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单位工作要搞好,就需要班子成员精诚团结,齐心协力,心往一处想,劲住一处使。那么,如何确保一个单位领导班子团结、整体功能的充分发挥和提高?我认为需要从三个方面加以研究和解决。
立党为公,摒弃偏私
一般而言,在集体研究讨论和决定重大问题时。个体都希望自己的愿望能成为主导意见,这并不足为怪。但由于个人站的立场不同,考虑问题的角度不一,因而在现实中也就不可能使每一位成员的愿望都如愿以偿。于是,许多矛盾便由此而生,导致决策难以作出,成员之间产生隔阂,甚至造成班子拉偏套、打横炮、使邪劲,产生内耗。
这种现象和行为是与党员的要求格格不入的。一个领导班子的成员之间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我们所想所干的都是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理应做到“一个鏊上烙饼,莫闲这薄那厚;一口锅里舀粥,何分你稀我稠”。只要每一个领导成员时时处处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想全局,抓大事,不争个人高低,维护集体权威,用心琢磨工作而不琢磨个人的名、利、权、位,不但会减少矛盾,消除内耗,而且还会使班子形成一个团结和谐的共事环境,齐心协力抓好所负责的工作。
胸襟宽阔,豁达大度
邓小平同志在讲到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时有一个重要思想,就是领导班子内部“要相互容忍,相互谦让,相互帮助,相互补充,包括相互克服错误和缺点”。具有宽宏大度的政治胸怀,是一个领导干部必备的品格和应有的素质。就一个班子成员来讲,每个人的性格、经历、气质、学识等不可能完全相同,有的可能沉着稳练,显得内向;有的则可能风风火火,显得外鳝。就是同一性格的人,也不可能气质完全相同。由于客观上的这些差异,人们在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就难免出现不尽相同的看法。应该说这是一种正常现象,不值得大惊小怪。这就要求每一位成员都能够容忍别人、谅解别人,不用自己的观点去强求别人。唯有此,才能团结和谐,齐心协力,发挥群体优势,增强班子整体功能,把工作做得更好。
注重方法,讲究艺术
这里应着重把握好三点:
1 欲求同心,先求共识。
共同的理想、目标是班子团结的基础,离开了“一班人”在根本问题上的共识,愿望和方法再好,也无济于事。因此要不断抓好“一班人”的学习,同时要紧密联系新的形势任务,结合自己的工作和思想实际,切实进行自我改造。从而使“一班人”不断达成分析问题、推动工作的共识。这样坚持下去,相互间的共同语言就会越来越多,工作上的步调就会更加趋于一致,班子的团结、统一就有了可靠的思想保证和基本条件。
2 交心通气,增进感情。
广泛开展谈心、交心、通气活动,是消除隔阂、化解矛盾、增进感情的一剂良药,这一点往往被一些人因工作繁忙等原因而忽视了。平时只谈工作,不谈心事。或只在上班时间谈,不在下班时间聊,久而久之,相互间的感情就会慢慢疏远,隔阂就会产生,矛盾就会随之而来,最终导致班子内部不团结。由此看来,班子成员之间应当经常沟通思想,多交心,常通气,把分歧化解于谈心中;有问题及时打招呼,开诚布公,个人意见摆在桌面上。要敲“当面鼓”,不搞“肚里藏”,更不能当面不说,背后乱说。尤其是不要把班子内部的某些不同看法捅到外面去,更不要听信闲言碎语、流言蜚语。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时,要提倡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各自多做自我批评。工作中出现了问题,要主动承担责任,善于听取不同意见,甚至是反对自己的意见。同时,要注意讲究班子争论的艺术,遇到意见分歧引起争论时,一定要从工作和团结的愿望出发,要克制自己,不恶语伤人,不气势逼人;要坚持摆事实、讲道理,保持良好的礼貌和风度,使班子内部在争论时形成文明礼貌的良好氛围,通过争论,最终达到认识上、思想上的高度统一。
3 “班长”应起到“三剂”作用。
一是理顺关系,做“一班人”的“润滑剂”。一个班子就像一部机器,运转起来总会产生摩擦。这就要求“班长”充当“润滑剂”,疏通关系,调解矛盾,消除内耗,使整部机器稳定协调运转。应注意当“班长”不做“家长”,高人一筹不高人一头,统揽不包揽,果断不武断,善谋不误谋,大度不失度;研究重大问题,作出重大决策时,坚持“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不定调子,不封口子,不戴帽子,不拍板子,实行集体决策。
二是激发活力,做“一班人”的“催化剂”。一个领导班予中各人有各人的长处,要通过催化和激励,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应注意用人所长,发挥各自优势,使每个成员都感受到自身价值在集体中的体现;应有信任态度,激励他们献计献策,大胆工作;应多鼓励,少指责,有成绩时及时予以肯定,出了问题主动承担责任。
三是凝聚人心,做“一班人”的“黏合剂”。要把“一班人”凝聚成一个战斗的集体,真正做到思想上“合心”、工作上“合力”、行动上“合拍”,这就需要“班长”在想问题、办事情时站得要高,眼界要宽,既要有松树的“原则性”,又要有柳树的“灵活性”,顾大局,向前看,不在细微末节上争高低,不在历史旧账上搞盘算;肚量要大,虚怀若谷,上级批评不灰心,下级埋怨不急躁,同级之间不计较;听得进,想得开,受得起委屈,吃得了亏;坚持棘手事靠前,敏感事多议,名利事谦让;腰杆要硬,行为要正,以自身的行动把大家拴在一起。
