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剩余价值理论作为马克思的最重大发现之一,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理论基石。在《资本论》中,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分析,主要论述了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的来源和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确定社会主义社会中剩余价值的有无,探寻其存在的客观性,对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剩余价值;剩余劳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剩余价值的论述
马克思历时40年完成巨著《资本论》,深刻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揭示.了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的来源和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实质,从而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他认为剩余价值就是剩余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那部分价值。
马克思曾指出: “一般剩余劳动,作为超过一定的需要量的勞动,必须始终存在。这种剩余劳动体现为剩余价值,而这个剩余价值存在于劳动产品中。” “如果我们把工资和剩余价值,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的独特的资本主义性质去掉,那么,剩下的就不再是这几种形式,而只是它们的为一切社会生产方式所共有的基础。”恩格斯也说: “人类社会脱离动物野蛮阶段以后的一切发展,都是从家庭劳动创造出的产品除了维持自身生活的需要尚有剩余的时候开始的。劳动产品超出维持劳动的费用而形成的剩余,以及社会生产基金和后备基金这种剩余而形成.的积累,过去和现在都是一切社会的政治和智力的发展的基础。”
可见,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剩余劳动、剩余产品、剩余价值三者是相互联系的,剩余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产品中凝结着剩余价值,一个社会只有同时具备以上三者才能生存和发展,因此社会主义社会同样存在而且一定存在剩余价值。
二、社会主义依然存在剩余剩余价值
把剩余价值作为资本主义的经济范畴来加以研究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基础。但是马克思并没有提出社会主义会存在剩余价值,这是因为马克思是依据当时资本主义发展的状况得出的结论,在资本主义基本规律即剩余价值规律的支配下,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到最后与最高阶段完全是资本的逐利本质的驱使。随着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这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不断激化,共产主义终将取代资本主义。
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资本主义的发展并没有完全按照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所设计的轨道运行。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生产力十分落后,商品经济远未得到发展的苏联、中国这样的国家取得成功,而不是在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并且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因而,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系列理论问题,包括社会主义剩余劳动所形成的价值问题,必须进行重新认识。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经济的运行必然要遵循价值规律以及其它市场规律,社会的生产、分配、交换与消费的全过程必然要借助于价值与货币形.式在市场中来进行。那么,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者的剩余劳动就不可避免要以剩余价值的形态而表现出来,在此基础上社会才有可能进行财富的初次分配与再分配。所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者的剩余劳动必然以.凝结为剩余价值的形态存在。剩余价值并不是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经济范畴,而是多种经济制度所共有的经济范畴,只不过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剩余价值规律是其基本经济规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依然存在着剩余价值,不过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规律罢了。
实际上,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制度中剩余价值的分析只是剩余价值的一种特殊表现,而剩余价值的特殊性中又包含着一般性。因此,判断一种制度存在不存在剥削,其根本的依据是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剩余价值归谁占有,即剩余价值所体现的生产关系的特殊性质,而不在于是否存在剩余价值。
三、剩余价值理论对于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义
(一)剩余价值能帮助政府更好地进行宏观调控
我国各级政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承担着宏观调控和提供公共物品的重任。无论是进行调控还是生产公共物品都需要雄厚的物质基础作保障。而政府手中的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之一就是企业职工创造的剩余价.值,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利润水平直接影响着政府税收的规模。要使政府进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生产满足人们需要的公共物品,提高社会整体的福利水平,就需要社会生产足够多的剩余价值。所以,一个强有力的政府要以一定量的剩余价值作后盾,而剩余价值的多少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政府行政能力的强弱。
(二)剩余价值理论能够促进企业经营效益与效率的提高
经营企业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利润最大化,即追逐更多的剩余价值。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不论企业的性质和规模的大小,所有企业在市场交易中一律公平竞争、平等交易。因为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对提高劳动生产率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分配制度的设置上应充分体现出劳动者的贡献和劳动者应得利益,以此来有效地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劳动者不断加大对自身素质和培训的投入。在此基础上,健全竞争法规,创造一个公平合理的良好的竞争.环境,完善市场竞争体系,从而最大限度发挥竞争机制的内在功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创造各种动力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三)剩余价值理论有助于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
我国现行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当前,对待私有经济和混合经济中的私有成分,我们首先要承认它的合理性、合法性。发展私有经济能够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充分利用过剩劳动和闲置资本;能够促进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和公有制经济既是合作伙伴,又是竞争对手,使公有制.经济集中力量发展重要行业;能够加快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市场经济以竞争为主要特征,就必须形成多元化的产权主体。其次还要注意到私有经济一定存在着剥削。社会主义改革的最终目标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但共同富裕不等于完全平均,共同富裕的实现也必须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搞平均主义的结果只会是普遍的贫穷。但是,从长远看,私有经济的剥削也不会长久存在,私有经济最终必然走向一个过渡点---股份制,也就是使企业内的工人把劳动力资本转化为股份,成为企业所有者,逐渐消灭剥削,成为真正的主人。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是完整科学的理论体系,它不仅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条件下剩余价值生产的运动规律,而且也蕴含了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市场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我们应正确认识剩余价值规律,并且按照价值规律办事,这不仅能够帮助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而且能够帮助人们准确理解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各种规章制度,从而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服务。
参考文献:
[1]资本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4: 925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447
[3]邹东涛 岳福斌.资本论与中国[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4]赵万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剩余价值范畴[J]汉江论坛 2003
[5]刘炳英 .剩余价值在社会主义经济中依然存在[J]探索与争鸣 2003
