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想象中的教育,就是用一些人的青春去换取一群人最美的童年。选择人民小学,是因为我想尝试一场有趣的冒险。做有趣的教育,培养有趣的学生,成长才会有无限活力。
相逢即是美好,趣学刚刚开始
进入人民小学,正是源于“青春”二字,正值青春年少,便更想留住那份天真,只有和孩子们待在一起,周围充满稚嫩脸庞,才能每天都闻到青春的气息。想获取最珍贵的年华,就必须直面巨大的挑战,第一份挑战就是陡峭的悬崖,学校要求一星期内根据中年级语文教材中的综合实践板块自己编纂一期,并参照自编的内容抓一个教学点上一堂课,这块桥搭不好,走在悬崖中间随时可能粉身碎骨。
思前想后,作为“手机党”的我终于确定了主题。板块的灵感,来源于这个信息技术发达的时代。随处可见的广告,吸引了我的目光。广告的形式丰富多样,贴近我们的生活,将这个带到课堂上也许会很有趣。经过四处搜寻资料,自我原创,“奇妙的广告语”诞生了。光听光说也无趣,所以那节课我准备带着孩子们一起写一写广告语。课上,我给孩子们讲解广告词的来历,广告的形式,带领孩子们一起获取热门广告词的惯用手法,还将家乡重庆的旅游宣传视频给孩子们分享了一番。经过我的一系列铺垫,本来就对广告充满好奇的孩子们越发激动,最终争抢着上台展示自己的广告词,课堂俨然成为了一个广告商招聘市场。孩子们乐在其中的同时,也学会了一些新的写作方法。
教育不仅是直抒胸臆,更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感染。语文教学是师生之间一种亲切平等的对话,语文中包含着大量的生活交际语言。因而,贴近生活,释放儿童天性,让孩子们学中玩儿,玩儿中学,有兴趣,有收获,才为有效的语文教学。
行走就应多彩,无趣不为旅程
人生而多面,因此人的一生不会只有一个角色。在学校,我有三种角色,一是语文老师,二是班主任,三是校科研文化室编辑。
作为新手班主任,我心里时时刻刻都唱着“忐忑”。新生家长会就要到来,我该怎么用自己不够成熟的脸庞和不太熟练的教育方式征服家长呢?那几天,我辗转反侧,直到我在微信朋友圈里发现家长们发的趣图“教育孩子你修炼到了哪个阶段”,我猛然醒悟,其实家长们对于教育比我更加迷茫,他们需要我的帮助。经过一番思考,不断修改稿子,家长会上我娓娓道来,并用朋友圈的截图打趣家长们:“据说大家最近都在念《佛经》和《道德经》,教育孩子确实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家长们不要用力过猛,要相信孩子的能力,有些事急不来”。说完这话,家长们都笑了。会后有家长在朋友圈中发道:“原来老师也在关注家长的朋友圈。”并配上了我与家长们交流的图片。我想家校沟通轻松一些,多一点儿有趣的话题,更容易让80后的家长们接受吧。
我的三个角色常常在转换之中,文化室编辑却是我稀里糊涂得来的,也许是我爱写几个字吧。得益于这个编辑,我见识了学校不少有趣的活动,并参与其中。运动会、六一嘉年华、国庆庆典、三八节、教师节……一次次文字的打磨,让这些画面变得生动起来。同时,我还参与了学校“发现”微信栏目的收稿撰稿,要使栏目丰富,文字也就必须跳跃起来,结合当下流行的热点,利用信息时代的口头禅模式。
虽然我的教师旅程角色复杂,又常常转换,但行走途中我乐此不疲。只要做有趣的事,说有趣的话,工作也会充满色彩,它会成为独一无二的生活。毕竟,有趣,才有吸引力。
創造激发活力,趣教仍在继续
一个无趣的人,一定教不出有趣的学生。我很庆幸我遇上了一个有趣的团队,他们会在家长会上说学逗唱,展示劲歌热舞;他们会把视频拍成热门段子,搞笑又有内涵;他们都是好演员,每个角色都让人深陷其中。都说耳濡目染,我也学了几个初级招数,运用在了教学之外的班级活动中。
阅读是语文的重要部分,如何将阅读变成一件自然且能引起共鸣的事呢?在学校的阅读日活动中,我调动家长一起出主意,将教室装扮成了温馨的阅读场所。在这里,孩子们可以随心所欲地看书,趴着看、躺着看、靠着看,看累了在舒适的地毯上睡一觉,阅读完可以跟伙伴们尽情分享一番。我还精心准备了绘本故事和孩子们一起阅读,我们一起表演,一起看书,我惊奇于孩子们安静而入迷的表现。
除了学习,生活小技能也得学两招。孩子们生在科学发达的新时代,对传统文化和习俗了解过少。元宵节当天,我便组织了一次包汤圆活动。由家长作为元宵节来历的主讲人,孩子们津津有味地听着故事,兴致勃勃地包着汤圆,教室成为了其乐融融的团圆地。锅里的汤圆翻滚着,孩子们更加激动了,心满意足地吃着自己的劳动成果,也不忘给家人分享几个。活动结束后,孩子们打包好各自的汤圆,回家与父母同庆元宵,共同享用香甜的汤团。传承传统文化,学习传统小吃,是为了让孩子们不忘本心。
脱掉教师的外壳,课余时间,我也很享受自己的生活。旅行、唱歌、弹琴、运动,我还想尝试更多没做过的事情。如果老师的生活多添几分色彩,他应该能带给孩子们更多的惊喜与乐趣。
90后的我,虽然想法很多,但却不够成熟,教育中有效的创造才能激发活力,学习之路我还要走很久很久。但我相信,只要不忘初心,遵从内心,勇敢前行,就能不负芳华,争取更美的绽放。
