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常情况下,人体的肝脏应该是粉红色的,而且质地很柔软,但在一些特殊的病态情况下,肝脏会变为暗红色或者紫红色。到底是什么样的行为导致了这样严重的肝损伤,为什么吃应季的螃蟹也会出现生命危险?来自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肝病中心主任王贵强做客北京卫视《我是大医生》,为大家讲述因为误食误操作而伤肝的那些禁忌。
食用海鲜不当可能伤肝
王主任介绍,之所以吃螃蟹也会导致肝损伤,是因为有一种可怕的病菌,这就是海洋弧菌。海洋弧菌也叫海洋创伤弧菌,又叫食人肉菌。有数据显示,38.6%的海产品都不同程度地携带有海洋弧菌。专家指出,海洋弧菌可以通过进食和皮肤创伤进入人体内,并释放很多毒素,如溶血素、外毒素、内毒素等,导致局部皮肤破溃、腐烂。严重情况下,它还会进入血液循环,感染全身各个脏器。如果不及时处理,就可能会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致命。节目中介绍的案例中,患者正是在处理螃蟹时手被划伤,才让海洋弧菌有机可乘。
专家介绍,海洋弧菌在感染人体之后,潜伏期可能在十几个小时到二十几个小时,48小时内因全身多脏器功能衰竭导致死亡的概率高达75%。因此,专家建议,无论大家的手上有无破损处,在处理海鮮的时候,都应该戴上手套,防患于未然。如果在吃螃蟹或者其他海鲜时不小心手被划伤了,千万不能用生理盐水或唾液清洁伤口,否则不但没有杀菌的效果,还会加速细菌增长。一旦发生了这种隋形,专家建议可以用清水冲洗伤口,并及时用酒精或碘酒消毒杀菌,避免感染。此外,还特别要注意别用狠劲挤压伤口,自然出点血即可,以免让细菌更易更深入地进入血管。
除了螃蟹之外,淡水生鱼片中可能存在肝吸虫——囊蚴。囊蚴可以寄生在人体的肝胆系统,产生毒素和一些分泌物,会损伤肝细胞、胆管上皮细胞,进而引起肝脏反复的炎症、坏死纤维化,慢慢地可能发展为肝硬化,甚至导致肝癌。但囊蚴伤肝的过程往往是慢性的,可能十年八年甚至更长时间才会表现出肝脏病变的症状,不容易使人引起警惕。因此,常吃生鱼片的人可以定期去医院做个检查。
专家介绍,杀死生鱼片中的囊蚴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温度须达到90℃-100℃;二是需要一定的时间。一旦缺乏任何一个条件,都可能导致生鱼片中的囊蚴残留。因此,很多人爱吃的生滚鱼片粥也可能存在伤肝风险。
化学物质可能导致肝损伤
除了食物所导致的肝损伤之外,生活中常见的肝损伤原因还有化学性原因。所谓化学性伤肝,是指由化学性肝毒物质造成的肝损伤。生活中,容易造成肝损伤的化学物质包括酒精、环境中的有毒物質、某些药物等。
很多人有常年染发的习惯。专家介绍,染发剂多是由几十种化学物质组成,其中可能含有三级致癌物—一对苯二胺,它能通过毛囊里的毛细血管进入人体,引发血液系统肿瘤等。而肝脏是身体的解毒器官,经常染发的人肝脏的负担就会比较重,长此以往就可能导致肝脏受损,甚至出现肝硬化。
专家介绍了安全染发的三个注意事项:其一,染发前三天,先在耳后或手腕处涂抹少量准备使用的染发剂,如果在三天内涂抹处出现了红肿、瘙痒等过敏反应,就不要用这种染发剂了;其二,肝脏代谢染发剂中的毒素需要一定的时间,如果持续反复地染发,很可能损害肝脏,因此要尽量减少染发的次数;其三,人体的皮肤表层本身有一层油脂,它能够减少毒性产物的渗透,因此在染发时不要事先洗头,可以在头皮上抹一层润肤品,能在染发时起到保护作用。
饮酒会加重肝脏负担。酒精(乙醇)进入身体后,先由乙醇脱氢酶将它转化成乙醛,再经过肝脏代谢,由乙醛脱氢酶代谢为乙酸排出体外。在这个过程中,乙醇和乙酸都不可怕,但这中间的产物——乙醛,可以直接结合DNA,诱发基因突变,成为多种疾病的致病元凶之一。专家介绍.研究发现58%的肝癌都与酒精有关。具体来讲,每天规律饮用3杯啤酒,就可以成为肝癌的一项独立危险因素。而如果每天每增加10g酒精,肝癌风险就会增加4%。
肝脏健康的自辨与食护
生活中的伤肝因素有很多,怎样才能知道自己的肝脏好不好呢?专家介绍了自辨的两种方法。
第一种是观察大小鱼际,也就是手掌部位的肌肉。其中,大鱼际是指人的手掌正面拇指根部,下至掌根,伸开手掌时明显突起的部位;小鱼际是指位于手掌,由掌短肌和小鱼肌共同构成的部分。如果一个人的大小鱼际发红,可能预示肝脏疾病,如慢性肝炎、肝硬化等;而如果大小鱼际比较瘦弱、肌肉不发达,则可能预示营养不良性脂肪肝。
