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白被拒,你不知道自己多幸运

来源 :意林原创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loMrF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8岁的时候跟喜欢的人告白,在深冬发出那条短信,屏住呼吸等待回复。“叮咚”——答案在屏幕闪现,八个字,简明直接:“对不起,我不喜欢你。”
  当时我以为那是我感情生活的谷底,“不会更难受了吧?”我一边哭,一边心想。
  唉,才不是。
  我后来在感情里经历的更难受的事,不是拒绝,恰恰是没被拒绝——但也没被真正接受。



  众所周知,要让一段感情继续,总是需要一些节点的。
  比如,总得有人说“那我们在一起”,或者说“我们不要在一起”。或者,总得有人先伸出手,去碰另一个人的;总得有人发出告白短信,一字一句说:“这些天来,我一直在思考我们之间的关系……”
  “确定”,在感情里重要且难得。就算是确定的拒绝,都难得。
  我至今最有好感的一个男孩,是对我心里不会藏话的那个。
  他对我好奇时会主动接近,想跟我在一起的时候会直截了当地表达,后来他觉得我们不合适,也会第一时间说出来,连原因都给我讲得明明白白。
  这是我完全能接受的心碎——我知道在为一段什么样的关系心碎,我没有在稀里糊涂地跟一个“被拒绝也不接受”的人耗费精神。
  谈及这个话题,我其实可以说,“如果被拒绝很难受,那就充实自己,或者那就去喜欢下一个”。甚至更具体,“那就出去旅游,叫几个朋友去消愁”。但如今,我只觉得被拒绝很好,因为你可以非常健康地结束这段感情。
  相信我,得到了明確的拒绝,你对对方没有侥幸,没有疑惑,没有什么“究竟是喜欢还是不喜欢”等七拐八绕的猜想,很快就能忘掉。
  不需要别人指点,这个过程会非常自然。只有那种掺杂过多说不清、道不明的情节的感情,被两个人之间的摇摆不定、进一退三、冷热纠缠绕成了太复杂的线团,一直解不开。解不开的疙瘩最后终于长到心上。你无法知道有没有被爱过,所以你无法真正放下这一段。
  感情里最无法克服的,不是知道自己没有被爱,最无法克服的,是意难平。
  很年轻的时候,我追过万人迷,一开始他也知道我喜欢他。但我一直没得到过他的明确表态,其间两个人的感情便处于似是而非、莫名其妙的状态。而你或许不会相信的是,后来我再回想,其实真的希望他从一开始就说出那个“不”字。
  我真希望我得到的是拒绝,不是敷衍无趣的暧昧,不是利用,不是被他当作感情充沛时的备选、情感贫瘠时的将就。我不想做一个弹簧,成为他在不同状态之间转换时用以缓冲的连接;不想做他脑海里的模糊地带;不想饰演一个没有固定角色、漂流在他的人生剧本里,却永远被排除在深情台词之外的人。
  能得到拒绝,已经足够幸运。我不是为了安慰你那颗表白被拒的心,让你的心里好受一点才这么说。虽然看上去似乎是这样。其实,后来你自己也会慢慢领悟到,成年人世界里的感情,干脆果断的步骤不多,大家都举棋不定,彼此都谨小慎微;得到果断的喜欢是珍贵的,但得到果断的“我不喜欢你”的答案,也是好事。这说明你能及时往前走了,而且终将能把他忘得一干二净。
  这样的结局,总比没有被拒绝,却也没有被真正接受的更好。那个拒绝你的人,带着最为明确的答案,影子在你的生活里越来越浅,这是很正常的感情变换,也很健康。
  你不会像我一样,甚至在多年后,都不清楚当初究竟有没有被那个人挂念过几分,疑惑留存着,不得已却一直忘不掉。相信我,只要感情里有“及时”两个字,都不会太糟糕。
  (图/果酱的酱)
其他文献
客机机长伊里延多是个有着6100小时飞行经验的印度人,副駕驶叫雷米,累计飞行时间2275小时,二人都是经验丰富的航空人。然而,2014年12月,他们驾驶的飞机却失事了,机上162名乘客和机组人员全部罹难。  对于飞行员来说,最可怕的莫过于飞机上同一个小问题反复出现,结果麻痹了飞行员的意识。调查人员从维修记录上发现,在这次航班失事之前一年之内,飞机RTLU故障已经出现了23次,但都没有得到重视。因为
期刊
