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在当前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课堂教学目标更加关注学生性格、人格的健全,更加关注学生心理需求和精神成长,更加关注学情和氛围以及师生、生生关系的和谐发展。在生物课堂教学中,采用渗透合作学习理念的“自探互教”课堂教学模式,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可以有效达到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个性发展、锻造学生思维品质的目的。
关键词:课堂教学 自探互教 导学案编写 课堂节奏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手段,它主要包括教师讲解、学生问答、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所有教具,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在当前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课堂教学的目标已悄然发生转变,由原本追求知识的完整性、全面性到更加关注学生的性格、人格的健全;由强调注重知识能力的培养到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精神成长;由注重传统共性和整齐划一的教育到更加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由注重课堂环节、程序的编制到更加关注学情和氛围以及师生、生生关系的和谐发展。那么,生物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这些转变呢?如何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个性发展、锻造学生思维品质呢?笔者认为采用渗透合作学习理念的“自探互教”课堂教学模式是方法之一。
一、生物课堂自探互教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
“自探互教”课堂教学模式中,“自探互教”是指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下,以学生独立自主探究和互助合作交流为前提,以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学情为基础,以个人或小组展示为方式,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形式。课堂结构涵括学习目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成果展示、思维训练、效果评价六个基本模块,将学生的自学、训练、交流、归纳与教师的设疑、组织、指导、评价两条教学主线有机融合。在课堂教学程序中,教师设计问题形成导学案,学生根据导学案进行自主探究,从课本、资料、实验以及与同学交流讨论的过程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则根据学情及时进行点拨、指导和评价。生物课堂教学中应如何有效实施自探互教呢?
1.高质量导学案的编写
为使预习活动落到实处,确保课堂上生生对话、师生对话顺利开展,进而使学生养成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的良好习惯,教师上课前必须编、制发放高质量的导学案。
导学案一般应包含如下内容:(1)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等;(2)重点难点。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预设重难点;(3)知识链接。把相关知识提供给学生,为学习活动铺路搭桥;(4)学法指导。提示读书、思考、审题、解题、实验的基本方法;(5)思考练习。根据内容要点化、要点问题化、问题层级化的原则,设计一组由浅入深、先易后难、旨在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课程内容的问题;(6)总结反思。要求学生对规律性的东西进行书面总结,对学习中的问题进行书面反思,务求一课一得。
2.课堂节奏的整体把握
自探互教课堂教学模式基本结构包括:学习目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成果展示—思维训练—效果评价。以“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人类遗传病”习题讲评课为例,课堂六个基本模块可作如下切割。(1)学生自主订正错题(6min)——学生独立自主进行。(2)分析考点,指出习题中错误率较高的题目(4min)——教师可板书或投影精评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考点分析,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目标;第二部分是平均分和错误率统计。(3)分配任务,分组讨论交流(15min)——讨论交流时,学生第一是解决老师布置的讨论任务,二是解决自主订正时未能解决的问题。(4)课堂展示(10min)——学生展示时,同组学生可补充说明,其他学生可质疑,教师可点拨。(5)归纳重点知识,总结错误原因(5min)——①投影错误率较高题目的错因分析;②对于讨论任务,教师进行归纳和拓展延伸,板书或投影典型题目的典型思路。(6)以平行题训练进行反思,布置下堂课作业(5min)——平行题可以根据导学案提前准备,并根据批阅结果进行增删,题量控制在4~5题左右。笔者认为,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对于课堂节奏的把握,必须明确自探互教课堂教学实施重点在于讨论、展示和拓展延伸。
二、生物课堂自探互教模式的基本功能
“自探互教”教学模式是笔者所在的学校为适应新课改自主创设的新课堂模式,目前已被批准为江苏省“十一五”规划课题。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渗透合作学习理念的自探互教课堂教学模式有以下几点功能。
1.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课堂教学中,教师将课堂还给学生,将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将自主实践还给学生,把自学方法教给学生,把思维空间留给学生。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实质是引导学生自学的过程。
2.建立了多向有效的课堂交往途径
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也就是有效的交流与对话。“自探互教”课堂教学模式,加强了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实现了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
3.鼓励学生多层次间的动态发展
