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中医政策调整后,创办中医学院与中医进医院、组织中医带徒弟和西医学习中医联袂而出,成为改进中医工作的具体措施.撷取当年《健康报》《南方日报》的连续报道,稽考广州中医学院初创的史实,庶几能举一反三,深切地理解第一批中医学院创办过程的艰辛.
【机 构】
:
广州中医药大学 广州,510006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医政策调整后,创办中医学院与中医进医院、组织中医带徒弟和西医学习中医联袂而出,成为改进中医工作的具体措施.撷取当年《健康报》《南方日报》的连续报道,稽考广州中医学院初创的史实,庶几能举一反三,深切地理解第一批中医学院创办过程的艰辛.
其他文献
汉代医学家淳于意在任齐国太仓长期间,出游学医行医,没能处理好与患者的关系,结果为人所告,遂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因医患纠纷引起的狱案。笔者考证认为,淳于意违犯的不是户籍法而是擅离职守罪,因中央政府对郡国仓储官员具有管辖权,所以淳于意被押解到京城长安,此案不是被人诬告而成的冤案。
邓铁涛是我国当代著名中医学家,在长达80余年的医疗教学科研生涯中,邓铁涛非常重视医史文献研究。本文从古籍整理、中国医学史研究、岭南医学研究等方面,对邓铁涛的医史文献成就进行总结概括。
基于中国知网数据库对中医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相关文献进行计量统计,并使用Citespace和VOSviewer可视化软件绘制相关知识图谱.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中医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发文量达642篇,中医药大学及其附属医院是主要的研究机构,核心研究团队已经初步形成.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因病机的认识、用药规律的挖掘、抗新型冠状病毒的中药药物机制的研究以及中医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试验等方面.未来可重视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结合以及后疫情时代中医药参与疫情防控和公共卫生体
“炮制十七法”是古人总结的17种传统炮制方法,在中药炮制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一般认为,“炮制十七法”是明代医家繆希雍在其著作《炮炙大法》卷首提出的。近年来也有学者提出“炮制十七法”是另一位明代医家罗周彦在其著作《医宗粹言》中提出的。本文总结了明代4部收栽“炮制十七法”的著作,分析对比其中“炮制十七法”的原文,探讨“炮制十七法”内容的演变情况,认为“炮制十七法”应为明代医家寇平在其中医儿科著作《全幼心鉴》中最早提出。
何立群教授论治糖尿病肾脏疾病(消渴病肾病),辨病为先,辨证为主,根据消渴病肾病气阴两虚为本、兼瘀夹湿浊毒内蕴的病机特点,临证熔活血、利水、祛湿、泄浊诸法于一炉,并酌加理气、祛风、温阳之品,选方以协定方糖肾宁为主辨证加减,常收以大方统御全局、却顽疾而起沉疴之功。
鉴于古人论脉言简意赅,学者不易通晓,特介绍管玉衡《诊脉三十二辨》以助于初学者。该书前十三辨构建了从脉象分类体系到诊脉辨证体系的脉学系统观。在脉象分类方面,管玉衡主张以简驭繁,宗滑伯仁六脉统象,结合脉象的阴阳五行分类;在诊脉辨证方面,管玉衡主张知常达变,先定纵横脉位,识胃气与五脏平脉,后辨太过不及、五脏五邪,断病症决死生。管玉衡的脉学系统层次清晰、由浅入深,初入岐黄者若熟读此脉学力著必用功少而获益多。
介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诊治经验。认为本病病位在肝,但与脾、肾关系密切,饮食不节、精神压抑、劳逸失度、先天禀赋不足是其主要病因(或诱发因素),病机核心不外脾虚、肝郁、肾虚,病理因素包括痰、湿、热、瘀与脂浊。治疗时以疏肝健脾补肾为基础,辅以利湿、化痰、清热、化瘀等治法,结合针灸、穴位敷贴内外相合,疗效满意。
慢性萎缩性胃炎多由饮食无节、嗜食冷饮烟酒所致,久而脾胃受戕,轻者胃阳被遏,久则中阳衰败.卞嵩京先生治胃首重胃阳,温运方为其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常用方.临床研究显示,温运方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可以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一定程度上逆转胃黏膜腺体萎缩和肠化生.今附验案两则,并加阐释.
舌诊是中医望诊的重要部分,《临证验舌法》谓:“凡内外杂症,亦无一不呈其形,著其色于舌。”相关内容历代医家均有论述,且十分丰富。近来研究表明,中医舌诊在“治未病”中具有预警作用。本文通过研究近些年中医舌诊在常见临床病证防治中的应用情况,研究中医舌象与临床常见病证检测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探索中医舌象在健康体检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方法研究认为,中医舌诊纳入健康体检项目值得尝试和进一步探索。
目前国内多数车站仍采用视频回放方式识别旅客异常行为,无法保障效率和精确度,影响车站安全稳定运营;为提升车站旅客异常行为监测的智能化水平,采用CNN算法,选取站台区域越界旅客为重点研究对象,对旅客异常行为进行智能识别;选取候车大厅、检票口等区域,采用MCNN算法对人群密度进行识别和监控;借助仿真平台和车站现场数据模拟验证,结果显示距站台第一、二边界内的人数均占当前视频画面总人数12%左右,识别率达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