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世骏《三国志补注》特点研究

来源 :名家名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xy1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杭世骏以裴松之“集注尚有阙焉,因更广采异闻”作《三国志补注》,在裴注的基础上增补逸文,欲以博洽胜之.是书广征博引,兼具考证,尤善地理,既注“陈志”又兼注“裴注”,因其噬奇爱博,多有纰漏.然“是书虽繁芜,而未可尽废矣”,其文献和史学价值不容忽视.
其他文献
自鲁迅提出唐人“始有意为小说”后,人们反复提及,似乎只有这句最能肯定唐传奇的地位.同时,有关这句话的提法在学界也产生了不同的讨论.试从三个问题切入:唐代人的小说创作是否有意为之;有意为小说从何时起;鲁迅先生这一论断从何而来,讨论自唐人“始有意为小说”这一论断是否恰当.
相比较中国的传统君主专制制度所体现出来的政治理念而言,顾炎武的政治思想其实早就显现出了近代的色彩,这种独特的理论品格在于顾炎武是以儒家和法家的政治哲学作为基础,在重构自然本体论和人性论以后,对于公私、君臣、权力运行机制以及国家观念等做出了新的阐释.尽管顾炎武思想在近代的专项改革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仍然不失为在我国传统民本政治思想上的一大突破.
郑善果是隋代著名的清官廉吏.郑善果母清河崔氏出身于伏膺儒业的世家大族,具有严格的礼法操守且懂得治方,尤其是其子郑善果为官在任时,郑善果母以礼教为中心展开子嗣廉政教育,郑善果在其母的廉政教育影响下,为官清正廉洁、政绩卓然.郑母独特的教子方式,以礼教子成功的原因就在于家族拥有优良的家教传统,重视礼法的家风建设,这正是廉政教育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东汉是“女主政治”的典型时期,其中邓太后的执政时间最长.邓太后从小就表现出过人的聪明才智,在成为皇后的道路上更是韬光养晦,以退为进.临朝期间,她施行了一系列德政,这既是维护王朝的需要,也是体现自我价值的过程.到了后期,面对朝臣提出的“还政”要求,她毫不留情地予以打击,而这正是她实现人生目标的延续.
明清之际大量明朝遗民因对南明政权失望而逃禅,隐居在桂林的明朝广西马平知县张楚珩之子张本符便是其中之一.张本符为明末官宦之后,因对明王朝的无能感到失望而在衡州遁入空门,后又在南明督师张同敞的劝说下还俗入伍、保家卫民,失败后来到桂林隐居并重建桂林栖霞寺.部分明季桂北遗民的事迹随朝代更替而逐渐被世人遗忘,但张本符的事迹却因栖霞古寺的重建、《栖霞寺志》的编写及厚葬南明督师张同敞得以保留,其形象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
汉朝初年统治者为进一步巩固以小家庭为基础的封建统治,于是提出以孝治天下,即在小家庭中构建以“尊尊亲亲”为核心的父权家长制体系,在国家中构建以忠孝为核心的家国同构的意识形态,以此来加强统治者对臣民的统治,进而打造三纲五常以及大一统的王朝.基于汉代孝文化以及养老制度进行分析.首先,从汉朝初年的经济、政治以及文化等方面阐述汉代推行孝文化以及养老制度的背景.其次,重点研究汉代在推行养老制度中实行的乡饮酒礼、三老与王杖制度、举孝廉、赐物、减免赋役、宽减刑法以及针对不孝行为进行严惩等.最后,重点分析汉代养老制度的意义
众所周知,书体发展至清代乾隆、嘉庆时期(清中期),“碑学”运动逐渐兴起.因此,楷书作为应用性较强的官方书体,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一方面,以官方为主流审美群体的书家,仍然延续“二王”帖系进行取法,即虞、褚、赵、董乃至苏、米,对当时书坛具有巨大意义;另一方面,即书法史普遍认同的包、康二人鼓吹的“碑学”运动,该运动的实际影响力是否客观不去探讨,至少在书法风格史上的贡献是不容置疑的.旨在探讨帖系主要书家(包含碑帖结合书家)的楷书风格取法问题,纯粹碑学书家部分书法专业史学书籍及各种研究资料已经多如牛毛,因此不作赘述
萨特存在主义的核心是自我选择,自由在他看来是作为人的本质来设定的.对于个体的人,道德观、宗教观、知识甚至整个世界都不过是一个外在于我们自身却构建自我的东西.“自由的选择”不过是一个伊甸园式的神话,我们总是对他者,对欲望介体进行有意无意的摹仿,人自己无法做出选择.“自由说”所造就的不过是一批“伪个人主义”.
沈宗骞是清代中期颇为著名的绘画理论家.其晚年时所著《芥舟学画编》是清代时期著名的绘画论著,同时流传至今,为后世的中国画理论研究与实践创作提供了出色的范本,并起到了深刻的指导性意义,可以说此论著的出现在中国绘画理论与史论中有着重要的过渡作用,其论述既是对清前绘画理论著述的总结与继承性的评判,更是对当时画风有着正向的积极引导作用.沈宗骞《芥舟学画编》十分注重“势”的问题,从其文中用大量论述阐述关于“势”这一点可以得出这一结论,其对“势”的论述可谓是在中国画论中关于“势”的论述最系统、最详尽的,以对沈宗骞相关论
唐诗中浮动的曲线灵动、柔美,是各种线条中最具艺术感的线条,为唐代诗人所青睐,在诗人诗意化的笔触下,曲线美呈现得异彩纷呈.唐诗中的曲线,既是诗歌构景的重要元素,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也是重要的审美对象,蕴藉深厚,凸显出唐诗情深意远的特性.对唐诗中的曲线美意蕴进行剖析,首先需要了解曲线自身独立的审美意蕴;然后对唐诗中呈现的曲线美对象进行归类,分别为天象的曲线之美、地纹的曲线之美以及人的曲线之美;最后对每一种曲线美的经典意象(月意象、柳意象及眉意象)进行深入的剖析,以充分彰显唐诗的曲线美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