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任务化、流程化、标准化为特征的工作过程导向管理思维对现代企业生产产生了重大影响。从企业的角度来看,生产过程的精细化管理能够促进产品品质的提升;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引入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理念将改变当前职业教育教学的思路,有效促进生产过程与教学过程的融合,实现职业教育专业课教学模式的创新。
一、“13·37”教学模式核心内容
面向工作过程的“13·37”教学模式,由“13”和“37”两部分组成,“13”要解决的是“方向”和“方法”的问题,“37”要解决的是“如何做”的问题。
“13”中的“1”指的是“一个工作任务”。“工作任务”在内容选取上要做到“典型、明确、高效”,在实施形式上要做到“一导一模一结合”,即“导学案要模拟真实的工作场景,实现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结合”。“工作任务”是该教学模式的核心。“3”是指“自主、合作、探究”3种学习方法和学习原则。
“37”中的“3”是指“一张工作任务明白卡,一份工作成果鉴定表,一份业绩报表”,它们将融入教学各个环节,成为课程实施的有力推手。“7”是指教学实施的7个环节,即“创设工作情景→领取工作任务→确定工作角色→设计工作方案→实施工作过程→鉴定工作成效→反思工作效果”。
二、“13·37”教学模式的实质
面向工作过程导向的“13·37”教学模式的实质是,创造真实的工作环境,教学内容任务化、模块化、项目化,以工作任务的完成为目标导向,以工作职责为心理导向,以职业发展为行为导向。项目教学法和职业发展导向培养模式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工作环境下项目教学法与职业发展导向培养的有机结合。”
表达公式:
“13·37”教学模式 = 项目教学法 + 职业发展导向培养模式
面向工作过程的“13·37”教学模式核心是“工作任务”,教学活动均围绕“工作任务”开展,问题因任务而起,因任务而做,因任务而终,“工作任务”可以被看作一个个的项目任务。所以,“13·37”教学模式采用的也是项目教学。然而在项目之外,“13·37”教学模式更加重视工作环境的塑造和学生角色的定位,更注重学生个人的因素,因此与项目教学法相比,“13·37”教学模式已经不再是一种简单的流程式教学法,而是一种具有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特色的新型教学模式。
就教学环节的设置来讲,“13·37”课堂教学采用的是“三段七环”教学法,如下图所示:
面向工作过程导向的“13·37”教学模式“三段七环”教学法
面向工作过程的“13·37”教学模式把整个学习过程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任务或事件,设计出一个个工作任务项目教学方案,按行动思路设计教学思路,不仅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职业能力,这里的能力已不仅是知识能力或者专业能力,而是涵盖了如何解决问题的能力、接纳新知识的学习能力,以及与人协作完成工作任务(包括客户沟通、方案设计、组织生产、售后服务)的社会能力等诸多方面。
三、面向工作过程导向的“13·37”教学模式的特点
“13·37”教学模式最显著的特点是“以工作任务为主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支配课堂”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团队合作、探究发现的新型教学模式。
1.目标指向具有多样性。学生层面,通过转变学习方式,在主动积极的学习环境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培养其分析、归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层面,通过对学生的指导,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学校层面,建立全新的课程理念,提升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目标,通过 “13·37”教学模式的实施,寻求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内容、管理特点、考核评价体系、配套设施等方面的革新,逐步完善和重新整合中等职业学校校本教材课程体系。
2.职业定位准确,效率高。 “13·37”教学模式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与企业实际工作过程相衔接,具有学习目标明确、职业定位准确、易形成职业素养的特点,并且教学效果可测评性好。
3.针对性强,可控性好。“13·37”教学模式立足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际,教学环节重实践、轻理论,适合逻辑思维能力和学术水平能力相对较差、实践动手能力较强的职业学生的特点。教学过程由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学生的活动由教师全程指导,有利于学生集中精力学习技能。
四、“13·37”教学模式模型
学校应构建更加开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学习主动性得到进一步增强,除以自主学习、团队合作、探究发现为核心的学法取向和以自我定位、自我认知、解决问题、动手能力、归因能力为核心的能力取向外,应更加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对资源的强烈诉求。课节时间轴与学业业绩报表时间轴和学法取向、能力取向、资源取向相互结合,形成独具特色的“四维三取向”模型,使面向工作过程导向的“13·37”教学模式更趋成熟。
五、“13·37”教学模式学法取向的资源诉求
“13·37”提倡自主学习、团队合作、探究发现的学法取向,该学法取向要求学生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既提出内在的学法精神诉求,又提出外在的精品资源诉求,这些诉求的核心是:“通过自己的主观努力,能够方便快捷地寻求到解决问题的必要资源。”为保证学生在课堂活动中能够实现这些诉求,必须给学生足够的资源,包括教科书、参考书、微课、练习题、图文教程、基于互联网的教学资源库等。
