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扭的瑞典人与他们简单的诗

来源 :看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qinyu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永远猜不透瑞典人聪明的脑瓜里在想什么,这或许和他们总在公众场合保持沉默有关。
  整个北欧版图辽阔,人口密度在世界排倒数,但瑞典人宁可从后院多绕三个街区的距离,也不情愿与恰好出门的邻居寒暄一句。
  在瑞典,没有人会随意和陌生人搭话,他们在社交场合中总是礼貌、隐忍而克制的,仿佛对彼此之间的“秘密”心知肚明。
  他们甚至极力避免与陌生人共处一室,等公交的时间就交给沉默去统治,而一起搭乘电梯,共处一个窄小的空间,那尴尬感更是不言而喻。

瑞典人格


  在北欧五国里,丹麦人往往自诩“最风趣、最平易近人、最擅长休闲娱乐”。但在西欧人和波罗的海居民眼中,丹麦人对自身言过其实。
  可是就连丹麦人都觉得,瑞典“没什么可说的”—沉闷、呆板、缺乏幽默感、死板地守规矩—这些就是他们对瑞典人的刻板印象。而这样的刻板印象,如今已成为全世界人民的共识。
  尽管我们知道,高福利的瑞典社会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国际品牌、一段又一段耳熟能详的流行音乐、一部又一部电影艺术片,但往往谈起瑞典人,我们却总先想到:“哦,是的,我知道,那个自杀率很高的有钱的国家。”
  没错,瑞典的自杀率高得出奇。
  2015年全球自杀数据统计图中,北欧是重灾区,瑞典和芬兰高居欧洲榜前三,平均10万人里有15.4人用自杀了结此生。如此看来,似乎高福利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幸福指数方面也没能起到什么积极作用。
  有一个留学丹麦的同学曾说,在冬季,她曾多次因地铁故障而无法按时到校上课,故障原因则是有不止三人试图卧轨自杀—这听上去仿佛天方夜谭,但又确确实实发生在北欧这片神秘之地,而且连全世界幸福指数排正数第二的丹麦也未能幸免。
  忧郁的人格特质,与北欧地区阴郁漫长的寒冬不无关系。诡异的是,瑞典人尤其具有矛盾特质。一方面,他们害怕麻烦,竭尽所能地逃避无意义的社交。而另一方面,他们却又以“受虐狂”(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美名,享誉世界。

  英国的文化研究者迈克尔·布斯称,瑞典人排斥社交,是由于他们共同处于“高语境社会”的环境中。也就是说,每个瑞典人都知道对方在想些什么,他们的观念、预期和愿望都十分相似。这意味着,即使是最简单基本的沟通,他们也能清晰准确地判断对方的心中所想。
  “人格同质化”的背后,揭示了深层次的社会结构模型。
  在北欧国家社会结构中,每个人必须是绝对的个人主义者。他们彼此相互独立、平等,在国家权力编织的密集网络中占据等量的位置,像一张平摊开的桌布上平均分布的一个个“原子”。每个原子享受国家福利,为个人的福祉而工作和生活,但是彼此之间保持独立。
  这是一种极致的平衡状态。在平衡状态下,社交意味着“依赖”,而“依赖”则等于“不自由”。而最大的平衡则意味着最终极的“自由”,即不受拘束的状态,不仅是社会关系网的扁平和简单化,在深层次也意味着,个人拥有自主决定生死的平等权利。
  而当平衡状态被打破,比如在斯德哥尔摩银行抢劫案中,劫匪能够决定人质生死时,个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不再是彼此独立的“原子”,而是深深的依附关系,即由一方决定另一方的存亡。此時,人质对劫匪的情感变成了奴隶对主人的依赖感。
  对于习惯了充分自由的瑞典人而言,与他人的联结也意味着,自己无需再为自己负责。这是从反面案例证明了,自给自足的独立状态或许会走向自我封闭,它的开口又将是人与人的联结,不论这种联结的实现是否简单粗暴。

瑞典表达


  有了上述对瑞典人的简单勾勒,我们无论如何也不能想象,一个逃避社交甚至逃避生命的瑞典人,竟能写诗。
  实际情况也差不多是如此。
  19世纪90年代末,瑞典的现代诗歌才兴起,比小说和戏剧晚了十多年。但是,与此同时,欧洲的广阔诗域,是象征主义和白银诗人早已兢兢业业开垦过的富饶土地。
  瑞典人的诗歌尝试,差不多也是随象征主义之大流慢啃慢咽,到20世纪20年代,才终于搭上表现主义的顺风车。

