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育观念,放弃落后的授课手段,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学活动,融入探究式教学理念,刺激学生的兴奋点,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借此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成效,助推着基础教育现代化进程的持续加快。另外,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引入趣味、创新元素,为学生学科素养与学习能力的综合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影响。使其切实感知到学习的最大乐趣,有利于数学教学工作走向更大的成功。本文针对小学数学课堂的探究式教学做出了具体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有效应用;研究分析
引言:小学生对于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数学教师要利用学生这一性格特点,应用探究式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优化教学效果,指引学生朝着正确方向完善自我、突破自我、挑战自我,在自主探究或者合作交流中挖掘内在潜能,养成端正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此一来,学生真正学好数学这门基础课程才指日可待。传统教学模式多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很多想法没有机会进行表达,不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学科成绩的进步空间十分有限。针对这一问题作出有效解决,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构建显得非常必要且关键。
一、改变传统教学思维
数学新课标中明确要求,在义务教育的关键时期,教师应该了解学生,改变传统思维,做好调节者、指导者、监督者工作,给学生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提供自主的学习机会,尊重和热爱每一位学生,鼓励他们大胆创新,争做有理想、有追求、有能力的栋梁之才[1]。比如说,在课堂教学时,教师不能一味地沿用盲目讲授的方式,而是应该经常使用“你想知道些什么”、“你们发现了什么”、“谁愿意来提个问题”等富有引导性的语言,把学生的主体地位突显出来,充分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又例如,在教学《圆柱与圆锥》内容时,课前可以让学生去搜集一些圆柱体、圆锥体的物体或者图片,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教师可以以这样的方式提问:“在实际生活中,你见过哪些这样的物体?仔细观察,你发现了它们有什么特点?”课堂上,让学生分小组实践探究圆柱体、圆锥体各自有什么特点,二者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关系。教师以合作者的身份俯下身去參与学生的实践探究,以朋友的身份发表意见,这样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合作交流、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平等对话,真正实现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目标。
二、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在孩子的眼中,数学是一些符号与文字的结合,是抽象的、枯燥的。而生活却是丰富多采、充满情趣的,是学生天天经历的。他们对生活充满着具体的、感性的认识。因此,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及旧知出发,将生活中有关数学知识的内容引入课堂,并与课堂所教知识相融,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例如“一星期上几天课?一个月大概是几星期?一个月在学校呆几天(考虑到这月是大月还是小月)?算出总钱数后怎么办?用什么办法算得快?(估算),如果没估算,算出详细价钱结果除不进或小数太多,如何保留?保留到哪一位合适?”等等。于是要求他们小组合作,看谁想的最周全,算得最快。同学们互相启发,互相吸收,观念逐步完善,认识不断深化,培养了学生之间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精神,提高了学生之间的交流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探究。
三、建立公平对话环境
数学知识虽然具有严密的逻辑性的特点,但是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走向生活,因此数学知识在探究的过程中往往具有非常大的开放性。而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习惯于被动式听课的方式,很少对教师所讲授的内容进行主动的探究与提问,因此,在探究式教学模式开展的过程中,如果教师不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即使探究式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课程中被引用,学生无效的探索也只能使得探究式教学方法变成一种形式主义。因此,现阶段,在教学模式改革的过程中,教师要以公平对话的环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强化教学效果的发挥。我们以《混合运算》课程教学为例,在实际的知识探究过程中,学生一定会按照传统计算模式来进行混合运算的尝试练习,因此很多学生会直接按照顺序进行运算,进而导致运算结果的错误。教师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给予学生犯错误的机会,让学生能够拿出整个运算结果与教师分享,进而在这种公平对话的环境中,激发学生对于知识探讨的热情,并不断的鼓励学生从错误中找出正确的知识。只有在这种方法下,学生对于知识探究的勇气才能够被体现出来,同时课堂讨论的氛围也能够被充分的调动出来。
四、组织多种探究活动
我们都知道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可以形成强大和动力,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学习活动中[2]。老师必须转变角色,从传授知识变成学生学习促进者,使老师站在学生的一个平台上,老师的和蔼可亲,可以赢得同学们的尊重,激励学生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此外,课堂的教学要以小学生的活动为主线,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其中,主动思考和探索,老师的参与使得学生探究问题更为容易。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多种探究式的活动,可以是实验性操作,也可以侧面的活动,这些都需要小学生观察、阅读、收集数据的能力。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促进探究式活动的顺利开展,使学生在探究式活动中能力得以提升,胆量得到锻炼。比如,讲授《三角形面积的计算》这一节课时,教师要改变传统“老师讲课、学生听课,老师提问、学生回答,老师出题、学生自己解决”的模式,体现活动组织者和领导者的身份,将课堂交给学生,留给他们足够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可以自由的去发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并且从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形成自主的学习意识,养成自主的探究习惯。
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实施应用探究式教学,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发展探究学习能力,还有利于促进学生主体作用发挥,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对于个体的积极意义。在全面践行新课改的今天,我们要精心选择相适合的内容进行探究式教学,同时又要精心设计其教学流程,尽可能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其中,自觉成为“我要学”的探究主体。
参考文献:
[1]王丽.探究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2017(05)26.
