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退役到现在已经过去3年多时间,出现在记者面前的陈一冰仍然是大众印象里那个圆脸、爱笑的“阳光男孩”模样,有种天然的亲和力。
尽管身体素质仍然超乎常人,但对陈一冰来说,奥运冠军的标签正在慢慢淡化,创业公司老板的身份逐渐凸显。作为“型动体育”的创始人、CEO,陈一冰在1年前把公司总部从东四十条搬到了亦庄。这里与市中心相距20多公里,聚集了大量创业公司,相比于市中心的拥堵,简直称得上“地广人稀”。在远离喧嚣的地方,陈一冰用自己的方式探寻着中国体育产业新的发展空间。
“我想做一些能改变现实的事”
人生总是充满不确定性。2013年底,陈一冰从国家体操队退役时,并没有打算“下海”。当时摆在他面前的大致有3条路:留在国家队当教练,回家乡天津做体育运动管理工作,自行就业。陈一冰起初选了第二个,回到天津市体育运动学校,任副校长兼体操中心副主任。他想选拔一批好苗子,培养新人,但很快发现理想和现实之间差距不小。
“那时天津市体校已经连续四五年、每年只有一个人能进专业体操队。跟我小时候相比,愿意走体育这条路的孩子少了很多,特别是在大城市。”陈一冰对记者说。
竞技体育的艰苦性与残酷性,注定能达到顶点的是极少数人。“美国的体操俱乐部有4000多家,市场化运营,群众基础好,孩子们是出于喜欢而练,慢慢地從业余到半专业、专业,国家再从中选拔人才。而我们的孩子大多是被动的,从一开始就把练体操作为一种谋生手段,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选择这条路的孩子自然越来越少。”
理想丰满,现实骨感。在天津市体校工作了近一年后,陈一冰决定辞职创业。“我想做一些能改变现状的事,也想拥有更大的事业空间。”他注意到,一些基础健身项目的蓬勃发展使健身教练供不应求,尤其是拥有专业资格的“好教练”,成为市场一大缺口。同时,大量退役运动员缺乏就业渠道。陈一冰想把市场供求打通。他找到国家体育总局的领导,表达了培训运动员做健身教练的想法。
“领导告诉我,其实国家已经有这样的培训体系,就是国家职业资格认证(简称国职)。只是之前市场小,拥有资格的教练很少。现在需要更大范围的推广和普及,我说我愿意做这件事。”双方一拍即合,“型动体育”就这样诞生了。
“健身行业烧钱难度大”
在陈一冰助理吴靖眼中,自己的老板是一个心理素质相当过硬的人。“他的抗压能力真的很强,很多事在他这里都会先进行缓冲,之后才和我们分担。”另一个特质是韧性。跟国家体育总局合作,从北京到地方,商业运作与官方规则之间有很多烦琐的程序,反反复复,团队有时想放弃的项目,陈一冰却总是以“死磕”的态度坚持到底。
其实,“型动体育”并不是陈一冰第一次创业。早在2008年,他就尝试过一次。那时他24岁,已经是体操队的“老将”了。想到未来,觉得路很窄。
北京奥运会后,陈一冰与朋友合伙开了一家健身康复俱乐部。场地是他一家一家谈下来的。“开店这事我没学过,但器械商我认识,还有做这行的朋友,大致问一下就知道流程了。
去商场谈租金,然后找教练,运营,调整,成了一家再跑第二家。”结果一年开了6家店,纯利润200多万元。几年后,陈一冰与合伙人有了分歧,退出了生意。
“我第二次创业就没再想开健身房,因为这种连锁模式是一眼看得到未来的。”陈一冰说。
现在,“型动体育”的主营业务一是国职培训,二是帮助国家体育总局做国职教练的大数据平台。从2015年创立至今,健身教练和游泳教练的报名呈现井喷状态,行业发展速度完全超出陈一冰的预料,“几乎是培训一结业马上就会被市场抢光”。
在共享经济领域,“烧钱”补贴、赚取用户黏性几乎成为一种常态,但“型动体育”目前并没有这个打算。“健身属于升级消费,行业门槛较高,烧钱难度大。初级健身教练的课时费是200元/次、中级教练400元/次、高级教练600元/次,能消费得起的大多是中高端成功人士,几块、十几块钱的补贴对他们没什么作用,补贴几百块钱又烧不起。”吴靖说。但国职教练培训是收费的,随着线上数据平台的建设和线下培训业务的发展,公司会有比较稳定的现金流,对融资的需求并不迫切。
