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有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本文分析了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现状,并提出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的对策。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对策
一、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的意义
21世纪的现代职业教育愈加大众化,给高等职业院校带来了更多的新机遇和挑战。“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等战略的实施,迫切需要高职院校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而如何提高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校内涵,就显得尤为重要。近几年,教育部等部门陆续出台《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号)和《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教职成司函〔2015〕168号)等文件,促进高职院校建立常态化人才培养质量自主保证机制,不断完善具有院校特色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提升基于校本数据中心的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形成融入行业文化的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文化。强化学校的教育质量保证主体作用,有利于高职院校更好地发展,为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人才支撑。
二、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现状
国家在近年来开展了高职试点院校的诊改工作,更好地发挥了学校的优势与特色,并形成了众多成果,全国各高职院校都先后启动了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工作,在工作的推进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1. 学校全体教职工须提高对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的认识。人才培养需要举全校之力,教学质量是所有教学活动的综合体现,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涉及学校的管理人员、教师、学生等各方面的工作,因此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的实施,是一项全新的复杂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如果学院领导缺乏重视、未发动全员参与,就难以顺利开展该工作。
2. 高职院校的评估烙印深,难以消除。有些高职院校还没清楚地区分诊改工作与前两次进行的评估工作的本质不同。在传统的评估过程中,各高职院校成立专门的迎评机构或专项组,按照教育主管部门出具的评估细则准备各项材料,迎接评估专家现场考察、核查资料、打分、反馈,给出等第。而现在开展的诊改工作不同于传统的评估工作,在诊改工作中,學校要主动地依据诊断点及人才培养工作要素查找学校自身存在的诸多问题,分析根源,解决问题,循环改进,不断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建设。
3. 高职院校诊断与改进工作机构不健全、力量薄弱。目前很多院校的诊断与改进机构还未真正建立,缺少专业的教学质量督导、评价指导人员,缺乏有效的培训,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系统性、整体性、科学性还有所欠缺,还没有形成一套科学完整、操作性强的方法,系统的诊改工作很难开展。不少院校还处在观望、等待阶段,缺乏创新意识。学校应该根据现状进行客观分析,确立诊断与改进思路,逐步建立符合自己学校特色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4. 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在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亟须进行信息化建设。有些学校由于之前缺乏整体的设计和规划,基本数据不健全,各管理系统相互独立,形成了“信息孤岛”,还有些学校重硬件轻软件,在实际的信息化应用中出现诸多问题,因此学校需要不断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
三、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的对策分析
1. 提高认识,更新质量理念,明确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的工作目标。质量管理是一所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学校应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加强培训与学习,理清诊改工作与传统评估的本质区别,以质量提高为核心,推进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是职业院校增强自身竞争力,提高办学效益的重要途径。学校全员都要围绕办学宗旨和发展目标开展工作,树立“以质量求生存,以优质服务求发展”的质量意识。学校应明确目标,把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基本要素,精准理解诊改工作的内涵,做好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立与运行的实施方案。工作的目标与学院的十三五规划相契合,设计常态化、全要素、网络化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立具有学校特色的目标链和标准链,完善质量管理与运行流程,建立常态化、可持续地诊断与改进工作机制,建设覆盖校园的信息化智能校园管理平台,培育具有学校特色的质量文化。
2. 健全独立的质量管理机构,重视理论方法研究,合理应用于实践。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工作是一项涉及学校各方面的复杂工程,需要建立一个独立的质量管理机构,组建一支专业的质量保障专家队伍,且需花大量时间和精力研究质量管理等一系列相关理论,寻找合适的理论方法应用于实践。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引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全面质量管理(TQM)、SWOT、PDCA、目标管理、卓越绩效管理等理论,将这些理论原理应用于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中。如全面质量管理是以产品质量为核心,建立起的一套科学、严密、高效的质量体系,提供满足用户需要的产品或服务,组织内每一位成员共同参与各项活动,包括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四个阶段。将全面质量管理引入高等教育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研究实践中,注重学生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管理,构建教育教学质量的保障体系和相应的子系统。教育教学质量的管理过程即从学生入学、在校学习、毕业的全过程,形成全员参与、全程控制、全面管理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人才培养质量体系在需求调研、目标设置、标准制订、规划设计、组织实施、过程监控、诊断改进等全过程中形成,以不断完善教学管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 高职院校应根据自身需求,规划和建设覆盖校园的信息化智能体系,建立智能管理平台。学校应把分散的、各自为政的信息化系统互通互联,消除信息孤岛,将资源整合进一个整体的信息管理平台。通过智慧校园信息化平台的数据采集与分析功能,把日常工作与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及各项信息的采集紧密衔接,利用大数据进行分析,完善预警功能,实时推送和应用有效的信息来推动管理方式的改变,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服务等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智能支撑,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及时为学校人才培养和管理决策提供参考,形成学校的内部质量监控系统的数据支撑自动化体系,满足国家数据平台的需要,自动推送相关数据。
参考文献:
[1]李彬,阮冬生,李敬芬.地方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的研究与实践——以湖州师范学院为例[J].现代教育科学,2013(5).
[2]汤玉梅.新建高职院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初探[J].今日中国论坛,2013(19).
[3]石猛.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完善[J].学理论,2014(3).
[4]程时用. 谈如何构建高职教育质量保障体系[J]. 职业教育研究,2014(4).
