7 结束语
  该病属于病毒感染,没有特效的药物进行治疗,通常可以给病猪应用病毒唑进行注射治疗,同时要配合使用抗生素,防止发生继发感染。也可以应用中草药进行治疗,常用的中草药有板蓝根、连翘、穿心莲、柴胡、大青叶等,能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玲.猪流感防控措施[J].中国畜禽种业,2018,14(9):134.
  [2]张晓兰.猪流感的防治技术方法分析与解读[J].农民致富之友,2018(8):217.
  [3]顾元勋.猪流感的防治[J].养殖与饲料,2018(10):56-57.
  作者简介:张超(1977-),男,河北迁安人,本科,畜牧师,研究方向:畜牧兽医。
其他文献
<正> 1956年中共中央下发了一份文件,内容是关于中共中央主席秘书的任命。当时被任命为主席秘书的有陈伯达、胡乔木、叶子龙、田家英、江青,时称“五大秘书”。弹指40年,五大
摘要:该文论述了我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分析动物疾病防控现状以及基本要求,最后提出有效的防控措施。  关键词:动物疫病防控;现状;要求;措施  中图分类号:S851.33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9.14.026  0引言  畜牧行業在我国出现快速发展,规模逐渐扩大,技术水平逐渐提升,发展理念也逐渐创新。但在畜牧业发展中,各类畜
为了探究饲料中不同粗纤维比例对豚鼠的生长性能影响,选择1月龄琢鼠150只,分成5个组,每组30只,以饲喂豚鼠全 价料为对照组,其余四组在由玉米、麦麸、豆粕、米糠、花生粕组合
1马、牛和绵羊腹壁疝本病常在母畜妊娠后期发生,如马妊娠9个月,牛从妊娠7个月以后,绵羊在妊娠的最后1个月可发生这种情况。大多数病例可能是由于腹壁严重受到冲击,这可能是主要的
猪链球菌病是由多种不同群的致病性链球菌引起的动物和人类共患的多型传染病。猪感染后常表现为急性败血症、脑炎、局灶性淋巴结化脓、慢性关节炎及心内膜炎等,而仔猪感染则主
地膜覆盖栽培的最大效应是提高土壤温度,春季低温期间采用地膜覆盖白天受阳光照射后,0~10厘米深的土层内可提高温度1-6℃,最高可达8℃以上。进入高温期,若无遮荫,
良好的饲养环境是肉鸡饲养成功的必要保证。大环境是指尽量将场址选择在远离其他鸡场,地势开阔,交通便利,无噪声等外界干扰的地方。舍内环境是指良好的保温和通风条件,配备单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