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s、bcl-2与移植血管瘤自然退化的动态研究

来源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2006p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凋亡相关基因Fas和bcl-2与裸鼠移植血管瘤细胞增生、凋亡的关系,探讨其在血管瘤自然退化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裸鼠移植血管瘤不同时期Ki-67及凋亡相关基因Fas和bcl-2的表达.结果 增殖期移植血管瘤组织中Fas无表达或低表达,而在移植血管瘤退化期中高表达,其阳性表达率在增殖期和消退期分别是25.0%和100%,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增殖期移植血管瘤中bcl-2高表达,而在移植血管瘤消退期中低表达,其阳性表达率在增生期和消退期分别是87.50%和31.25%(P<0.001);增殖期移植血管瘤组织中均有Ki67表达,而在移植血管瘤消退期中表达极弱或无表达,其阳性表达率在增生期和消退期分别是100%和37.50%(P<0.001).结论 在移植血管瘤增殖消退中存在着逐渐活跃的凋亡现象,细胞凋亡是血管瘤的生物学特征,是血管瘤自然消退的关键因素.Fas和bcl-2参与了血管瘤中细胞凋亡的调节。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粘附连接复合体中E-钙粘附素和β-连环素(E-cadherin/β-catenin)以及相关基因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在肾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经过石蜡包埋的30例肾母细胞瘤和9例非肿瘤肾组织标本进行检测.结果 E-cadherin在肾母细胞瘤组织中有表达缺失且在预后良好型组(FH)中的表达高于预后不良型组(U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患儿:女,11岁.因发现左侧腹股沟区包块1个月入院.1个月前无意中发现左侧腹股沟区下方突出一"杏核"大小的半球形包块,质软,可用手还纳,用力时增大,平卧或休息时消失。
目的 探析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联合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在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