[5]朱星荧.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完善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1.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对策
一、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的意义
21世纪的现代职业教育愈加大众化,给高等职业院校带来了更多的新机遇和挑战。“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等战略的实施,迫切需要高职院校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而如何提高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校内涵,就显得尤为重要。近几年,教育部等部门陆续出台《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号)和《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教职成司函〔2015〕168号)等文件,促进高职院校建立常态化人才培养质量自主保证机制,不断完善具有院校特色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提升基于校本数据中心的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形成融入行业文化的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文化。强化学校的教育质量保证主体作用,有利于高职院校更好地发展,为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人才支撑。
二、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现状
国家在近年来开展了高职试点院校的诊改工作,更好地发挥了学校的优势与特色,并形成了众多成果,全国各高职院校都先后启动了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工作,在工作的推进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1. 学校全体教职工须提高对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的认识。人才培养需要举全校之力,教学质量是所有教学活动的综合体现,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涉及学校的管理人员、教师、学生等各方面的工作,因此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的实施,是一项全新的复杂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如果学院领导缺乏重视、未发动全员参与,就难以顺利开展该工作。
2. 高职院校的评估烙印深,难以消除。有些高职院校还没清楚地区分诊改工作与前两次进行的评估工作的本质不同。在传统的评估过程中,各高职院校成立专门的迎评机构或专项组,按照教育主管部门出具的评估细则准备各项材料,迎接评估专家现场考察、核查资料、打分、反馈,给出等第。而现在开展的诊改工作不同于传统的评估工作,在诊改工作中,學校要主动地依据诊断点及人才培养工作要素查找学校自身存在的诸多问题,分析根源,解决问题,循环改进,不断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建设。
3. 高职院校诊断与改进工作机构不健全、力量薄弱。目前很多院校的诊断与改进机构还未真正建立,缺少专业的教学质量督导、评价指导人员,缺乏有效的培训,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系统性、整体性、科学性还有所欠缺,还没有形成一套科学完整、操作性强的方法,系统的诊改工作很难开展。不少院校还处在观望、等待阶段,缺乏创新意识。学校应该根据现状进行客观分析,确立诊断与改进思路,逐步建立符合自己学校特色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4. 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在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亟须进行信息化建设。有些学校由于之前缺乏整体的设计和规划,基本数据不健全,各管理系统相互独立,形成了“信息孤岛”,还有些学校重硬件轻软件,在实际的信息化应用中出现诸多问题,因此学校需要不断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
三、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的对策分析
1. 提高认识,更新质量理念,明确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的工作目标。质量管理是一所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学校应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加强培训与学习,理清诊改工作与传统评估的本质区别,以质量提高为核心,推进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是职业院校增强自身竞争力,提高办学效益的重要途径。学校全员都要围绕办学宗旨和发展目标开展工作,树立“以质量求生存,以优质服务求发展”的质量意识。学校应明确目标,把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基本要素,精准理解诊改工作的内涵,做好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立与运行的实施方案。工作的目标与学院的十三五规划相契合,设计常态化、全要素、网络化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立具有学校特色的目标链和标准链,完善质量管理与运行流程,建立常态化、可持续地诊断与改进工作机制,建设覆盖校园的信息化智能校园管理平台,培育具有学校特色的质量文化。
2. 健全独立的质量管理机构,重视理论方法研究,合理应用于实践。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工作是一项涉及学校各方面的复杂工程,需要建立一个独立的质量管理机构,组建一支专业的质量保障专家队伍,且需花大量时间和精力研究质量管理等一系列相关理论,寻找合适的理论方法应用于实践。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引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全面质量管理(TQM)、SWOT、PDCA、目标管理、卓越绩效管理等理论,将这些理论原理应用于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中。如全面质量管理是以产品质量为核心,建立起的一套科学、严密、高效的质量体系,提供满足用户需要的产品或服务,组织内每一位成员共同参与各项活动,包括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四个阶段。将全面质量管理引入高等教育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研究实践中,注重学生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管理,构建教育教学质量的保障体系和相应的子系统。教育教学质量的管理过程即从学生入学、在校学习、毕业的全过程,形成全员参与、全程控制、全面管理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人才培养质量体系在需求调研、目标设置、标准制订、规划设计、组织实施、过程监控、诊断改进等全过程中形成,以不断完善教学管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 高职院校应根据自身需求,规划和建设覆盖校园的信息化智能体系,建立智能管理平台。学校应把分散的、各自为政的信息化系统互通互联,消除信息孤岛,将资源整合进一个整体的信息管理平台。通过智慧校园信息化平台的数据采集与分析功能,把日常工作与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及各项信息的采集紧密衔接,利用大数据进行分析,完善预警功能,实时推送和应用有效的信息来推动管理方式的改变,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服务等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智能支撑,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及时为学校人才培养和管理决策提供参考,形成学校的内部质量监控系统的数据支撑自动化体系,满足国家数据平台的需要,自动推送相关数据。
参考文献:
[1]李彬,阮冬生,李敬芬.地方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的研究与实践——以湖州师范学院为例[J].现代教育科学,2013(5).
[2]汤玉梅.新建高职院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初探[J].今日中国论坛,2013(19).
[3]石猛.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完善[J].学理论,2014(3).
[4]程时用. 谈如何构建高职教育质量保障体系[J]. 职业教育研究,2014(4).
[5]朱星荧.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完善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