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资技术差距与中国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研究

来源 :经济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use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技术差距的视角研究了外资对中国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影响。理论层面论证了内外资技术差距对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可能存在倒u型关系的结论。在经验层面,以修正的出口质量指数衡量出口质量水平,并且选取1992—2012年我国制造业7个代表性行业为研究样本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我国部分制造业行业确实存在这种倒U型关系;合理的技术差距能够显著地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包含加工贸易方式的出口会在一定程度上高估中国出口产品的质量水平,但一般贸易方式下外资仍能显著地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质量水平;港澳台外资因技术差距合理,其对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效果比欧关外资更明显。基于此,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如引资要充分考虑技术差距的合理性、技术的来源地,适当引导外资与一般贸易方式相结合,加强研发与较高水平人力资本的培育等。
其他文献
期刊
为鼓励广大经济学研究者在《经济评论》发表高水准的学术论文,表彰审稿人为提高《经济评论》的学术品位和学术影响力所作出的贡献,适值.《经济评论》创刊30周年之际,本刊举办优秀论文、优秀审稿人评选活动。根据《经济评论》优秀论文评选细则,经过认真评选,并报本刊学术委员会审定,本次活动共评选出优秀论文8篇、优秀审稿人6名,公布如下:
期刊
期刊
本文将产业结构升级因素引入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并对其进行扩展,较好地模拟和分析了产业结构升级对中国经济波动的影响及其机制。敏感度分析表明,产业结构升级在增加了投资需求的同时相对减少了消费需求,但消费需求的波动缓和了产出波动而投资需求的波动加剧了产出波动,二者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抵消效应”,这可能是近些年来中国经济在高投资、高增长的同时并没有出现高波动的重要原因。反映动态冲击机制的脉冲响应分析发现,产业结构升级冲击使得投资产生较大的正向波动,但同时使得消费产生负向波动,这两种波动共同作用,最终使得总产出的波动
开放经济条件下,农村企业在面对外生资本收益率情况下追求利润最大化,按照总资本额雇佣劳动力,而剩余的农村劳动力必须在家庭经营中实现自我就业或者选择转移到城镇。由于转移成本的存在和家庭经营的外延功能,农民容易接受一个低于企业工资的人均家庭经营纯收入,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劳动所占比重。劳动力转移到城镇对农村所产生的作用,很大程度取决于转移成本的大小,降低转移成本对于加快农村生产达到均衡很重要。本文通过分析农村家庭的消费与两种生产行为,运用动态分析方法,从城乡统筹的视角出发构建农民经济行为模型,
由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发起、全国高校六家受国家社科基金资助的期刊联合举办、吉林大学经济学院承办的“经济学研究中思想性与技术性的关系”专题研讨会,于2013年8月22日至23日在吉林省集安市举行。北京大学《经济科学》、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武汉大学《经济评论》、南开大学《南开经济研究》、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家》和上海财经大学《财经研究》六家受国家社科基金资助的期刊负责人,以及活跃在经济学研究前沿的一批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研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