在灯红酒绿的都市里,覓得一粒柳芽、一朵野花、一刻清静,人会由衷地快乐。在杳无人烟的荒野上,发现一星灯火、一缕炊烟、一点人迹,人也会由衷地快乐。自然和文明,人皆需要,二者不可缺一。  人及其产品把我和自然隔离开了,这是一种寂寞。千古如斯的自然把我和历史隔离开了,这是又一种寂寞。前者是生命本身的寂寞,后者是野心的寂寞。那种两相权衡终于承受不了前一种寂寞的人,最后会选择归隐。人是自然之子,唯有置身在大自
期刊
我是一名用“生活”写作的作家,虽然完稿部分不长,但已收获不少读者。读者中有关心爱护我之人,亦有批评指摘之士。身为作家,不应独处象牙之塔,而应俯身倾听读者,却仍坚持写“有我”之书。两种方式并不矛盾,均是对读者的尊重。  一定要俯身倾听读者呼声。我不是看透世事的仙人佛陀,不是文学写作规则的制定者,只是一名初出茅庐的青年作家。年轻,因而缺少生活的经验。而身边的读者中不乏年长于我之人,正如韩愈所言:“生乎
期刊
作家写作之时,当坚定己见,不可为读者之观点所左右。而于人生之创作亦然:快意人生当信马由缰,当不为观者所羁绊。故曰: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读者之呼声,并不必然指向作品的升华;而他人之意见,也并不必然导向生活的正途。若战火之中的周树人听凭劝导一生行医,风雨如晦之中由谁来撑起民族的脊梁、血荐轩辕?若屈辱至极的司马迁依世俗之见引刃自决,茫茫尘寰之中又由谁来扛起如椽大筆、立起泰山?创造生活如著
期刊
那是一种能将耳朵洗净的声音。它甚至不会消散于流年里,总在某个寂寂的夜,飞过时间和空间的阻隔,悄悄潜入梦里的温暖。或许每个人的心里都流淌着一条河,曾经的人歌人哭散尽,只余那潺潺之音,伴着岁月的芬芳,洗去一路上的风尘。  儿时清澈的欢乐,是每个人念念回首间的家园。总会有一条小小的河流,每天淌过你的眼睛,就像那些沉默的岁月,当河流多年以后淌过心上,所有曾经的沉默都成为水声的背景。是谁在记忆里轻唱,是母亲
期刊
萨特说:“我是一个顺从的孩子,但我只顺从于我自己。”我们生活在千千万万个个体聚集的密集丛林,倾听他人的建议便好像为我这株小草拨开了一片迷雾,让我能感受到遥远的阳光,但这丛林中的声音太嘈杂,我必然要仔细分辨哪些声音能真正地帮助我,我会感激每一个这样的声音,我更会坚定自己的方向。  “读者”千千万。新媒体时代,我的生活这部“作品”被彻底地展现在了世人的眼前。我生活的每个细节都被人追逐。不论是早晨路上拈
期刊
“读书、考试、上好学校,变成最聪明的人。和你我少年时一样,这是陈念朴素的愿望。被欺负,被嘲笑,被丢进黑暗中,她仍想保护这个不太美好的世界。”我很喜欢这句话,是因为觉得陈念非常“有力量”,好像什么都打不倒她,一直很顽强。但是,我和陈念,不太一样。  读书时,我并不想考最好的学校,也考不上。我只想坚持写稿,投稿,最好能当个作家。  嗯,我有种梦想彻底破灭的感觉吧。我想,不只自己,应该有许多人会在某个时
期刊
他是一个来自农村的孩子,即便在校园里散步,也微微低着头,似乎总在想着什么。有人唤他名字,他会如梦方醒般抬起头,一副莫名其妙的样子看着你。  但就是这个看上去呆头呆脑的小孩,却在全国物理竞赛中拿了金奖,获得了保送清华的资格。我与孩子的指导老师坐在一起聊天,我问他,这样的孩子是怎样“教”出来的?他摇摇头:“我是没法教出来的。”  我很奇怪。  老师说,我们成人已经很难控制自己的各种欲望,而这个小孩子却
期刊
储蓄是穷人思维,消费才是富人思维。这可能是近年来最毁人的谬论。   让我们想象一下人类的第一笔财富的产生:当时,一群原始人,生产力低下,除了勉强维系生命,一无所有。突然,某一个原始人,由于特别聪明能干,或者掌握了将石头打造成简单工具的技能,他捕获的猎物与收集的植物种子,除了用来养活自己,还有盈余,这就是他的储蓄。用这些盈余,他可以交换其他人的产品,也可雇佣另一个人替他服务,不仅生活水平得以提升,也
期刊
有人说:“人生如同不断誊改的诗稿,从青丝到白发,有人还在灯下。”而我们埋首于生活的几案,拾起笔却满心踯躅时,总有纷扰的杂音在背后响起,指点我们将于何处落笔。于是,我们心中朦胧的理想蓝图便被涂鸦所淹没。  总有人认为作家心中要装着读者,顺着读者的呼声走;也总有人认为作家要坚持自我,不被外界左右。当我们成为生活的执笔者,我想,我们应将外界呼声化作心中期许,以笔下风云书写自己的人生故事。  我们以笔墨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