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中,有一颗行星叫潘莹

来源 :第二课堂(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qingcs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5月15日,在美国内华达州雷诺市展览中心,被誉为世界青少年“科学世界杯”大赛的Intel ISEF(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举行了盛大的颁奖典礼。来自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高三学生潘莹穿着礼服站在台上,领取了分量很重的工程学——材料科学二等奖和美国知识产权法律协会专项一等奖。这是当年中国代表团的最好成绩。
  
  潘莹是谁?用潘莹自己的话来说,她是一个“不够聪明,也不漂亮,但是有梦想”的女孩;用她爸爸妈妈或朋友们的话来说,她是一个最坚持的姑娘;用了解她的发明的人的话来说,她是一个最美的创造者。那她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如果你想知道,就一起去认识一下她和她的发明吧!
  
  潘莹:我曾经心灰意冷
  
  初中的时候,潘莹的成绩很优秀,但是进入华南师范大学附中之后,面对全省各地来的尖子学生,她的考试成绩落差很大。特别是数学,它几乎成了潘莹的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在全年级600多名学生中,潘莹的数学成绩总是排在400多名,严重影响了她的总成绩。“而且不论我怎么努力,花再多的时间,用再多的功,好像都没什么起色。”潘莹说,“从初中开始,我就知道自己不是一个很聪明的学生,所以我只有比别人更加努力。”这也是潘莹能够以优异成绩考入重点中学的原因。
  但是对于数学,潘莹遇到了最大的挫折,一度心灰意冷。“那时我很敏感,很没有自信。我不聪明,也不漂亮,成绩也不是最好的,好像也不是学理工科的料。”
  那一段时间,潘莹很不开心。幸运的是,她遇到了一个很好的老师。生物学科的夏老师负责学校的科技兴趣小组,他经常鼓励潘莹。他说:“虽然你数学不算好,但并不意味着你做不好科学研究。”夏老师教她观察生活,增加自信心,去做科技方面的尝试,并在实践中改变自己,多和别人交流。
  从此,在生活当中,潘莹展开了悉心观察,某一天,她的灵感被激发了,她决定开始做一个研究项目。
  
  潘莹:我想帮助他们
  
  潘莹家有一位邻居是个截肢者,他每天都要戴假肢。邻居经常跟潘莹说起用假肢时遇到的种种问题,潘莹也亲眼见到过很多次他因用假肢而遇到的麻烦。假肢是木制的,接受腔和腿连接固定起来后才可以使用,一般都是采用真空吸着式。假肢接受腔坚硬不可调,没有专用内衬,使用者常感觉闷热,非常不舒服,因此皮肤接触部分经常会出现过敏症状,长期使用还会滋生细菌,出现肌肉萎缩等症状。而且假肢穿戴起来十分不便,每穿一次、脱一次都要费很大的工夫。此外,假肢使用一段时间后很难再保持真空状态,得重新更换,更换假肢的费用比较昂贵,最便宜的也在1000元左右。虽然这些问题长期困扰着截肢者,但对于截肢者来说,不用假肢会更不方便。
  潘莹就读的中学在一家医院附近,因此潘莹经常能看到截肢的患者。有一次她上网一查,结果吓了一跳,原来全国竟有80万截肢者。
  “80万啊,他们每天都要忍受假肢带来的痛苦!”看到这些,潘莹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她想设计一种方法或者产品,让假肢使用者摆脱这些痛苦。潘莹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帮助这些截肢者。
  
  潘莹:不放弃
  
  开始很不顺利。潘莹上网查资料,发现国内的资料很少,虽然全国做假肢的厂子不少,但这方面的科研却很少有人做,能借鉴的东西不多。她只好去国外的假肢研究机构网站查询。她下载了一些免费的论文,仔细研读后受到了启发。
  潘莹开始针对性地自学一些物理、化学、材料等方面的知识,她想用加硅胶做假肢内衬的方式解决现有假肢存在的问题。学校的老师不太懂这个领域的知识,就建议她联系大学或者科研院所的专家,寻求他们的指导。
  潘莹没想到的是,她先后联系了7所大学和科研院所的专家,都被他们以各种理由委婉地拒绝了。他们有的工作忙不想多事,有的觉得她一个高中生不能做出什么东西,有的怕承担责任。“反正都有各自的理由。”潘莹失望地说。
  虽然不停碰壁,但是潘莹不想放弃。因为为了做这个研究,她曾找很多残疾人做过访问,深入了解了他们的感受和建议。所有截肢者的现实生活都表明,假肢不好用是一个很困扰的问题。他们对潘莹非常热情,纷纷鼓励她,很多残疾人还热切盼望有一天能够用上潘莹的发明。
  潘莹说:“每次采访残疾人回来,我的心都不能平静,我想帮助他们,我知道这件事是有意义的。”后来潘莹的功课有些紧张,而且还要考托福和SAT,“好几次成绩不理想,托福考了3次,SAT考了5次”,考试和做研究起了冲突,但是想到那些残疾人的痛苦和他们热切期盼的眼光,潘莹对自己说:“不能放弃!”
  