编校 郑艳
立党为公,摒弃偏私
一般而言,在集体研究讨论和决定重大问题时。个体都希望自己的愿望能成为主导意见,这并不足为怪。但由于个人站的立场不同,考虑问题的角度不一,因而在现实中也就不可能使每一位成员的愿望都如愿以偿。于是,许多矛盾便由此而生,导致决策难以作出,成员之间产生隔阂,甚至造成班子拉偏套、打横炮、使邪劲,产生内耗。
这种现象和行为是与党员的要求格格不入的。一个领导班子的成员之间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我们所想所干的都是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理应做到“一个鏊上烙饼,莫闲这薄那厚;一口锅里舀粥,何分你稀我稠”。只要每一个领导成员时时处处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想全局,抓大事,不争个人高低,维护集体权威,用心琢磨工作而不琢磨个人的名、利、权、位,不但会减少矛盾,消除内耗,而且还会使班子形成一个团结和谐的共事环境,齐心协力抓好所负责的工作。
胸襟宽阔,豁达大度
邓小平同志在讲到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时有一个重要思想,就是领导班子内部“要相互容忍,相互谦让,相互帮助,相互补充,包括相互克服错误和缺点”。具有宽宏大度的政治胸怀,是一个领导干部必备的品格和应有的素质。就一个班子成员来讲,每个人的性格、经历、气质、学识等不可能完全相同,有的可能沉着稳练,显得内向;有的则可能风风火火,显得外鳝。就是同一性格的人,也不可能气质完全相同。由于客观上的这些差异,人们在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就难免出现不尽相同的看法。应该说这是一种正常现象,不值得大惊小怪。这就要求每一位成员都能够容忍别人、谅解别人,不用自己的观点去强求别人。唯有此,才能团结和谐,齐心协力,发挥群体优势,增强班子整体功能,把工作做得更好。
注重方法,讲究艺术
这里应着重把握好三点:
1 欲求同心,先求共识。
共同的理想、目标是班子团结的基础,离开了“一班人”在根本问题上的共识,愿望和方法再好,也无济于事。因此要不断抓好“一班人”的学习,同时要紧密联系新的形势任务,结合自己的工作和思想实际,切实进行自我改造。从而使“一班人”不断达成分析问题、推动工作的共识。这样坚持下去,相互间的共同语言就会越来越多,工作上的步调就会更加趋于一致,班子的团结、统一就有了可靠的思想保证和基本条件。
2 交心通气,增进感情。
广泛开展谈心、交心、通气活动,是消除隔阂、化解矛盾、增进感情的一剂良药,这一点往往被一些人因工作繁忙等原因而忽视了。平时只谈工作,不谈心事。或只在上班时间谈,不在下班时间聊,久而久之,相互间的感情就会慢慢疏远,隔阂就会产生,矛盾就会随之而来,最终导致班子内部不团结。由此看来,班子成员之间应当经常沟通思想,多交心,常通气,把分歧化解于谈心中;有问题及时打招呼,开诚布公,个人意见摆在桌面上。要敲“当面鼓”,不搞“肚里藏”,更不能当面不说,背后乱说。尤其是不要把班子内部的某些不同看法捅到外面去,更不要听信闲言碎语、流言蜚语。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时,要提倡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各自多做自我批评。工作中出现了问题,要主动承担责任,善于听取不同意见,甚至是反对自己的意见。同时,要注意讲究班子争论的艺术,遇到意见分歧引起争论时,一定要从工作和团结的愿望出发,要克制自己,不恶语伤人,不气势逼人;要坚持摆事实、讲道理,保持良好的礼貌和风度,使班子内部在争论时形成文明礼貌的良好氛围,通过争论,最终达到认识上、思想上的高度统一。
3 “班长”应起到“三剂”作用。
一是理顺关系,做“一班人”的“润滑剂”。一个班子就像一部机器,运转起来总会产生摩擦。这就要求“班长”充当“润滑剂”,疏通关系,调解矛盾,消除内耗,使整部机器稳定协调运转。应注意当“班长”不做“家长”,高人一筹不高人一头,统揽不包揽,果断不武断,善谋不误谋,大度不失度;研究重大问题,作出重大决策时,坚持“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不定调子,不封口子,不戴帽子,不拍板子,实行集体决策。
二是激发活力,做“一班人”的“催化剂”。一个领导班予中各人有各人的长处,要通过催化和激励,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应注意用人所长,发挥各自优势,使每个成员都感受到自身价值在集体中的体现;应有信任态度,激励他们献计献策,大胆工作;应多鼓励,少指责,有成绩时及时予以肯定,出了问题主动承担责任。
三是凝聚人心,做“一班人”的“黏合剂”。要把“一班人”凝聚成一个战斗的集体,真正做到思想上“合心”、工作上“合力”、行动上“合拍”,这就需要“班长”在想问题、办事情时站得要高,眼界要宽,既要有松树的“原则性”,又要有柳树的“灵活性”,顾大局,向前看,不在细微末节上争高低,不在历史旧账上搞盘算;肚量要大,虚怀若谷,上级批评不灰心,下级埋怨不急躁,同级之间不计较;听得进,想得开,受得起委屈,吃得了亏;坚持棘手事靠前,敏感事多议,名利事谦让;腰杆要硬,行为要正,以自身的行动把大家拴在一起。
编校 郑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