数据显示,目前每年有大约50万人通过“型动体育”的平台报考国职教练培训,约有40万名教练的数据汇总到“型动体育”,包括级别、培训项目、年龄、就业状态等。这些数据会被二次开发,用于建设体育人才服务平台。据陈一冰介绍,公司每月能够完成对2000多名教练的培训,遍布全国28个城市,其中1/5以上是退役运动员。
“创业的成就感不次于当冠军”
现在,陈一冰的一天通常是这样:早上6:30醒来,躺床上看半小时邮件和信息,然后起来洗漱,7点30分出门,8点30分到公司开会,接着见各种投资人和合作伙伴。
陈一冰与太太单竞缇是在英国认识的,婚后有了一个女儿。“谈恋爱时我还没想创业,跟她说以后生活会很平稳。结果计划赶不上变化,创业后生活天翻地覆,而且停不下来了,因为有很多人跟着你干。我太太就说,你把我给骗了。”
单竞缇有时问陈一冰,计划再干几年?“我说3年,不,5年吧。其实我心里根本不知道几年。我只觉得时间很宝贵,市场就这么大,跑得快就是你的,慢了就被干掉。在中国,想法并不值钱,值钱的是你的执行力和资源整合能力。很多行业只容得下第一、第二,排第三就没人知道了。”
创业后,陈一冰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焦虑。在国家队打比赛的时候,他都没怎么失眠过,现在反倒经常失眠。奥运比赛前他也紧张,但不焦虑,因为动作都会。现在每一步都有不确定性,跟谁合作,还缺什么,明天会发生什么变化?还有政策等因素,都是不可预测的。
在商场上,奥运冠军的身份是一块敲门砖,但最终还是要回归商业本质——实现盈利。“投资人可能因为你是冠军而见你,但不会因为你是冠军就不赚你的钱了。员工可能慕名而来,但别的企业给8000元工资,我如果给6000元,时间长了谁也忍受不了,我得给9000元才对得起慕名而来的人。创业以来,经历了什么只有自己知道的时候,一切都要从头学起,但获得的成就感并不次于当冠军。”
陈一冰给公司的定位是要做体育界的“新东方”。这个目标是有现实根据的。在健身房遍地开花的今天,拥有国职认证的健身教练只占1/4。而中国潜在体育人口数量庞大,即使每10个人拥有—项体育爱好,所创造的消费值也难以估量。
尽管身体素质仍然超乎常人,但对陈一冰来说,奥运冠军的标签正在慢慢淡化,创业公司老板的身份逐渐凸显。作为“型动体育”的创始人、CEO,陈一冰在1年前把公司总部从东四十条搬到了亦庄。这里与市中心相距20多公里,聚集了大量创业公司,相比于市中心的拥堵,简直称得上“地广人稀”。在远离喧嚣的地方,陈一冰用自己的方式探寻着中国体育产业新的发展空间。
“我想做一些能改变现实的事”
人生总是充满不确定性。2013年底,陈一冰从国家体操队退役时,并没有打算“下海”。当时摆在他面前的大致有3条路:留在国家队当教练,回家乡天津做体育运动管理工作,自行就业。陈一冰起初选了第二个,回到天津市体育运动学校,任副校长兼体操中心副主任。他想选拔一批好苗子,培养新人,但很快发现理想和现实之间差距不小。
“那时天津市体校已经连续四五年、每年只有一个人能进专业体操队。跟我小时候相比,愿意走体育这条路的孩子少了很多,特别是在大城市。”陈一冰对记者说。
竞技体育的艰苦性与残酷性,注定能达到顶点的是极少数人。“美国的体操俱乐部有4000多家,市场化运营,群众基础好,孩子们是出于喜欢而练,慢慢地從业余到半专业、专业,国家再从中选拔人才。而我们的孩子大多是被动的,从一开始就把练体操作为一种谋生手段,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选择这条路的孩子自然越来越少。”
理想丰满,现实骨感。在天津市体校工作了近一年后,陈一冰决定辞职创业。“我想做一些能改变现状的事,也想拥有更大的事业空间。”他注意到,一些基础健身项目的蓬勃发展使健身教练供不应求,尤其是拥有专业资格的“好教练”,成为市场一大缺口。同时,大量退役运动员缺乏就业渠道。陈一冰想把市场供求打通。他找到国家体育总局的领导,表达了培训运动员做健身教练的想法。
“领导告诉我,其实国家已经有这样的培训体系,就是国家职业资格认证(简称国职)。只是之前市场小,拥有资格的教练很少。现在需要更大范围的推广和普及,我说我愿意做这件事。”双方一拍即合,“型动体育”就这样诞生了。
