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首先了解目前我国循环经济税收政策现状,从而基于循环经济理念对其进行了评析,最后从建立和完善循环经济立法等四个方面论述了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税收政策的选择。
[关键词] 循环经济 税收政策 税制改革
一、于循环经济理念对我国相关税制和 税收政策的分析
随着环境、资源问题的日益突出,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国际社会的一大趋势。我国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走循环经济之路。
我国目前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主要有:对资源综合利用的税收优惠政策,对废旧物资回收利用的税收优惠政策,对环境保护的税收优惠政策,以及对技术进步、成果转让的税收优惠政策。首先从总体而言,我国现行税收政策客观上支持着循环经济的发展,而且是有一定成效的。尤其是在鼓励资源综合利用,减轻或消除污染,促使废旧物资的有效利用,加强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也应该看到,我国税收政策对发展循环经济的作用还是零星的、不系统的,调节的范围和力度还远远不够;对资源节约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引导作用是从属的、派生的,仍存在很大不足。与国外相对完善的生态税收和循环经济税收制度相比,我国缺少针对发展循环经济的专门税种。
同时,现行税制中为贯彻循环经济思想而采取的税收优惠措施比较单一,主要是减税和免税,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加速折旧、再投资退税、税收抵免、延期纳税等国际上通用的方式在我国税制中基本没有使用。其次从具体税种看。在现行税制中,涉及循环经济方面的税种不多,而且还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在增值税方面: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实行的是生产型增值税,这就大大挫伤了企业购入环保、治理污染等设备机器的积极性;当前增值税即征即退、减半征收的优惠措施只适用于很少的产品,还有许多其他的循环链以及相应的原料及产品未被纳入;在再生资源利用环节,增值税没有形成合理的税负差。例如,对从正规废旧物资回收公司购入废旧物资按发票金额的10%税率计算进项税额,对从小规模纳税人处购入的废旧物资不予计算进项税额;而以废旧物资为主要原料生产的最终产品与以原生资源生产的产品适用同 一税率计算进项税额,就税负而言,前者大于后者。在消费税方面: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 于调整和完善消费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6]33号 文)规定,在汽车消费税项目中,为突出环保目的, 在小汽车税目下分设乘用车、中轻型商用客车子目,并根据汽缸排量大小不同而适用不同的税率,但对新型(或可再生)能源如天然气、乙醇、氢电池、太阳能和使用其他环保能源的车辆没有优惠政策。而且未 能对造成环境极大污染的塑料制品、电池等征收消费 税,尤其是消费税对许多重要的战略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不能起到限制消费作用。资源税方面:主要强调税收调节级差收入的功 能,没有充分考虑其促进资源节约和减轻污染的功能,而且税率过低,税收级次之间的差距过小,对资源的合理利用未起到明显的激励作用。同时征税范围狭小,不利于对自然资源的全面保护。在废气、废物生产环节,没有设置适当的税种,总体上企业的排污负担较轻,环境污染问题未能引起足够重视。一些税收优惠政策客观上产生了不利于环境保护的后果,抵消了其他税种的环保功能。如对生产金、银产品的销售收入免征增值税的规定,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对金、银矿源的无度开采,加剧了资源的破坏与环境污染;对农膜、农药特别是剧毒农药免征增值税的规定,对土壤和水资源的保护产生不良影响。
二、发展循环经济的税收政策的选择
1.建立和完善循环经济立法,为制定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提供法律依据
