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育教育是根据一定的德育目标,通过决策、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有效地利用德育的各种要素,以实现育人的学校教育活动。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如何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教师非常关注的问题。同时学校德育现状和客观环境的变化不相适应的矛盾明显地暴露出来,如何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如何在体育课中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成为广大教师共同关注的课题。
一、学校德育工作的背景是做好体育教育工作的前提
1.社会环境变化对体育德育工作的影响
(1)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积极、消极的双重效应。学生对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观念、新行为规范的认识有不少差距。在体育教育中以社会主义为导向,以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法制观念和行为规范对他们施以正确教育,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理想,不至于论为鼠目寸光,见利忘义的金钱拜物教徒。
(2)政治环境变化的影响。当前政治生活日趋完善和透明,经济、文化生活己以“三个有利于”来判别,学生对民主要求和参与意识大大增强,对政治教育的选择明显增强。我们既要鼓励发展青少年的民主意识、独立思考意识,又要提高他们的政治判断能力,增强法制观念。
(3)文化环境变化的影响。当前社会文化是丰富的、多元的,复杂的、五颜六色纷繁复杂的。如何探求学生道德成长与文化环境的本质联系,给他们以正确的价值观,进行道德选择,将新思想、新观念与封建渣滓,外来污毒区别开来,成为德育工作的新课题。
2.教育对象变化对德育工作的影响
(1)思想开放、道德取向多样化。现在学生思想活跃、思路开阔。敢想敢说,求新求异、不崇拜权威,评人论事不拘一格,敢于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在人生价值、道德取向出现了多样化、多层次的新特点。他们希望拥有一切,但不懂要为他人作奉献或牺牲:渴望得到别人理解,但不懂得体谅别人:只知受爱不知爱人。经济意识增强,理想观念趋于现实化,追求实惠,择业取向偏重个人的经济利益。他们在思维方式上由求同转向求新求异,在思想观念上由接受灌输转向独立思考;平等探讨:在集体生活中由被动追随到主动参与;在审美需求上,从他择转向自择;在家庭生活中不再把父母教导奉为行为指南,自己怎么想就怎么办。他们思想言语的独立与行动有较大的反差,独立意识和独立行为不一致,顺利时的独立性与挫折时的软弱性、依赖性很明显。生活条件的优越导致意志力的脆弱,心理发展不成熟。
二、教师是德育教育在体育课中的引导者
1、教师要注意挖掘教材中蕴藏的思想性 如何把体育知识传授与思想品德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交融在一起,互相渗透,就需要教师在深刻理解和掌握教材的基础上,挖掘教材中所蕴藏的思想性。如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就应该考虑到根据教学内容,如何既要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又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耐久跑教学,一向被学生认为是枯燥乏味的运动项目,多数学生对耐久跑不感兴趣,教学时应加强对学生进行体育卫生理论知识的指导,讲解耐久跑对提高人体心肺机能的作用,采用耐心指导和多变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启发诱导,使学生的思想受到感染,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提高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又如:武术课教学,教师要讲清武术除强身健体外,还具有观赏性和实用性,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堪称“国术”,是我国体育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这样无形中就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教学活动中去了。 游戏、球类课的教育要点,在于它的集体主义教育。而技巧、韵律操的教育要点则突出美育,不同的项目有不同的思想品德教育要点。所以要求教师要有敏锐的眼光,挖掘出教材中蕴藏的思想品德教育的内涵。
2、教师要善于抓住机遇,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增教育
体育与健康教学过程中,随时都有机会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师就要要善于利用这种机会。比如:在一次教学篮球比赛中,有位同学无意中把对方撞倒,但他没有马上去抢球,而是把对方扶起并向被撞伤者表示慰问。针对这一事例,我在体育课中表扬了他,号召同学们向他学习。再如,在综合素质训练课中,体育器材种类多,不是一、两个同学能够一次送回的,头几节课比较自觉,许多学生一起送,后来就无人问津了。我针对这件事,及时教育学生要热爱劳动,热爱集体,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激发师生积极参与活动过程,要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广泛地调动学生积极性,同时要让学生参与教育,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责任感。
三、体育课的延伸,可以采取自我教育的办法,通过团委、学生会等组织实施自我计划,自我组织、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自我评价、自我监督、自我驾驭,要引导学生开展行为方式的训练,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事做起,从小事做起,日积月累,逐步行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总之,体育与健康教学过程中道德品質的培养要与教材内容紧密相联,把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教师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坚持不懈,做到有的放矢,才能收到令人满意的教育效果,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学校德育工作的背景是做好体育教育工作的前提
