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对《四库全书总目》子部“道家”类小序的注释和分析,略窥“道家”类分并改隶的历史轨迹,同时也对小序本身作一些考证、补充。
关键词:《四库全书总目》;道家;小序
《钦定四库全书》卷首凡例第十则云“四十三类之首亦各冠以小序,详述其分并改隶,以析条目。如其义有未尽,例有未该,则或于子目之末,或于本条之下,附注案语,以明通变之由。”由此可知,“小序”对于各类目的研究价值不可低估。现仅从子部“道家”类小序入手,以期能够借助《四库提要》小序之功而略窥道家类“分并改隶”的历史轨迹。
一、标点问题
要辨“道家”类小序,首先要用现代标点来断句读,现试标点如下:
后世神怪之迹,多附于道家。道家亦自矜其异,如《神仙传》、《道教灵验记》是也。要其本始,则主于清净自持,而济以坚忍之力。以柔制刚,以退为进。故申子、韩子流为刑名之学,而《阴符经》可通于兵。其后长生之说与神仙家合为一,而服饵、导引入之;房中一家,近于神仙者亦入之。鸿宝有书,烧炼入之。张鲁立教,符籙入之。北魏寇谦之等,又以斋醮章咒入之。世所传述,大抵多后附之文,非其本旨。彼教自不能别,今亦无事于区分。然观其遗书源流迁变之故,尙一一可稽也。
对于标点,需说明的是:小序前两句话,据中华书局1965年影印本《四库全书总目》,王伯祥先生是在“道家”处断开,而在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重刊本《四库提要叙讲疏》中,张舜徽先生则在“自矜其异”处断开。据现代汉语语法对“后世神怪之迹,多附于道家”进行划分句子成分,可知此句主谓宾齐全,句意完整,当为一句话,故笔者更倾向于王氏的断法。第五句“韩子”后是否有逗号的问题,据现代中文标点符号用法,知道逗号放在简短主语后只是起着强调作用,与句义并无太大关联,因此有无逗号皆可。第六句“长生之说”和“神仙家”乃并列关系,已有连词“与”来连接,无须再用逗号。而“服饵”和“导引”是两种不同的活动,二者为并列词语,据现代汉语标点符号使用规范,顿号表示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所以二者之间需用顿号断开,以免产生歧义。“导引入之”后句号与分号之争,通过“入之”、“亦入之”可知前后两句为并列关系,依据现代的标点习惯,中间用分号断开更恰切一些。至于“近于神仙者”属定语后置,修饰前面的“房中一家”,即与前者联系更紧密,而且“……者,”在古汉语中亦是点句读的标志之一,故此处应用逗号断开,使句义更明了。第九句话是在主语后是否要用逗号断开,一般而言,如果主语过长就需要用逗号隔开。“北魏寇谦之等”说明不止一人,用逗号断开可起到强调作用,同时也更便于读者阅读。最后一句“观其遗书源流迁变之故”作为“尙一一可稽也”的主语,关系紧密,不宜断开。
二、注析问题
本文拟逐字逐句择要点、难点注释,而某句或数句之中有需特别辨析说明的,则于注文下加按语另行分析。
1.后世神怪之迹,多附于道家。道家亦自矜其异,如《神仙传》、《道教灵验记》是也
注:《道教灵验记》:蜀杜光庭撰,十五卷,其书历述奉道之显应,以自神其教。《四库提要》云:“惜其纯为神怪之说,不足据为典要耳。”
按:张舜徽先生《四库提要叙讲疏》云:“道家与道教迥异。周秦道家,与汉以下之道家,复有不同,不可不辨也。周秦道家之理论,本以施之治国。《汉书·艺文志》论及道家,有曰‘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末一语尽之矣。道家包蕴本广,诸子多得其一体以为用。”
张氏所言主要有两点:一是道家与道教是不同的两种概念。据《简明古汉语字典》,道家乃老庄一派的思想学说,产生于春秋时期。《汉志》云:“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而道教则是东汉张道陵创立的一种宗教,形成于秦汉之际。《三国志·魏志·张鲁传》云:“造作道书,以惑百姓。”二是周秦道家和汉以后的道家是不同的。通过梳理道家哲学发展史,可知它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先秦道家、秦汉黄老之学、魏晋玄学、隋唐重玄学、宋元内丹生命学等五种历史形态以及现代正在酝酿构建的新道家。