  朴素和明快,是瑞典语诗歌的一大特质。尽管象征主义对“美”的追求,借晦涩陌生的词以渲染,而表现主义对“真”的质询,借夸张暗喻的形象以幻化,但是瑞典语诗歌别具一格,力求在象征与表现二者之间,寻求简单的“折衷处理法”。
  最为典型的是,雅尔马尔·古尔贝里(1898﹣1961)的一首闻名遐迩的诗《他看见了玫瑰》:
  从大海蓝色的午睡中,废墟提起
  我们在它破碎的祭盆里洗浴的肢体
  仅有一只蝴蝶在正午的暑热中飞舞
  —忽然他在你的乳头停息
  他看见了倾毁的大理石柱上的玫瑰
  “末日情怀”是表现主义最显著的特色,诗歌以一种“狰狞的面目和近乎歇斯底里的声音”描绘灾难降临前的可怕预感。在混乱的氛围中,有着苦闷、绝望和本能的抗拒。而成为表现主义开先河之作的是,挪威画家蒙克(看,又是一个北欧人!)的画作《呐喊》。   在古尔贝里的《他看见了玫瑰》这首诗里,类似的末日景象以“废墟”“祭盆”的象征物出现,诗人古尔贝里并不直接描写人在面对残垣、漂泊海上时孤绝的状态,反而将一只蝴蝶放入人的孤独中。
  其中,“大理石柱”是理性和文明的象征,但在现代人漂泊的海上,这二者都倾颓失序。只有蝴蝶,象征着梦境和回忆的生灵,为孤独的人带来希望,而它看见的希望是“玫瑰”,“玫瑰”是诗歌和爱情的象征。
  在理性和科学失效之后,是爱情和文学,使现代人绝处逢生。看见玫瑰的那个“他”,不仅仅是“蝴蝶”,亦是透过蝴蝶的眼睛看见希望的那个“人”。
  古尔贝里后期的诗歌,表现了现代人受压抑和没有归宿的伤感,而通过爱情摆脱苦恼,也是他诗歌创作中非常常见的主题。
  语言简单,风格明快,意象毫不复杂,但是瑞典诗人的“简单之诗”,却能表达深厚的时代之精神。

瑞典精神


  在瑞典诗歌中,对自然风貌和宗教慰藉的寄托、对人类普遍的精神境况的担忧、对现代工业文明和战争恶果的反思,甚至对诗人团体风貌的展现,都屡见不鲜。但是,唯独缺少诗人个人与他人之间的“互动”。
  在绝大多数的瑞典诗歌中,我们找不到互诉衷肠的两个具体的人。诗人(或诗歌中的“人”)的欲望,缺乏一个具体可感的对象,他们往往在企求触及欲望本身。
  当我死去的一天,终将有集中我的想法的自由。或至少远离这里,我将重新发现自己。我,刚刚抵达,漫步在那座大城市里,在一百二十五号街上,在垃圾飞舞的刮风的街上。我喜欢闲逛并消失在人群里,一个字母T的浩瀚的词海中。
  这是201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瑞典人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的诗歌《对一封信的回答》。作为维京人后代,以托马斯为代表的瑞典诗人在内心深处,都有着对自然的深深敬畏。他们热衷于凝视自然,那不是观察,而是沉浸在自然风貌的独特魅力之中。

