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清东陵陵区地处遵化县马兰峪镇,南有天台山,天台山西侧有葛山,山的阳面便是天津蓟县孙各庄满族乡地界了,两山之间,有天然隘口,通有御道。这就是清东陵的重要门户——西峰口,西峰口是帝后谒陵时所走的道路。在西峰口西侧的葛山下,建有隆福寺和隆福寺行宫。
【关键词】:清东陵;隆福寺;隆福寺行宫
隆福寺和隆福寺行宫是乾隆去东陵谒陵最后一站,建于乾隆九年。是谒陵沿途诸行宫中最为重要的一处。同时也是清东陵的重要组成部分。
隆福寺是一座专门为陵寝祭祀而修建的皇家御用寺庙。占地约80亩。据《日下旧闻考》中《汪由敦隆福寺碑略》载:“隆福寺始建于唐初,重修于金泰和三年,迨至乾隆九年奉敕重修隆福寺并兴建行宫。乾隆49年又扩建重修,乾隆51年秋完工”。扩建重修后的隆福寺之建筑规制为:“山门一座,天王殿一座,重檐真如大殿一座,万善正堂殿一座,法堂一座,大悲轮藏重檐殿两座,圆通地藏伽蓝祖师配殿四座,钟鼓楼二座,六方重檐碑亭二座,金刚殿二座。”《日下旧闻考》记载:“寺内恭悬皇上御书,关圣殿额曰:浩然正气。佛殿额曰:真如本相,又额曰:无往慈云。”重修隆福寺以后,于乾隆52年至53年在清西陵修建了同样规模的永福寺。乾隆在御制永福寺碑文中第一句话就说道:“永福寺例隆福寺而建也”。
不论是隆福寺还是永福寺,都是喇嘛庙,其主要原因就是便于北方少数民族所接受,已达到“起敬延福,奠安洪基”,“阐黄教,绥远人”的目的,因此乾隆皇帝仿造沈阳北陵实胜寺之例,在关内的东陵和西陵的陵区边界外各建一座规模宏大、制度崇宏的喇嘛庙。
自乾隆五十一年开始,隆福寺被派驻满洲达喇嘛一名、格思贵一名、德木齐一名、教习喇嘛3名、喇嘛20名。乾隆五十二年二月二十八日乾隆下令:“隆福寺所设喇嘛等,嗣后各陵遇有素服之日,即著在陵寝西配殿念经。”从此以后,每遇帝后忌辰,隆福寺便派13名喇嘛在陵寝的西配殿唪《药师经》1天,这项制度一直延续到清朝灭亡。
隆福寺还是清代帝后死后梓宫停灵暂安之所,咸丰皇帝死后定陵尚未竣工,停梓宫于隆福寺暂安达四年之久。直至同治四年八月,定陵主体工程告竣,才得以下葬。
据传,乾隆九年重修隆福寺时,从西藏某寺院移入隆福寺11尊铜佛像,其中座像三尊,高4米;站像8尊,高3米,11尊佛像,当地人称:三大士,八罗汉。
隆福寺行宫位于隆福寺西北300米,始建于乾隆九年,根据需要,之后又陆续增建了一些建筑。整个建筑群依山就势而建,占地50余亩。行宫中路分为东西两个平台,中间有矮花墙和汉白玉石雕花门相隔。建有大宫门三间,内奏事楼6间,二宫门3间,顺山殿6间,上用殿前后三排23间,穿堂1间,净房3间,游廊26间。东台为皇帝处理政务及休息之所;西台上砌有假山、曲经、花圃,半山腰处建有亭阁,是帝后们拜谒东陵时休息的地方。
隆福寺行宫自然景观优美,乾隆十二年时,皇帝御题了隆福寺行宫六景诗,每首诗都是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卷:
翠云山房
林峦积翠,蔚为行云,朝飞暮凝,在我几牖。山嘘气为云,而山以云而润。昌黎杂说中,龙以云灵,妙合斯旨。
底事名山无定容,夕阴朝晦变千峰。
沾衣常带蒙蒙雨,作盖还依落落松。
梦入楚王春一枕,诗成张蔚酒千钟。
谷神当令丰隆让,不信昌黎善说龙。
翠微室
山邻田盘,高仅及其半,随意点缀,殊引人入胜。因取尔雅语名吾室。刘禹锡云:山不在高。良然。
“岩腰卜筑绿云围,绝胜江楼坐翠微。
视听之娱足以极,冲容而静於焉归。
天仉道管参元要,木疏禽经辩是非。
疑有广成丹鼎迹,几回翘首眄林扉?”
