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成因;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33.98〔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1)07(A)—0029—01
当今社会,科技突飞猛进,经济高速发展,生活节奏加快,社会竞争激烈,家庭观念转变。学生越来越感受到巨大的心理压力,一部分学生难以适应社会环境和学校教育的变化,出现了许多心理问题,研究和预防青少年学生心理疾病的发生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
一、初中学生不健康心理的主要表现
1. 自私。当前,很多学生是独生子女,家长过于溺爱,使他们没有约束,只知接受,不知赋予,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他人利益。顶撞父母,自私狭隘,斤斤计较,不礼让同学,不能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2. 自卑。一部分学生待人冷漠,常有厌烦、自卑或戒备的心理,内心苦闷、忧心忡忡。
3. 骄傲。一部分学生经常处于盲目的优越感之中,爱炫耀自己,表现出一副洋洋得意、目中无人的神态。总是喜欢指出别人身上的毛病,流露出对他人的不屑,却看不出自己的缺点,听不得别人的善意批评,以高人一等的态度对待人或指挥人。
4. 享乐。一部分学生在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好逸恶劳,行为懒散,学习上怕吃苦,生活上自理能力差,爱追新求异。
5. 嫉妒。一部分学生看到其他同学在某些方面优于自己时,羡慕、恼怒,习惯冷嘲热讽,整天为别人的幸运而烦恼,想法诋毁他人。
二、初中学生不健康心理的成因
1. 学校教育的缺失。当前,很多学校用学生的考试分数评价教师,教师用分数评价学生,导致学习好的学生一味地追求分数,学习差的学生逐渐丧失对学习的兴趣,悲观失望。同时,部分教师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动辄讽刺、挖苦,造成学生和教师之间情绪对立,从而影响了学生对自己不良品行的认识和纠正,贻误了教育时机。
2. 家庭教育不当。家长的过高期望,使孩子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对学习产生畏惧心理和厌烦情绪;家长的过分溺爱,扼杀了孩子创造的灵性,阻碍了孩子的自主发展;家长的过度保护,使孩子倔强、任性,缺乏独立生活能力,只求别人照顾,不知关心他人,情绪波动大,易走极端。
3. 社会环境的影响。当今社会正处在转型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不良的社会现象,使成人产生了信仰危机和价值缺失,这也使得部分学生思想上混乱,人生观、价值观扭曲,他们常感到困惑、迷茫。
三、初中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
1. 培养自信心。自信心是一个人自身发展的动力,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最重要的意志品质。因此,教师要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善于评价自己。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不足,要激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保持自信和乐观的心态。
2. 培养抗挫折的能力。挫折感在初中学生身上表现较为明显,由于考试的失败、恋情的中断、社交的障碍、成人的不解等原因,他们常感到失望、压抑、沮丧。因此,教师要教育学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使学生认识到成长的道路是曲折的,遭受挫折是人生旅途中的正常现象,要学会适时调整自己的目标和追求,正确对待挫折和困难,让他们深知“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的内在含义。
3. 培养合作交往的能力。与人交往是实现自身社会价值的必由之路。学生在通过与父母、教师和同龄人的相互交往中,认识社会、获取经验、调适自己,更好地融入社会之中。因为,一个人要想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就要学会与人合作交往。通过语言、技能、态度等交往实现心灵的沟通,促进个性的形成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要克服以自我为中心、好为人师的习性。学会倾听,不断丰富自己的思想内涵;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尊重他人,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还要学会宽容,只有从个人私利的小圈子中解放出来,才有宽广的胸怀,敞开心扉与人以诚相待,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和理解,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
编辑:陈富祥
〔中图分类号〕 G633.98〔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1)07(A)—0029—01
当今社会,科技突飞猛进,经济高速发展,生活节奏加快,社会竞争激烈,家庭观念转变。学生越来越感受到巨大的心理压力,一部分学生难以适应社会环境和学校教育的变化,出现了许多心理问题,研究和预防青少年学生心理疾病的发生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
一、初中学生不健康心理的主要表现
1. 自私。当前,很多学生是独生子女,家长过于溺爱,使他们没有约束,只知接受,不知赋予,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他人利益。顶撞父母,自私狭隘,斤斤计较,不礼让同学,不能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2. 自卑。一部分学生待人冷漠,常有厌烦、自卑或戒备的心理,内心苦闷、忧心忡忡。
3. 骄傲。一部分学生经常处于盲目的优越感之中,爱炫耀自己,表现出一副洋洋得意、目中无人的神态。总是喜欢指出别人身上的毛病,流露出对他人的不屑,却看不出自己的缺点,听不得别人的善意批评,以高人一等的态度对待人或指挥人。
4. 享乐。一部分学生在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好逸恶劳,行为懒散,学习上怕吃苦,生活上自理能力差,爱追新求异。
5. 嫉妒。一部分学生看到其他同学在某些方面优于自己时,羡慕、恼怒,习惯冷嘲热讽,整天为别人的幸运而烦恼,想法诋毁他人。
二、初中学生不健康心理的成因
1. 学校教育的缺失。当前,很多学校用学生的考试分数评价教师,教师用分数评价学生,导致学习好的学生一味地追求分数,学习差的学生逐渐丧失对学习的兴趣,悲观失望。同时,部分教师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动辄讽刺、挖苦,造成学生和教师之间情绪对立,从而影响了学生对自己不良品行的认识和纠正,贻误了教育时机。
2. 家庭教育不当。家长的过高期望,使孩子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对学习产生畏惧心理和厌烦情绪;家长的过分溺爱,扼杀了孩子创造的灵性,阻碍了孩子的自主发展;家长的过度保护,使孩子倔强、任性,缺乏独立生活能力,只求别人照顾,不知关心他人,情绪波动大,易走极端。
3. 社会环境的影响。当今社会正处在转型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不良的社会现象,使成人产生了信仰危机和价值缺失,这也使得部分学生思想上混乱,人生观、价值观扭曲,他们常感到困惑、迷茫。
三、初中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
1. 培养自信心。自信心是一个人自身发展的动力,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最重要的意志品质。因此,教师要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善于评价自己。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不足,要激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保持自信和乐观的心态。
2. 培养抗挫折的能力。挫折感在初中学生身上表现较为明显,由于考试的失败、恋情的中断、社交的障碍、成人的不解等原因,他们常感到失望、压抑、沮丧。因此,教师要教育学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使学生认识到成长的道路是曲折的,遭受挫折是人生旅途中的正常现象,要学会适时调整自己的目标和追求,正确对待挫折和困难,让他们深知“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的内在含义。
3. 培养合作交往的能力。与人交往是实现自身社会价值的必由之路。学生在通过与父母、教师和同龄人的相互交往中,认识社会、获取经验、调适自己,更好地融入社会之中。因为,一个人要想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就要学会与人合作交往。通过语言、技能、态度等交往实现心灵的沟通,促进个性的形成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要克服以自我为中心、好为人师的习性。学会倾听,不断丰富自己的思想内涵;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尊重他人,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还要学会宽容,只有从个人私利的小圈子中解放出来,才有宽广的胸怀,敞开心扉与人以诚相待,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和理解,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
编辑:陈富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