我国现在已经有了发展循环经济的理念,并体现在“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之中,但是真正要发展循环经济,必须建立健全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包括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法和若干专项法规,从而为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发展循环经济的法规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不仅明确了税收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取向,而且还为制定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提供了法律依据。
2.开征生态新税,促进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鉴于我国缺乏生态税制的设计和征管经验,建议先从重点污染源和易于征管的课征对象入手,待取得经验、条件成熟后再扩大征收范围。具体而言,可以 将现行的排污、水污染、大气污染、工业废弃物、城市生活废弃物、噪音等收费制度,改为开征水污染税、空气污染税、垃圾税、燃油税等生态税种。具体进行税收政策设计时,应按照“谁污染、谁缴税”的原则,以在中国境内的企事业单位、个体经营者及城镇居民所排放的污染物和从事有害环境应税行为为课税对象,以排放污染物和从事有害环境应税产品生产的单位和个人为纳税人,对企业与居民个人分别采取不同的征收办法。对工矿企业排放的含有毒物质应视其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分别设置税目,根据对环境的危害程度大小规定有差别的税率,对环境危害程度大的污染物及其有害成分的税率应高于对环境危害程度小的污染物及其有害成分的税率,以遏制污染排放,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实现工业废弃物“零排放”。对城镇排放的生活废水、生活垃圾等,以居民废弃物排放量为计税依据,采用无差别的定额税率。
3.完善税收优惠政策,体现循环经济发展理念
我国在制定税收优惠政策时,尚未引入循环经济概念,因此,现行税收优惠基本遵循了“末端治理”原则,不可能体现循环经济理念。发展循环经济必须遵循“3R原则”,调整优惠措施,促进税收“绿化”。在流转税方面,对专门从事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的企业免征增值税和营业税;对企业购买回用再生资源及污染控制型设备、废塑料制品类再生处理设备所含增值税款允许抵扣;对循环利用废弃物、排放物为原料进行再生产的企业,免征增值税;对技改项目中国内不能生产而直接用于清洁生产的进口设备、仪器和技术资料,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对环保科研成果的“中试产品”及无污染的农药、化肥等可减免增值税;对清洁汽车、清洁能源,以及获得环保标志产品减征消费税和关税;对经营环保公用设施的企业,在营业税、增值税和城市维护建设税方面给予优惠等。在所得税方面,对促进循环经济的企业予以直接税收减免、投资税收抵免、加速折旧等。包括对生产污染替代品,以及综合利用资源所得给予所得税减免;对循环利用投资给予税收抵免扣除;对采用清洁生产、污染控制技术或利用废弃物、排放物再生产企业允许加速折旧;对企业购进的节能节水、防治污染和促进循环利用的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允许一次性摊销;对企业发生在加大清洁工艺和循环利用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方面的研发费用允许据实列支;对专门生产国家公布的环保产业目录内设备的企业,减征或免征所得税等。改革资源税。 一是扩大征收范围。一方面在现行资源税的基础上,将土地、海洋、森林、草原、滩涂、淡水和地热等自然资源列入征税范围;另一方面可将现行资源性收费,如矿产资源管理费、林业补偿费、育林基金、林政保护费、电力基金、水资源费、渔业资源费等改为税。二是完善计税依据。对从量定额征收的应税资源的计税数量,由销售或使用数量改为实际开采或生产数量,而对于是否已经销售或使用则不予考虑。并适当提高单位税额,特别是对非再生性、非替代性、 稀缺性资源征以重税,以此限制掠夺性开采与开发。 三是调整税率。对铁、煤、石油等非再生金属和非金 属矿产品实行定额税率和比例税率相结合的复合计税 办法,即先在开采或生产环节实行。定额税率从量计征,之后在销售环节根据销售价格再实行比例税率从价计征。
4.完善分配机制,提高中央与地方发展循环经济的积极性。发展循环经济,必须充分调动,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因此,循环经济下的税制改革。还必充分考虑如何在中央与地方之间合理的分配收入问题。可以将改革后的资源税划分为中央与地方共享收入,由国税部门负责征收;将新开征的生态税划分为地方政府收入,由地税机关征收。根据“专款专用”的原则,环境保护收入应作为政府的专项资金,全部用于环境保护和循环经济的发展,并加强对其用途的审计监督,防止被挤占挪用。鉴于环境的准公共产品性质,以及污染的成本外溢效应,生态收入应实行分成,地方可掌握75%,其余25%上缴中央,由中央统一在各地区调剂使用,以利于全国范围内环境保护和循环经济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循环经济 税收政策 税制改革
