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说制造大国会带来环保,能源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的话,投资大国,金融富国则是国人梦寐以盼的。既然如此,金融股就将是黄金十年的主打品种。
新年伊始,以工行、中行为首的金融股一度又将股指引上2800点,3000点近在咫尺。无疑,股市正在成为全民关注的热点,金融股更是热门中的大热门。
金融股疯涨,既有理性的一面,也有非理性的一面。
先说非理性。首先,估值已大大超过世界平均值。按工行、中行在招股书中预测2006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144元、0.127元,以1月4日收盘价6.05元和5.63元计算,市盈率已达42倍和44.33倍,市净率则为5.04倍和3.52倍,其他如招行、民生等市盈率也在40倍上下,而世界主要银行股的市盈率多在20倍以下,如汇丰控股目前股价145港元,以其2005年每股收益10.60港元计算,市盈率还不到14倍。谁都知道,中国银行股盈利平平,以总资产收益率衡量,世界平均水平在1%上下(2005年数据),如我国香港1.53%,美国1.55%,韩国1.13%,印度0.96%,日本较低为0.24%,而中国的上市银行多在0.5%~0.6%之间,股价(市盈率)竟高出世界平均水平1~2倍,这样的价位势难持久。
其次,银行股权重大,机构哄抢银行股是为了日后期指交易时处于主动地位。这话自然不错,但是,如果是通过操纵银行股进而来操纵指数期货,监管部门对此又岂能坐视不管?再说,离开价值为了某一目的而炒作,目的一旦达到,期指市场启动,股价还得从哪里来回哪里去。
第三,落霞与孤鹜齐飞,A股共H股同涨,国际投资者不也认同这个价位吗?此言大谬。且不说高盛、瑞银一类的国际大行都已发出中资银行股价位偏高的警告,鼓吹买进的多为中资机构,其实,炒高H股的直接动机就是为了高价发A股。2006年香港恒指涨幅30%,H股指数涨幅高达100%,除了开始H股确实被市场低估以外,就是因为从去年下半年起掀起一股H股回归潮,最典型的便是中国人寿。正是因为国寿H股股价节节攀升,才有了18.88元、96倍市盈率的国寿A股发行价——比起国寿,工行、中行们还可以再涨1倍呢——而这样做最大的得益者便是包括H股股东在内的老股东和上市公司。有论者已经指出,三年多前国寿H股发行价仅3.625港元,纵然加上这几年公司的成长性,目前A股发行价也只能定在7.96元,而现在却发到18.88元,这还是“偏低”的,国寿此举不是今天侵害国民利益,就是当初贱卖国有资产。目前,纯H股公司还有数十家,舆论已一再指出,今年将成为H股回归的“大年”,有国寿的榜样放在那里,哪一家不希望把H股股价炒高些,从而大大推高日后A股的发行价!
但是,金融股大涨也有其合理的一面。除了人民币升值,金融股持有的多是人民币资产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不可忽视,即中国已从制造大国逐步走向金融大国、投资大国。近十年来,经济学家总是把中国经济的特点归结为三句话:城市化、消费升级和世界工厂。如今,城市化的进程还在继续(步子已有所放慢),消费升级并不明显,世界工厂却因为贸易纠纷不断和外汇储备剧增而备受非议。消费升级没怎么升起来,投资升级却越发精彩纷呈,令人眼花缭乱,这里的投资主要不是对实体资本的投资,而是对虚拟资本的投资。一年多前,基金能发上20亿份已经不错,如今一天竟能发上400亿份;一年多前,整个A股市场流通市值才8000来亿元,如今,一个中国人寿便冻结了8000多亿元资金;两三年前,股市培育出一个亿万富翁已经可以大书特书,如今,亿万、十亿万乃至更高级别的富翁被批量生产出来,资本增长的速率如此之快,投资升级自然是几何级数!
