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9月17日并不是一个引人注意的日子,当总数不到1000人的示威者来到曼哈顿声称要向贪婪的银行老板们讨个说法的时候,从纽约地方政府、警察到华尔街衣冠楚楚的金融巨子们,既没有意识到这些人会不断壮大队伍、提高声势,也没想到他们会给华尔街“添堵”一个月乃至更长时光。依靠发达的互联网还有全球媒体的推波助澜,今天的示威者已经把自己的形象凝炼为光辉的“我们是99%”,并将愤怒的火焰燃烧到全球82个国家和950个城市。发生在地球背面的示威会对中国造成怎样的影响呢?这主要取决于我们对这场运动判断和认知的角度。
首先,我们要看到,“我们是99%”的本质是一场社会抗议运动,它还没有显示出影响到美国经济政策或形势变化的能力。示威者在渐趋寒冷的气温下苦苦守候,但是他们没有等来任何主流声音有价值的回应。就连一向厌恶华尔街的美国西部传媒集团,也承认示威者可能自己也缺乏从愤怒情绪中提炼具体政策诉求的能力。目前,示威运动选择的两个主要靶标就是抗议金融资本的贪婪和失业率激增,但是这两个议题间没有直接的逻辑联系。“占领华尔街”运动没有英国当年“大宪章”运动时明确的纲领,也没有美国民权运动风起云涌时马丁·路德·金那样的领袖。这就是为什么一场社会运动无法变成切实的政治成果的症结所在。“我们是99%”作为一场诞生于网络等虚拟世界的运动使它带有虚拟世界的很多固有缺陷,那就是虚拟的共同身份在现实世界中不足以形成稳定的信念和持续的组织性、行动力。
也正是因为注意到了占领华尔街运动的这些问题,美国主流社会对待该运动的态度颇为消极。反对者如共和党随口指责这是场“阶级战争”,很“鬼扯”的是依靠网络联系起来的人群出身驳杂没有固定的阶层属性;支持者如奥巴马总统一方面赞成示威,强调自己的就业法案和金融改革法案成功就不会有这样的抗议,另一方面又拒绝澄清抗议运动是否会促使他使两个法案中的争议条款再次复活。华尔街的大佬们则干脆没话。眼见抗议者说不清“华尔街末日到了”与继续执行量化宽松政策有什么关联,政客、商人也乐得让争议停留在肤浅的发泄阶段。很明显,除非美国工会等强势组织介入,示威者获得不了什么。但这些组织一旦介入,“我们是99%”也就丧失了其独特的魅力,同经济危机爆发以来的诸多示威没什么区别了。
愤怒并不是总能带来改变的。我们必须承认,纵观2010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的国际金融市场,危机没有见证金融投机的死亡,而是佐证了其强大。愤怒没有让大亨们哪怕有一丁点自省或退缩。如果仅从经济角度考虑,中国对美国金融市场的关注短期看无非两点,一是美元的滥发趋势是否能够得到遏制,二是美债是否能够保持稳定。至于全球金融秩序的改革,任何不幼稚的政治家都不会期望改变一夜发生了。令人遗憾的是,占领华尔街运动对这些重要议题既不甚了了,也无力影响。今日的美国,宏观经济形势只能勉强维持一种脆弱的稳定,复苏的动力则模糊不清。短时倒不了是因为二战后确定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把世界经济和美国绑架在一起了而已。美元的滥发,还有巨额美债的偿还,都是属于几乎所有国家都要分担成本的问题。也正因为这样,中国不是唯一需要担心的那个。占领华尔街运动的爆发只能说明在美国国内,越来越多的人感到了危机,开始意识到没有哪个国家能够一直靠转嫁的方式维持自己繁荣。但是这种模糊的危机感能否带来变革却不好说。民众感到日子不好过才抗议,但改革是让日子好过还是短期内更加不好过可是个说不清的事。改与不改之间,美国乃至世界经济结构调整和权力转移彰显出波谲云诡之相,这就是抗议的价值所在吧。