一、于循环经济理念对我国相关税制和 税收政策的分析
随着环境、资源问题的日益突出,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国际社会的一大趋势。我国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走循环经济之路。
我国目前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主要有:对资源综合利用的税收优惠政策,对废旧物资回收利用的税收优惠政策,对环境保护的税收优惠政策,以及对技术进步、成果转让的税收优惠政策。首先从总体而言,我国现行税收政策客观上支持着循环经济的发展,而且是有一定成效的。尤其是在鼓励资源综合利用,减轻或消除污染,促使废旧物资的有效利用,加强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也应该看到,我国税收政策对发展循环经济的作用还是零星的、不系统的,调节的范围和力度还远远不够;对资源节约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引导作用是从属的、派生的,仍存在很大不足。与国外相对完善的生态税收和循环经济税收制度相比,我国缺少针对发展循环经济的专门税种。
同时,现行税制中为贯彻循环经济思想而采取的税收优惠措施比较单一,主要是减税和免税,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加速折旧、再投资退税、税收抵免、延期纳税等国际上通用的方式在我国税制中基本没有使用。其次从具体税种看。在现行税制中,涉及循环经济方面的税种不多,而且还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在增值税方面: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实行的是生产型增值税,这就大大挫伤了企业购入环保、治理污染等设备机器的积极性;当前增值税即征即退、减半征收的优惠措施只适用于很少的产品,还有许多其他的循环链以及相应的原料及产品未被纳入;在再生资源利用环节,增值税没有形成合理的税负差。例如,对从正规废旧物资回收公司购入废旧物资按发票金额的10%税率计算进项税额,对从小规模纳税人处购入的废旧物资不予计算进项税额;而以废旧物资为主要原料生产的最终产品与以原生资源生产的产品适用同 一税率计算进项税额,就税负而言,前者大于后者。在消费税方面: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 于调整和完善消费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6]33号 文)规定,在汽车消费税项目中,为突出环保目的, 在小汽车税目下分设乘用车、中轻型商用客车子目,并根据汽缸排量大小不同而适用不同的税率,但对新型(或可再生)能源如天然气、乙醇、氢电池、太阳能和使用其他环保能源的车辆没有优惠政策。而且未 能对造成环境极大污染的塑料制品、电池等征收消费 税,尤其是消费税对许多重要的战略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不能起到限制消费作用。资源税方面:主要强调税收调节级差收入的功 能,没有充分考虑其促进资源节约和减轻污染的功能,而且税率过低,税收级次之间的差距过小,对资源的合理利用未起到明显的激励作用。同时征税范围狭小,不利于对自然资源的全面保护。在废气、废物生产环节,没有设置适当的税种,总体上企业的排污负担较轻,环境污染问题未能引起足够重视。一些税收优惠政策客观上产生了不利于环境保护的后果,抵消了其他税种的环保功能。如对生产金、银产品的销售收入免征增值税的规定,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对金、银矿源的无度开采,加剧了资源的破坏与环境污染;对农膜、农药特别是剧毒农药免征增值税的规定,对土壤和水资源的保护产生不良影响。
二、发展循环经济的税收政策的选择
1.建立和完善循环经济立法,为制定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提供法律依据
我国现在已经有了发展循环经济的理念,并体现在“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之中,但是真正要发展循环经济,必须建立健全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包括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法和若干专项法规,从而为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发展循环经济的法规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不仅明确了税收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取向,而且还为制定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提供了法律依据。