2.要其本始,则主于清净自持,而济以坚忍之力。以柔制刚,以退为进。故申子、韩子流为刑名之学,而《阴符经》可通于兵
注:刑名之学:古代对刑法学的称谓。先秦法家把“刑名”与 “法术”联系起来,刑谓行为事实,名指法令、名分、约定等。法家主张“循名责实”,实行“审合刑名”,慎赏明罚,即要求官吏一切举措都必须符合“名”,过或不及都要受罚。如《韩非子·二柄》云:“人主将欲禁奸,则审合刑名;刑名者,言与事也。”
《阴符经》:即《黄帝阴符经》,一卷,见《道藏》27册昃下九。作者、成书年代均不详,假托黄帝之名。内容分三章:上篇论天道与人事的关系;中篇论天道的法则;下篇论用兵理论。在我国古代哲学与兵学中都占有一定的地位。
按:张氏云:“……《史记》老、庄、申、韩同传,而太史公论之曰:‘申子卑卑,施之于名实;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极惨礉少恩,皆原于道德之意。’可知申不害、韩非之学,又实出于道家也。今本《阴符经》一卷,旧题黄帝撰,乃伪托。此书不见于《汉书·艺文志》……全文三百八十四字,盖后人辑道家之言而成。”由此可知,老庄属周秦道学,而申韩则本于黄老之学,但由于时代变迁,再加上个人喜好刑名之学,最终成为法家的代表人物。
3.其后长生之说与神仙家合为一,而服饵、导引入之;房中一家,近于神仙者亦入之
注:服饵:古代的一种养生术语。指服食中的服金饵丹活动。据严可均《全后魏文·豁情赋序》云:“余摄养舛和,服饵寡术,自春徂夏,三婴凑疾。”
导引:主要指一类主动的柔软肢体运动或气功、动功。《抱朴子内篇·别旨》云:“或伸屈,或俯仰,或行卧,或倚立,或踯躅,或徐步,或吟或息,皆导引也。” 常与服气、存思、自我按摩等配合进行。起源于上古,为当时神仙家与医家所重视。道教将其继承发展,以导引为炼身的一种重要方法。其又分为外导引、内导引。外导引即肢体导引;内导引即内气运行。《庄子·刻意》晋李颐注“导引”云:“导气令和,引体令柔。” 房中:源于古代巫觋。《汉志》著录房中,八家,百八十六篇。葛洪在《抱朴子》中亦论述和倡导此术。宋之后,论及房中的书便频于绝迹了。房中家依托黄帝、玄女、龚子、容成公、三张施行此术,所谓“黄老赤篆,以修长生”。道教重养生之道,亦主张广嗣,故倡导此术。至于后世误解为猥亵之术,乃妖妄欺诳。然北魏寇谦之即反对此术,云:“大道清虚,岂有斯事!”后世道教信徒中,亦无房中术之流派,道教全真派系出家道士,主张禁欲,更是反对此术。
按:这里所需说明的是长生之说与神仙家,据张氏所言:“《老子》已言‘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道家傅会《老子》,故其言生命长存不死之术,谓之长生诀。宣其道者为神仙家,传其术者为方士。”由此可知,此时的道家已经发展为了道教,而且为自神其教,加入了一些鬼神等神秘色彩。当然,其中也夹杂了一些基本的古代医术。
关于“房中一家”,张氏引《抱朴子·释滞篇》云:“房中之法十余家,或以补救伤损,或以攻治众病,或以采阴益阳,或以增年延寿,其大要在于还精补脑之一事耳。”此已所言甚详,概不赘述。
4.鸿宝有书,烧炼入之。张鲁立教,符籙入之。北魏寇谦之等,又以斋醮章咒入之
注:鸿宝:起源于尧舜,一种古代哲学语法家所认为的普遍语法”,但是我们可以得到“在现代语言学的允许范围内最接近普遍语法的途径”(1924:57)。这就是叶氏所提倡的普遍语法,即寻找各种语言背后的具有普遍性的意念。
三、结语
《语法哲学》是一本内容丰富的语言学著作,本文主要从其前三章的内容入手,分析了这几章中较为重要的概念和基本理论,同时将这些理论与索绪尔、乔姆斯基等著名语言学家研究成果进行对比,为读者对《语法哲学》全书全面的理解奠定了理论基础。首先,叶斯柏森注意到语言的社会性,把语言的本质看作是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的交际活动。其次,他重视语言现象的共时性和历时性的区分,也重视用这两种角度研究时的联系。在研究语言描写的最好方法时,他提出了一种双向研究方法,即从外在形式到内在意义(O→I)或从内在意义出发探究外在形式(I→O),前者是形态学,后者是句法学。最后,叶斯柏森提出了句法范畴和意念范畴这两个重要概念,句法范畴是以实际结构为基础的,而意念范畴则具有普遍性。在叶斯柏森看来,他不承认有普遍语法的存在,但是我们可以得到“在现代语言学的允许范围内最接近普遍语法的途径”。林允清(2013)指出,探寻这样一个普遍语法能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人类语言和人类思维最内在最本质的东西”(1924:347)。(作者单位:新疆大学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 Jespersen, O. Philosophy of Grammar[M]London:Allen&Unwin, 1924.