虽然抗议本身不见得能解决什么问题,但抗议本身却像警钟一样促使理性的人们思考,一旦强大的利益集团与政客勾结、尾大不掉,国内动荡迟早会酝酿和出现。华尔街和华盛顿的勾勾搭搭不会是美利坚民族的个案,快速发展中的中国如何避免占领华尔街运动重演,也是一个长期的命题。
首先,我们要看到,“我们是99%”的本质是一场社会抗议运动,它还没有显示出影响到美国经济政策或形势变化的能力。示威者在渐趋寒冷的气温下苦苦守候,但是他们没有等来任何主流声音有价值的回应。就连一向厌恶华尔街的美国西部传媒集团,也承认示威者可能自己也缺乏从愤怒情绪中提炼具体政策诉求的能力。目前,示威运动选择的两个主要靶标就是抗议金融资本的贪婪和失业率激增,但是这两个议题间没有直接的逻辑联系。“占领华尔街”运动没有英国当年“大宪章”运动时明确的纲领,也没有美国民权运动风起云涌时马丁·路德·金那样的领袖。这就是为什么一场社会运动无法变成切实的政治成果的症结所在。“我们是99%”作为一场诞生于网络等虚拟世界的运动使它带有虚拟世界的很多固有缺陷,那就是虚拟的共同身份在现实世界中不足以形成稳定的信念和持续的组织性、行动力。
也正是因为注意到了占领华尔街运动的这些问题,美国主流社会对待该运动的态度颇为消极。反对者如共和党随口指责这是场“阶级战争”,很“鬼扯”的是依靠网络联系起来的人群出身驳杂没有固定的阶层属性;支持者如奥巴马总统一方面赞成示威,强调自己的就业法案和金融改革法案成功就不会有这样的抗议,另一方面又拒绝澄清抗议运动是否会促使他使两个法案中的争议条款再次复活。华尔街的大佬们则干脆没话。眼见抗议者说不清“华尔街末日到了”与继续执行量化宽松政策有什么关联,政客、商人也乐得让争议停留在肤浅的发泄阶段。很明显,除非美国工会等强势组织介入,示威者获得不了什么。但这些组织一旦介入,“我们是99%”也就丧失了其独特的魅力,同经济危机爆发以来的诸多示威没什么区别了。
愤怒并不是总能带来改变的。我们必须承认,纵观2010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的国际金融市场,危机没有见证金融投机的死亡,而是佐证了其强大。愤怒没有让大亨们哪怕有一丁点自省或退缩。如果仅从经济角度考虑,中国对美国金融市场的关注短期看无非两点,一是美元的滥发趋势是否能够得到遏制,二是美债是否能够保持稳定。至于全球金融秩序的改革,任何不幼稚的政治家都不会期望改变一夜发生了。令人遗憾的是,占领华尔街运动对这些重要议题既不甚了了,也无力影响。今日的美国,宏观经济形势只能勉强维持一种脆弱的稳定,复苏的动力则模糊不清。短时倒不了是因为二战后确定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把世界经济和美国绑架在一起了而已。美元的滥发,还有巨额美债的偿还,都是属于几乎所有国家都要分担成本的问题。也正因为这样,中国不是唯一需要担心的那个。占领华尔街运动的爆发只能说明在美国国内,越来越多的人感到了危机,开始意识到没有哪个国家能够一直靠转嫁的方式维持自己繁荣。但是这种模糊的危机感能否带来变革却不好说。民众感到日子不好过才抗议,但改革是让日子好过还是短期内更加不好过可是个说不清的事。改与不改之间,美国乃至世界经济结构调整和权力转移彰显出波谲云诡之相,这就是抗议的价值所在吧。
虽然抗议本身不见得能解决什么问题,但抗议本身却像警钟一样促使理性的人们思考,一旦强大的利益集团与政客勾结、尾大不掉,国内动荡迟早会酝酿和出现。华尔街和华盛顿的勾勾搭搭不会是美利坚民族的个案,快速发展中的中国如何避免占领华尔街运动重演,也是一个长期的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