[6]罗艳梅.试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主义资本[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7]任志俊.关于社会主义剩余价值的思考[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2009
【关键词】:剩余价值;剩余劳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剩余价值的论述
马克思历时40年完成巨著《资本论》,深刻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揭示.了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的来源和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实质,从而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他认为剩余价值就是剩余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那部分价值。
马克思曾指出: “一般剩余劳动,作为超过一定的需要量的勞动,必须始终存在。这种剩余劳动体现为剩余价值,而这个剩余价值存在于劳动产品中。” “如果我们把工资和剩余价值,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的独特的资本主义性质去掉,那么,剩下的就不再是这几种形式,而只是它们的为一切社会生产方式所共有的基础。”恩格斯也说: “人类社会脱离动物野蛮阶段以后的一切发展,都是从家庭劳动创造出的产品除了维持自身生活的需要尚有剩余的时候开始的。劳动产品超出维持劳动的费用而形成的剩余,以及社会生产基金和后备基金这种剩余而形成.的积累,过去和现在都是一切社会的政治和智力的发展的基础。”
可见,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剩余劳动、剩余产品、剩余价值三者是相互联系的,剩余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产品中凝结着剩余价值,一个社会只有同时具备以上三者才能生存和发展,因此社会主义社会同样存在而且一定存在剩余价值。
二、社会主义依然存在剩余剩余价值
把剩余价值作为资本主义的经济范畴来加以研究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基础。但是马克思并没有提出社会主义会存在剩余价值,这是因为马克思是依据当时资本主义发展的状况得出的结论,在资本主义基本规律即剩余价值规律的支配下,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到最后与最高阶段完全是资本的逐利本质的驱使。随着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这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不断激化,共产主义终将取代资本主义。
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资本主义的发展并没有完全按照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所设计的轨道运行。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生产力十分落后,商品经济远未得到发展的苏联、中国这样的国家取得成功,而不是在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并且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因而,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系列理论问题,包括社会主义剩余劳动所形成的价值问题,必须进行重新认识。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经济的运行必然要遵循价值规律以及其它市场规律,社会的生产、分配、交换与消费的全过程必然要借助于价值与货币形.式在市场中来进行。那么,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者的剩余劳动就不可避免要以剩余价值的形态而表现出来,在此基础上社会才有可能进行财富的初次分配与再分配。所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者的剩余劳动必然以.凝结为剩余价值的形态存在。剩余价值并不是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经济范畴,而是多种经济制度所共有的经济范畴,只不过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剩余价值规律是其基本经济规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依然存在着剩余价值,不过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规律罢了。
实际上,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制度中剩余价值的分析只是剩余价值的一种特殊表现,而剩余价值的特殊性中又包含着一般性。因此,判断一种制度存在不存在剥削,其根本的依据是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剩余价值归谁占有,即剩余价值所体现的生产关系的特殊性质,而不在于是否存在剩余价值。
三、剩余价值理论对于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义
(一)剩余价值能帮助政府更好地进行宏观调控
我国各级政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承担着宏观调控和提供公共物品的重任。无论是进行调控还是生产公共物品都需要雄厚的物质基础作保障。而政府手中的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之一就是企业职工创造的剩余价.值,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利润水平直接影响着政府税收的规模。要使政府进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生产满足人们需要的公共物品,提高社会整体的福利水平,就需要社会生产足够多的剩余价值。所以,一个强有力的政府要以一定量的剩余价值作后盾,而剩余价值的多少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政府行政能力的强弱。
(二)剩余价值理论能够促进企业经营效益与效率的提高
经营企业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利润最大化,即追逐更多的剩余价值。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不论企业的性质和规模的大小,所有企业在市场交易中一律公平竞争、平等交易。因为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对提高劳动生产率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分配制度的设置上应充分体现出劳动者的贡献和劳动者应得利益,以此来有效地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劳动者不断加大对自身素质和培训的投入。在此基础上,健全竞争法规,创造一个公平合理的良好的竞争.环境,完善市场竞争体系,从而最大限度发挥竞争机制的内在功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创造各种动力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三)剩余价值理论有助于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
我国现行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当前,对待私有经济和混合经济中的私有成分,我们首先要承认它的合理性、合法性。发展私有经济能够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充分利用过剩劳动和闲置资本;能够促进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和公有制经济既是合作伙伴,又是竞争对手,使公有制.经济集中力量发展重要行业;能够加快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市场经济以竞争为主要特征,就必须形成多元化的产权主体。其次还要注意到私有经济一定存在着剥削。社会主义改革的最终目标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但共同富裕不等于完全平均,共同富裕的实现也必须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搞平均主义的结果只会是普遍的贫穷。但是,从长远看,私有经济的剥削也不会长久存在,私有经济最终必然走向一个过渡点---股份制,也就是使企业内的工人把劳动力资本转化为股份,成为企业所有者,逐渐消灭剥削,成为真正的主人。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是完整科学的理论体系,它不仅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条件下剩余价值生产的运动规律,而且也蕴含了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市场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我们应正确认识剩余价值规律,并且按照价值规律办事,这不仅能够帮助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而且能够帮助人们准确理解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各种规章制度,从而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服务。
参考文献:
[1]资本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4: 925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447
[3]邹东涛 岳福斌.资本论与中国[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4]赵万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剩余价值范畴[J]汉江论坛 2003
[5]刘炳英 .剩余价值在社会主义经济中依然存在[J]探索与争鸣 2003
[6]罗艳梅.试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主义资本[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7]任志俊.关于社会主义剩余价值的思考[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