1.社会环境变化对体育德育工作的影响
(1)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积极、消极的双重效应。学生对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观念、新行为规范的认识有不少差距。在体育教育中以社会主义为导向,以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法制观念和行为规范对他们施以正确教育,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理想,不至于论为鼠目寸光,见利忘义的金钱拜物教徒。
(2)政治环境变化的影响。当前政治生活日趋完善和透明,经济、文化生活己以“三个有利于”来判别,学生对民主要求和参与意识大大增强,对政治教育的选择明显增强。我们既要鼓励发展青少年的民主意识、独立思考意识,又要提高他们的政治判断能力,增强法制观念。
(3)文化环境变化的影响。当前社会文化是丰富的、多元的,复杂的、五颜六色纷繁复杂的。如何探求学生道德成长与文化环境的本质联系,给他们以正确的价值观,进行道德选择,将新思想、新观念与封建渣滓,外来污毒区别开来,成为德育工作的新课题。
2.教育对象变化对德育工作的影响
(1)思想开放、道德取向多样化。现在学生思想活跃、思路开阔。敢想敢说,求新求异、不崇拜权威,评人论事不拘一格,敢于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在人生价值、道德取向出现了多样化、多层次的新特点。他们希望拥有一切,但不懂要为他人作奉献或牺牲:渴望得到别人理解,但不懂得体谅别人:只知受爱不知爱人。经济意识增强,理想观念趋于现实化,追求实惠,择业取向偏重个人的经济利益。他们在思维方式上由求同转向求新求异,在思想观念上由接受灌输转向独立思考;平等探讨:在集体生活中由被动追随到主动参与;在审美需求上,从他择转向自择;在家庭生活中不再把父母教导奉为行为指南,自己怎么想就怎么办。他们思想言语的独立与行动有较大的反差,独立意识和独立行为不一致,顺利时的独立性与挫折时的软弱性、依赖性很明显。生活条件的优越导致意志力的脆弱,心理发展不成熟。
二、教师是德育教育在体育课中的引导者
1、教师要注意挖掘教材中蕴藏的思想性 如何把体育知识传授与思想品德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交融在一起,互相渗透,就需要教师在深刻理解和掌握教材的基础上,挖掘教材中所蕴藏的思想性。如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就应该考虑到根据教学内容,如何既要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又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耐久跑教学,一向被学生认为是枯燥乏味的运动项目,多数学生对耐久跑不感兴趣,教学时应加强对学生进行体育卫生理论知识的指导,讲解耐久跑对提高人体心肺机能的作用,采用耐心指导和多变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启发诱导,使学生的思想受到感染,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提高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又如:武术课教学,教师要讲清武术除强身健体外,还具有观赏性和实用性,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堪称“国术”,是我国体育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这样无形中就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教学活动中去了。 游戏、球类课的教育要点,在于它的集体主义教育。而技巧、韵律操的教育要点则突出美育,不同的项目有不同的思想品德教育要点。所以要求教师要有敏锐的眼光,挖掘出教材中蕴藏的思想品德教育的内涵。
2、教师要善于抓住机遇,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增教育
体育与健康教学过程中,随时都有机会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师就要要善于利用这种机会。比如:在一次教学篮球比赛中,有位同学无意中把对方撞倒,但他没有马上去抢球,而是把对方扶起并向被撞伤者表示慰问。针对这一事例,我在体育课中表扬了他,号召同学们向他学习。再如,在综合素质训练课中,体育器材种类多,不是一、两个同学能够一次送回的,头几节课比较自觉,许多学生一起送,后来就无人问津了。我针对这件事,及时教育学生要热爱劳动,热爱集体,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激发师生积极参与活动过程,要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广泛地调动学生积极性,同时要让学生参与教育,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责任感。
三、体育课的延伸,可以采取自我教育的办法,通过团委、学生会等组织实施自我计划,自我组织、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自我评价、自我监督、自我驾驭,要引导学生开展行为方式的训练,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事做起,从小事做起,日积月累,逐步行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总之,体育与健康教学过程中道德品質的培养要与教材内容紧密相联,把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教师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坚持不懈,做到有的放矢,才能收到令人满意的教育效果,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