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数学教材内容的编排是以单元结构形式呈现的。因此多年来,我国一线小学数学教师自然而然地顺应了以课时为单位进行教学设计的趋势,单元教学整体设计放到后期进行。这样的教学设计往往关注学生“知识点”的掌握而忽略了学生对“知识块”“知识群”的整体认知。实际上小学数学中的学习单元,是有内在联系的、具有共同主题内容构成的整体,并且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进行编排。2017年崔允漷教授在第十五届上海国际课程论坛作了题为《试论核心素养的课程意义》的报告,其中指向核心素养的课程发展给我们带来的一个改变--只有当我们在设计一个单元的时候,才能看到价值观念,可见以单元为整体进行教学设计,是融入教师的智慧、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将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发掘数学本质、整体把握知识结构、渗透数学价值、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最有效的途径。
一、单元整体设计的必要性
单元整体设计,是当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命题新走向。旨在用科学整体的观念开展教学,提升整体教学效果。数学单元教学设计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从学生视角、课程视角、整体视角,将现在使用中的、同册有联系的、跨年级学段的、大概念视域的、跨学科之间的,相关的同类知识和准同类知识进行整合融会贯通。有助于优化教材结构,腾出时间适当拓展;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有助于充分运用课程资源,发挥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为例:《表内除法》分布在第二单元和第四单元,整合前《表内除法(一)》需要10课时,《表内除法(二)》需要5课时,通过跨单元把两个单元合并为一个单元,将除法的意义、用口诀求商、解决问题整合教学,只需要6课时即可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节省出来的课时开展《补救与拓展》《整理和复习》《评价与反馈》等一系列单元整体设计。
二、单元整体设计的重要性
1.教研现状,助推单元整体设计
小学数学教研活动,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提高教师自身教学能力与综合素养,帮助学生更好学习数学知识,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提高数学课程教学质量,因此应该立足于数学课堂开展教研活动。常规的小学数学教研活动的开展大多采用以课时为单位的“三课”活动,即:备课---观课---研课三步走的模式。
聚焦课堂关注课改,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强化将数学教研活动重视起来,更加科学合理地开展教研活动。于是以主题为目标的专题教研孕育而生,如:概念、计算、几何、练习、复习等的专题研讨。老师们越来越注重领域式教研。但长期以来,受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影响,无论是常规教研还是专题教研,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接受更多的是教与学、讲与练的教条式教学方法。
因此,深度和广度学习提倡单元整体教学,使核心素养真正落地。单元整体教学不再局限于教材中固有的单元,更多的是以教材为基础,用系统论的方法对教材中具有内在关联的内容进行分析重组整合,并形成结构化的大单元即整体教学。单元整体教学有助于提升教师整体全面把握数学课程与教学的功底,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数学素养,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数学教学实践能力。如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整合前需要8课时,具体课时安排如下:例1,《有余数的除法》1课时;例2,《余数和除法的关系》1课时;例3,《除法竖式》1课时;例4,《有余数除法的竖》1课时;例5,《租船问题》1课时;例6,《按规律排列的问题》1课时;《整理和复习》1课时;《小小设计师》1课时。通过单元内整合,只需要5课时即可达到既定目标,即:《有余数除法(一)》1课时;《有余数除法(二)》1课时;《解决问题(一)》1课时;《解决问题(二)》1课时;《整理和复习》1课时,有效地提升了教学进度和质量。
2.课堂教学,促进单元整体设计
课堂教学是学校的生命线,我们只有切实抓好课堂教学,学校才能生机勃勃。以往我们在全面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也总结出我们的许多教学经验,(1)有能力对教材进行一定的重新处理,但深层次挖掘创新不够。(2)重视了过程教学,但学习方法的指导多样化不够。(3)关注了教师“问导”,但对学生“导问”拓展不够。(4)重视了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但多渠道交流不够。(5)强化了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理念,但仍有学困生跟不上,优生吃不饱的问题存在。课堂教学是一门学习艺术,是永无止境的艺术美学,也是一门永远都有缺憾的艺术。充分调动每位教师不断探索研究教学艺术的内在驱动力,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位教师的教学特色,尽快让我校年轻教师成长起来,为教学服务,为学生发展服务,是我们教学工作不懈的努力目标!