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南方与北方并不仅仅是这秦岭-淮河一线地理分界线的空间划分,更是同一个中国不同地理环境、气候、人文差异的划分,数千年来南北方文化的差异已经根植于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身上。以主食为例, 北方人的餐桌上最常见的主食便是馒头 、煎饼、面条这类由小麦面粉加工而成的面食,而在南方的餐桌上最常见的便是米饭。那么主食的差异又是如何形成的呢?笔者将以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为基点,对小麦与稻米之于北方与南方展开相应论述。
关键词: 小麦;稻米;南北方饮食差异;天人相应
1 小麦与稻米的药理性质
小麦为禾本科植物的干燥成熟果实,北方种植的小麦主要有冬小麦和春小麦两种类型,冬小麦播种于九、十月份,收获于来年四、五月份,多见于长城以南的华北地区,春小麦播种于春节之后,收获于八、九月份,因东北地区冬季过于寒冷,往往种植春小麦。以冬小麦为例,冬小麦生长于冬季,往往是冬季一片肃杀之象中盎然坚守着的一片绿色,寒冷往往不会抑制甚至中止小麦的生长,正如同“瑞雪兆丰年”所说,雪越大,小麦则来年生长的愈发旺盛,小小的身躯凭借着什么抵御严寒?正是小身躯下蕴藏着庞大能量以支撑着度过华北的冬天,待到来年夏天而麦穗结成,麦穗之象,正如麦芒对针尖一般,势头正劲,阳气充盛,且分布均匀密集,正如小麦冬日下抵抗严寒所积攒的火热均匀的分布到了麦穗的每一个部分。之于人体,便可以柔和、平缓、均匀的养心益肾,温润脏腑,因此新麦往往具有温性,陈麦而平和。期间,无论冬小麦还是春小麦,都历经了春夏秋冬四季而具四时之气,兼有寒、热、温、凉之性。
餐桌上所常见的主食主要由面粉制作,即由小麦加工而来,小麦面粉虽同出一物,但小麦与面粉的药性却不同。《本草拾遗》中说道“皮寒,肉热”,面粉即由小麦的“肉”,即小麦的胚乳加工而来,且在炮制手段的作用下,面粉便味甘、性温,服能补虚养气,泽肤浓肠胃。
稻米种类繁多,人们餐桌上常见的即粳米,粳米味甘,性平,虽然诸书所言其性味皆有不同,然而此物仍属阴物,《尔雅》云:稻者,太阴之精,含水沮茹,乃能化也。故米粒如霜,性尤宜水,是以周人别设稻人之官,掌稼下地,以猪畜水,以防止水,以沟荡水,以遂均水,以列舍水,以浍泻水,以涉扬其芟作田。通文以水为核心,的确,水稻无论是生长发育还是地处地形低湿之处都与水关系密切。性尤宜水而甘凉,得天地中和之气,和胃补中,色白入肺,又可除烦清热,或用煮汁止渴。
2 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
在《黄帝内经·素问·异法方宜论》中有关于南北方的论述:“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脏寒生满病......南方者,天地所长养,阳之所盛处也。其地下,水土弱,雾露之所聚也。其民嗜酸而食胕,故其民皆致理而赤色,其病挛痹,其治宜微针......”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北方南方由于不同的地理环境气候而导致了南北方人体质的差异,北方气候较寒冷且湿少,南方气候较温热且湿盛,北方人腠理致密以抵御风寒,南方人腠理疏松以疏泄体内湿热。
病理上,北方人又常以牛羊乳类为食,其性属寒,结合以北方寒冷气候,内外之气相合,脏腑易于受寒,寒性收敛凝滞,气机不通,气机不畅,脾胃受寒,脾胃主运化则受碍,故而易生胀满这一类的病证。治疗上以艾灸这一类温经散寒之药为主,结合饮食,故以温暖中焦脾胃的小麦作为主食,缓缓温暖中焦则气机得通,中焦得温而腹不胀,腠理巩固则外邪不侵。南方人喜食酸味及发酵食品,其性为酸,酸主收敛,结合于南方地形氣候,多雨炎热,地形聚湿,湿性黏腻,食酸则皮肤腠理而变密,密则阳热及湿气而难散,故湿热交阻于体内,结合湿黏腻之性而难去,致气血运行不利,易发筋脉拘挛、肢体麻木疼痛等疾病。治疗上以微针刺之,开通腠理,疏通经络气血,结合饮食,故以属阴性凉,补益脾胃之粳米为主食,补益脾胃且益气则脾胃运化正常则湿气得化,性凉又可清热,腠理致密亦可略开,热清湿化,腠理开则湿热出之。
换个角度来说,不仅仅是因为我们的体质而选择了合适我们的水谷,另一个角度为这种自古形成的南方水稻北方小麦的饮食习惯在一定程度上也作用于我们体质,小麦果穗密集,水稻果穗疏松,取类比象于我们,与地理气候等因素共同作用着我们的体质,果穗密集而腠理密集,果穗疏松而腠理疏松。
结语
因此来说,不仅仅是我们选择了合适我们体质的稻米水谷,亦是稻米水谷数千年来改变了我们体质,我们与自然天人一体,均为整体,宜因时、因地、因人制宜,以做到饮食适宜。
参考文献
[1]卢翠敏.《黄帝内经》与医学地理学之关系溯源[J].中医药学刊,2001(06):568-569.