六、“13·37”教学模式模型分析
1.从师生主导课程时长比来说,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主要完成“创设工作情景”“制定工作任务”和“鉴定工作成效”三个环节,前两个环节在备课过程中已经确定,在实施过程中只需做好铺垫、明确工作任务,后一个环节与工作任务验收小组共同完成,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活动所占时间为十分钟。其他四个环节均由学生自主完成,占时四十分钟。师生主导课程时长比为1∶4,教师还权课堂,学生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2.从教学实施的主体来说,“确定工作角色”“确定工作方案”两个环节由学生完成,既满足了新教学理念的需要,又彰显了该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优势所在。这一转变把教师的主动权归位给学生,让学生实现“做自己想做的事,走自己想走的路”,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自主学习更有动力,合作学习更加高效,探究学习更加深入。
3.从教学实施的全过程来说,教学过程完全模拟真实的工作过程,教学过程诸环节始终围绕工作任务展开,有四个方面好处。一是学生进行岗位角色定位,培养了学生岗位责任意识。二是师生拥有共同学习目标和价值追求——完成工作任务。三是教师从作业布置者变成助力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顾问,构建出合作共赢的师生关系。四是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工作的能力。
4.从课程评价体系来说,单个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由验收小组通过填写任务实施鉴定表、客户采纳意见两种方式实现,体现形成性评价;工作效果反思是对工作任务实施过程的全面反思,体现过程性评价;学科单个工作任务汇总,形成月工作业绩报告、学科工作业绩报告、年工作业绩报告,体现过程性评价与结论性评价的统一。
在面向工作过程导向的“13·37”教学模式的具体实践中,教师的作用不再是一部百科全书或一个供学生利用的资料库,而是成为了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顾问,帮助学生在独立研究的道路上迅速前进,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识,掌握新内容。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独立完成项目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提高了理论水平和实操技能,而且在教师有目的地引导下,培养了综合能力。同时,教师在观察学生、帮助学生的过程中,开阔了视野,提高了专业水平。可以说,面向工作过程导向的“13·37”教学模式是师生共同完成工作任务、共同取得进步的高效之路。在中等职业学校中,面向工作过程导向的“13·37”教学模式有其独特的优势,应更进一步总结提高,广泛试用推广。
(本文系河南省204年中等职业教育课题规划项目“面向工作过程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责编 李亚婷)
一、“13·37”教学模式核心内容
面向工作过程的“13·37”教学模式,由“13”和“37”两部分组成,“13”要解决的是“方向”和“方法”的问题,“37”要解决的是“如何做”的问题。
“13”中的“1”指的是“一个工作任务”。“工作任务”在内容选取上要做到“典型、明确、高效”,在实施形式上要做到“一导一模一结合”,即“导学案要模拟真实的工作场景,实现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结合”。“工作任务”是该教学模式的核心。“3”是指“自主、合作、探究”3种学习方法和学习原则。
“37”中的“3”是指“一张工作任务明白卡,一份工作成果鉴定表,一份业绩报表”,它们将融入教学各个环节,成为课程实施的有力推手。“7”是指教学实施的7个环节,即“创设工作情景→领取工作任务→确定工作角色→设计工作方案→实施工作过程→鉴定工作成效→反思工作效果”。
二、“13·37”教学模式的实质
面向工作过程导向的“13·37”教学模式的实质是,创造真实的工作环境,教学内容任务化、模块化、项目化,以工作任务的完成为目标导向,以工作职责为心理导向,以职业发展为行为导向。项目教学法和职业发展导向培养模式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工作环境下项目教学法与职业发展导向培养的有机结合。”
表达公式:
“13·37”教学模式 = 项目教学法 + 职业发展导向培养模式
面向工作过程的“13·37”教学模式核心是“工作任务”,教学活动均围绕“工作任务”开展,问题因任务而起,因任务而做,因任务而终,“工作任务”可以被看作一个个的项目任务。所以,“13·37”教学模式采用的也是项目教学。然而在项目之外,“13·37”教学模式更加重视工作环境的塑造和学生角色的定位,更注重学生个人的因素,因此与项目教学法相比,“13·37”教学模式已经不再是一种简单的流程式教学法,而是一种具有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特色的新型教学模式。
就教学环节的设置来讲,“13·37”课堂教学采用的是“三段七环”教学法,如下图所示:
面向工作过程导向的“13·37”教学模式“三段七环”教学法
面向工作过程的“13·37”教学模式把整个学习过程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任务或事件,设计出一个个工作任务项目教学方案,按行动思路设计教学思路,不仅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职业能力,这里的能力已不仅是知识能力或者专业能力,而是涵盖了如何解决问题的能力、接纳新知识的学习能力,以及与人协作完成工作任务(包括客户沟通、方案设计、组织生产、售后服务)的社会能力等诸多方面。
三、面向工作过程导向的“13·37”教学模式的特点
“13·37”教学模式最显著的特点是“以工作任务为主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支配课堂”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团队合作、探究发现的新型教学模式。