2.开征生态新税,促进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鉴于我国缺乏生态税制的设计和征管经验,建议先从重点污染源和易于征管的课征对象入手,待取得经验、条件成熟后再扩大征收范围。具体而言,可以 将现行的排污、水污染、大气污染、工业废弃物、城市生活废弃物、噪音等收费制度,改为开征水污染税、空气污染税、垃圾税、燃油税等生态税种。具体进行税收政策设计时,应按照“谁污染、谁缴税”的原则,以在中国境内的企事业单位、个体经营者及城镇居民所排放的污染物和从事有害环境应税行为为课税对象,以排放污染物和从事有害环境应税产品生产的单位和个人为纳税人,对企业与居民个人分别采取不同的征收办法。对工矿企业排放的含有毒物质应视其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分别设置税目,根据对环境的危害程度大小规定有差别的税率,对环境危害程度大的污染物及其有害成分的税率应高于对环境危害程度小的污染物及其有害成分的税率,以遏制污染排放,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实现工业废弃物“零排放”。对城镇排放的生活废水、生活垃圾等,以居民废弃物排放量为计税依据,采用无差别的定额税率。
3.完善税收优惠政策,体现循环经济发展理念
我国在制定税收优惠政策时,尚未引入循环经济概念,因此,现行税收优惠基本遵循了“末端治理”原则,不可能体现循环经济理念。发展循环经济必须遵循“3R原则”,调整优惠措施,促进税收“绿化”。在流转税方面,对专门从事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的企业免征增值税和营业税;对企业购买回用再生资源及污染控制型设备、废塑料制品类再生处理设备所含增值税款允许抵扣;对循环利用废弃物、排放物为原料进行再生产的企业,免征增值税;对技改项目中国内不能生产而直接用于清洁生产的进口设备、仪器和技术资料,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对环保科研成果的“中试产品”及无污染的农药、化肥等可减免增值税;对清洁汽车、清洁能源,以及获得环保标志产品减征消费税和关税;对经营环保公用设施的企业,在营业税、增值税和城市维护建设税方面给予优惠等。在所得税方面,对促进循环经济的企业予以直接税收减免、投资税收抵免、加速折旧等。包括对生产污染替代品,以及综合利用资源所得给予所得税减免;对循环利用投资给予税收抵免扣除;对采用清洁生产、污染控制技术或利用废弃物、排放物再生产企业允许加速折旧;对企业购进的节能节水、防治污染和促进循环利用的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允许一次性摊销;对企业发生在加大清洁工艺和循环利用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方面的研发费用允许据实列支;对专门生产国家公布的环保产业目录内设备的企业,减征或免征所得税等。改革资源税。 一是扩大征收范围。一方面在现行资源税的基础上,将土地、海洋、森林、草原、滩涂、淡水和地热等自然资源列入征税范围;另一方面可将现行资源性收费,如矿产资源管理费、林业补偿费、育林基金、林政保护费、电力基金、水资源费、渔业资源费等改为税。二是完善计税依据。对从量定额征收的应税资源的计税数量,由销售或使用数量改为实际开采或生产数量,而对于是否已经销售或使用则不予考虑。并适当提高单位税额,特别是对非再生性、非替代性、 稀缺性资源征以重税,以此限制掠夺性开采与开发。 三是调整税率。对铁、煤、石油等非再生金属和非金 属矿产品实行定额税率和比例税率相结合的复合计税 办法,即先在开采或生产环节实行。定额税率从量计征,之后在销售环节根据销售价格再实行比例税率从价计征。
4.完善分配机制,提高中央与地方发展循环经济的积极性。发展循环经济,必须充分调动,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因此,循环经济下的税制改革。还必充分考虑如何在中央与地方之间合理的分配收入问题。可以将改革后的资源税划分为中央与地方共享收入,由国税部门负责征收;将新开征的生态税划分为地方政府收入,由地税机关征收。根据“专款专用”的原则,环境保护收入应作为政府的专项资金,全部用于环境保护和循环经济的发展,并加强对其用途的审计监督,防止被挤占挪用。鉴于环境的准公共产品性质,以及污染的成本外溢效应,生态收入应实行分成,地方可掌握75%,其余25%上缴中央,由中央统一在各地区调剂使用,以利于全国范围内环境保护和循环经济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