[2] Chomsky, N. New Horizons in the Studies of Language and Mind[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
[3] 叶斯柏森. 语法哲学(汉语版)[M]. 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9.
[4] 葛本成.《语法哲学》评介[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4).
[5] 郭茂生, 吴爱珍. 叶氏的英语语法观[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0(6).
[6] 靳开宇. 叶氏语言功能思想的理论价值及现实意义[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
[7] 任绍曾. 叶氏语法哲学观研习——关于形式和意义[J]. 外语研究, 2001(2).
[8] 张高远.筚路蓝缕勤开拓,著述林林启后人[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0,(1):41—44.
[9] 张高远. Rank、Junction 和 Nexus——叶斯柏森语法核心理论述评[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4(4).
[10] 林允清. 叶斯柏森的普遍语法[J]. 中国外语,2013(5).
关键词:《四库全书总目》;道家;小序
《钦定四库全书》卷首凡例第十则云“四十三类之首亦各冠以小序,详述其分并改隶,以析条目。如其义有未尽,例有未该,则或于子目之末,或于本条之下,附注案语,以明通变之由。”由此可知,“小序”对于各类目的研究价值不可低估。现仅从子部“道家”类小序入手,以期能够借助《四库提要》小序之功而略窥道家类“分并改隶”的历史轨迹。
一、标点问题
要辨“道家”类小序,首先要用现代标点来断句读,现试标点如下:
后世神怪之迹,多附于道家。道家亦自矜其异,如《神仙传》、《道教灵验记》是也。要其本始,则主于清净自持,而济以坚忍之力。以柔制刚,以退为进。故申子、韩子流为刑名之学,而《阴符经》可通于兵。其后长生之说与神仙家合为一,而服饵、导引入之;房中一家,近于神仙者亦入之。鸿宝有书,烧炼入之。张鲁立教,符籙入之。北魏寇谦之等,又以斋醮章咒入之。世所传述,大抵多后附之文,非其本旨。彼教自不能别,今亦无事于区分。然观其遗书源流迁变之故,尙一一可稽也。
对于标点,需说明的是:小序前两句话,据中华书局1965年影印本《四库全书总目》,王伯祥先生是在“道家”处断开,而在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重刊本《四库提要叙讲疏》中,张舜徽先生则在“自矜其异”处断开。据现代汉语语法对“后世神怪之迹,多附于道家”进行划分句子成分,可知此句主谓宾齐全,句意完整,当为一句话,故笔者更倾向于王氏的断法。第五句“韩子”后是否有逗号的问题,据现代中文标点符号用法,知道逗号放在简短主语后只是起着强调作用,与句义并无太大关联,因此有无逗号皆可。第六句“长生之说”和“神仙家”乃并列关系,已有连词“与”来连接,无须再用逗号。而“服饵”和“导引”是两种不同的活动,二者为并列词语,据现代汉语标点符号使用规范,顿号表示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所以二者之间需用顿号断开,以免产生歧义。“导引入之”后句号与分号之争,通过“入之”、“亦入之”可知前后两句为并列关系,依据现代的标点习惯,中间用分号断开更恰切一些。至于“近于神仙者”属定语后置,修饰前面的“房中一家”,即与前者联系更紧密,而且“……者,”在古汉语中亦是点句读的标志之一,故此处应用逗号断开,使句义更明了。第九句话是在主语后是否要用逗号断开,一般而言,如果主语过长就需要用逗号隔开。“北魏寇谦之等”说明不止一人,用逗号断开可起到强调作用,同时也更便于读者阅读。最后一句“观其遗书源流迁变之故”作为“尙一一可稽也”的主语,关系紧密,不宜断开。