单元整合运用的是“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模式,采用见树木更见森林的理念,对一个知识点多且相对零散的单元进行整合,建立知识间的联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并体会各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区别,达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知识的目的。在教学实践中把握好单元整体教学内容的契合点,并有效的实施策略,如《分数的初步认识和意义》三年级和五年级均有涉猎,三年级到底要教到什么程度?学生学到什么程度?五年级应教什么?怎么教?学生应学什么?怎么学?我们要找准学生的现实起点,落实以学定教,回归教学本质,才能把三年级和五年级的《分数的初步认识和意义》进行关联式整体教学。
三、单元整体设计的有效性
进行单元整体设计,需要教师对一个或几个教材单元内容或者隐性的跨单元内容进行取舍规划,从而整体性、系统性、结构性地展开教学。教学中教师要从单元整体视角设计教学。通过单元结构教学,引导学生递进式学习进阶,让学生不断地超越低阶认知,实现高阶思维发展。
1.梳理教材,单元重组
教材单元内容显而易见,一目了然唤醒师生的单元结构意识。在实施单元结构教学中,重要的是这类分散在教材不同地方的关联性的数学知识点,这类数学知识点需要教师进行单元重组。重组后有助于促进知识点的整合和利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类重组,形成一个个密切关联的准单元让数学教学有序成型,促进知识整体建构。如教学“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我们对之进行整合,使之成为一个主题单元———“分数运算”,立足于分数计算题分析与解答的整体思路进行教学。实践证明,这样的单元重组深化了知识的整合和利用,促进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度理解和灵动运用。
2.学情前侧,摸清起点
学情前测是摸清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最有效的手段,是教师进行整体设计的重要依据,是教师开展课时教学最有力的佐证材料,是了解学生思维层次的优质资源。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六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进行单元整合,通过五年级下册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真假分数,假分数、整数、带分数的互化,分数的基本性质,公因数、约分,公倍数、通分,分数、小数的互化的学习,在学习六单元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前,大胆尝试学情前测:“你能自己想办法计算下面几道题吗?请把你的探究过程记录下来。”3/8+1/8=、5/8-2/8=、3/10+1/4=、5/6-3/4=。學生通过自主探究,从而提升思维逻辑,当学生的思维层次提升了,碰到一道分数计算题,学生既能从分数算理的视角来审视,又能应用分数的算法来计算。
立足于单元结构的整体教学,既打破了传统课时教学、知识点教学的内容视野和框架体系,又突破了传统的个体叠加式学习。单元结构的整体教学,立足单元的结构与类结构,凸显类意识、结构意识,通过单元重组、学情前测促进知识整合、提升思维层次、推进学生认知不断走向平衡,有效地完善了小学数学课程的教育教学。
一、单元整体设计的必要性
单元整体设计,是当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命题新走向。旨在用科学整体的观念开展教学,提升整体教学效果。数学单元教学设计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从学生视角、课程视角、整体视角,将现在使用中的、同册有联系的、跨年级学段的、大概念视域的、跨学科之间的,相关的同类知识和准同类知识进行整合融会贯通。有助于优化教材结构,腾出时间适当拓展;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有助于充分运用课程资源,发挥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为例:《表内除法》分布在第二单元和第四单元,整合前《表内除法(一)》需要10课时,《表内除法(二)》需要5课时,通过跨单元把两个单元合并为一个单元,将除法的意义、用口诀求商、解决问题整合教学,只需要6课时即可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节省出来的课时开展《补救与拓展》《整理和复习》《评价与反馈》等一系列单元整体设计。
二、单元整体设计的重要性
1.教研现状,助推单元整体设计
小学数学教研活动,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提高教师自身教学能力与综合素养,帮助学生更好学习数学知识,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提高数学课程教学质量,因此应该立足于数学课堂开展教研活动。常规的小学数学教研活动的开展大多采用以课时为单位的“三课”活动,即:备课---观课---研课三步走的模式。
聚焦课堂关注课改,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强化将数学教研活动重视起来,更加科学合理地开展教研活动。于是以主题为目标的专题教研孕育而生,如:概念、计算、几何、练习、复习等的专题研讨。老师们越来越注重领域式教研。但长期以来,受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影响,无论是常规教研还是专题教研,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接受更多的是教与学、讲与练的教条式教学方法。