  因而,瑞典人看待自身的態度,也是合乎自然理念的。正如诗中所说,人所经历的一生,是“重新发现自己”的旅程,而非“重新塑造自己”的修炼。在他们的人生观中,“我”本身的状态就是最纯粹无瑕的。
  瑞典人认为,孩子是上帝赐予的礼物,礼物本身就是最好的,不需后天雕琢就能变得更好。因而,他们的教育理念是可以管教,但别约束。
  从小学入学开始,瑞典的小孩子们都拥有自己制定的课程,并有自我学习的权利。这种自由发展、创新精神,和诺贝尔奖故乡的传统氛围,一直延续,最终塑造了这样一个神奇的国度—
  它是伯格曼电影里镜头漫长、场景单调、演员稀少的冷清瑞典,是发明家、科学家的创新瑞典,还是“小甜甜”布兰妮、席琳·迪翁、后街男孩的金曲发源地的潮流瑞典,更是与宜家家居简单实用之理念相符、以不变应万变的中立国瑞典。
其他文献
新型冠状病毒以迅疾之势在世界范围内暴发。  先是日本因接纳“钻石公主”号靠泊,成为中国境外确诊人数最多的国家,新加坡位居第二。但很快,韩国、意大利、伊朗的本地传染案例在短短一周内急剧增加,社区传播已经开始。尤其是韩国,两起大规模群居感染都指向一个名为“新天地”的教会,总确诊人数高居世界第二。  瘟疫是全人类的灾难。疫情告急,人人自危,口罩和酒精成为急缺物资。有的国家封锁边境、有的加强入境人员管控…
5月31日,美国纽约时报广场,人们抗议警察暴力执法。由美国明尼苏达州白人警察执法致非洲裔男子死亡事件引发的抗议和骚乱仍在美国多地持续。登頂地球之巅  5月27日,中国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登顶“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为珠峰“量身高”。队员在峰顶停留150 分钟,顺利完成峰顶测量任务,创造了中国人在珠峰峰顶停留时长新纪录。社交圈  5月27日,美国纽约,人们在草坪上限制社交距离的圆圈内休闲。
当数据巨头摊上隐私诉讼美《财富》3月号  “消费者的数据是一种有价值的商品,法院开始意识到一些企业在滥用它。”律师Edelson说,他的公司已对谷歌、优步和亚马逊等行业巨头提起了数百起集体诉讼,指控它们滥用用户信息。最近一段时间,似乎每周都有新闻报道揭露大公司的数据收集、易遭受黑客攻击或粗糙的产品设计,这让律师们陷入了向企业提起集体诉讼的狂热。2019年1月,苹果承认,使用FaceTime聊天的用
1944年,美国军队进入巴黎凯旋门  1945年,希特勒自杀,德国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事在5月宣告结束;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亚洲战事随之停息;9月2日,日方在美舰上签署无条件投降书,二战至此画上句点。  这场7000多万人死亡的人间悲剧,序幕是如何被拉起的?当全世界为了一场场战役焦头烂额之际,为何有的国家能置身其外、保持中立?在战争的不断破坏中,
正在育儿的信天翁鸟群  在我们居住的星球上,有一片大陆直到200年前才被人类首次发现—南极洲。这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陆,也是唯一没有人类定居的大陆。  南极大陆98%的陆地被冰雪覆盖,一望无际的冰原上,大风瞬间可达12级。虽为极寒之地,但在南极辽阔的天空、广袤的冰原以及深邃的海洋中,无数生命顽强生存了下来,并不断繁衍生息。未来粮食库  大约3000万年前,南极洲与南美洲分离后,一路向南漂移,由此
2018年与2022年两届冬奥会的举办,有望为冰雪产业带来更大的激活效应。根据政府规划,2025年,中国直接参加冰雪运动人数将超过5000万,并“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  冰雪文化是人们在特定的冰雪自然环境和社会空间中,通过实践衍生和培养出来的,具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价值和特殊的经济效能。在政策红利的大力推动及大量资本入局的背景下,中国的冰雪产业正在快速发展。一次体验?生活方式?  与中国市场体量
高盛是世界上最早的专业投资银行,但它绝不只是银行,在美国、在欧洲、在白宫、在华尔街,高盛人无处不在。美国《商业周刊》曾经建议民主党和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想找高参,直接到高盛去。数十年来,历届美国政府内都不乏“高盛人”,以致有人干脆把白宫称为“白宫-高盛”联合公司。  即使白宫不主动到高盛招兵买马,高盛人也会将政坛视为职业生涯后半段的归宿。虽然在白宫几十万的年薪够不上在高盛动辄上千万的年薪的零头,不过
巴布亚新几内亚福尔地区的Okapa医院内患有库鲁病的儿童和成年人  对于人类来说,与病毒对抗早已不是新鲜事。这一场场发生在显微镜下的战斗,在某种程度上參与塑造着人类文明的历史,并以某种残酷的方式,将自然的力量展现得淋漓尽致,以此迫使人类一次又一次审视自身在自然中所处的位置。误闯雷区,自然的宽容  丛林里的“恐怖故事”要从20世纪50年代讲起。弗雷人是生活在南太平洋岛国新几内亚原始森林中的一支原始部
在自然科学界,所有的颜色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真的实现了尘世社会中的“人人生而平等”。然而,在社会科学中,颜色却被赋予了不同内涵。颜色小传  人类对颜色的运用,在人类进化出视觉细胞时就开始了。考古学家发现,新石器时代的原始人,就已在陶器上对色彩进行自觉运用了。为了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人类不断探索和扩展获得颜料的途径,如从烤肉时流出的油与某些矿物粉的混合开始,逐渐发展为以蛋清、蜡、亚麻油、树胶、
巨型飞艇逃跑    2015年10月28日,美国马里兰州阿伯丁军事训练中心的“联合地面攻击巡航导弹防御升空网状感应系统”(JLENS)大飞艇挣脱束缚,飞入宾夕法尼亚州境内。该飞艇是美军本土部署的巡航导弹防御系统(CMD)的重要组成部分,价值1.75亿美元。  战机违规翻转无奈报废    2015年4月,美国空军一架造价1.15亿美元的崭新的AC-130J炮艇机,在墨西哥湾上空参加训练任务时,由于飞