碧献丹枫
山中杂树蓊蔚,而枫居多。秋晴经霜,朱紫绚烂,与青山白云相映。荆关得意笔,殆难为工。
锦树经秋设色工,绝非画里碧兮红。
顿教绚烂云霞上,却在寻常指顾中。
爱听呜禽声迥别,每看过鹿友相同。
朝岚夕霭山容幻,妙悟随时景不穷。
天半舫
依岩为楼,极目无穷,杜甫诗云:春水船如天上坐,未若此横出云表。真泛虚舟矣。
虚舟何处不堪拿?云水由来总一家。
兴到真教轻杜句,眼空直拟泛张槎。
几群鸾鹤随吟管,四百芙蓉入绿纱。
住处会心原不远,高眠风月棹烟霞。
挹霞叫月
东山初吐,流光入帷,开轩招之,冉冉欲下。挹流霞与同赏,结契独深。
横陈西岭据崇台,不设窗棂面面开。
写雾出楹招便止,高山得月唤应来。
聊因旷朗堪成伴,讵为淋漓共举杯。
识得住行原一贯,幽情畅叙几徘徊。
翼然亭
出西轩面横岭,亭中设便坐,近纳岚翠,远延野绿,仿佛香山来青景色
峰有飞来亭岂无?天然踞此不南图。
藉松为幄阴偏秀,倚石成章兴迥殊。
茶鼎烟飞云半野,棋枰声杂瀑千珠。
寄言纵目搜吟客,莫认琅邪岩畔途。
清朝覆亡后,中国内部陷入军阀混战,外部强敌环伺。清东陵地区处于无政府状态,胡景翼部拆买了经营二百余年的静寄山庄,继而孙殿英部盗掘了裕陵和定东陵。军伐混战,土匪当道,百姓极贫积弱,无以谋生。就在这个时期,隆福寺及行宫遭到毁灭性的破坏。据当地老人回忆,当寺院和行宫内的物品被盗卖贻尽后,一些闲汉刮下匾额与梁架上的铂金换取酒食,逐渐引发拆屋哄抢的局面。经营了200余年的皇家寺庙就毁在了乱世。据传,隆福寺的铜佛三大士和八大罗汉40年代被军阀炼成铜制作了炮弹。
在独乐寺院内,至今珍藏着28乾隆御制碑,这些碑原来就镶嵌在26间游廊的廊壁上,民国间,隆福寺行宫盗毁严重,这28块碑刻被转移到马伸桥龙王庙,民国《蓟县志》记载:“隆福寺行宫废,壁碑皆移嵌马伸桥会议厅壁上,迨三大士正位,厅中俨然佛殿,似亦佛所谓缘也”。
1974年,于桥水库增容,龙王庙被划为淹没区。大殿拆毁,这些碑刻被县文物保管所收藏于独乐寺。
参考文献:
[1]论清代陵寝制度在乾隆朝完备辉煌的表现及原因——清东陵文物管理处徐广源
[2]道光《蓟州志》沈锐
[3]民国《蓟县志》仇锡庭
【关键词】:清东陵;隆福寺;隆福寺行宫
隆福寺和隆福寺行宫是乾隆去东陵谒陵最后一站,建于乾隆九年。是谒陵沿途诸行宫中最为重要的一处。同时也是清东陵的重要组成部分。
隆福寺是一座专门为陵寝祭祀而修建的皇家御用寺庙。占地约80亩。据《日下旧闻考》中《汪由敦隆福寺碑略》载:“隆福寺始建于唐初,重修于金泰和三年,迨至乾隆九年奉敕重修隆福寺并兴建行宫。乾隆49年又扩建重修,乾隆51年秋完工”。扩建重修后的隆福寺之建筑规制为:“山门一座,天王殿一座,重檐真如大殿一座,万善正堂殿一座,法堂一座,大悲轮藏重檐殿两座,圆通地藏伽蓝祖师配殿四座,钟鼓楼二座,六方重檐碑亭二座,金刚殿二座。”《日下旧闻考》记载:“寺内恭悬皇上御书,关圣殿额曰:浩然正气。佛殿额曰:真如本相,又额曰:无往慈云。”重修隆福寺以后,于乾隆52年至53年在清西陵修建了同样规模的永福寺。乾隆在御制永福寺碑文中第一句话就说道:“永福寺例隆福寺而建也”。
不论是隆福寺还是永福寺,都是喇嘛庙,其主要原因就是便于北方少数民族所接受,已达到“起敬延福,奠安洪基”,“阐黄教,绥远人”的目的,因此乾隆皇帝仿造沈阳北陵实胜寺之例,在关内的东陵和西陵的陵区边界外各建一座规模宏大、制度崇宏的喇嘛庙。
自乾隆五十一年开始,隆福寺被派驻满洲达喇嘛一名、格思贵一名、德木齐一名、教习喇嘛3名、喇嘛20名。乾隆五十二年二月二十八日乾隆下令:“隆福寺所设喇嘛等,嗣后各陵遇有素服之日,即著在陵寝西配殿念经。”从此以后,每遇帝后忌辰,隆福寺便派13名喇嘛在陵寝的西配殿唪《药师经》1天,这项制度一直延续到清朝灭亡。