在“自探互教”模式中,师生、生生互动,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课堂教学充分相信和挖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发展潜能,既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也提高了学生适应未来、适应社会的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淮安楚州中学
关键词:课堂教学 自探互教 导学案编写 课堂节奏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手段,它主要包括教师讲解、学生问答、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所有教具,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在当前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课堂教学的目标已悄然发生转变,由原本追求知识的完整性、全面性到更加关注学生的性格、人格的健全;由强调注重知识能力的培养到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精神成长;由注重传统共性和整齐划一的教育到更加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由注重课堂环节、程序的编制到更加关注学情和氛围以及师生、生生关系的和谐发展。那么,生物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这些转变呢?如何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个性发展、锻造学生思维品质呢?笔者认为采用渗透合作学习理念的“自探互教”课堂教学模式是方法之一。
一、生物课堂自探互教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
“自探互教”课堂教学模式中,“自探互教”是指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下,以学生独立自主探究和互助合作交流为前提,以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学情为基础,以个人或小组展示为方式,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形式。课堂结构涵括学习目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成果展示、思维训练、效果评价六个基本模块,将学生的自学、训练、交流、归纳与教师的设疑、组织、指导、评价两条教学主线有机融合。在课堂教学程序中,教师设计问题形成导学案,学生根据导学案进行自主探究,从课本、资料、实验以及与同学交流讨论的过程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则根据学情及时进行点拨、指导和评价。生物课堂教学中应如何有效实施自探互教呢?
1.高质量导学案的编写
为使预习活动落到实处,确保课堂上生生对话、师生对话顺利开展,进而使学生养成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的良好习惯,教师上课前必须编、制发放高质量的导学案。
导学案一般应包含如下内容:(1)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等;(2)重点难点。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预设重难点;(3)知识链接。把相关知识提供给学生,为学习活动铺路搭桥;(4)学法指导。提示读书、思考、审题、解题、实验的基本方法;(5)思考练习。根据内容要点化、要点问题化、问题层级化的原则,设计一组由浅入深、先易后难、旨在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课程内容的问题;(6)总结反思。要求学生对规律性的东西进行书面总结,对学习中的问题进行书面反思,务求一课一得。
2.课堂节奏的整体把握
自探互教课堂教学模式基本结构包括:学习目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成果展示—思维训练—效果评价。以“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人类遗传病”习题讲评课为例,课堂六个基本模块可作如下切割。(1)学生自主订正错题(6min)——学生独立自主进行。(2)分析考点,指出习题中错误率较高的题目(4min)——教师可板书或投影精评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考点分析,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目标;第二部分是平均分和错误率统计。(3)分配任务,分组讨论交流(15min)——讨论交流时,学生第一是解决老师布置的讨论任务,二是解决自主订正时未能解决的问题。(4)课堂展示(10min)——学生展示时,同组学生可补充说明,其他学生可质疑,教师可点拨。(5)归纳重点知识,总结错误原因(5min)——①投影错误率较高题目的错因分析;②对于讨论任务,教师进行归纳和拓展延伸,板书或投影典型题目的典型思路。(6)以平行题训练进行反思,布置下堂课作业(5min)——平行题可以根据导学案提前准备,并根据批阅结果进行增删,题量控制在4~5题左右。笔者认为,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对于课堂节奏的把握,必须明确自探互教课堂教学实施重点在于讨论、展示和拓展延伸。
二、生物课堂自探互教模式的基本功能
“自探互教”教学模式是笔者所在的学校为适应新课改自主创设的新课堂模式,目前已被批准为江苏省“十一五”规划课题。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渗透合作学习理念的自探互教课堂教学模式有以下几点功能。
1.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课堂教学中,教师将课堂还给学生,将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将自主实践还给学生,把自学方法教给学生,把思维空间留给学生。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实质是引导学生自学的过程。
2.建立了多向有效的课堂交往途径
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也就是有效的交流与对话。“自探互教”课堂教学模式,加强了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实现了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
3.鼓励学生多层次间的动态发展
在“自探互教”模式中,师生、生生互动,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课堂教学充分相信和挖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发展潜能,既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也提高了学生适应未来、适应社会的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淮安楚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