二、注析问题
本文拟逐字逐句择要点、难点注释,而某句或数句之中有需特别辨析说明的,则于注文下加按语另行分析。
1.后世神怪之迹,多附于道家。道家亦自矜其异,如《神仙传》、《道教灵验记》是也
注:《道教灵验记》:蜀杜光庭撰,十五卷,其书历述奉道之显应,以自神其教。《四库提要》云:“惜其纯为神怪之说,不足据为典要耳。”
按:张舜徽先生《四库提要叙讲疏》云:“道家与道教迥异。周秦道家,与汉以下之道家,复有不同,不可不辨也。周秦道家之理论,本以施之治国。《汉书·艺文志》论及道家,有曰‘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末一语尽之矣。道家包蕴本广,诸子多得其一体以为用。”
张氏所言主要有两点:一是道家与道教是不同的两种概念。据《简明古汉语字典》,道家乃老庄一派的思想学说,产生于春秋时期。《汉志》云:“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而道教则是东汉张道陵创立的一种宗教,形成于秦汉之际。《三国志·魏志·张鲁传》云:“造作道书,以惑百姓。”二是周秦道家和汉以后的道家是不同的。通过梳理道家哲学发展史,可知它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先秦道家、秦汉黄老之学、魏晋玄学、隋唐重玄学、宋元内丹生命学等五种历史形态以及现代正在酝酿构建的新道家。
2.要其本始,则主于清净自持,而济以坚忍之力。以柔制刚,以退为进。故申子、韩子流为刑名之学,而《阴符经》可通于兵
注:刑名之学:古代对刑法学的称谓。先秦法家把“刑名”与 “法术”联系起来,刑谓行为事实,名指法令、名分、约定等。法家主张“循名责实”,实行“审合刑名”,慎赏明罚,即要求官吏一切举措都必须符合“名”,过或不及都要受罚。如《韩非子·二柄》云:“人主将欲禁奸,则审合刑名;刑名者,言与事也。”
《阴符经》:即《黄帝阴符经》,一卷,见《道藏》27册昃下九。作者、成书年代均不详,假托黄帝之名。内容分三章:上篇论天道与人事的关系;中篇论天道的法则;下篇论用兵理论。在我国古代哲学与兵学中都占有一定的地位。
按:张氏云:“……《史记》老、庄、申、韩同传,而太史公论之曰:‘申子卑卑,施之于名实;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极惨礉少恩,皆原于道德之意。’可知申不害、韩非之学,又实出于道家也。今本《阴符经》一卷,旧题黄帝撰,乃伪托。此书不见于《汉书·艺文志》……全文三百八十四字,盖后人辑道家之言而成。”由此可知,老庄属周秦道学,而申韩则本于黄老之学,但由于时代变迁,再加上个人喜好刑名之学,最终成为法家的代表人物。
3.其后长生之说与神仙家合为一,而服饵、导引入之;房中一家,近于神仙者亦入之
注:服饵:古代的一种养生术语。指服食中的服金饵丹活动。据严可均《全后魏文·豁情赋序》云:“余摄养舛和,服饵寡术,自春徂夏,三婴凑疾。”
导引:主要指一类主动的柔软肢体运动或气功、动功。《抱朴子内篇·别旨》云:“或伸屈,或俯仰,或行卧,或倚立,或踯躅,或徐步,或吟或息,皆导引也。” 常与服气、存思、自我按摩等配合进行。起源于上古,为当时神仙家与医家所重视。道教将其继承发展,以导引为炼身的一种重要方法。其又分为外导引、内导引。外导引即肢体导引;内导引即内气运行。《庄子·刻意》晋李颐注“导引”云:“导气令和,引体令柔。” 房中:源于古代巫觋。《汉志》著录房中,八家,百八十六篇。葛洪在《抱朴子》中亦论述和倡导此术。宋之后,论及房中的书便频于绝迹了。房中家依托黄帝、玄女、龚子、容成公、三张施行此术,所谓“黄老赤篆,以修长生”。道教重养生之道,亦主张广嗣,故倡导此术。至于后世误解为猥亵之术,乃妖妄欺诳。然北魏寇谦之即反对此术,云:“大道清虚,岂有斯事!”后世道教信徒中,亦无房中术之流派,道教全真派系出家道士,主张禁欲,更是反对此术。