第二种方法是观察舌头。卷起舌头,观察舌背面的静脉血管。正常隋况下,人体舌下静脉应呈紫红色,而如果舌下血管发黑,说明可能有淤血,这也与肝脏相关。这是因为,如果肝脏有病,尤其像肝硬化这种疾病,就会出现门脉高压,导致血流不通,从而可能在舌下静脉出现淤血。
专家介绍,人体肝脏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自由基,会破坏组织细胞。而维生素C能增强免疫力、对抗氧化,减少自由基对肝脏细胞的损害,是很好的“护肝药”。生活中,常见的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有青红椒、芥蓝、花椰菜、橘子、西柚等。
除了维生素C之外,维生素E也是一种强抗氧化剂。目前在国际上通行的脂肪肝的药物选择里,唯一有实验证据的就是维生素E。因此,平时可适当食用坚果、橄榄油等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
另外,秋刀鱼、亚麻籽、深海鱼油、干果等食物中都含有的Ω-3脂肪酸,对肝脏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协同调理护肝、强肝
专家指出,肝功能的改善和提升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从中医学上讲,肝脏是和脾、胃、肾、肺协同作用,以此来承担人体的气血运行。而很多人尝试的护肝、强肝之法之所以效果不佳,原因很可能在于药方的药理机制片面、药效单纯,只注重了改善肝脏组织功能,而忽略了对脾、胃、肾、肺的协同调理。
专家介绍,如果把人体比作一台机器,五脏六腑比作零件,那么只有当所有零件共同改善之后,机器才能更好地运转。护肝、强肝也是一样,需要结合脾、胃、肾、肺一起调理,才能让人体健康的机器运转达到更好效果。
为此,在节目中,专家介绍一种南方医科大学参与研发的“吃菜养肝方”。方子的整体思路是,选用鱼腥草、蒲公英、栀子、山楂、黄芪、当归六大养肝之宝,进行合理配比,一方面修复肝组织、强化肝功能,一方面激发脾、胃、肾、肺的功能,从而改善肝脏运行环境,达到协同调理肝脏功能。其中,鱼腥草有清热解毒功效,可以清除肝脏内毒素和垃圾,增强肝细胞的抗氧化和抗病毒能力,防止继续损伤。蒲公英、栀子有抗炎疏肝功效,可杀菌抗炎,消除肝脏炎症,同时疏通肝胆经,加快肝脏内毒素和垃圾的排出。山楂、黄芪、当归有补气养血的功效,可以补肝气、养肝血,推动气血生化,促进细胞再生,让肝脏从源头恢复健康。
食用海鲜不当可能伤肝
王主任介绍,之所以吃螃蟹也会导致肝损伤,是因为有一种可怕的病菌,这就是海洋弧菌。海洋弧菌也叫海洋创伤弧菌,又叫食人肉菌。有数据显示,38.6%的海产品都不同程度地携带有海洋弧菌。专家指出,海洋弧菌可以通过进食和皮肤创伤进入人体内,并释放很多毒素,如溶血素、外毒素、内毒素等,导致局部皮肤破溃、腐烂。严重情况下,它还会进入血液循环,感染全身各个脏器。如果不及时处理,就可能会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致命。节目中介绍的案例中,患者正是在处理螃蟹时手被划伤,才让海洋弧菌有机可乘。
专家介绍,海洋弧菌在感染人体之后,潜伏期可能在十几个小时到二十几个小时,48小时内因全身多脏器功能衰竭导致死亡的概率高达75%。因此,专家建议,无论大家的手上有无破损处,在处理海鮮的时候,都应该戴上手套,防患于未然。如果在吃螃蟹或者其他海鲜时不小心手被划伤了,千万不能用生理盐水或唾液清洁伤口,否则不但没有杀菌的效果,还会加速细菌增长。一旦发生了这种隋形,专家建议可以用清水冲洗伤口,并及时用酒精或碘酒消毒杀菌,避免感染。此外,还特别要注意别用狠劲挤压伤口,自然出点血即可,以免让细菌更易更深入地进入血管。
除了螃蟹之外,淡水生鱼片中可能存在肝吸虫——囊蚴。囊蚴可以寄生在人体的肝胆系统,产生毒素和一些分泌物,会损伤肝细胞、胆管上皮细胞,进而引起肝脏反复的炎症、坏死纤维化,慢慢地可能发展为肝硬化,甚至导致肝癌。但囊蚴伤肝的过程往往是慢性的,可能十年八年甚至更长时间才会表现出肝脏病变的症状,不容易使人引起警惕。因此,常吃生鱼片的人可以定期去医院做个检查。
专家介绍,杀死生鱼片中的囊蚴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温度须达到90℃-100℃;二是需要一定的时间。一旦缺乏任何一个条件,都可能导致生鱼片中的囊蚴残留。因此,很多人爱吃的生滚鱼片粥也可能存在伤肝风险。
化学物质可能导致肝损伤