因此,深度和广度学习提倡单元整体教学,使核心素养真正落地。单元整体教学不再局限于教材中固有的单元,更多的是以教材为基础,用系统论的方法对教材中具有内在关联的内容进行分析重组整合,并形成结构化的大单元即整体教学。单元整体教学有助于提升教师整体全面把握数学课程与教学的功底,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数学素养,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数学教学实践能力。如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整合前需要8课时,具体课时安排如下:例1,《有余数的除法》1课时;例2,《余数和除法的关系》1课时;例3,《除法竖式》1课时;例4,《有余数除法的竖》1课时;例5,《租船问题》1课时;例6,《按规律排列的问题》1课时;《整理和复习》1课时;《小小设计师》1课时。通过单元内整合,只需要5课时即可达到既定目标,即:《有余数除法(一)》1课时;《有余数除法(二)》1课时;《解决问题(一)》1课时;《解决问题(二)》1课时;《整理和复习》1课时,有效地提升了教学进度和质量。
2.课堂教学,促进单元整体设计
课堂教学是学校的生命线,我们只有切实抓好课堂教学,学校才能生机勃勃。以往我们在全面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也总结出我们的许多教学经验,(1)有能力对教材进行一定的重新处理,但深层次挖掘创新不够。(2)重视了过程教学,但学习方法的指导多样化不够。(3)关注了教师“问导”,但对学生“导问”拓展不够。(4)重视了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但多渠道交流不够。(5)强化了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理念,但仍有学困生跟不上,优生吃不饱的问题存在。课堂教学是一门学习艺术,是永无止境的艺术美学,也是一门永远都有缺憾的艺术。充分调动每位教师不断探索研究教学艺术的内在驱动力,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位教师的教学特色,尽快让我校年轻教师成长起来,为教学服务,为学生发展服务,是我们教学工作不懈的努力目标!单元整合运用的是“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模式,采用见树木更见森林的理念,对一个知识点多且相对零散的单元进行整合,建立知识间的联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并体会各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区别,达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知识的目的。在教学实践中把握好单元整体教学内容的契合点,并有效的实施策略,如《分数的初步认识和意义》三年级和五年级均有涉猎,三年级到底要教到什么程度?学生学到什么程度?五年级应教什么?怎么教?学生应学什么?怎么学?我们要找准学生的现实起点,落实以学定教,回归教学本质,才能把三年级和五年级的《分数的初步认识和意义》进行关联式整体教学。
三、单元整体设计的有效性
进行单元整体设计,需要教师对一个或几个教材单元内容或者隐性的跨单元内容进行取舍规划,从而整体性、系统性、结构性地展开教学。教学中教师要从单元整体视角设计教学。通过单元结构教学,引导学生递进式学习进阶,让学生不断地超越低阶认知,实现高阶思维发展。
1.梳理教材,单元重组
教材单元内容显而易见,一目了然唤醒师生的单元结构意识。在实施单元结构教学中,重要的是这类分散在教材不同地方的关联性的数学知识点,这类数学知识点需要教师进行单元重组。重组后有助于促进知识点的整合和利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类重组,形成一个个密切关联的准单元让数学教学有序成型,促进知识整体建构。如教学“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我们对之进行整合,使之成为一个主题单元———“分数运算”,立足于分数计算题分析与解答的整体思路进行教学。实践证明,这样的单元重组深化了知识的整合和利用,促进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度理解和灵动运用。
2.学情前侧,摸清起点
学情前测是摸清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最有效的手段,是教师进行整体设计的重要依据,是教师开展课时教学最有力的佐证材料,是了解学生思维层次的优质资源。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六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进行单元整合,通过五年级下册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真假分数,假分数、整数、带分数的互化,分数的基本性质,公因数、约分,公倍数、通分,分数、小数的互化的学习,在学习六单元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前,大胆尝试学情前测:“你能自己想办法计算下面几道题吗?请把你的探究过程记录下来。”3/8+1/8=、5/8-2/8=、3/10+1/4=、5/6-3/4=。學生通过自主探究,从而提升思维逻辑,当学生的思维层次提升了,碰到一道分数计算题,学生既能从分数算理的视角来审视,又能应用分数的算法来计算。
立足于单元结构的整体教学,既打破了传统课时教学、知识点教学的内容视野和框架体系,又突破了传统的个体叠加式学习。单元结构的整体教学,立足单元的结构与类结构,凸显类意识、结构意识,通过单元重组、学情前测促进知识整合、提升思维层次、推进学生认知不断走向平衡,有效地完善了小学数学课程的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