[2]张洪峰.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读与写,2017(11)49-50.
关键词: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有效应用;研究分析
引言:小学生对于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数学教师要利用学生这一性格特点,应用探究式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优化教学效果,指引学生朝着正确方向完善自我、突破自我、挑战自我,在自主探究或者合作交流中挖掘内在潜能,养成端正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此一来,学生真正学好数学这门基础课程才指日可待。传统教学模式多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很多想法没有机会进行表达,不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学科成绩的进步空间十分有限。针对这一问题作出有效解决,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构建显得非常必要且关键。
一、改变传统教学思维
数学新课标中明确要求,在义务教育的关键时期,教师应该了解学生,改变传统思维,做好调节者、指导者、监督者工作,给学生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提供自主的学习机会,尊重和热爱每一位学生,鼓励他们大胆创新,争做有理想、有追求、有能力的栋梁之才[1]。比如说,在课堂教学时,教师不能一味地沿用盲目讲授的方式,而是应该经常使用“你想知道些什么”、“你们发现了什么”、“谁愿意来提个问题”等富有引导性的语言,把学生的主体地位突显出来,充分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又例如,在教学《圆柱与圆锥》内容时,课前可以让学生去搜集一些圆柱体、圆锥体的物体或者图片,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教师可以以这样的方式提问:“在实际生活中,你见过哪些这样的物体?仔细观察,你发现了它们有什么特点?”课堂上,让学生分小组实践探究圆柱体、圆锥体各自有什么特点,二者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关系。教师以合作者的身份俯下身去參与学生的实践探究,以朋友的身份发表意见,这样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合作交流、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平等对话,真正实现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目标。
二、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在孩子的眼中,数学是一些符号与文字的结合,是抽象的、枯燥的。而生活却是丰富多采、充满情趣的,是学生天天经历的。他们对生活充满着具体的、感性的认识。因此,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及旧知出发,将生活中有关数学知识的内容引入课堂,并与课堂所教知识相融,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例如“一星期上几天课?一个月大概是几星期?一个月在学校呆几天(考虑到这月是大月还是小月)?算出总钱数后怎么办?用什么办法算得快?(估算),如果没估算,算出详细价钱结果除不进或小数太多,如何保留?保留到哪一位合适?”等等。于是要求他们小组合作,看谁想的最周全,算得最快。同学们互相启发,互相吸收,观念逐步完善,认识不断深化,培养了学生之间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精神,提高了学生之间的交流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探究。
三、建立公平对话环境
数学知识虽然具有严密的逻辑性的特点,但是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走向生活,因此数学知识在探究的过程中往往具有非常大的开放性。而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习惯于被动式听课的方式,很少对教师所讲授的内容进行主动的探究与提问,因此,在探究式教学模式开展的过程中,如果教师不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即使探究式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课程中被引用,学生无效的探索也只能使得探究式教学方法变成一种形式主义。因此,现阶段,在教学模式改革的过程中,教师要以公平对话的环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强化教学效果的发挥。我们以《混合运算》课程教学为例,在实际的知识探究过程中,学生一定会按照传统计算模式来进行混合运算的尝试练习,因此很多学生会直接按照顺序进行运算,进而导致运算结果的错误。教师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给予学生犯错误的机会,让学生能够拿出整个运算结果与教师分享,进而在这种公平对话的环境中,激发学生对于知识探讨的热情,并不断的鼓励学生从错误中找出正确的知识。只有在这种方法下,学生对于知识探究的勇气才能够被体现出来,同时课堂讨论的氛围也能够被充分的调动出来。
四、组织多种探究活动
我们都知道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可以形成强大和动力,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学习活动中[2]。老师必须转变角色,从传授知识变成学生学习促进者,使老师站在学生的一个平台上,老师的和蔼可亲,可以赢得同学们的尊重,激励学生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此外,课堂的教学要以小学生的活动为主线,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其中,主动思考和探索,老师的参与使得学生探究问题更为容易。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多种探究式的活动,可以是实验性操作,也可以侧面的活动,这些都需要小学生观察、阅读、收集数据的能力。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促进探究式活动的顺利开展,使学生在探究式活动中能力得以提升,胆量得到锻炼。比如,讲授《三角形面积的计算》这一节课时,教师要改变传统“老师讲课、学生听课,老师提问、学生回答,老师出题、学生自己解决”的模式,体现活动组织者和领导者的身份,将课堂交给学生,留给他们足够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可以自由的去发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并且从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形成自主的学习意识,养成自主的探究习惯。
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实施应用探究式教学,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发展探究学习能力,还有利于促进学生主体作用发挥,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对于个体的积极意义。在全面践行新课改的今天,我们要精心选择相适合的内容进行探究式教学,同时又要精心设计其教学流程,尽可能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其中,自觉成为“我要学”的探究主体。
参考文献:
[1]王丽.探究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2017(05)26.
[2]张洪峰.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读与写,2017(11)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