除了食物所导致的肝损伤之外,生活中常见的肝损伤原因还有化学性原因。所谓化学性伤肝,是指由化学性肝毒物质造成的肝损伤。生活中,容易造成肝损伤的化学物质包括酒精、环境中的有毒物質、某些药物等。
很多人有常年染发的习惯。专家介绍,染发剂多是由几十种化学物质组成,其中可能含有三级致癌物—一对苯二胺,它能通过毛囊里的毛细血管进入人体,引发血液系统肿瘤等。而肝脏是身体的解毒器官,经常染发的人肝脏的负担就会比较重,长此以往就可能导致肝脏受损,甚至出现肝硬化。
专家介绍了安全染发的三个注意事项:其一,染发前三天,先在耳后或手腕处涂抹少量准备使用的染发剂,如果在三天内涂抹处出现了红肿、瘙痒等过敏反应,就不要用这种染发剂了;其二,肝脏代谢染发剂中的毒素需要一定的时间,如果持续反复地染发,很可能损害肝脏,因此要尽量减少染发的次数;其三,人体的皮肤表层本身有一层油脂,它能够减少毒性产物的渗透,因此在染发时不要事先洗头,可以在头皮上抹一层润肤品,能在染发时起到保护作用。
饮酒会加重肝脏负担。酒精(乙醇)进入身体后,先由乙醇脱氢酶将它转化成乙醛,再经过肝脏代谢,由乙醛脱氢酶代谢为乙酸排出体外。在这个过程中,乙醇和乙酸都不可怕,但这中间的产物——乙醛,可以直接结合DNA,诱发基因突变,成为多种疾病的致病元凶之一。专家介绍.研究发现58%的肝癌都与酒精有关。具体来讲,每天规律饮用3杯啤酒,就可以成为肝癌的一项独立危险因素。而如果每天每增加10g酒精,肝癌风险就会增加4%。
肝脏健康的自辨与食护
生活中的伤肝因素有很多,怎样才能知道自己的肝脏好不好呢?专家介绍了自辨的两种方法。
第一种是观察大小鱼际,也就是手掌部位的肌肉。其中,大鱼际是指人的手掌正面拇指根部,下至掌根,伸开手掌时明显突起的部位;小鱼际是指位于手掌,由掌短肌和小鱼肌共同构成的部分。如果一个人的大小鱼际发红,可能预示肝脏疾病,如慢性肝炎、肝硬化等;而如果大小鱼际比较瘦弱、肌肉不发达,则可能预示营养不良性脂肪肝。
第二种方法是观察舌头。卷起舌头,观察舌背面的静脉血管。正常隋况下,人体舌下静脉应呈紫红色,而如果舌下血管发黑,说明可能有淤血,这也与肝脏相关。这是因为,如果肝脏有病,尤其像肝硬化这种疾病,就会出现门脉高压,导致血流不通,从而可能在舌下静脉出现淤血。
专家介绍,人体肝脏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自由基,会破坏组织细胞。而维生素C能增强免疫力、对抗氧化,减少自由基对肝脏细胞的损害,是很好的“护肝药”。生活中,常见的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有青红椒、芥蓝、花椰菜、橘子、西柚等。
除了维生素C之外,维生素E也是一种强抗氧化剂。目前在国际上通行的脂肪肝的药物选择里,唯一有实验证据的就是维生素E。因此,平时可适当食用坚果、橄榄油等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
另外,秋刀鱼、亚麻籽、深海鱼油、干果等食物中都含有的Ω-3脂肪酸,对肝脏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协同调理护肝、强肝
专家指出,肝功能的改善和提升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从中医学上讲,肝脏是和脾、胃、肾、肺协同作用,以此来承担人体的气血运行。而很多人尝试的护肝、强肝之法之所以效果不佳,原因很可能在于药方的药理机制片面、药效单纯,只注重了改善肝脏组织功能,而忽略了对脾、胃、肾、肺的协同调理。
专家介绍,如果把人体比作一台机器,五脏六腑比作零件,那么只有当所有零件共同改善之后,机器才能更好地运转。护肝、强肝也是一样,需要结合脾、胃、肾、肺一起调理,才能让人体健康的机器运转达到更好效果。
为此,在节目中,专家介绍一种南方医科大学参与研发的“吃菜养肝方”。方子的整体思路是,选用鱼腥草、蒲公英、栀子、山楂、黄芪、当归六大养肝之宝,进行合理配比,一方面修复肝组织、强化肝功能,一方面激发脾、胃、肾、肺的功能,从而改善肝脏运行环境,达到协同调理肝脏功能。其中,鱼腥草有清热解毒功效,可以清除肝脏内毒素和垃圾,增强肝细胞的抗氧化和抗病毒能力,防止继续损伤。蒲公英、栀子有抗炎疏肝功效,可杀菌抗炎,消除肝脏炎症,同时疏通肝胆经,加快肝脏内毒素和垃圾的排出。山楂、黄芪、当归有补气养血的功效,可以补肝气、养肝血,推动气血生化,促进细胞再生,让肝脏从源头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