按:这里所需说明的是长生之说与神仙家,据张氏所言:“《老子》已言‘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道家傅会《老子》,故其言生命长存不死之术,谓之长生诀。宣其道者为神仙家,传其术者为方士。”由此可知,此时的道家已经发展为了道教,而且为自神其教,加入了一些鬼神等神秘色彩。当然,其中也夹杂了一些基本的古代医术。
关于“房中一家”,张氏引《抱朴子·释滞篇》云:“房中之法十余家,或以补救伤损,或以攻治众病,或以采阴益阳,或以增年延寿,其大要在于还精补脑之一事耳。”此已所言甚详,概不赘述。
4.鸿宝有书,烧炼入之。张鲁立教,符籙入之。北魏寇谦之等,又以斋醮章咒入之
注:鸿宝:起源于尧舜,一种古代哲学语法家所认为的普遍语法”,但是我们可以得到“在现代语言学的允许范围内最接近普遍语法的途径”(1924:57)。这就是叶氏所提倡的普遍语法,即寻找各种语言背后的具有普遍性的意念。
三、结语
《语法哲学》是一本内容丰富的语言学著作,本文主要从其前三章的内容入手,分析了这几章中较为重要的概念和基本理论,同时将这些理论与索绪尔、乔姆斯基等著名语言学家研究成果进行对比,为读者对《语法哲学》全书全面的理解奠定了理论基础。首先,叶斯柏森注意到语言的社会性,把语言的本质看作是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的交际活动。其次,他重视语言现象的共时性和历时性的区分,也重视用这两种角度研究时的联系。在研究语言描写的最好方法时,他提出了一种双向研究方法,即从外在形式到内在意义(O→I)或从内在意义出发探究外在形式(I→O),前者是形态学,后者是句法学。最后,叶斯柏森提出了句法范畴和意念范畴这两个重要概念,句法范畴是以实际结构为基础的,而意念范畴则具有普遍性。在叶斯柏森看来,他不承认有普遍语法的存在,但是我们可以得到“在现代语言学的允许范围内最接近普遍语法的途径”。林允清(2013)指出,探寻这样一个普遍语法能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人类语言和人类思维最内在最本质的东西”(1924:347)。(作者单位:新疆大学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 Jespersen, O. Philosophy of Grammar[M]London:Allen&Unwin, 1924.
[2] Chomsky, N. New Horizons in the Studies of Language and Mind[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
[3] 叶斯柏森. 语法哲学(汉语版)[M]. 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9.
[4] 葛本成.《语法哲学》评介[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4).
[5] 郭茂生, 吴爱珍. 叶氏的英语语法观[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0(6).
[6] 靳开宇. 叶氏语言功能思想的理论价值及现实意义[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
[7] 任绍曾. 叶氏语法哲学观研习——关于形式和意义[J]. 外语研究, 2001(2).
[8] 张高远.筚路蓝缕勤开拓,著述林林启后人[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0,(1):41—44.
[9] 张高远. Rank、Junction 和 Nexus——叶斯柏森语法核心理论述评[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4(4).
[10] 林允清. 叶斯柏森的普遍语法[J]. 中国外语,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