所有这一切,根源就在于中国已经从资本短缺转变为资本过剩,1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16万亿元居民存款、10万亿元企业存款就是最好的注脚。如果说制造大国会带来环保、能源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的话,投资大国、金融富国则是国人梦寐以盼的。既然如此,金融股(包括银行、保险、证券、信托、以及公募和私募的基金公司、投资公司……)就将是黄金十年的主打品种。目前金融股疯涨,从某种意义上说是金融股偏少造成的,因为1400多家上市公司中金融股不过十来家,流通市值不过10%,而制造业则占到70%~80%。
新年伊始,以工行、中行为首的金融股一度又将股指引上2800点,3000点近在咫尺。无疑,股市正在成为全民关注的热点,金融股更是热门中的大热门。
金融股疯涨,既有理性的一面,也有非理性的一面。
先说非理性。首先,估值已大大超过世界平均值。按工行、中行在招股书中预测2006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144元、0.127元,以1月4日收盘价6.05元和5.63元计算,市盈率已达42倍和44.33倍,市净率则为5.04倍和3.52倍,其他如招行、民生等市盈率也在40倍上下,而世界主要银行股的市盈率多在20倍以下,如汇丰控股目前股价145港元,以其2005年每股收益10.60港元计算,市盈率还不到14倍。谁都知道,中国银行股盈利平平,以总资产收益率衡量,世界平均水平在1%上下(2005年数据),如我国香港1.53%,美国1.55%,韩国1.13%,印度0.96%,日本较低为0.24%,而中国的上市银行多在0.5%~0.6%之间,股价(市盈率)竟高出世界平均水平1~2倍,这样的价位势难持久。
其次,银行股权重大,机构哄抢银行股是为了日后期指交易时处于主动地位。这话自然不错,但是,如果是通过操纵银行股进而来操纵指数期货,监管部门对此又岂能坐视不管?再说,离开价值为了某一目的而炒作,目的一旦达到,期指市场启动,股价还得从哪里来回哪里去。
第三,落霞与孤鹜齐飞,A股共H股同涨,国际投资者不也认同这个价位吗?此言大谬。且不说高盛、瑞银一类的国际大行都已发出中资银行股价位偏高的警告,鼓吹买进的多为中资机构,其实,炒高H股的直接动机就是为了高价发A股。2006年香港恒指涨幅30%,H股指数涨幅高达100%,除了开始H股确实被市场低估以外,就是因为从去年下半年起掀起一股H股回归潮,最典型的便是中国人寿。正是因为国寿H股股价节节攀升,才有了18.88元、96倍市盈率的国寿A股发行价——比起国寿,工行、中行们还可以再涨1倍呢——而这样做最大的得益者便是包括H股股东在内的老股东和上市公司。有论者已经指出,三年多前国寿H股发行价仅3.625港元,纵然加上这几年公司的成长性,目前A股发行价也只能定在7.96元,而现在却发到18.88元,这还是“偏低”的,国寿此举不是今天侵害国民利益,就是当初贱卖国有资产。目前,纯H股公司还有数十家,舆论已一再指出,今年将成为H股回归的“大年”,有国寿的榜样放在那里,哪一家不希望把H股股价炒高些,从而大大推高日后A股的发行价!
但是,金融股大涨也有其合理的一面。除了人民币升值,金融股持有的多是人民币资产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不可忽视,即中国已从制造大国逐步走向金融大国、投资大国。近十年来,经济学家总是把中国经济的特点归结为三句话:城市化、消费升级和世界工厂。如今,城市化的进程还在继续(步子已有所放慢),消费升级并不明显,世界工厂却因为贸易纠纷不断和外汇储备剧增而备受非议。消费升级没怎么升起来,投资升级却越发精彩纷呈,令人眼花缭乱,这里的投资主要不是对实体资本的投资,而是对虚拟资本的投资。一年多前,基金能发上20亿份已经不错,如今一天竟能发上400亿份;一年多前,整个A股市场流通市值才8000来亿元,如今,一个中国人寿便冻结了8000多亿元资金;两三年前,股市培育出一个亿万富翁已经可以大书特书,如今,亿万、十亿万乃至更高级别的富翁被批量生产出来,资本增长的速率如此之快,投资升级自然是几何级数!
所有这一切,根源就在于中国已经从资本短缺转变为资本过剩,1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16万亿元居民存款、10万亿元企业存款就是最好的注脚。如果说制造大国会带来环保、能源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的话,投资大国、金融富国则是国人梦寐以盼的。既然如此,金融股(包括银行、保险、证券、信托、以及公募和私募的基金公司、投资公司……)就将是黄金十年的主打品种。目前金融股疯涨,从某种意义上说是金融股偏少造成的,因为1400多家上市公司中金融股不过十来家,流通市值不过10%,而制造业则占到7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