  所有帮助过我的人
  
  时间一天天过去,潘莹对假肢的认识越来越深,她开始设计产品,制作样品。她设想通过放在大腿接受腔中的可调型双囊腔假肢内衬垫解决问题。
  要做样品当然要花钱了,没有别的更好的渠道,也没有经费的支持,潘莹只能求助于父母。潘莹的家庭很普通,父母都是普通的劳动者。但是父母相信潘莹,特别是父亲和潘莹一起做过几次对残疾人的家访,感同身受。
  朴实的父亲对潘莹说:“你做的是一件好事,家里虽然没有太多的钱,但爸爸会支持你,支持到底!”
  在潘莹最困难的时候,在花了上万元还不知道是否能成功的情况下,爸爸坚守了这个承诺,而且还千方百计地和潘莹一起想办法解决各种实际困难。
  做样品的过程中有很多细节,也碰到了很多问题。为了做好样品,解决问题,潘莹和爸爸几乎动用了所有可用的社会资源。在工厂工作的叔叔给潘莹带来了专用的钉子;做电子产品的叔叔告诉潘莹到哪买又便宜又好用的元器件;同学的爸爸是做美容的,他帮潘莹做了样品模型……
  说到这些,潘莹泪流满面:“没有爸爸妈妈,没有那些帮助我的亲戚,父母的朋友,还有同学的爸爸,我不可能做出这个样品。”
  潘莹说:“我的很多设计都来源于生活中的发现。爸爸有高血压,家里的血压计启发了我,然后我设计出了智能充气系统。内衬设计则受到了水枕头的影响……”
  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到2009年3月,潘莹努力了一年半才成功。“这个样品不知道做了多少代,材料和设计已经是第四代了。以前没有电子系统,后来加了智能充气系统。开始样品很大,现在已经能够把它方便地放入假肢中,成为了一个完整的产品,而且已经成功申请了发明专利。”
  项目介绍中,潘莹用这样几句话概括了那一年半的工作:“首先,我使用硅胶并运用独创的撒盐法制作并加工了双层侧面内衬垫,通过研究硅凝胶交联度与其属性的关系,制出了填充内囊腔的材料。随后,我利用硅胶海绵制作出底部内衬垫以缓冲与吸汗,下层设置气囊以调节受力面。最后,我研制出智能充气系统,把它与侧面内衬垫外囊腔连接,通过气压传感技术监测假肢穿戴与运动状态,实时调节内衬垫松紧。试验表明,本项目有效地降低了接受腔更换频率,提高了假肢舒适度与安全性,简化了穿着步骤,受到残疾人欢迎。它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能够进一步推广到各种假肢中。”
  
  潘莹:我会继续
  
  2009年5月15日,美国内华达州雷诺市展览中心,被誉为世界青少年“科学世界杯”大赛的Intel ISEF(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 颁奖典礼上,作为评委出席的1500多名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包括多位诺贝尔奖得主),把分量很重的工程学——材料科学二等奖和美国知识产权法律协会专项一等奖颁给了潘莹。按国际惯例,太空中将有一颗小行星以潘莹的名字命名。
  在Intel ISEF大赛现场,每个选手都有自己的一个展台,可以向评委和观众介绍自己的研究项目。大赛期间,潘莹的展台前人流涌动,咨询者络绎不绝,评委和观众对潘莹的项目都给予了高度评价。特别是十几位参赛的残疾人选手和一些残疾观众,他们对潘莹的项目评价很高,认为它确实有助于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
  “我觉得这是对我最大的肯定和鼓励。”回到校园,这名曾经对自己失去信心的女生有点腼腆地接受了记者访问,“我最大的幸福,就是听到残疾人说,这个产品对他们有用。但我做得还不够,希望自己今后能为更多的残疾人做更多的事情。”
  幸运的是,美国著名女子学院Bryn Mawr College给潘莹提供了全额奖学金,并且为她继续从事残疾人假肢方面的研究提供支持。
  潘莹说:“我会继续的,我会继续坚持,继续努力,让这个产品真正造福于截肢患者。”
  
  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被誉为世界青少年“科学世界杯”的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Intel ISEF)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参与最广、影响最盛的中学生科技创新大赛,至今已举办60届。
  每年参加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决赛的选手,都是从全球550多个各种类型的科学竞赛中选拔出来的。自2000年开始,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组织中国学生参加一年一度在美国举行的总决赛。在过去的 9 年里,共计209名中国内地学生参与了136个项目的竞赛并获得了 141个奖项。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