1.目标指向具有多样性。学生层面,通过转变学习方式,在主动积极的学习环境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培养其分析、归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层面,通过对学生的指导,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学校层面,建立全新的课程理念,提升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目标,通过 “13·37”教学模式的实施,寻求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内容、管理特点、考核评价体系、配套设施等方面的革新,逐步完善和重新整合中等职业学校校本教材课程体系。
2.职业定位准确,效率高。 “13·37”教学模式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与企业实际工作过程相衔接,具有学习目标明确、职业定位准确、易形成职业素养的特点,并且教学效果可测评性好。
3.针对性强,可控性好。“13·37”教学模式立足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际,教学环节重实践、轻理论,适合逻辑思维能力和学术水平能力相对较差、实践动手能力较强的职业学生的特点。教学过程由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学生的活动由教师全程指导,有利于学生集中精力学习技能。
四、“13·37”教学模式模型
学校应构建更加开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学习主动性得到进一步增强,除以自主学习、团队合作、探究发现为核心的学法取向和以自我定位、自我认知、解决问题、动手能力、归因能力为核心的能力取向外,应更加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对资源的强烈诉求。课节时间轴与学业业绩报表时间轴和学法取向、能力取向、资源取向相互结合,形成独具特色的“四维三取向”模型,使面向工作过程导向的“13·37”教学模式更趋成熟。
五、“13·37”教学模式学法取向的资源诉求
“13·37”提倡自主学习、团队合作、探究发现的学法取向,该学法取向要求学生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既提出内在的学法精神诉求,又提出外在的精品资源诉求,这些诉求的核心是:“通过自己的主观努力,能够方便快捷地寻求到解决问题的必要资源。”为保证学生在课堂活动中能够实现这些诉求,必须给学生足够的资源,包括教科书、参考书、微课、练习题、图文教程、基于互联网的教学资源库等。
六、“13·37”教学模式模型分析
1.从师生主导课程时长比来说,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主要完成“创设工作情景”“制定工作任务”和“鉴定工作成效”三个环节,前两个环节在备课过程中已经确定,在实施过程中只需做好铺垫、明确工作任务,后一个环节与工作任务验收小组共同完成,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活动所占时间为十分钟。其他四个环节均由学生自主完成,占时四十分钟。师生主导课程时长比为1∶4,教师还权课堂,学生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2.从教学实施的主体来说,“确定工作角色”“确定工作方案”两个环节由学生完成,既满足了新教学理念的需要,又彰显了该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优势所在。这一转变把教师的主动权归位给学生,让学生实现“做自己想做的事,走自己想走的路”,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自主学习更有动力,合作学习更加高效,探究学习更加深入。
3.从教学实施的全过程来说,教学过程完全模拟真实的工作过程,教学过程诸环节始终围绕工作任务展开,有四个方面好处。一是学生进行岗位角色定位,培养了学生岗位责任意识。二是师生拥有共同学习目标和价值追求——完成工作任务。三是教师从作业布置者变成助力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顾问,构建出合作共赢的师生关系。四是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工作的能力。
4.从课程评价体系来说,单个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由验收小组通过填写任务实施鉴定表、客户采纳意见两种方式实现,体现形成性评价;工作效果反思是对工作任务实施过程的全面反思,体现过程性评价;学科单个工作任务汇总,形成月工作业绩报告、学科工作业绩报告、年工作业绩报告,体现过程性评价与结论性评价的统一。
在面向工作过程导向的“13·37”教学模式的具体实践中,教师的作用不再是一部百科全书或一个供学生利用的资料库,而是成为了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顾问,帮助学生在独立研究的道路上迅速前进,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识,掌握新内容。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独立完成项目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提高了理论水平和实操技能,而且在教师有目的地引导下,培养了综合能力。同时,教师在观察学生、帮助学生的过程中,开阔了视野,提高了专业水平。可以说,面向工作过程导向的“13·37”教学模式是师生共同完成工作任务、共同取得进步的高效之路。在中等职业学校中,面向工作过程导向的“13·37”教学模式有其独特的优势,应更进一步总结提高,广泛试用推广。
(本文系河南省204年中等职业教育课题规划项目“面向工作过程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责编 李亚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