关键词: 小麦;稻米;南北方饮食差异;天人相应
1 小麦与稻米的药理性质
小麦为禾本科植物的干燥成熟果实,北方种植的小麦主要有冬小麦和春小麦两种类型,冬小麦播种于九、十月份,收获于来年四、五月份,多见于长城以南的华北地区,春小麦播种于春节之后,收获于八、九月份,因东北地区冬季过于寒冷,往往种植春小麦。以冬小麦为例,冬小麦生长于冬季,往往是冬季一片肃杀之象中盎然坚守着的一片绿色,寒冷往往不会抑制甚至中止小麦的生长,正如同“瑞雪兆丰年”所说,雪越大,小麦则来年生长的愈发旺盛,小小的身躯凭借着什么抵御严寒?正是小身躯下蕴藏着庞大能量以支撑着度过华北的冬天,待到来年夏天而麦穗结成,麦穗之象,正如麦芒对针尖一般,势头正劲,阳气充盛,且分布均匀密集,正如小麦冬日下抵抗严寒所积攒的火热均匀的分布到了麦穗的每一个部分。之于人体,便可以柔和、平缓、均匀的养心益肾,温润脏腑,因此新麦往往具有温性,陈麦而平和。期间,无论冬小麦还是春小麦,都历经了春夏秋冬四季而具四时之气,兼有寒、热、温、凉之性。
餐桌上所常见的主食主要由面粉制作,即由小麦加工而来,小麦面粉虽同出一物,但小麦与面粉的药性却不同。《本草拾遗》中说道“皮寒,肉热”,面粉即由小麦的“肉”,即小麦的胚乳加工而来,且在炮制手段的作用下,面粉便味甘、性温,服能补虚养气,泽肤浓肠胃。
稻米种类繁多,人们餐桌上常见的即粳米,粳米味甘,性平,虽然诸书所言其性味皆有不同,然而此物仍属阴物,《尔雅》云:稻者,太阴之精,含水沮茹,乃能化也。故米粒如霜,性尤宜水,是以周人别设稻人之官,掌稼下地,以猪畜水,以防止水,以沟荡水,以遂均水,以列舍水,以浍泻水,以涉扬其芟作田。通文以水为核心,的确,水稻无论是生长发育还是地处地形低湿之处都与水关系密切。性尤宜水而甘凉,得天地中和之气,和胃补中,色白入肺,又可除烦清热,或用煮汁止渴。
2 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
在《黄帝内经·素问·异法方宜论》中有关于南北方的论述:“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脏寒生满病......南方者,天地所长养,阳之所盛处也。其地下,水土弱,雾露之所聚也。其民嗜酸而食胕,故其民皆致理而赤色,其病挛痹,其治宜微针......”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北方南方由于不同的地理环境气候而导致了南北方人体质的差异,北方气候较寒冷且湿少,南方气候较温热且湿盛,北方人腠理致密以抵御风寒,南方人腠理疏松以疏泄体内湿热。
病理上,北方人又常以牛羊乳类为食,其性属寒,结合以北方寒冷气候,内外之气相合,脏腑易于受寒,寒性收敛凝滞,气机不通,气机不畅,脾胃受寒,脾胃主运化则受碍,故而易生胀满这一类的病证。治疗上以艾灸这一类温经散寒之药为主,结合饮食,故以温暖中焦脾胃的小麦作为主食,缓缓温暖中焦则气机得通,中焦得温而腹不胀,腠理巩固则外邪不侵。南方人喜食酸味及发酵食品,其性为酸,酸主收敛,结合于南方地形氣候,多雨炎热,地形聚湿,湿性黏腻,食酸则皮肤腠理而变密,密则阳热及湿气而难散,故湿热交阻于体内,结合湿黏腻之性而难去,致气血运行不利,易发筋脉拘挛、肢体麻木疼痛等疾病。治疗上以微针刺之,开通腠理,疏通经络气血,结合饮食,故以属阴性凉,补益脾胃之粳米为主食,补益脾胃且益气则脾胃运化正常则湿气得化,性凉又可清热,腠理致密亦可略开,热清湿化,腠理开则湿热出之。
换个角度来说,不仅仅是因为我们的体质而选择了合适我们的水谷,另一个角度为这种自古形成的南方水稻北方小麦的饮食习惯在一定程度上也作用于我们体质,小麦果穗密集,水稻果穗疏松,取类比象于我们,与地理气候等因素共同作用着我们的体质,果穗密集而腠理密集,果穗疏松而腠理疏松。
结语
因此来说,不仅仅是我们选择了合适我们体质的稻米水谷,亦是稻米水谷数千年来改变了我们体质,我们与自然天人一体,均为整体,宜因时、因地、因人制宜,以做到饮食适宜。
参考文献
[1]卢翠敏.《黄帝内经》与医学地理学之关系溯源[J].中医药学刊,2001(06):568-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