“健身行业烧钱难度大”
在陈一冰助理吴靖眼中,自己的老板是一个心理素质相当过硬的人。“他的抗压能力真的很强,很多事在他这里都会先进行缓冲,之后才和我们分担。”另一个特质是韧性。跟国家体育总局合作,从北京到地方,商业运作与官方规则之间有很多烦琐的程序,反反复复,团队有时想放弃的项目,陈一冰却总是以“死磕”的态度坚持到底。
其实,“型动体育”并不是陈一冰第一次创业。早在2008年,他就尝试过一次。那时他24岁,已经是体操队的“老将”了。想到未来,觉得路很窄。
北京奥运会后,陈一冰与朋友合伙开了一家健身康复俱乐部。场地是他一家一家谈下来的。“开店这事我没学过,但器械商我认识,还有做这行的朋友,大致问一下就知道流程了。
去商场谈租金,然后找教练,运营,调整,成了一家再跑第二家。”结果一年开了6家店,纯利润200多万元。几年后,陈一冰与合伙人有了分歧,退出了生意。
“我第二次创业就没再想开健身房,因为这种连锁模式是一眼看得到未来的。”陈一冰说。
现在,“型动体育”的主营业务一是国职培训,二是帮助国家体育总局做国职教练的大数据平台。从2015年创立至今,健身教练和游泳教练的报名呈现井喷状态,行业发展速度完全超出陈一冰的预料,“几乎是培训一结业马上就会被市场抢光”。
在共享经济领域,“烧钱”补贴、赚取用户黏性几乎成为一种常态,但“型动体育”目前并没有这个打算。“健身属于升级消费,行业门槛较高,烧钱难度大。初级健身教练的课时费是200元/次、中级教练400元/次、高级教练600元/次,能消费得起的大多是中高端成功人士,几块、十几块钱的补贴对他们没什么作用,补贴几百块钱又烧不起。”吴靖说。但国职教练培训是收费的,随着线上数据平台的建设和线下培训业务的发展,公司会有比较稳定的现金流,对融资的需求并不迫切。
数据显示,目前每年有大约50万人通过“型动体育”的平台报考国职教练培训,约有40万名教练的数据汇总到“型动体育”,包括级别、培训项目、年龄、就业状态等。这些数据会被二次开发,用于建设体育人才服务平台。据陈一冰介绍,公司每月能够完成对2000多名教练的培训,遍布全国28个城市,其中1/5以上是退役运动员。
“创业的成就感不次于当冠军”
现在,陈一冰的一天通常是这样:早上6:30醒来,躺床上看半小时邮件和信息,然后起来洗漱,7点30分出门,8点30分到公司开会,接着见各种投资人和合作伙伴。
陈一冰与太太单竞缇是在英国认识的,婚后有了一个女儿。“谈恋爱时我还没想创业,跟她说以后生活会很平稳。结果计划赶不上变化,创业后生活天翻地覆,而且停不下来了,因为有很多人跟着你干。我太太就说,你把我给骗了。”
单竞缇有时问陈一冰,计划再干几年?“我说3年,不,5年吧。其实我心里根本不知道几年。我只觉得时间很宝贵,市场就这么大,跑得快就是你的,慢了就被干掉。在中国,想法并不值钱,值钱的是你的执行力和资源整合能力。很多行业只容得下第一、第二,排第三就没人知道了。”
创业后,陈一冰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焦虑。在国家队打比赛的时候,他都没怎么失眠过,现在反倒经常失眠。奥运比赛前他也紧张,但不焦虑,因为动作都会。现在每一步都有不确定性,跟谁合作,还缺什么,明天会发生什么变化?还有政策等因素,都是不可预测的。
在商场上,奥运冠军的身份是一块敲门砖,但最终还是要回归商业本质——实现盈利。“投资人可能因为你是冠军而见你,但不会因为你是冠军就不赚你的钱了。员工可能慕名而来,但别的企业给8000元工资,我如果给6000元,时间长了谁也忍受不了,我得给9000元才对得起慕名而来的人。创业以来,经历了什么只有自己知道的时候,一切都要从头学起,但获得的成就感并不次于当冠军。”
陈一冰给公司的定位是要做体育界的“新东方”。这个目标是有现实根据的。在健身房遍地开花的今天,拥有国职认证的健身教练只占1/4。而中国潜在体育人口数量庞大,即使每10个人拥有—项体育爱好,所创造的消费值也难以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