隆福寺还是清代帝后死后梓宫停灵暂安之所,咸丰皇帝死后定陵尚未竣工,停梓宫于隆福寺暂安达四年之久。直至同治四年八月,定陵主体工程告竣,才得以下葬。
据传,乾隆九年重修隆福寺时,从西藏某寺院移入隆福寺11尊铜佛像,其中座像三尊,高4米;站像8尊,高3米,11尊佛像,当地人称:三大士,八罗汉。
隆福寺行宫位于隆福寺西北300米,始建于乾隆九年,根据需要,之后又陆续增建了一些建筑。整个建筑群依山就势而建,占地50余亩。行宫中路分为东西两个平台,中间有矮花墙和汉白玉石雕花门相隔。建有大宫门三间,内奏事楼6间,二宫门3间,顺山殿6间,上用殿前后三排23间,穿堂1间,净房3间,游廊26间。东台为皇帝处理政务及休息之所;西台上砌有假山、曲经、花圃,半山腰处建有亭阁,是帝后们拜谒东陵时休息的地方。
隆福寺行宫自然景观优美,乾隆十二年时,皇帝御题了隆福寺行宫六景诗,每首诗都是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卷:
翠云山房
林峦积翠,蔚为行云,朝飞暮凝,在我几牖。山嘘气为云,而山以云而润。昌黎杂说中,龙以云灵,妙合斯旨。
底事名山无定容,夕阴朝晦变千峰。
沾衣常带蒙蒙雨,作盖还依落落松。
梦入楚王春一枕,诗成张蔚酒千钟。
谷神当令丰隆让,不信昌黎善说龙。
翠微室
山邻田盘,高仅及其半,随意点缀,殊引人入胜。因取尔雅语名吾室。刘禹锡云:山不在高。良然。
“岩腰卜筑绿云围,绝胜江楼坐翠微。
视听之娱足以极,冲容而静於焉归。
天仉道管参元要,木疏禽经辩是非。
疑有广成丹鼎迹,几回翘首眄林扉?”
碧献丹枫
山中杂树蓊蔚,而枫居多。秋晴经霜,朱紫绚烂,与青山白云相映。荆关得意笔,殆难为工。
锦树经秋设色工,绝非画里碧兮红。
顿教绚烂云霞上,却在寻常指顾中。
爱听呜禽声迥别,每看过鹿友相同。
朝岚夕霭山容幻,妙悟随时景不穷。
天半舫
依岩为楼,极目无穷,杜甫诗云:春水船如天上坐,未若此横出云表。真泛虚舟矣。
虚舟何处不堪拿?云水由来总一家。
兴到真教轻杜句,眼空直拟泛张槎。
几群鸾鹤随吟管,四百芙蓉入绿纱。
住处会心原不远,高眠风月棹烟霞。
挹霞叫月
东山初吐,流光入帷,开轩招之,冉冉欲下。挹流霞与同赏,结契独深。
横陈西岭据崇台,不设窗棂面面开。
写雾出楹招便止,高山得月唤应来。
聊因旷朗堪成伴,讵为淋漓共举杯。
识得住行原一贯,幽情畅叙几徘徊。
翼然亭
出西轩面横岭,亭中设便坐,近纳岚翠,远延野绿,仿佛香山来青景色
峰有飞来亭岂无?天然踞此不南图。
藉松为幄阴偏秀,倚石成章兴迥殊。
茶鼎烟飞云半野,棋枰声杂瀑千珠。
寄言纵目搜吟客,莫认琅邪岩畔途。
清朝覆亡后,中国内部陷入军阀混战,外部强敌环伺。清东陵地区处于无政府状态,胡景翼部拆买了经营二百余年的静寄山庄,继而孙殿英部盗掘了裕陵和定东陵。军伐混战,土匪当道,百姓极贫积弱,无以谋生。就在这个时期,隆福寺及行宫遭到毁灭性的破坏。据当地老人回忆,当寺院和行宫内的物品被盗卖贻尽后,一些闲汉刮下匾额与梁架上的铂金换取酒食,逐渐引发拆屋哄抢的局面。经营了200余年的皇家寺庙就毁在了乱世。据传,隆福寺的铜佛三大士和八大罗汉40年代被军阀炼成铜制作了炮弹。
在独乐寺院内,至今珍藏着28乾隆御制碑,这些碑原来就镶嵌在26间游廊的廊壁上,民国间,隆福寺行宫盗毁严重,这28块碑刻被转移到马伸桥龙王庙,民国《蓟县志》记载:“隆福寺行宫废,壁碑皆移嵌马伸桥会议厅壁上,迨三大士正位,厅中俨然佛殿,似亦佛所谓缘也”。
1974年,于桥水库增容,龙王庙被划为淹没区。大殿拆毁,这些碑刻被县文物保管所收藏于独乐寺。
参考文献:
[1]论清代陵寝制度在乾隆朝完备辉煌的表现及原因——清东陵文物管理处徐广源
[2]道光《蓟州志》沈锐
[3]民国《蓟县志》仇锡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