相逢即是美好,趣学刚刚开始
进入人民小学,正是源于“青春”二字,正值青春年少,便更想留住那份天真,只有和孩子们待在一起,周围充满稚嫩脸庞,才能每天都闻到青春的气息。想获取最珍贵的年华,就必须直面巨大的挑战,第一份挑战就是陡峭的悬崖,学校要求一星期内根据中年级语文教材中的综合实践板块自己编纂一期,并参照自编的内容抓一个教学点上一堂课,这块桥搭不好,走在悬崖中间随时可能粉身碎骨。
思前想后,作为“手机党”的我终于确定了主题。板块的灵感,来源于这个信息技术发达的时代。随处可见的广告,吸引了我的目光。广告的形式丰富多样,贴近我们的生活,将这个带到课堂上也许会很有趣。经过四处搜寻资料,自我原创,“奇妙的广告语”诞生了。光听光说也无趣,所以那节课我准备带着孩子们一起写一写广告语。课上,我给孩子们讲解广告词的来历,广告的形式,带领孩子们一起获取热门广告词的惯用手法,还将家乡重庆的旅游宣传视频给孩子们分享了一番。经过我的一系列铺垫,本来就对广告充满好奇的孩子们越发激动,最终争抢着上台展示自己的广告词,课堂俨然成为了一个广告商招聘市场。孩子们乐在其中的同时,也学会了一些新的写作方法。
教育不仅是直抒胸臆,更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感染。语文教学是师生之间一种亲切平等的对话,语文中包含着大量的生活交际语言。因而,贴近生活,释放儿童天性,让孩子们学中玩儿,玩儿中学,有兴趣,有收获,才为有效的语文教学。
行走就应多彩,无趣不为旅程
人生而多面,因此人的一生不会只有一个角色。在学校,我有三种角色,一是语文老师,二是班主任,三是校科研文化室编辑。
作为新手班主任,我心里时时刻刻都唱着“忐忑”。新生家长会就要到来,我该怎么用自己不够成熟的脸庞和不太熟练的教育方式征服家长呢?那几天,我辗转反侧,直到我在微信朋友圈里发现家长们发的趣图“教育孩子你修炼到了哪个阶段”,我猛然醒悟,其实家长们对于教育比我更加迷茫,他们需要我的帮助。经过一番思考,不断修改稿子,家长会上我娓娓道来,并用朋友圈的截图打趣家长们:“据说大家最近都在念《佛经》和《道德经》,教育孩子确实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家长们不要用力过猛,要相信孩子的能力,有些事急不来”。说完这话,家长们都笑了。会后有家长在朋友圈中发道:“原来老师也在关注家长的朋友圈。”并配上了我与家长们交流的图片。我想家校沟通轻松一些,多一点儿有趣的话题,更容易让80后的家长们接受吧。
我的三个角色常常在转换之中,文化室编辑却是我稀里糊涂得来的,也许是我爱写几个字吧。得益于这个编辑,我见识了学校不少有趣的活动,并参与其中。运动会、六一嘉年华、国庆庆典、三八节、教师节……一次次文字的打磨,让这些画面变得生动起来。同时,我还参与了学校“发现”微信栏目的收稿撰稿,要使栏目丰富,文字也就必须跳跃起来,结合当下流行的热点,利用信息时代的口头禅模式。
虽然我的教师旅程角色复杂,又常常转换,但行走途中我乐此不疲。只要做有趣的事,说有趣的话,工作也会充满色彩,它会成为独一无二的生活。毕竟,有趣,才有吸引力。
創造激发活力,趣教仍在继续
一个无趣的人,一定教不出有趣的学生。我很庆幸我遇上了一个有趣的团队,他们会在家长会上说学逗唱,展示劲歌热舞;他们会把视频拍成热门段子,搞笑又有内涵;他们都是好演员,每个角色都让人深陷其中。都说耳濡目染,我也学了几个初级招数,运用在了教学之外的班级活动中。
阅读是语文的重要部分,如何将阅读变成一件自然且能引起共鸣的事呢?在学校的阅读日活动中,我调动家长一起出主意,将教室装扮成了温馨的阅读场所。在这里,孩子们可以随心所欲地看书,趴着看、躺着看、靠着看,看累了在舒适的地毯上睡一觉,阅读完可以跟伙伴们尽情分享一番。我还精心准备了绘本故事和孩子们一起阅读,我们一起表演,一起看书,我惊奇于孩子们安静而入迷的表现。
除了学习,生活小技能也得学两招。孩子们生在科学发达的新时代,对传统文化和习俗了解过少。元宵节当天,我便组织了一次包汤圆活动。由家长作为元宵节来历的主讲人,孩子们津津有味地听着故事,兴致勃勃地包着汤圆,教室成为了其乐融融的团圆地。锅里的汤圆翻滚着,孩子们更加激动了,心满意足地吃着自己的劳动成果,也不忘给家人分享几个。活动结束后,孩子们打包好各自的汤圆,回家与父母同庆元宵,共同享用香甜的汤团。传承传统文化,学习传统小吃,是为了让孩子们不忘本心。
脱掉教师的外壳,课余时间,我也很享受自己的生活。旅行、唱歌、弹琴、运动,我还想尝试更多没做过的事情。如果老师的生活多添几分色彩,他应该能带给孩子们更多的惊喜与乐趣。
90后的我,虽然想法很多,但却不够成熟,教育中有效的创造才能激发活力,学习之路我还要走很久很久。但我相信,只要不忘初心,遵从内心,勇敢前行,就能不负芳华,争取更美的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